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簡單讀后感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別人,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這可以增強人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這里給大家分享匠人精神簡單讀后感,方便大家寫匠人精神簡單讀后感時參考。
匠人精神簡單讀后感篇1
人,活著,目的只有兩個:工作與生活。這兩者,必須有一個要先行在成長的路上。
閱讀了《匠人精神》一書,結合書中的“匠人須知30條”以及自己對工匠的一些理解,得出感悟:“匠人精神”,每位員工應有的追求!
五月,一波生產小高峰已經來臨。目前,整個制造部也都沉浸在濃厚的“工匠”文化氛圍里,走進生產車間,你會看到到處貼有制造部“尋找我心目中的工匠”活動的橫幅。如:“工匠,從尊重一事無成,毫無成就的自己開始!”、“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專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等等。是的,這就無疑給“工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對每一位員工工作上作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規范。
“工匠”活動從4月初啟動,這一路走來,讓員工對“工匠精神與工匠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與認識,同時,樹立了員工的嚴謹、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和信念;讓員工知道要立足于本崗位,刻苦鉆研,敢于挑戰,不斷追求進步,以及增強自身責任感和工作使命感。
人,為什么要追求“匠人精神”?為什么要有“工匠”一樣的精神?
有“工匠”一樣的精神才會去為此而拼搏,去奮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的,這句話本身沒錯,但是,當將軍的前提是你得當好士兵了之后才有可能當上將軍啊!每一位員工其實就是自己的“工匠”,是自己的“將軍”!主管里面也有優秀的工匠,經理層面也可以評選優秀的工匠,乃至公司的老板,也要有“工匠”的精神,同他PK的就是整個通信行業之間的競爭與較量。
有“工匠”一樣的精神才不會落后,不會挨打,不會被社會遺棄和淘汰。公司發展到目前這么壯大,不是當時的老板有“工匠“一樣的精神,能走到今天么?一個老板都有工匠的精神,作為基層的一員,天天與產品打交道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向”工匠“發起進軍呢?
有“工匠”一樣的精神才會讓我們的產品打一場持久戰,企業與員工才能生生不息,共同長存。現在的社會是“大數據”時代,對于企業來講,就是“大質量”時代,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大家想想,為什么我們都愿意去買德國的手表?去買日本的馬桶蓋?就是因為他們所作出的產品質量過硬!其實這里面所折射出的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
崗位沒有高低,職位不分貧賤,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工也能把事情做到極致。裝配、焊接、物料、測試、維修、檢驗等等,各崗位都涌現出了一批“英雄”,一批“工匠”。他(她)們的“工匠精神”值得學習與傳承。
人,活著,工作與生活,必須有一個要先行在成長的路上。只要我們發揚工匠的精神,努力工作,我們就能將生活過上我們所想要的樣子。
這次的“尋找工匠”活動深深感染著我,《匠人精神》書籍深深鼓舞著我,身邊的工匠也時刻鞭策、激勵著我。“工匠”的選拔是持續不斷的,是永久的,是每位員工應該追求的東西,讓我們一起從現在立馬行動起來吧!秉承著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心無旁騖的工匠精神,“工匠”離我們也就真的不再遙遠……
匠人精神簡單讀后感篇2
整本書是適應時代的一本書,當下,“萬眾創業,大眾創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中國的年輕人有著無比高昂的創業熱情。創業者是一個管理者,但這本書里所講的匠人,并不是現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個技術員工。此刻貌似越來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畢業文憑,畢業后都去從事腦力勞動,去做白領了。反而做為技術工人的藍領此刻有很大的缺口,工資也高,我其實很想有一技之長。也想去學木匠,還想去開火車,或者去做一個工程師,但我最終的路還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走進了一家公司,一點一點的磨練自我。
書中寫的雖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帶學徒的方法,可是里面的一些經驗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學習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強調。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飯、比如和人說話該怎樣回答,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這些習以為常的事情確實最就應注意的。
以前讀過胡雪巖,明白了他也是從一個小學徒干起,學徒期間要為師父師娘倒夜壺,要沒有怨言的去做好師父交代給他的每一件事。其實這樣的帶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國也有。只可是這些傳統的行業在逐漸被機器大工業生產代替了,一個匠人在自我的專業技能上投入的時間、感情、精力在逐漸減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機器代替了。此刻到博物館看一些展品也會經常感嘆,獨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獨運等,可是機器生產出來的東西我們充其量也就感嘆一下:窩草,這技術這么牛逼,等這技術普及了以后再也沒人提起這牛逼的技術了。
其實對一項工作、對一個人、對待自我,是需要投入時間的,要堅信大器晚成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學會做人,學會投入熱情,學會擔起職責,學會為自我的成果自豪、負責。
