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的讀書心得
什么是意志力?本書給出的答案:意志力實際上就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我要做的力量就是即使你并非心甘情愿,它也會逼你完成必須做的事。抵制誘惑,改掉不良習慣就是我不要的力量,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關注的重要生活目標,就是我想要的力量。這三種力量協同努力,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大腦的功能,在原有的沖動系統和本能系統之上,我們進化出了自控系統。這些系統就造成了腦袋里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克服沖動、深謀遠慮。它們互相競爭,試圖控制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行動。
每個意志力挑戰都是一次自我博弈。要想讓更好的自己占據主導,我們就要強化自我意識和自控力。這樣我們才會擁有意志力和我想要的力量,讓自己選擇去做更難的事。提高我們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我們的健康、財務安全、人際關系和事業的成敗。因腐敗落馬的干部都是缺乏自控力,面對誘惑,無力抵制。自控力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自控力》這本書提供了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你認清自己的目標,增強自控力,并做出改變的決定。
這本書不僅僅讓人驚嘆于神奇的科學研究。實際上,每一項研究都能告訴我們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關乎我們自己,也關乎我們的意志力挑戰。他們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天生就有自控的能力,即便是有時我們不太會運用這種能力。它們幫我們找到失敗的原因,為我們指出可行的解決辦法。它們甚至告訴我們,做人意味著什么。比如,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并不是只有一個自我,人是多個自我的混合體。
人類的天性不僅包括了想即時滿足的自我,也包括了目標遠大的自我。我們生來就會受到誘惑,也能抵制誘惑。生來就能夠感受到壓力、恐懼或失控,但同時也能讓自己平靜下來,能夠掌控自己的選擇。自控力的關鍵就是理解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自己。在追求自控的過程中,罪惡感、壓力和羞愧是我們通常用來對付自己的武器,但都不起作用。
自控力最強的人不是從自我的較量中獲得自控,而是學會了如何接受相互沖突的自我,并將這些自我融為一體。如果說真的有自控力秘訣,那么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確實有一個,那就是集中注意力。當你作出決定的時候,你需要訓練自己的大腦,讓它意識到這一點,而不是讓它自行其是,因為不控制的大腦總是去選擇最簡單的方案。你需要認識到,你是如何允許自己拖延的,你是如何用善行來證明自己自我放縱是合理的。你也需要知道,獎勵的承諾并非總能兌現;未來的你不是超級英雄,也不是陌生人,你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你需要看清,自己身處的世界,無論是銷售陷阱,還是社會認同,都在影響你的行為。當你的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或者你即將向誘惑投降的時候,你需要靜下心來,弄清自己的欲望。你需要記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真的讓你更快樂。
自控力的讀書心得篇2
一直以來,看到很多能夠自律的人都走上了人生顛峰,特別是彭于宴,人生像開掛了一樣,于是自己也想變得自律,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是我想看《自控力》的出發點。
我想從書中改變目前的現狀,想知道如何做好以下幾件事:如何堅持地學好一樣東西,比如英語,無數次拿起,而最后都以失敗告終;又比如練習寫字;如何堅持去做有益的事情,比如跑步,游泳,看書,寫作;如何減少生活中占據我過多時間的無用事情,如看“今日頭條”,刷抖音,朋友圏,看直播等;如何能夠在工作的時候更加專心;如何能夠做到早睡早起;如何能夠改變拖延癥,做到快速行動。
這些都是我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我很迫切地想找到解決的方法,我期望在《自控力》中能找到答案,很遺憾,在我看到100頁時,我還是沒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于是我決定放棄不再往下看。
文中很大的篇章在描述影響自控力的因素,主要是1.前額皮質;2.血糖。
在論證前額皮質對自控力影響的時候,描述了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工作時很上進,態度積極,為人和藹,樂于助人,是大家公認的大好人;但是很不幸,工作中出現了意外,機器把他的頭部的前一小部分削了,但是萬幸的是,最后經過搶救,奇跡般地活了下來,而且行動如前,但是,性格卻變得古怪,和之前的大好人完全相反,易怒,工作不再能集中,常因小事發脾氣。
于是作者斷定前額皮質和自控力有關系,我在想,如果一個人經過了那樣可怕的經歷,性格沒有一點改變,那才叫不正常,如果他傷的不是前額皮質,而是其他的器官,我想也可能會有如此反應,畢竟,受傷的感受,只有當事人才深有體會,就如同男人永遠不知道女人生孩子時的疼痛,只是知道很痛,很痛。
在論證血糖對自控力影響的時候,找了一批人,有的很餓(血糖低),有的不餓,讓他們進入到一個有很多吃的房間,人進去后,只能吃胡蘿卜,其它東西不能吃,其中發現,血糖低的人,大部分人無法控制不吃別的東西......
