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00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00字篇1
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贊歌吧,贊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00字篇2
這篇早已看了不知多少遍。拋開一眾文本分析,自己對這位長媽媽是喜歡的。她對孩童的愛意是真切的,說明她本性純善,因此她身上的那些個缺點好像也因此變得可愛。想想自己家中,或許也還有著這樣的老人,喜歡絮絮叨叨,喜歡說點小話,對神靈心懷敬畏,但這些都掩不了不他們對晚輩們的疼愛。因此有時候雖然可能覺得煩,但也并不是不可忍受。
不過,究其原因,讀者會對人物抱有何種觀感,很大程度也取決于作者的描繪。正是因為先生對這位兒時保姆懷著真切的愛意,才能讓讀者也喜歡上她。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記得以前的摘抄本上還有專門抄下這段話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00字篇3
“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出自《狗·貓·鼠》
賞析:表現了作者不喜歡貓的原因。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噑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00字篇4
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舊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蒙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并且對治病只是忙于應付而草草了事,給人看病都只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魯迅不愿在沉默中死去,而愿意在沉默中爆發。他像一道雷鳴閃電,炸醒了沉睡的人們,震驚了后人的我們。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00字篇5
看過《朝花夕拾》有一種老年人回憶往事時的脈脈溫情。書中的十則故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
當時,中國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是,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他看著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殺頭,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為何意,魯迅在此則中更著重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于中國,對于“人”的熱愛。作品的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贊揚與牽掛。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00字篇6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里說:“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著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著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著作者一起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