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別康橋600字讀后感
幾回讀,總愿追隨詩人,去往他曾經(jīng)的尋夢地,究竟是旁觀,還是親臨?那樣悵然不舍、時空顛倒、夢境穿插,都因?yàn)椋羌磳⒌膭e離。——題記
近了,眼中的景,草坪、樹蔭、康河、那最美的彩虹、還有那彩虹般最美的康橋……
近了,眼中的我,衣衫、腳步、面容、思索、還有那近乎割斷臍帶的嬰兒般的不舍……
輕輕地,又走上曾經(jīng)輕飄過多次的草坪,像往常一樣小心、比往常更小心。對不起,不忍打攪那熟睡的心靈,不忍打攪那可愛的夢境,更不忍打攪夢境中的自己。親愛的,你不舍的夢中真有不舍的我嗎?
哦,還有你,可愛的青荇,我的小東西!在這熟睡的一刻、在這熟睡的季節(jié)里,只有你強(qiáng)忍睡意,不愿別離而為我送行?油油悠悠的你,在水底;輕輕的我,在你的愛意里。因?yàn)槟悖鲆豢盟荩腋市?在我們的愛河——康河里,柔情蜜意!吻別,我最愛的你!
來到那曾經(jīng)到來過的樹蔭下,傍著悠悠康河,驀然發(fā)現(xiàn)一個熟悉的身影,心跳、臉紅,做了少婦的你更加豐腴美麗。深情地望著你,問你是否還記得那個婚禮?當(dāng)你挽著新郎夕陽而去,你那金色的艷麗、婀娜的艷麗,卻成了康河和我最永久的記憶!康河為你而波光蕩漾,我為康河眼中的你心頭蕩漾!問你是否還記得那件送給你的嫁衣?你身影前的那一面平鏡,記住了你新娘的美,記住了我彩虹般的夢。親愛的,嫁做人婦的你,如果還在意我們曾經(jīng)的傾心,那么在我離別之際,請你再看看鏡中的記憶:我為你,在青草更青處撐一支長篙,漫溯;我為你,在滿載的一船星輝斑斕里,放歌!那是我的夢啊!那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啊!我把夢獻(xiàn)給了你,把夢留在了這里!
激動,我快要哭出來,卻,哽咽了。我要把淡淡的別離、悄悄的別離、幸福的別離,留在這里!我,沉默了!夏蟲為我沉默了!康橋?yàn)檫@一切,沉默了……
遠(yuǎn)了,眼中的景,草坪、樹蔭、康河,還有那最美的彩虹,還有那彩虹般最美的康橋……
遠(yuǎn)了,眼中的我,思索、面容、腳步、衣衫,還有那一步三回頭的背影……
詩,可以有尾音;而詩意,卻是那樣綿長不絕。沉醉其間是那樣讓人難以自拔,如登仙界,如歸故里。——后記
徐志摩再別康橋600字讀后感【篇2】
傳世的不僅是你的詩情,還有綿延深遠(yuǎn)的愛的絕唱;懷念的不僅是你的容顏,更是清澈見底的純粹信仰;再別的永遠(yuǎn)比康橋悠長,回首卻是一幕幕流離感傷的場景...
徐志摩短暫的一生唯情,唯愛,唯真,他洋洋灑灑,酣暢人間,帶給了與他同時代的人們以無數(shù)驚嘆好人撥撩,同時更像一盞長明于人類精神家園的不滅的心燈,照亮著那些物質(zhì)富足卻心田干渴的靈魂們的回歸之路。指引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奮起激昂青春。《再別康橋》時的輕輕揮手,還是不平而鳴的《呻吟語》,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喚,有著無盡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感觸每一位讀者。
志摩先生在1922年寫下《康橋西野暮色》,像是一幅幅靈動晚霞暮光之景,“晚霞在林間里/晚霞在原上溪底/晚霞在風(fēng)頭風(fēng)尾/晚霞在村姑眉際/晚霞在燕喉鴉背/晚霞在雞啼犬吠”,晚霞也許在心里之上,揮之不去。輪廓了世上最美的事物,最微妙的塵埃上。也許這正是人生的感嘆,行間中,能構(gòu)想出志摩先生漫步于康橋之上,吟嘔這幾行詩句。哀哀的嘆息聲,似乎傳達(dá)著昨天的故事,也許不是他本人經(jīng)歷的,但他一定目睹了太多的世態(tài)炎涼...
在1924年寫下《康橋再會吧》,介紹著自己一路漂泊,遇上這樣一個知己——康橋,贊美著康橋曾擁有一切的光環(huán),像是這一切都在與詩人在分享,互相告白。寄情于康橋之上,感悟人生的真諦,就如他寫道“康橋!你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你惠我珍品,數(shù)不勝數(shù);”也許正是這樣的告訴,這樣的對白,默默的像是一個怡情的“瘋子”,追隨著明天的點(diǎn)滴,待我再會時,希望康橋的容顏依舊...
