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著感受什么
寫讀后感需要對所讀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這有助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優秀的讀名著感受什么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讀名著感受什么,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1
一個女人,一生的眼淚,卻換來一段殘缺而又不完整的感情;一個男人,一生的呵護,卻終究敵不過金玉良緣的流言蜚語。她,林黛玉,那個傾國傾城的貌;他,賈寶玉,那個多愁多病的身。這部文學作品,堪稱文學史上的經典,也許正是因為這經典,將我這個愛文學的女孩子牢牢地鎖住。說實話,我從五年級就喜歡《紅樓夢》,可能那時候我年紀小,而這本書多講的愛情故事,家里人不大同意我看它,但我覺得這沒什么,每個人都會有這個過程或說都會有愛情這段經歷。當傾國傾城遇上多愁多病之后,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林黛玉雖然在愛情中是一個失敗者,但在言行一語雙關方面,卻不得不令我佩服?!耙蔡澞愕孤犓脑?。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些!”含蓄又不減妙力的話,被她說的如此完美無瑕,不得不說,林黛玉對于文字也是別有一番研究?!耙延X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她的詩中總帶著一種別致的美感,但也有一絲淡淡的憂傷在里面?!对峄ㄒ鳌分小皟z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她的孤寂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沒想到,她的命運與這首詞是如此的相似。只有寶玉一個知己,除了他,在這慌繆的現實生活中,還有誰能給這個潔尚的姑娘幸福呢?這一切,又豈能是她一個人能夠改變的呢?所以,她終究被這黑暗的世界所吞沒!可悲!可嘆啊!
林黛玉在文學史上算是一個成功的女性,但不免會有些弦外之音,有人說林黛玉尖酸,刻薄,會使性子,有心計,不僅如此,我們更要注意的她的出生,她的背景,自從來到榮國府,沒有一個真心的朋友,唯一的一個卻承受不了封建社會的壓力。我覺得,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不亞于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當然,每個都有每個自己的優點。
當我再次翻開這本《紅樓夢》時,每個主人公給我帶來了不一樣的感悟,但唯一不變的是那個傾國傾城的林黛玉和多愁多病的賈寶玉……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2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愛。沒有愛,我們就會像夜幕下迷途的小雞,孤苦無依。在對愛特別敏感的年代,我們也因為愛的存在而同喜同悲。讀了《夏洛的網》,我就被牢牢地粘在夏洛用生命編織的愛網中了。
這張網縱橫交錯,掛滿了無私、勇敢和真摯的愛。朱克曼家的谷倉里,在一群動物作為鄰居各自生活中,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摯友誼。當威爾伯得知自己未來的命運要成為熏肉火腿時,就陷入悲痛絕望中,他已經接受任人宰割的命運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卻毅然伸出了友誼之手,用堅決的聲音說:“我救你”,用果斷的行動在豬欄上耗盡自己的精力與蛛絲,織出了被人類視為奇跡的網上文字,徹底逆轉了威爾伯的命運,幫他在集市的大賽中贏得特別獎,得到一個安享天命的未來。舍棄蛛身維系豬命,小小的蜘蛛竟然有這樣的大愛。
這張網密密麻麻,刻滿了夏洛的真誠與高尚。最感人肺腑的還是夏洛的那幾句話:“我為你織網,是因為我喜歡你”、“一只蜘蛛在一生中只忙碌著捕捉、吞食小飛蟲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我才可能試著在我的生命里找到一點價值。老天知道,每個人活著時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才好吧?!边@一張網“網”著夏洛對朋友的友誼,這一張網也直接“網”掉了夏洛的生命,但是這一張網也“網”出了夏洛高尚的心靈。
透過若隱若現的網格,我也發現了陰暗的角落里一些刺眼的痕跡。比如疑心,夏洛從來沒這么懷疑過威爾伯,但是威爾伯在開始的時候以為夏洛是一個殘忍的、兇猛的、狡詐的嗜血動物,不相信她的愛心和善意。又如自私,那只叫坦普爾曼的老鼠,為了吃可以付出一切,就在夏洛快死的時候,威爾伯要他幫助摘卵囊他還計較報酬,太令人氣憤了。
一只小小的蜘蛛在我的抽泣聲中死了,但是我知道永遠記住夏洛的不僅僅是威爾伯,只要人人心中裝滿愛,愛就會在全世界流淌。蛛絲有跡,大愛無痕,就讓我們用愛心編織一張大網,掛遍世界各個角落吧。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3
我讀了《昆蟲記》中的卷心菜毛蟲一部分。讀完這部分使我得到了許多知識。
