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經(jīng)典的民間故事
中國最經(jīng)典的民間故事篇1:呂洞賓刑場遇險
呂洞賓自拜鐵拐李為師修仙得道后,便身背寶劍,云游四海。他性情高傲,在人間為老百姓降妖除怪,岳陽樓收柳樹精,洛陽橋投錢逗觀音,齊州城買藥戲牡丹,真是什么事都做得出來,所以人稱“浪蕩仙”。
這天,呂洞賓來到了咱北京城,在早叫北平府和幽州城。正趕上菜市口處斬犯人。只見監(jiān)斬官居中而坐,許多兵將拿刀橫槍列在兩邊,犯人反剪雙手跪在地上,劊子手端著明晃晃的鬼頭大刀站在一旁。四外到處是黑鴉鴉的人群。呂洞賓出于好奇,也湊到跟前看熱鬧。他心說,想我呂洞賓神通廣大,能呼風(fēng)喚雨,除魔降妖,指水變油,點石成金。可要是入了犯人的竅,他劊子手能把我怎么樣呢?我何不試一試這赴刑的滋味兒。
想到這兒他把真身隱去,“忽”地一下入了犯人的魂竅里,只聽監(jiān)斬官一聲吩咐,兩個劊子手把犯人推到公案前,監(jiān)斬官抓起朱砂筆,朝犯人的眉心“啪”地一點,別看這一點,把個呂洞賓嚇得打開了寒顫,原來這朱砂筆還有個來頭呢?據(jù)說點狀元的筆叫無極四相,也叫乾坤白玉筆,開當(dāng)鋪的筆叫急緩筆,監(jiān)斬官用的筆叫朱砂筆,它能避邪鎮(zhèn)神。人的眉心叫天門,用朱砂筆一點就把天門封了,生死存亡就在這一點。所以呂洞賓再大的神通也逃遁不出去,只等午時三刻一到,劊子手大刀一揮,他的頭也要和犯人一樣被砍下,你說他能不害怕嗎?呂洞賓急得抓耳撓腮,暗暗埋怨自己不該這樣自高自大,自找如此大禍,怎么辦呢?他無計可施,只好掐訣念咒,向師父鐵拐李求救。
鐵拐李得知徒弟有難,趕忙腳踏祥云前來搭救。當(dāng)來到菜市口一看也為了難,有心用法術(shù)救吧,可救一個犯了國法的罪犯天理不容。他思來想去,咳?有了?只見他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白胡子老頭,一手拄著拐棍兒,一手提著飯盒,哭哭啼啼地來到監(jiān)斬官跟前哭訴道:“大人,被斬之人乃我逆子,求大人開恩,許我祭奠祭奠法場,也不枉我們父子一場。”
監(jiān)斬官應(yīng)允,鐵拐李來到“犯人”跟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畜牲?我好不容易把你拉扯大,實指望能為我養(yǎng)老送終,沒承想你不聽為父的話,胡作非為,落到這個下場,你你”說著用手朝犯人的眉心用力一點,隨手把那個朱砂點抹掉了,呂洞賓這才從犯人魂竅里逃了出來。午時三刻已到,犯人被砍了頭。
事后鐵拐李訓(xùn)斥呂洞賓道:“徒弟,我看你越鬧越不像話了,想你有多大能耐,竟敢視國法為兒戲??切記為人第一要謙虛,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能人背后有能人。你學(xué)的那點本事還差得遠(yuǎn)呢!今后如要再胡鬧,為師也不管你了?”
呂洞賓滿臉羞愧,從此刻苦修煉,功力大增,并再也不招惹是非了,最后終于成了眾人稱頌的八仙之首。
中國最經(jīng)典的民間故事篇2:喊魂
移民村出了樁怪事。一連幾天半夜,村里的狗齊齊吠叫,時而高亢,時而低咽,時而悲凄,時而惶惑,把村民攪成了面疙瘩。能掐會算的羅半仙終于開了仙口──移民移民,一移就成無根草民,自己住進樓房舒坦了,先祖的魂魄卻個個飄在半空,狗識陰魂,是想讓俺們把先祖靈魂喊回來!
爹一拍腦袋,說,怪不得這些天老夢見俺爹在空蕩蕩的楠竹村不停游走,叫他回家,他卻說找不到回家的路!
仰起頭,灰蒙蒙的天空飄著朵朵失魂落魄的云,如黔東習(xí)俗中去鱗除鰓的思鄉(xiāng)魚,蓄著勁游移卻不知鄉(xiāng)在何處。
村民便動了情愫,要把先祖的靈骸遷到移民村的公墓區(qū)來。爹一大早就雇了船,請了羅半仙,備齊祭品溯凌江而上。
自從凌江水庫加固擴容后,水位上升了好幾米,龍王爺把沿途的田野、道路、房屋一口吞下,只讓河道兩旁傲然直立的刺楠竹浮出水面。村子就在這翠竹環(huán)抱的畫境里。可惜最是無情水,昔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畫面只能在夢里苦尋了,楠竹村成了千島湖下沉睡千年的獅城。
仙風(fēng)道骨的羅半仙也觸景傷情,整個村都淹了,難怪先祖找不到回家的路。
爹說,是該給俺爹安一個新家了!
