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必背閱讀解題技巧
高考文言文必背閱讀解題技巧
1.文言文實詞題——詞性法
解答此題,我們可以析字形,明字義;可以將給出的詞義代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辨別文言文實詞的詞性來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擾項。眾所周知,漢字的詞性不一樣,字義也就不相同,我們可以運用這一特點來幫助文言文解題。
如春季京、皖、蒙高考試題:
1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始視事,恂恂若不能始事:官吏到職開始工作
b.不許,于是人人惴恐惴恐:恐懼
c.塵土積三尺,雨雪,泥沒股雨雪:下雪
d.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
此題考查實詞的理解,解釋不正確的是d項。d項中“行旅便之”的“行旅”是行人旅客之意,該是名詞,不該是動詞“行走旅游”之意。
再如_年全國高考試題: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審于何得此絹審:知道
c.自放驢,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質(zhì)信:使者
c項中“樵”應為名詞,指柴草,充當“取”的賓語,而答案卻是“打柴”,成了動詞,與“取樵”中“取”重復,故錯。
2.文言虛詞題——代入法
文言文課外知識是課內(nèi)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課內(nèi)知識點,特別是掌握了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我們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虛詞這一小題時自如地運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虛詞的題型絕大部分是將每個虛詞都放在兩個句子中加以比較來考查其異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學課本。答題時,可以先從課內(nèi)的那一句入手,把這句中該詞的用法和意義代入另一句解釋,看是否通順,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則不相同。
文言文閱讀解題方法
一、文言文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相關知識】
文言文一詞多義的產(chǎn)生:
的本義。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開弓)。
的引申義。如“我君景公引領西望”(伸長),成語有“引吭高歌”。
的比喻義。如“金城湯池”(比喻牢不可破)。
的借代義。如“徒以口舌為勞”(代言辭)。
的假借義。如“將軍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附錄:考綱規(guī)定的120個常見文言實詞:(根據(jù)義項之間的以上5種內(nèi)在關系識記)
1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誠除辭從殆當?shù)赖?/p>
3度非復負蓋故顧固歸國4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間見解就舉絕堪克類6憐彌莫乃內(nèi)期奇遷請窮
7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8使是適書孰屬數(shù)率說私
9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10相謝信興行幸修徐許陽
11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12致質(zhì)治諸賊族卒走左坐
二、文言文內(nèi)容歸納題
找出文言文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
⑴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
⑵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
⑶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
⑷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
⑸憑空添加,無中生有;
⑹強加因果關系。
高考文言文閱讀答題竅門
(1)要學會圈圈點點,因為第I卷使用答題卡,圈點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劃一劃。
(2)要先讀文言文的最后一題,即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題。這個題實質(zhì)上可稱為“文言文的白話譯文”,它對人物、對全文內(nèi)容、對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讀了此文。就相當于讀了譯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斷詞義。不要想當然,要調(diào)動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儲備。
(4)文言文的翻譯,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會水到渠成。
(5)除了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外(大綱規(guī)定的120個),還要在考前看一看課本中注釋的其他文言實詞,只看注釋即可。
(6)文言虛詞要在“而、與、乃、其、所、為、焉、以、因、于、則、之”等常用詞語上,再復習一下。
文言文答題有什么技巧
1.文言實詞題——詞性法
解答此題,我們可以析字形,明字義;可以將給出的詞義代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辨別實詞的詞性來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擾項。眾所周知,漢字的詞性不一樣,字義也就不相同,我們可以運用這一特點來幫助解題。
2.文言虛詞題——代入法
課外知識是課內(nèi)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課內(nèi)知識點,特別是掌握了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我們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虛詞這一小題時自如地運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虛詞的題型絕大部分是將每個虛詞都放在兩個句子中加以比較來考查其異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學課本。答題時,可以先從課內(nèi)的那一句入手,把這句中該詞的用法和意義代入另一句解釋,看是否通順,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則不相同。
3.分析概括題——對照法
此類題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可能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所以,對句意的理解,我們就可以先通過對照,找準選項中與原文的不同點,之后,把難以區(qū)分的地方向原文詞語上靠,找到對應的詞匯,看看人物事跡的敘述注意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是否準確等,同時,主旨性的選項要結合全文,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要總體把握文意。
文言文閱讀怎么能得高分
首先,正確斷句。這是文言文理解中最重要的步驟,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在學習文言文時積累的常識和語感了。斷句正確,解釋句子中有不知道意思的詞,我們對句子的整體把握也不會錯。
第二,日常生活中的積累是不可少的。我們平時用的成語,里面的字基本和古文里面是一樣的,當我們遇到不知道意思的字,可以聯(lián)系成語,解釋一下。比如:李清照的《聲聲慢》:“滿地黃花堆積、憔翠損,如今有誰堪摘?”里面的“堪”與成語“不堪設想”中的“堪”意思一樣,都是“能夠”的意思。所以,我們?nèi)粘3烧Z的積累很重要。
第三,聯(lián)系上下文推測詞義。一句古文中我們一般只有一兩個字、詞不知道意思,使我們對這一整句話的理解產(chǎn)生了疑問,而且通常我們不知道意思的詞正是這話的核心。所以我們怎么辦呢?我們不能緊張,也別放棄。如果我們聯(lián)系前后句推測不出意思,那我們就繼續(xù)往后讀,等理解全文之后,我們基本就知道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了。再根據(jù)整句話的意思猜測這個詞的意思。這需要我們靈活的思維,和文言文的閱讀經(jīng)驗。
通常文言文考試中的最后一道選擇題都是考察對原文的理解。也是考生最浪費時間的一道題。其實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我們很容易排除兩個選項。剩下兩個就需要認真比較和思考了。我們要根據(jù)全文排除選項,因為這道題的考察側(cè)重的不是對字和句的考察了,而是對全文的考察。大家注意結合全文,不是其中的一句或者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