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始作俑者的故事-始作俑者的寓意-始作俑者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拼音】shǐ zuò yǒng zhě
【簡拼】szyz
【近義詞】罪魁禍首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開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
【成語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比喻首先做壞事的人
【例子】北鎮撫司獄廷杖立枷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勝道哉!(清?張潮《虞初新志?姜貞毅先生傳》)
【英文翻譯】be who first introduced the practice of burying wooden image with dead <initiator of evil>
【謎語】甬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對梁惠王說:“你廚房內有肥肉,馬廄里有壯馬,老百姓卻面有饑色,等著餓死,這等于率獸食人,這怎么能做好父母官呢?孔子說過:‘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用像人形的俑來殉葬都不可以,怎么能讓活生生的人餓死呢?”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