卷心菜是我們大家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蔬菜,它的歷史也很悠久,在人類所食用的蔬菜中就應是最為古老的種類之一了。在人類開始吃它之前,它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因此我們實在是無法知道究竟是什么時候它出現了。對于對人類而言,卷心菜是很有價值的,不僅僅是人類,就是別的動物也都與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中有一種普通大白蝴蝶的毛蟲,就是靠卷心菜生長的。它們吃卷心菜皮及其一切和卷心菜相似的植物葉子,像花椰菜、白菜芽、大頭菜,以及瑞典蘿卜等,似乎生來就與這種樣貌的萊類有不解之緣。它們還吃其它一些和卷心菜同類的植物。(它們都屬于十字花科——植物學家們這樣稱呼它們,正因它們的花有四瓣,排成十字形。白蝴蝶的卵一般只產在這類植物上。但是它們怎樣知道這是十字花科植物呢?它們又沒有學過植物學。這倒是個謎。“我”研究植物和花草已有五十多年,但如果要“我”判定一種沒有開花的植物是不是屬于十字花科,“我”只能去查書。此刻“我”不需要去一一查書了,我會根據白蝴蝶留下的記號作出決定——“我”是很信任它的。白蝴蝶每年要成熟兩次。一次是在四五月里,一次是在十月,這正是我們那里卷心菜成熟的時候。白蝴蝶的日歷恰巧和園丁的日歷一樣。當我們有卷心菜吃的時候,白蝴蝶也快要出來了。
這次昆蟲記又讓我認識了卷心菜毛蟲,我要好好記住這次收獲。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4
今日,我看完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史記》。《史記》記述了上至傳說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前122年,共約三千年底歷史,《史記》分為十二世紀(記歷代皇帝的政績)、三十世紀(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的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十表(大事年表)史書(記各種典章制度)。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佩服的是扁鵲。
扁鵲這天來到虢國正好趕上太子“去世”了。他去看了看發現太子只是得了“尸厥”,這種病呼吸微弱,讓人誤以為人死了。于是他用針刺中太子的百會穴,又做了燙藥。不一會太子便活了過來。扁鵲的醫術太高了,可想他在成為名醫之前下過多少功夫??!
令我佩服的還有荊軻。因為秦軍立刻殺入燕國,所以太子丹讓荊軻區刺殺秦王荊軻毫不猶豫立即趕往秦國。佯作獻地圖給秦王。地圖展開后,荊軻準備行刺,可秦王身藏寶刀,一下殺了荊軻。我要學習荊軻的勇敢
我在這本書中最厭惡一個人。
一天周幽王在后宮發現了一個艷茹桃李的女孩。便與她日夜廝守。然而這個女孩進宮后就沒笑過,于是他點燃烽火,各諸侯以為京城又亂賊,于是領兵馬火速救駕。
褒女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兒戲一般,禁不住嫣然一笑。他為了讓褒女一笑,竟戲弄諸侯,可恥,三千年的歷史浩如煙海,值得我們銘記的人和事太多太多。
有寧死也不肯過江東的楚霸王;有孤高傲視滿懷楚地蒼生,寧可葬生魚腹也不愿追誰流俗的屈原……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歷史,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做對人們有用的人。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5
在我的心目中,《簡愛》是一部完美而偉大的著作,因為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善惡美丑,學會了怎樣做人,而書中的主人公簡愛就是我學習的榜樣,她的聰明、善良、堅強、有主見,是最令人敬佩的。
但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里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海倫主張凡事能忍舊忍,這樣自己快樂,別人也會對你好一些。她的寬容、忍讓以及她博大的胸懷,是令人欽佩的。我們無需去評價她的話,至少我們應從中悟出些什么。我很喜歡海倫的一句話:”我覺得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費在懷恨和記仇上。“只要我們每人都能記住它,多多去理解別人,體諒別人,關心別人,多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樂觀地對待生活,我們的生活中一定會充滿陽光。
愛情、親情和憐愛之心是人類最豐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缺了它,等于白活一世。學會愛人,感恩很重要。每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每當我們迷茫,難以前進時,想想簡愛這一路,或許就有走下去的力量了。總之,《簡愛》這本書,讓我有所收獲、有所思考,讓我讀了之后,又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6
有不計其數的人把《呼嘯山莊》說成是復雜的心理懸疑小說或是探索人性和倫理的著作,而在我看來,《呼嘯山莊》說的就是終歸是一場愛和愛的呼嘯。