《匠人精神》這本書,不僅僅僅教會了我怎樣做事,更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去做一個富有活力、負有職責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沒有講怎樣運用那些工具,也沒講做家具的具體細節,只是講在進入作業場、進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情緒上以及思想上的準備工作,這些工作要做到實處,做到融入血液中還真需要投入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不斷的督促自我、要求自我。
雖然投入到了現代化的公司從事工作,可是這種傳統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現代人去學習,去實踐。那么從此刻開始,用心和身邊的人打好一個招呼吧。
匠人精神簡單讀后感篇3
小時候,常聽大人們稱呼瓦工、木工等為“匠人”,那時以為“匠人”就是一個簡單的代名詞,后來才知道“匠人”一般是指技藝高超的手藝人或有相當寫作水平的人,但還指那些不知疲倦追求更高的技術和藝術境界的匠者。
書中有這么一段話是我最喜歡的,如果抱持著“我只做我薪水分內的.事”、“盡量輕松獲得成果”這種省事想法的話,就不會擁有真正的實力。在每天的修業中,我們要拿出自己101%的氣力,持續做有益的事情。要不斷地累積經驗,保持開朗的心境,關心周圍的人。
作為天然氣行業中普通的一員,就拿我們日常工作中安裝壓力表為例,同樣安裝一塊壓力表,不同的員工安裝出來會有不同的效果。有的員工安裝出來,后期一檢漏,發現壓力表有漏氣現象;有的員工安裝出來,一看方向就不正,使得巡檢者在日常巡查時不能正視壓力表表盤示數;而有的員工安裝出來就很標準,后期不用進行任何調整。這反映出每一位員工在安裝壓力表時的不同技能和不同心境。
在安裝壓力表時,前兩種人就是抱著“盡量輕松獲得成果”這種省事想法的人,所以他們的成果就是不合格。而書中說到“每個人都擁有成功的潛質”,像這種抱著省事想法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也是不可能傳承“匠人精神”的。
我們只有戰勝自我,每天付出努力,抱著不斷學習,提升自我心性的態度,不僅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干完,還要把工作干好,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一些份外的工作,提升自我心性,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術,才能達到所謂的“匠人精神”,從而更好地傳承“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簡單讀后感篇4
原先就在網上看到介紹《匠人精神》這本書,想到日本傳承百年的企業與中國進行對比,以及對日本產品的質量認可,日本公司在很多方面可以做到世界領先,在國家目前提倡工匠精神,反思公司發展中需要什么樣的精神,需要什么樣的公司文化。本次公司組織學習《匠人精神》讀了幾遍后感受頗深。秋山先生的這本書所體現的匠人精神、以及秋山先生本人歷經四十幾年為日本培養輸送一流匠人的這種意志和民族情懷,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所謂“匠人精神”,其核心是: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匠人精神”在企業上與下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并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在的動力。
秋山先生作為制作傳統家具木匠,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出不同的精神激勵,看過《匠人精神》這本書就會體會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
如何做事:什么可以定位為會好好做事?為社會,為他人工作,帶著關心他人去工作,帶著關心他人去處理人際關系,讓工作在愛中,讓愛在工作。這是我們應該靠攏的方向。減少自己偏見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強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心懷感恩,以博愛之心心懷感恩,以博愛之心力量深入工作,深入人心。想他人之所需,念他人之恩惠,滿懷愛心,時時督促自己達成。事事力求完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終能修成正果。堅持不急功近利,不傲倨一時的成績,真正沉下心來歷練,揮灑汗水,處處嚴要求,時時高標準,把握每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一絲缺陷,探究每一個模棱兩可,追求的是一生的造就,那么“好好做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真正的將畢生歲月奉獻給一門手藝、一項事業、不斷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這是一種對待工作的態度,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你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好,這是一種工作態度,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的人碌碌無為,而有的人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們對自身工作的認知和對待工作的態度及處理方法不同。有人經常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越是抱怨,人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從而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而有的人將企業的事情當作企業給自己的發展的平臺來做,不滿足于普通的工作,努力做得最好、做到完美,為客戶著想,滿足客戶需求,不可避免的做到成功。
作為普通的測試部一員,認真執行每一步檢測流程,工作不抱怨,工作中勇于承擔做。聯想到企業文化與價值理念,企業不斷追求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在任何艱難時期與困難境遇中堅持不懈,尋求突破,正是這種“匠人精神”的詮釋與體現;企業員工對工作抱有滿腔熱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奉獻自己,服務他人,也是“匠人精神”的解讀。
匠人精神簡單讀后感篇5
