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氣凌人-盛氣凌人的故事-盛氣凌人的寓意-盛氣凌人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成語】盛氣凌人
【拼音】shèng qì líng rén
【簡拼】sqlr
【近義詞】目中無人、盛氣臨人
【反義詞】虛懷若谷、謙虛謹慎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解釋】盛氣:驕橫的氣焰;凌:欺凌。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成語出處】清?曾國藩《求闕齋語》:“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盛氣凌我。”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例子】共產黨員決不可自以為是,盛氣凌人,以為自己是什么都好,別人是什么都不好。(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
【英文翻譯】lord it over others
【謎語】大怒傷身體
【成語故事】戰國時趙太后輔佐年幼的趙孝成王執政,秦國趁機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要求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到齊國當人質,趙太后不肯。大臣觸龍求見,趙太后裝出一幅盛氣凌人的樣子,觸龍入情入理的開導終于使趙太后同意齊國要求。
【成語正音】盛,不能讀作“chén?饋薄?
【成語辯形】盛,不能寫作“勝”。
【產生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