年少輕狂的希斯克利夫與同樣年少輕狂的凱瑟琳相愛,卻在復雜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離。凱瑟琳的愛情苦果讓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崩裂,從此他盡余生之力實施一場災難性的復仇,這場復仇之火幾乎燃盡了一切溫情、希冀和生命,而作為最后的贏家,希斯克利夫對也無法逃脫他死于愛的夢靨。
歐美文學界稱《呼嘯山莊》是一部“人間情愛的宏偉史詩?!钡拇_,凱瑟琳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苦,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恒久不變的巖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并不是作為一種樂趣,而是作為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著也在地獄里?!眲P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騰的靈魂里看到自己的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凱瑟琳的愛視為生命。這種靈魂交疊的愛,光輝而壯烈。我們不能說這是最美好的愛情,但至少,它是最純粹的,并且飽含著力量,正是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風驟雨似的報復,毀滅生命同時升騰愛情。因此在我看來,書中所謂的仇恨、狂放、扭曲、殘暴以及一切有悖于人倫道德的手段,都源于他們之間那場因為刻骨銘心所以山呼海嘯的愛情。
《呼嘯山莊》是一部漩渦似的小說。在《呼嘯山莊》里,作者以全部的心血鑄造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一個典型的漩渦中的矛盾結合體。希斯克利夫在漩渦里掙扎于生命和愛情,而我們,每一個讀書的人,在這個漩渦里掙扎于對主人公的無限的熱愛和仇恨。
《呼嘯山莊》不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慘劇。在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殘酷愛情的余味中保存了新生的希冀,那就是山莊的后代、哈里頓與小凱瑟琳的愛情,它幸存于復仇的火焰里并且健康茁壯、生氣勃勃。我想這愛情的幼苗,是作者賜予讀者的最后的美好想象,讓我們在無盡的憂憤和掙扎里停下腳步,再次嗅到生命與愛的清香。
或許《呼嘯山莊》要教給我們的有很多,譬如堅守尊嚴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貴、恪守心靈的自由等等。然而當我們合上書之后,真正為之動容的不是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的綿綿遺恨。
除了那些人生教訓,《呼嘯山莊》給我們的更多是一種感覺,那就是在你合上書低頭沉吟的那一刻,或許你會在一瞬間突然覺得,那種撩人的璀璨的山呼海嘯的愛正在書中所寫的那種盛放著石楠的荒原上,萌生著、鋪陳著、燃燒著、呼嘯著,滾滾而來……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7
很多人都喜歡看韓劇,為什么喜歡?我沒有作過具體的調查。但我想是不是有這樣一個原因,那就是韓劇中有很多情景畫面讓人感到很溫馨——鞠躬問候,彬彬有禮,進退有度,謙恭溫和……這些傳統文化的影子,讓人如沐春風。
和彈丸之地的韓國比,我們可是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素有“禮儀之邦”之美稱。但是,近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但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有人總結說,國人現在存在著明顯的五大缺失:孝道缺失、責任缺失、誠信缺失、信仰缺失、禮儀缺失。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好像中華民族又一次到了危險的時刻!怎么辦?誰能力挽狂瀾?當沒有更好的辦法和出路時,我們不妨回頭看,看看古人。
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例如儒家的教育思想,就是維系社會安定和平的強大力量,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是古訓,但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其中,修身是立世之根本。一個人如果沒有很好的修養,那怎么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么,如何修身?——《弟子規》當是必讀的第一本。因為《弟子規》是孔孟思想的根,它崇尚仁愛、和平、向善,它匯集了中國至圣先賢的大智慧,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寶典。
雖然它是古代兒童教育的啟蒙讀物,但對于我們這些今人來說,這一“啟蒙”教育應該補——算是亡羊補牢吧,但愿為時不晚。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8
你向往自由嗎?你渴望平等嗎?如果你同樣渴望,向往,那么便像簡愛一樣去爭取吧!