這個我個人認為,這個論證有點勉強,人在餓的時候,體力,意識,思考能力,精神各方面都不正常,在這種狀態下,做出的任何事情,應該都屬于正常的。
文中還經常提到,如何抵制巧克力,香煙,欲望的誘惑,這些,真不在我考慮的范圍內。
自控力的讀書心得篇3
最近花近三周的時間閱讀了《自控力》這本書,其作者為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這本書講述了很多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和我們曾經經歷過有關自控力的事,同時又對我們為什么會失控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告訴我們為什么會缺乏意志力,為什么會在誘惑面前屈服,此外,作者在書中也告訴了我們一些如何提高自控力、克服拖延、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的方法。
讀完這本書,收獲頗豐。在該書課程的開始,我也按照作者的建議,參與了意志力挑戰。這也許是本書的最大亮點:這本書其實就是一個實驗過程,讓讀者參與到自控力這門課程中,把自己當做真實世界中的研究主體。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我對意志力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為了成功自控,你必須知道自己為何失敗開始。意識到自己多容易失控,并非意味著你是個失敗者。恰恰相反,這將幫助你避開意志力失效的陷阱。他的研究表明,自詡意志堅定的人反而容易在誘惑面前失控。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缺陷是人之常情。
書中最吸引我的還是那一個個事例,從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有許多都是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其實要想戰勝自己,成為自控力強人,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我們的內心,取決于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以及提高意志力所采取的方法。面對意志力挑戰,如果我們能采取樂觀的心態,放松心情,我就會對誘惑產生更強的免疫力,而如果我們情緒低落,往往我們就會更加屈服于誘惑。當我們意志力失效時,我們也應該坦然面對,不應太自責。原諒自己也不失為一種提高自己意志力的一種方法。
自控力的讀書心得篇4
前些日子,買了今年的暢銷書,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凱利·麥格尼格爾所著的《自控力》這本書,我雖然還沒有讀完,但我實在是忍不住要給大家推薦一下這本書,真的是很棒的書!
半個月來,我驚奇的發現,我的變化在不自覺中慢慢的受到影響,改變了自己多年頭疼惡習。我原來好看電視,上網注意力不集中,老是會耽擱事情,對了!我還有嚴重的拖延癥……最近這幾天我發現,這些惡習的次數在慢慢的減少,我也驚奇的發現,我居然也找到了主宰自己生活的感覺。
這兩天每當我,上網看電視時,我總能第一時間意識到,之前就不會,有時候一看不停,就耽擱事情,然后就陷入負罪感的泥沼。
這兩天我也會把之前自己一直想干,但老拖著的事情,也干起來,真的就是想到就馬上去干。總之,這些天的改變讓我從新對我的生活有了希望,我不再會自責,不再會后悔,取而代之的是一點點自信心的增加。
現在我忍不住分享下自己的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1、面對拖延癥,我們要想象自己如果做了這個事情該對自己的生活有多么大的改變,這樣會提高我們腦中的多巴胺的分泌,然后促使自己去做。
2、面對你不想做的誘惑,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意識到誘惑,我們多數情況下是無意識就掉進陷阱了,然后就會后悔,再就是徹底的放棄自己,又一次次的從新開始,我們先要意識,再就是減少被誘惑的頻率,如果你意識到自己被誘惑了,你就告訴自己,把這些誘惑集中放到一個時間段來做,現在不急,等到了那個時候在做,這樣你就可以騙騙自己的大腦,減少這個誘惑的多巴胺的分泌,然后真到了那個時間,你自己會不會被誘惑還說不來呢?