在1928年他寫下了不朽詩篇《再別康橋》,曾追溯著,到最后的不舍離別,不曾留下一切,只帶走思念遠(yuǎn)遠(yuǎn)歸去,甚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康橋是詩人在劍橋時,承載夢想的信念,數(shù)杯不醉的知己,遠(yuǎn)看去,在詩人眼里也許這就甚是海市蜃樓了吧,“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唱響著誰的流離失所?
詩人是半生的(Poet is half woman),更似感嘆人生的智者。——一種纏綿的多愁性。當(dāng)詩人提起寫詩,不由得傷心起來,世界上再沒有比寫詩更慘的事了;不但慘,而且寒傖。能說一件事,我是天生不長胡須的,但為了一些破爛的句子,我也不知道曾經(jīng)捻斷了多少根想象的長須。正是這樣,從一種喜愛,選擇了一種人生當(dāng)中的被迫。從一個懂得思想的韋草,到組織思想的靈魂者,也許是種痛惜,但當(dāng)你選擇了,你會默默的堅持著,承載著,不該有的一切。詩永遠(yuǎn)是小詩,戲永遠(yuǎn)是獨(dú)幕,小說永遠(yuǎn)是短篇。每回望著莎士比亞的戲,但丁的《神曲》,我不得不感到一絲的氣餒。
他曾說“我的筆本來是最不受羈勒的一匹野馬,看到了一多的謹(jǐn)嚴(yán)的作品我方才憬悟道我自己的野性;" 這一切并不是作者愿意成為的,而是這樣一個世界給他們帶上了沉重的皇冠,像一匹解脫世俗的野馬,向往著光明,但又不敢張望光明。——詩人,永遠(yuǎn)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
徐志摩再別康橋600字讀后感【篇3】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再次讀你,我不想把你讀成一首離別的詩,因?yàn)槟翘^于傷感。但我竟還是把你讀成了一個夢,一個我的夢,一個我的故鄉(xiāng)的夢。
那里有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那里有一支長篙,撐著一船星輝。曾經(jīng)輕輕的我走了,走得如此匆忙,竟還來不及和你打聲招呼。夢已悄然消失,消失在那斑斕的星輝中,尋夢,你的影子卻已逐漸模糊。
故鄉(xiāng),你究竟是我過往的夢,還是兒時的一段回憶!我似乎找不到你了,那座橋呢,我怎么只看到了那嶙峋的骨架,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曾經(jīng)沉淀著彩虹似的夢的柔波呢!我不能做你的水草了,轟鳴的機(jī)器已將你的身體肢解得斑駁破碎,那樹蔭下的一潭清泉不再是你的血液了,那是你的淚啊!
你成為我的夢了,抑或你本就沒有存在過,只是我曾經(jīng)欣賞過的一幅美麗的圖畫。今夜我審視著你,美景不再,“文明”讓你如此不堪。累了,想念你,尋夢,幸好,還有那千年的古樟聽我傾訴……“悄悄是別離的笙蕭”,故鄉(xiāng)和我相對沉默。
離別是一杯醇醇的酒,輕輕喝上一囗,令人回味無窮。可是故鄉(xiāng),我們的離別怎么會是一杯苦酒,現(xiàn)在我只是在夢里見到過你了。走時,我輕輕的走,來時,我悄悄的來。只有那棵蒼穹的千年古樟了,除此竟帶不走一絲回憶……
徐志摩再別康橋600字讀后感【篇4】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在1925年(1928)故地重游的歸國途中,在輪渡上所寫。
意境與靈感往往在一瞬間生成、泛濫,繼而產(chǎn)生的激情總一發(fā)不可收;而被這種激情煎熬的、激勵的、托起之后,也許就是千古的經(jīng)典!《再別康橋》如何在那種環(huán)境中出爐不敢妄言,但那潭水中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和波光里的艷影是不是勾起他對當(dāng)年的舊夢,遠(yuǎn)去的纏綿或盡在咫尺的柔懷、感慨合二為一呢......潺潺水流之聲,躍躍之蕩之情懷,怎不叫人觸景生情,思緒萬千!一幕幕景象眼前掠過,雖景依舊,卻人事全非。重尋舊途、舊歡,已是枉然。于是不能放歌,諸緒隱隱,暫且沉默。然,春風(fēng)已起何懼秋波!那觀不住的激昂只能換一種角度或方式,一吐為快!此時的沉默也絕非今夜的康橋,也就是今夜的康橋,絕非是詩人他自己也就是詩人他自己。此時此刻詩人近乎全陷入對往昔之種種之中。當(dāng)詩人俯首醒來,恍然自己是在告別,進(jìn)而使得詩的尾巴上涂上了幾分苦澀,悵惘和難言的情懷。
詩的開篇便灑脫、輕靈、舒展。巧妙地連請出了三個輕輕的來配合走、來、招手、作別等動作,以肢體語言將一個飄逸、灑脫的詩人形象活脫脫地推到了讀者的面前。這里,輕輕二字蘊(yùn)含著訴之不盡的依戀之情,道不盡的惜別之意,用輕盈的、溫馨的筆觸渲染了夕陽映照中康橋的寧靜之美,更有此間人去春又回,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表達(dá)效果。繼而,詩人抓住了康橋這一景物中金柳、青荇和潭水這幾個意象作為寄情,把對康橋的'依戀、惜別之情融入其中。河畔的金柳被比喻成新娘,美艷絕倫,蕩起詩人心海的漣漪;河底的青荇也被詩人賦予了鮮活的生命......你無需猜疑,那油油的青荇就是在向詩人招手,不由得你不有甘心做一條水草的渴望;此間的靜與動,微動與被情動,活靈活現(xiàn).以情寄或情的微妙襯托出既朦朧又清晰的畫卷。
注重文字的取舍、含蓄,注重藝術(shù)技巧,是早逝的徐志摩慣用的伎倆。他往往很會利用一種夢幻般的情調(diào),巧妙地將氣氛、氛圍、感情和意象融為一體;更能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與其互換,使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這首詩的美,當(dāng)然不只限于詩人那份細(xì)膩的感情上,在意念、藝術(shù)形式上,皆達(dá)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戀而不貪,足能給人留下美麗的回憶,這大概是好多人喜歡的原因吧。
輕輕地來悄悄地去,不帶走一片云彩,人生若能如此坦蕩,落落大方,何樂而不為啊!