當我合上《簡愛》這本書時,我感慨她的勇敢,大膽,善良……卻也為自己有一個小康家庭而舒了口氣。如果,簡愛同我一樣有一群活潑向上的兄弟姐妹;有一個溫柔和藹的舅媽;或者有一群仗義相助的小伙伴們……那么她可能是教堂里低低哀頌的修女;可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千金小姐;亦或可能是酒會上姿態大方得體的名媛淑女……那么多種可能的簡愛,卻絕不是夏洛蒂。勃朗特筆下的那個渴望自由,追求平等,勇于反抗的簡愛!
簡愛渴望自由的原因源于舅媽以及堂兄約翰對她無休止的捉弄,咒罵和毆打。所以,當她逃出里德家時,來到勞渥德學校時她是快樂的。同樣,在受到布洛克爾赫斯特先生的指認后,她絕望了。但她依舊堅強,而譚波爾小姐的出現,也為簡愛的人生帶來溫暖的曙光,使得今后的簡愛變成了一個善良的,溫柔的,善于傾聽的人。
一切機緣巧合下,簡愛認識了羅切斯特先生,也收獲了一份美好的愛情。同樣,我也被她的善良打動。我一定不會忘記這個叫簡愛的女子。
也許《簡愛》這本書并沒有《水滸傳》的好漢豪情,也沒有《紅樓夢》的兒女柔情,但它,是一本好書。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9
《簡愛》是一本具有多年歷史的文學著作。至今已152年的歷史了。它還詳細地介紹了簡愛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簡愛》這本小說,主要通過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塑造了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女性。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沒有覺望,她并沒有自我摧毀,并沒有在侮辱中沉論。所帶來的種種不幸的一切,相反,換回的卻是簡愛的堅強的無限信心,卻簡愛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比幸,在學習生活,簡愛仍然是承受著肉體大會的受罰和心靈上的摧殘。學校的施主羅可赫斯特不但當著全校師生詆毀她,而且把她置于恥辱臺上示眾。使她在全校師生面前丟盡了臉。但簡愛仍堅強不屈,化悲憤為力量,不但在學習上飛速進步,而且也取得了師生們的理解。不久,簡愛又陷入了愛情的旋渦。個性及強的她同樣保持著個人高貴的尊嚴,在情敵面前顯得大家閨秀,毫不孫色。對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從容面對。
同樣,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她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感到自慚性穢,同時對她肅然起敬,并深深地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后來,簡愛發現羅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現,毫不猶豫地離開了他,她對愛情的專一,讓我敬佩。
最后,簡愛得知,羅切斯特為了拯救在生活中的妻子不幸雙目失明。軀體嚴重殘疾,完全喪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時又妻亡財毀。簡愛全身心的愛再次投入了他的懷抱……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10
最近我讀了好幾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這本書里描寫的昆蟲讓我目瞪口呆。比如愛吃糞便的糞金龜,愛吃卷心菜的菜粉蝶寶寶,熱愛唱歌的蟬,爪子像鐮刀的螳螂……
我最喜歡的昆蟲是蟬,并不是因為它有嘹亮的歌聲,也不是因為它有酷酷的身型,而是因為它有超常的耐心。蟬寶寶出殼“著陸”后要十分小心奸詐的蚋和狡猾的螞蟻,因為他們會吃掉柔弱的蟬寶寶。因此,蟬寶寶一“著陸”就要挖個洞藏起來,躲在洞里生活四年、脫四次皮之后才能出來。出來之后的蟬還要再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脫最后一次皮,這樣,蟬才可以高聲地歌唱、自由地飛行。人們常說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不懈,要耐心等待。這說的就是蟬??!
