危在旦夕-危在旦夕的故事-危在旦夕的寓意-危在旦夕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拼音】wēi zài dàn xī
【簡拼】wzdx
【近義詞】朝不保夕、危如朝露
【反義詞】安如磐石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解釋】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時間短。形容危險就在眼前。
【成語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十分危險
【例子】現在桂林又危在旦夕,柳州也將不保。(聞一多《組織民眾與保衛大西南》)
【英文翻譯】danger may come any time.
【歇后語】風前燭,瓦上霜
【謎語】午安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包圍了孔融屯兵地都昌,孔融派太史慈去請平原相劉備出兵救援。太史慈到平原對劉備說孔融目前危在旦夕,盼望出兵前去解圍,劉備立即派精兵3000隨太史慈前去,起義軍見援軍已到,立即解除對都昌的包圍。
【成語辯形】夕,不能寫作“歹”。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