徐志摩再別康橋600字讀后感【篇5】
時間踽踽而行,歲月靜好藏在斑斑駁駁的光影,以寧靜的姿態(tài)綻放在窗臺上一只寶藍(lán)色玻璃長頸瓶中。
抽出倚在書架最邊上的書,鵝黃色的封面上落了許些塵埃,一拂,細(xì)小塵埃紛揚(yáng),成為晶瑩的光芒中的細(xì)小的美麗。上面用燙金寫著《再別康橋》,心悸動著,無聲的翻開,怕驚擾了那個星夜?jié)M載星光的夢。
陽光透過我的指尖在紙上投影出暗影。一場似康水般的情愫在那片凹凸不平的云彩下構(gòu)成河畔金柳的美。踏響一股清風(fēng)一樣來了,又毫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化成西邊的云彩。搖一小舟在康橋?qū)ふ壹?xì)碎的夢。
而她則是多情的金柳是你心中的新娘,溫柔可人。你愿化作水綠草沉醉之康河的柔波里。
在青草更青處,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的狂態(tài)未就。連夏蟲也與你沉靜在這水汽氤氳的暖夜里,醉心的沉默。最后,離別而去。
志摩一生有三字:愛,自由,美。他對微因的一片癡情成為一段流著令人流淚的美。他的徘徊正是追尋的縮影。他對母校的留戀是他情感細(xì)膩的一部分。
志摩清新雋永的詩如音樂,節(jié)奏輕柔委婉,伴著情感起伏跳躍。他用他含羞草般的觸覺去感知愛情。這浪漫隨不能成為現(xiàn)實(shí),但卻能如康橋般靜靜流淌。
漫漫長久飄進(jìn)久違康橋,雙膝跪地膜拜夕陽最后的輝煌。再別康橋,別了,這個浪漫的人釋放浪漫,給我沁人心脾的希望與溫柔。
心悸動著,觸及陽光,寶藍(lán)色的瓶里清澈的水在桌上印出波光粼粼。或許現(xiàn)在談起愛,為時過早。但時間康水潺潺而過。在青春,有些錯誤反而美麗。那是個雪花飛揚(yáng)的冬季,有了一段美麗的,鏡水花月般的情。是一個如風(fēng)的少年,青春這個荒唐年紀(jì),每次為了看他打籃球常常在操場上,吹冷風(fēng)并是半個小時,修長的身影在夕陽下旋轉(zhuǎn),陪我度過了一整個冬季。成績因此下滑,老師家長的壓力,讓那半小時似流水,甚至,那是唯一的動人的安慰。二月拂柳,在夜晚,打開久違的qq,發(fā)現(xiàn)一個陌生人在那個冬季在另一頭說了你好,頭像像是令我沉醉的自拍,心一點(diǎn)點(diǎn)沉下去,我向他發(fā)出“嗨”。但故事就像斷了油的圓珠筆停在那個冬季。以后,再也沒有為了那半個小時而放縱自己的青春。
我卻從未惋惜過,那時一段似康水般的過去,就像玻璃瓶里的一顆玫瑰種子,從未發(fā)芽,卻含著當(dāng)初我翹首盼望她開出美花。一樣的美麗,那是我一整個青春里最美的風(fēng)景。如果得了微因的愛,志摩的名字也許會埋沒在黑暗里,即使沒有得到,但康橋之情依舊是那個滿載星光的夢。
回神,低頭,見到樹上被紅筆劃出的一句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說的,大概也是我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