我很佩服蟬。它們呆在黑暗的洞里度過漫長的四年,出來到外面光明的世界的時間卻只有短短的一個夏天。我真不知道在洞里呆上四年的蟬是怎么熬過來的!一只小小的蟬,尚且知道耐心等待的道理,何況我們這些高智商的人類呢?當老師布置幾道難題時,同學們就沒有耐心了。這些題雖然有些難,但也不是難得做不出來。況且,為什么別人能做出來,而我們卻做不出來呢?我想,那是因為我們太懶惰了,沒有做題的耐心,沒有等待的毅力。
讀完蟬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應該像蟬一樣,做任何事要耐心等待,堅持不懈。這樣,我們才能取得成功。當蟬在樹梢高聲歌唱時,請你不要煩躁,請你不要厭惡,因為蟬堅持了四年的蟄伏,才換得了這一歡唱時刻??!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11
張愛玲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周汝昌也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使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的“文化小說”。從所有中國明清兩代重要小說來看,沒有哪一部能像《紅樓夢》具有如此驚人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了。
《紅樓夢》到底是本什么樣的書呢?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研讀了一下《紅樓夢》,才理解了為什么有那多人鐘情于它,為什么有那么多人研究“紅學”。
就思想內容來說,《紅樓夢》有著卓越的成就,在藝術技巧上也有同樣的很高的造詣,前幾天在網上看過有法國人這樣的評論說,《紅樓夢》的作者具有普魯斯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曾經對《紅樓夢》的認識僅限于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愛情,也曾為過他們的愛情而嘆息,可惜?,F在重讀一遍,就像品嘗濃郁的茶一樣,覺得愛情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不能缺少的元素罷了
《紅樓夢》這本名著是曹雪芹以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賈、史、王、薛四個家族為背景,并且以賈府家事利益和寶玉的一生為主題,通過對這個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過程的講述,揭露并深刻批判了腐朽和黑暗的封建社會,并暗示著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趨勢。
《紅樓夢》第一章就講了一個神話,在靈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過多故五內郁結。到最后石頭變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寶玉,我們不知道,只覺得充滿著神話的神秘和浪漫的色彩,頗引人入勝。
書中的金陵十二釵是核心的一部分,分別寫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云、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十二個奇女子。每個女子都有不一樣的命運,她們統統被放在了“薄命司”。與此對應,在歌曲的最后,寶玉又形象的對其總結,像欠淚的淚已盡的黛玉,富貴的金銀散盡的寶釵,欲知命短問前生的元春,分離聚合皆前定的探春,還有為官的家業凋零的湘云,無情的分明報應的妙玉,欠命的命已還的迎春,看破的遁入空門的惜春,癡迷的枉送了性命的鳳姐,有恩的死里逃生的巧姐,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的李紈,冤冤相報豈非輕的可卿。所謂紅顏薄命,也就如此了吧。
開頭曲《枉凝眉》中這樣唱道“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曹雪芹運用了詩歌,繪畫,書法等各種藝術手法,詮釋了這樣一部笑著含淚的悲劇,
魯迅曾這樣評價過,《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于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王之終于出家,同一小器。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12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凝是玉人來?!保慨斪x到這句詩時,腦中總會浮現出關于崔鶯鶯的朦朧想象,那大概是一個身姿纖弱的大家小姐,斜倚在木質的門廊上,滿目柔情的望著一輪圓月,等待著自我的情郎到來,這樣的意像,充滿了關于詩情畫意的完美和一絲花前月下的浪漫,是屬于中國古代獨有的含蓄古典之美,讓人忍不住心神蕩漾,思緒在字里行間沉浮,被帶向一個未知的遠方。
很長一段時間里,說道西廂記,我總認為這就是一個關于情情愛愛的無聊故事,當年讀紅樓夢時,見賈母說:“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可是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只覺得深感贊同,可是當我我真正拿起這本書時,就完全改變了自我的看法,不由自主的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
王實莆細膩優美的筆觸下所描繪的崔張兩人的感情故事,乍一看有些老套,家境貧寒的張生上京趕考時路經河中府,去古剎普救寺拜訪時遇到了暫住在寺中的崔相國家小姐崔鶯鶯,崔小姐氣質嫻雅容貌秀美,惹得張生“眼花繚亂口難言,魂靈飛兒在半天”,為了接近佳人,張生在寺廟中住下,詩書應和之下兩人逐漸暗生情愫,無奈崔府老太太百般阻攔,兩人的感情歷經種種磨難,好在上天不負有情人,兩人最終修成正果拜堂成親。
其實比起這一版的故事,元慎的《鶯鶯傳》似乎更貼合實際,在元的故事中,張生上京趕考后將鶯鶯拋之腦后,徒留鶯鶯苦等一生。王的大團圓結局或許是為了迎合觀眾,畢竟雜劇是要演出的,比起杯具觀眾顯然更容易理解喜劇,其實在我看來,我們每一位讀者,也都期望王的版本才是真實的,才子佳人終成眷屬,這也是我們對完美感情的一種想象和期許。
西廂記中不乏精彩詞句,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大概還屬“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讓我想起了87版紅樓中,寶黛共讀西廂時彼此那懵懂而愛戀的眼神,我想這樣含蓄而深厚的感情已經在現代社會中逐漸離我們遠去,快節奏的生活逼著我們不斷地前進,感情變得越來越簡單,卻也越來越淺薄。那種“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感情觀,大概也僅有在閱讀這些經典書目時才能再領會一番,只是掩卷之際,還是會忍不住輕輕嘆息,一分為卷中佳人,一分為孑然之身。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13
尊嚴和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一個是高于生命的靈魂,一個是包容萬物的思想《簡愛》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充滿了浪漫的幻想,讓我們去感受人間的人情冷暖,去觸碰人們的心,它真的是讓我愛不釋手。至今我還是難以忘記里面的情節!