到得高山之巔的祖父墳前,一叢杜鵑和一株桃花開得正艷。以前桃子成熟的季節(jié),我們每年都可以摘得又大又甜的桃,恭恭敬敬地擺在祖父墳前,像今天這樣香燭高燒,清酒列樽,三牲恭陳,蟠桃獻瑞。此時,羅半仙半揖首道,德川公,日月有輪回,天地?zé)o始終。凌江既高漲,吾村變水城。子民俱已遷,家園隔萬重。望月仰恩德,夜夜夢音容。今奉兒孫命,引爾到新冢。魂兮駕仙鶴,飛過海云峰
念畢,便與爹啟開墳,把祖父的骨灰壇裝進竹籮抬上肩。羅半仙邊在前面撒炒米,邊朗聲高念:東方有米糧,南方有米糧,西方有米糧,北方有米糧,米糧落地過百關(guān)。神仙關(guān),陰鬼關(guān),馬牛六畜關(guān),飛禽百鳥關(guān),金絲蝴蝶關(guān),深水鯉魚關(guān),圓毛三十六關(guān),扁毛三十六關(guān),各種關(guān)神都過了,過了關(guān)神跟俺回家門呦!羅半仙念一句,爹就撒一把紙錢。
下了山,來到江邊,羅半仙又念道:亡靈亡靈莫飄搖,步步登高過仙橋。過了仙橋有擺渡,上了渡船站穩(wěn)了!
在船頭續(xù)又點上檀香,擺上三牲,羅半仙豎起招魂幡,喝下招魂酒,擂響招魂鼓,在木魚聲中念起凄凄切切的招魂經(jīng)。爹揚手撒起紙錢,念響請各路神鬼領(lǐng)賞的唱偈。空中“蝴蝶”飄飛,紛紛灑灑,迎風(fēng)搖曳,但終究擋不住下墜的弧線,一頭栽進江中。爹忽然噙滿淚,眼前的蝴蝶化作了秋天落葉,卻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根,隨水流不知飄往何處。葉落歸根從此成了對先祖莫大的諷刺!
船順流而下,羅半仙口中喃喃,爹每隔數(shù)米,就撒一把紙錢,江面上鋪開了一條蝴蝶水路。據(jù)說,這就是陰魂抵達地府的安魂道。人這一生,在世時要用錢買通一個個牛頭馬面,死后還要用錢買通一個個討債鬼,到頭來卻落得個流落他鄉(xiāng)
忽地,船尾響起一通招魂鼓,沉重得要把人擂下江去。羅半仙和爹扭頭回望,是陳大耳在為他母親招魂。一樣是木魚經(jīng)聲,一樣是紙錢紛飛。
伴著紛紛灑灑的蝶舞,天空下起洋洋灑灑的雨絲。一時間,江上飄來了幾十只招魂船,一把把紙錢撒向江面,經(jīng)聲咽切,仿佛滿天的魂魄在哭訴。空中響起聲聲杜鵑啼叫,要撕斷人的肝腸,“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村民把先祖安葬到了移民村附近的公墓區(qū)。按照風(fēng)俗,家家在墳前栽了杜鵑。因為祖父屬猴,爹像以前一樣,還特意栽了桃樹。
但當(dāng)天半夜,村里的狗還是此起彼伏地吠叫,村民又慌了神。羅半仙說,那是先祖的魂魄剛來乍到,還不適應(yīng)群居式的新墳冢。
如是幾天半夜,狗仍吠個不停。一日,爹去了公墓區(qū),所有墳前的杜鵑都枯萎了,當(dāng)然也包括祖父墳前的桃樹。
羅半仙便說,準(zhǔn)是先祖的靈魂留戀故土,飄回楠竹村去了,得為他們再招一次魂!
大家又覺得在理,各請了師傅回楠竹村去喊魂。祖父空墳前,香煙裊裊,羅半仙念念有詞:亡魂亡魂細(xì)思量,回頭不是舊家鄉(xiāng)。誰人不戀胞衣跡,兒孫喊你下凌江!在羅半仙的經(jīng)聲里,爹虔誠地挖出了杜鵑和桃樹。招魂幡、招魂鼓、招魂經(jīng),一條條船在紙錢紛飛中搖向回家的路。每條船上還載著一朵紅云,那是村民從先祖墳前挖的杜鵑花。
到了公墓區(qū),村民在安魂經(jīng)聲里把裹著老家泥土的杜鵑重新栽上。爹擦了把汗,不經(jīng)意看到一個個白煙繚繞的煙囪,那是山下開了十幾年的化工廠。
狗們似乎安靜了許多。爹再到公墓時,杜鵑仍幾近枯萎。祖父墳前的桃樹卻奇跡般地結(jié)了果,正是成熟時節(jié),隨手摘個一咬,滿嘴酸澀味。爹忽然發(fā)出雄獅一樣的怒吼,操起桃子朝煙囪的方向狠狠扔去,一頭跪倒在祖父墳前,撕心裂肺地喊起了魂:圓毛三十六關(guān),扁毛三十六關(guān),各種關(guān)神都過了,過了關(guān)神阿爹跟俺回家鄉(xiāng)呦!
