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零丁洋--文天祥
文天祥簡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未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 南歸 ,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 過零丁洋 》、《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 正氣歌 》等作品。
過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開始于一部儒家經書;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四年的艱苦歲月,
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著柳絮零落飄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蕩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想到前兵敗江西,(自己)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
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
為國捐軀,死得其所,(讓我)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
注釋
遭逢:遭遇到朝廷選拔。
起一經:因精通某一經籍而通過科舉考試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以進士第一名狀元。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間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干戈,兩種兵器,這里代指戰爭。寥落,荒涼冷落。南宋亡于1279年,此時已無力反抗。
四周星: 四年。從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風飄絮: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容國勢如柳絮。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贛江,水流湍急,極為險惡,為贛江十八灘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敗,經惶恐灘退往福建。
零丁洋:即“伶仃洋”,現在廣東省中山市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于洋的戰船中,次年正月,元軍都元帥張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統帥張世杰。于是,文天祥寫了這首詩。
零丁:孤苦無依的樣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膽忠心,永遠在歷史中放光。
丹心:紅心,比喻忠心。
汗青:古代在竹簡上寫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蟲蛀。因竹片水分蒸發如汗,故稱書簡為汗青,也做殺青。這里特指史冊。
賞析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后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以概其馀。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巨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自己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同時,也為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我們從字里行間不難感受到作者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自嘆相交織的蒼涼心緒。末二句則是身陷敵手的文天祥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這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一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