初看這本書是在上年暑假,那時也只是品讀表面的意思。后來我又再次從書架上拿起來了它,體會它字里行間的奧妙……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夏洛蒂.勃郎特所著。描述了簡愛坎坷不平的人生經歷!
簡愛的父母雙亡她從小和舅媽生活,但舅媽和舅媽的兩個孩子都很討厭她,有次因為反抗表哥的毆打被關進了紅房子,舅媽從此再不想讓簡愛待在她們家,就將她送進了孤兒院。雖說擺托了舅媽一家的虐待但孤兒院里環境惡劣,生活艱苦。過了不久自己的好朋友海倫也因患肺病去世。從此簡愛厭倦了孤兒院的生活。在她長大后她登廣告應聘家庭教師,而幸運的是她被桑恩費爾德莊園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很快來到那里,巴不得早日離開孤兒院!但由于她的與眾不同那個房子的男主人便愛上了她,后來她們就定了婚,但卻被男主的前妻(一個瘋女人)阻止了。簡愛也因此離開了這里。不久后等她再來這時這里已經是一片狼藉。簡想盡一切辦法找到了羅契斯特并和他結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人間愛的力量是沒有窮盡的,它可以穿越一切阻礙,讓溫暖經久不衰,心中有愛,才感到溫暖!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14
《圍城》是錢鐘書先生一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中國近現代史一部經典之作,這是一部以調侃的語調來極力諷刺人生的笑面悲劇,“圍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么一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這句話深刻的揭露了人物對于婚姻、事業的感悟。人們的生活就像圈在這圍城之中,想逃脫,想掙脫,卻怎么掙扎也無濟于事。
書中主人公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情感糾葛,與其說是方鴻漸被孫柔嘉的計謀所敗,還不如說方鴻漸因為其自身的怯弱與言不由衷而自食婚姻的惡果。這座曾令方鴻漸無限神往的感情圍城,終止于主人公無奈地忍受城中的無聊。
同樣可以讓人給予無比輝煌的榮耀,也能讓人深陷泥潭的事業圍城,在作者的筆下也是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斗,壓抑著每個人的神經,令本性善良而又怯弱的方鴻漸只能退縮,離開三閭大學這壓抑的事業圍城,本以為可以深吸一口自由空氣的方鴻漸,卻沒想到等待他的是一個更為復雜、更為混亂地社會大圍城,在這里封建制度、家庭責任、事業衰敗一切都排山倒海般的涌向他,讓他無所適從,所我這一切都像是被命運的大手無情的掌控著,任憑你做無謂的掙扎,最終只能屈服。
實際上這不僅僅是方鴻漸所處的圍城,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座圍城里,如何身處其中,卻能樂于其中,讓圍城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才是我們該積極面對的,一味的掙扎、逃脫只會讓自己在泥潭之中越陷越深。
讀名著感受什么篇1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里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前一則,那么,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后一則告訴我們:聰敏而一則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這兩句話雖是說:幾個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對我們的學習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不怕犯錯誤,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當的時候,一經別人指出,他就會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貢就曾經感慨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p>
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本褪钦f教師對自己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對學生要勤奮教導,不知疲倦?!墩撜Z》引孔子的話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去爾已矣?!彼f,如果說到圣與仁,那我怎么敢當!我只不過是學習和工作從不厭倦,教誨學生總不知疲倦,那是可以這樣說的。
在《論語》里對曾經犯過錯誤的少年,孔子表現出寬宏的胸懷。他說:“人潔以進,于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币馑际钦f人家已經去掉了污點而進步,就要贊許他的潔凈,對他的過去不應該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將孔門的七十二賢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樹苗的話,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們共同營造了一片生命的綠洲,兩千多年來,我們華夏大地。這一片綠洲一直點綴裝扮著
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也就是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辦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國,又不能獨立作主應對;這樣,雖然書讀得很多,又有什么用處呢?又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币簿褪钦f,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
通過學習《論語》,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更讓我明白了關于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度,真是得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