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百首《詠牡丹·一自胡塵入漢關》鑒賞
時間:
寧靜2
古詩三百首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年-1138年),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甲科進士,授開德府教授。宣和四年(1122年)擢太學博士。宋室南渡后,避亂于襄漢。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召為兵部員外郎。紹興元年(1131年)遷中書舍人。紹興五年(1135年),召為給事中。紹興六年(1136年),拜翰林學士。紹興八年(1138年),以資政殿學士知湖州,因病卒。以詩名,又工詞。有《簡齋集》三十卷、《無住詞》。
詠牡丹·一自胡塵入漢關
朝代:宋代 作者: 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賞析
作者陳與義是南北宋相交時的著名詩人。這首詩是作者南渡后于紹興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鄉縣北,與烏鎮隔水相望)時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說離自己的家鄉洛陽(伊水、洛水)是路途遙遠,也是說家鄉被金兵占領的時間也已經很長久了(十年)。
在這首詩里,作者表面說的是面對春日盛開的青墩牡丹,自己獨自一個在觀賞,實際上想說的是什么時間我才能再回到故鄉去觀賞天下馳名的洛陽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況,時間在無情地流逝,自己已變得老態龍鐘,然而家國破碎故土依然難回時,作者通過牡丹而強烈地表達出了對故鄉深切無盡的思念及對前景的無望與悲苦萬千的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