3、我們要做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就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對未來抱有希望,這樣有助于自己不會半途而廢,同時還不能就想著自己就一定能夠達到目標,有想到萬一成功不了怎么辦!這樣既是警醒自己,也是督促自己,才有可能最后成功。
自控力的讀書心得篇5
從沒有清晰的認識到,改變從現在開始,不要期望明天。我曾有很多美好的念頭在腦袋里匆匆走過,可都沒有實現。是因為我把他們都寄托在明天去行動,明天復明天,明天何其多,最后的結果是不了了之。
堅持的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想起唐僧取經,他的目標是取經,他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可是沒有放棄他的選擇取得真經的信念,相信一路走來,他面對種.種磨練,他也膽怯過,可是信念讓他一路走到最后,戰勝了自己,取得成功。記得小郭說過雞蛋的哲理,從里面打開是生命,從外面打開是食物。我們要想讓自己的美好念頭去實現,就要從現在開始,讓自己充滿正能量,挑戰自己的掌控力。
其實在沒有看到自控力這本書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到掌控力。以前的我常常給自己找這樣那樣的理由,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原因,不堅定自己的目標,經不起誘惑。試想是什么導致的呢 ? 想起了兒子課本上的一個故事,宋慶齡女士兒時的故事,她的作業沒有完成,可父母想帶她去朋友家去看鴿子,她非常想去,可是想到自己沒有完成的作業,她的選擇是寫作業。名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因為他們更加學會掌控自己不是嗎?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一個表格,把自己要走的路分成一段段的,認真的對待每一段的完成情況,給自己一個對勾,最好是提前完成。達不到給自己一個差號,不要給自己找理由,為自己的完不成勇敢買單,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你的目標會離你越來越近。
自控力的讀書心得篇6
人的一生猶如一張儲存卡,50%是欲望,50%是理智。欲望驅使人們去“干什么”,可理智又告訴人們不能“干什么”,于是欲望和理智構成了靈魂深處的永恒的矛盾沖突。每個人都夢想著成功,可成功的路上必須要經歷挫折、失敗、疼痛,必須要承受孤獨、委屈、隱忍,這就要很強的自制能力。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失去自控力的人,將在欲望的沼澤中永遠無法自拔。失控,是一種對時間和生活失去自主能力的心理病變。它會蠶食自信、樂觀、淡定等正能量,還會摧毀人的創造力與意志力。失控的后果很嚴重。本書運用心理學、醫學與神經學的方法,幫助你認識住在身體里的7個分身,同時激發正能量,遠離負面小情緒。本書是邢一麟寫的《自控力,成就人生和事業的心理學課程》。
《自控力》這本書主要寫了十一個內容:1、意志力的本能。2、“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3、淪為欲望動物。4、大腦的彌天大謊。5、習慣成自然。6、氣場的秘密。7、天堂與地獄的抉擇。8、熬出來的勝利。9、累到無力抵抗。10、誰偷走了你的時間。11、自控力的傳染。
《自控力》一書首先講述了什么是自控力,通過實際的案例解釋了人為什么會缺乏自控力,作者綜合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最新理論,從生理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影響力等幾個方面來尋找原因,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不同類型的自控力缺乏癥進行具體地分析,每段章節終了,都會有一個意志力實驗,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將此付之于實踐,對于提高意志力應該會有一些幫助,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這個意志力做完這些實驗。
“不”,是孩子們最容易學會的字。但又是成年人最難說出口的字。“不”代表生命的尊嚴和永遠的幸福。傳統哲學與現代智慧,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面對誘惑,敢說“不”。無論是誰,只要下定決心,決心就會為他的自制行為給他提供力量與后援。能夠支配自我,控制情緒、欲望和恐懼心理的人會比國王更偉大、更幸福。否則,不可能會取得有價值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