閱讀了《匠人精神》這本書,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其實不僅僅僅是從個人角度,從一個國人的角度也就應有意識的學習日本人的工作作風和為人處世的方法,這對于我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對下一代的教育都會有很大的幫忙。
讓我感受最深的第一點就是“匠人精神”尊重每一項工作。任何職位、任何工作都期望能夠做到頂尖水平,無論是做木匠、飲食都會努力做到最好、最出色。對日本人來說,任何生活細節、產品設計、工作中的環節,都務必集合意志力與生命力,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人生的目標。
亞洲第一培訓講師陳安之先生以前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每一天想著如何賺錢,那你就賺不到錢,如果你想著怎樣成為行業的第一名,那錢就會源源不斷的涌來,而“匠人精神”就是要闡述這個觀點,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做到最精。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就應從上至下的灌輸這一思想,讓企業的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細、最精,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這樣企業就會總體上升一個高度。
讓我感受深刻的第二點就是事物做到極致,任何的工序都不會出現問題,不允許出現瑕疵,這種做到極致的態度其實體此刻很多方面,比如,你去日本大街上轉一圈,你會發現他們的店鋪招牌都做得十分漂亮,不論是材質還是設計,都是恰到好處,精致美觀。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態度作為基礎,你會發現日本人的產品在細節上十分到位,從一碗拉面的味道,到一顆汽車螺絲的位置,都十分的有講究,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與其他國家的產品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也是日本“匠人精神”中值得學習的地方。而在我們的工作中,明顯存在著應付差事的問題,對于問題的出現抱著不用心進取的態度,應付了事,正是這樣問題的出現,才會使得業績沒有明顯的進步。
“匠人精神”值得學習的第三點就是肯于鉆研的精神。日本人喜歡將現有的事物進行升華,汽車不是日本人發明的,但日本人在汽車已經發明出來的基礎上將技術進行更好的更新,讓各項功能得到升華,從而給世界帶來了新的變化和感受。他們對生活是細心的,不允許出現錯誤,把服務對象當做最在乎的人,學習這種匠人精神,就是堅持對細節的把握,扎扎實實的進行實踐,去完善自我,這不僅僅需要精神,還需要動力。
匠人精神簡單讀后感篇6
工作是一種修行將畢生歲月奉獻給一門手藝、一項事業、一種信仰,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種什么精神支撐呢? “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而這就是工匠精神最純真的呈現。
曾經有這么些的故事,講述著我們的這種堅持:
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有聽過(東方店…的案例),此案例表明:成功不在大小。很多企業都在追求做大,做強;很多員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試問: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業做到極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極致,這事業就是“大”,就是“強”;我們全方位的去考量這個案例的時候,不難發現正是我們在每個小細節上的到位,才使得顧客得到了到家式貼心服務的感受,我們“立體的愛”才能與顧客產生“感情鏈接、心靈互動、價值分享”。,我們的心靈財富,精神財富,物質財富也得到了成長。這不正是我們的所求嗎?
而工匠精神這本書,教給我們的也不正是: 專注產品、重視積淀、享受過程,這正是工匠精神與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精神之間最大的差別。他們身上或許會少了商人的敏銳,但他們卻多了一份對事業的執著。
匠人精神簡單讀后感篇7
讀《匠人精神》被作者秋山利輝的工匠精神所打動,這就是日本人能夠在1945年被原子彈炸毀后,利用短短的幾十年內時間迅速又稱為世界前三的經濟大國的原因吧。
忘記以前是從明白的一個對日本最正面的評價是:“日本是一個開放的國家,能夠快速的理解世界上別的國家的長處,并且快速跟本國的實體進行結合的國家,快速試錯,并從過程中保留最原始的東西,加以宣揚。”
這就像中國的茶道,漢服一樣,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以前的人,窮人就和粗茶,富人才會品茶,也就讓飲茶成為了很多富人結交的工具。反觀日本,從中國學習到神奇的樹葉能夠用來品后,傳回日本,最終發明了茶道,把品茶創造成一種職業。(不是說中國人不行,是中國人有必須的局限性。)這就是泱泱五千年的大國最終會被日本侵略的原因之一,中國人過于封閉,即便是懂一些東西,可是習慣性的揣著,怕別人把自我的技術學走,而日本人呢,是把一個精神告訴更多的人,培養習慣。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吧。強調記憶,定制標簽。
而本書的秋山利輝先生雖然只是一個“木匠”可是他自我卻沒有把自我當成一個簡單的木匠工人,而是要把這個技術發揚出來,告訴大家木匠應當有怎樣的精神,要怎樣做。要想被人尊敬,必先自重;而自重的來源則是很多方面:技藝的精湛,做事的專注度,為人的道德觀、價值觀,以及最主要的服務精神。我的爺爺也是一位木匠,他的技術遠近聞名,能夠說是當地最早從事木匠的工人之一,并且技藝精湛,只要是他手里出來的家具,必須能用很多年都不會壞。靠爺爺自我的努力從一名小小的木匠成為了之后了大工頭,小的時候家里常常好多人。(開會分工或者發工資)
爺爺是最早一批做裝修的人,在加上爺爺為人善良、誠實,從不坑蒙客戶,也不欺騙工友,所以他的客戶從不間斷,最高峰的時候同期開11個工地,5、60的工人,隨便走走基本上都是爺爺的徒弟,都被爺爺帶過。秋山先生的徒弟工人一向也就是幾十人,還沒有爺爺手下的人多,可是秋山先生卻成為了讓人敬佩的手藝人。秋山先生用自我的做人做事身先士卒的行為去影響傳遞給更多人,讓一些不懂木匠的人尊重木匠,讓懂木匠的人更加尊重自我的技術也尊重自我的客戶,并精神傳承下去。這應當就是爺爺最終的影響力減弱的原因吧,雖然懂行的依然尊重他,可是也只是當時他手下帶的那些人懂,而之后越多的人從事裝修木匠這個工種,在求快速完成的時候忘記了當初強調的技藝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