中國最經(jīng)典的民間故事篇3:端午節(jié)掛葛藤的來歷
每年端午節(jié),瑤族人家都在門口掛上一條葛藤,表示驅(qū)邪避魔確保平安的意思。這個風(fēng)俗自古流傳到今。這里面有一段傳說。
相傳瑤族有一個支系,原來也住在平原大地上,和其他民族友好相處。有一年,窮人造反失敗,官兵追殺過來,村寨遭到血洗,百姓紛紛逃難。
路上有個瑤族婦女,背著一個五歲的孩子,領(lǐng)著一個三歲的孩子,踉踉蹌蹌,拼命奔逃,來到一座長滿葛藤的山前。后有追兵,前無去路,好不急人吶!她抱起身邊的三歲孩子,緊緊地?fù)е髦蹨I對他講:“孩子啊,莫怪阿媽心狠!拖著你,大家都逃不脫。為了救你背上的哥哥,只好忍心丟下你啦!”那三歲的孩子卻死勁抓住阿媽的腿,哇哇哇地哭個不停,喊著:“阿媽,莫丟下我啊!”
就在這時候,一個白發(fā)銀須的老人,順著牽掛的葛藤,從山上降落到這個瑤族阿媽面前。他問:“你怎么不背小的孩子反而背大的呢?”
阿媽說:“我背上背的是壯族的孩子,抱的這個才是我親生的孩子。”
白發(fā)銀須老人覺得奇怪,忙問道:“那你為什么丟掉自己的孩子,去救別人的孩子呢?”
阿媽說:“他的爹媽都被官兵殺了,救了他,留下一根苗,將來報仇雪恨。”她心一橫,把自己的孩子丟在路邊不管。
那白發(fā)銀須老人看見這瑤族阿媽舍己為人,十分感動,便攔住去路,對她講:“你莫慌,你順著這根最粗最長的老葛藤爬上去吧。”說罷,他扯動葛藤抖了兩下,旁邊就現(xiàn)出一條山路來,阿媽背著壯族孩子,沿著山路爬了上去。剛爬到山頂,官兵就追到山腳了。阿媽回頭往山下一望,奇怪,那條山路不見了,只看見滿山牽掛著葛藤。她不忍心看見官兵糟蹋自己的親生骨肉,便扭頭跑往對面山里去了。官兵走投無路,眼看陡壁懸崖掛滿了葛藤也就退兵了。等阿媽下到山腳一看,更奇怪了,自己的孩子正在那里喝山泉水哩。
阿媽抱起孩子問道:“孩子,你是怎么到這里來的?”
孩子回答:“是那個老公公背我飛來的。”
阿媽問:“老公公呢?”
孩子四下張望,怎么也找不到那個白發(fā)銀須的老公公。他們自然不會知道那白發(fā)銀須老公公是仙翁。
找不到那老公公,他們心里很難過。阿媽又背著壯族五歲的孩子,領(lǐng)著自己三歲的孩兒,繼續(xù)趕路。走了沒有多少路,他們來到了一個山?jīng)_。這山?jīng)_里,有一個寨子,不少逃難的人,都涌到這個寨子里來。
“阿爸!”三歲的孩子眼睛尖,在人群里一眼認(rèn)出了自己的爸爸,跑了過去,讓他父親抱了起來。
阿媽覺得奇怪,就問丈夫為什么也跑到這里來。他說:“造反失敗了,我們被打散了,找不見你們,我就隨逃難的人們一塊到這里來了。”
他也問妻子是怎么來的,她就把路上遇見白發(fā)老翁用葛藤解救他們的經(jīng)過講了。她丈夫聽了,驚訝地說:“哎呀,我們也是這位白發(fā)銀須老人搭救的呀。是他叫我們幾個年輕力壯的人走在后面,每人拖一把葛藤,清掃路上的腳印,掩護大家撤退。等官兵趕來,踩上葛藤掃過的路,就像毒蛇碰著半邊蓮一樣,怕得趕緊退兵了。”
人們紛紛議論開來。一個老婆婆講:“那個白發(fā)銀須老公公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一個老頭子講:“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看一定是漢人的那個屈原顯圣了,我們瑤人以后也紀(jì)念他吧!”年紀(jì)最大的長老說:“往后,每年端午節(jié),我們瑤寨的家家戶戶門口都要掛葛藤,它能驅(qū)邪避魔保平安。我們看見葛藤,就會記起仙翁救命的恩德,讓瑤家的子子孫孫永遠(yuǎn)紀(jì)念他吧!”
就這樣,這個風(fēng)俗世代祖?zhèn)飨聛砹恕?/p>
看過“中國最經(jīng)典的民間故事”的人還看:
1.有趣民間故事
2.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
3.有趣的民間故事
4.中國有趣民間故事傳說
5.最經(jīng)典的中國民間故事大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