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爐中煤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文壇的一員巨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郭沫若 爐中煤,以供大家閱讀。
郭沫若 爐中煤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負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負了我的思量。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該不嫌我黑奴魯莽?
要我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棟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從重見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
我為我心愛的人兒
燃到了這般模樣!
1920年1、2月間作
郭沫若 爐中煤賞析一
《爐中煤》寫于1920年年初,當時郭沫若正在日本福岡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上學。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肆意侵奪,早已激起作者強烈憤慨,中國封建軍閥的fu敗和混戰,同樣使作者深為痛恨。1919年的五四運動,像報春的驚雷,預示著一場空前的大革命暴風雨已經來臨,燃起了詩人胸中的革命激*情。他以文藝特別是詩歌為武器,歌頌人民的革命。迎接祖國的新生。郭沫若稱五四后的幾年是自己的“一個詩的創作爆發期”,“我幾乎每天都在詩的陶醉里。每每有詩的發作襲來就好像生了熱病一樣,使我作寒作冷,使我提起筆來戰顫著有時候寫不成字。”《爐中煤》就是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創作出來的。他把這時期的詩,集為《女神》,于1921年出版,這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詩集,也是中國新詩發展史上的第一座豐碑。
詩人用擬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燒的“爐中煤”,又用擬人法把祖國比作“我心愛的”“年青的女郎”。全詩就建筑在這一組核心意象之上。“爐中煤”的意象具有豐富的審美意蘊:第一,“爐中煤”的熊熊燃燒象征詩人愿為祖國獻身的激*情;第二,“爐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樣的心腸”象征勞苦大眾“卑賤.”的地位和偉大的人格,“爐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詩人所代言的勞動人民;第三,“爐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棟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終于“重見天光”,象征詩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為的愿望,也象征勞苦大眾中潛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將要釋放出來。“女郎”這一意象暗示詩人對祖國的愛有如情愛一般熱烈,“年青”一詞則暗示了祖國在五四革命時代里充滿蓬勃向上的生機。郭沫若在《創造十年》里說過:“五四以后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蔥俊的有進取氣象的姑娘,她簡直就和我的愛人一樣……《爐中煤》便是我對于她的戀歌。”這段話清楚地說明了本詩中比擬的意義和作用。
“爐中煤”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氣質和時代精神于一爐;寫“煤”之燃燒,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時代之情。藝術形式與所抒情思十分和諧。從章法看,首節總述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第二節側重抒愛國之情,第三節側重述報國之志,末節與首節取復疊形式,前后呼應,將全詩推向高|潮。從格式、韻律看,每節5行,每行音節大體均齊;一、三、五行押韻,一韻到底;而各節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聲親切溫柔而又深情的呼喚起唱,造成回環往復的旋律美。詩情隨詩律跌宕起伏,韻味深長。
郭沫若 爐中煤賞析二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現代文學家、詩人、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對中國的新詩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為新文學的奠基者之一。
這首詩作于1920年,當時詩人雖遠在日本,卻時時刻刻關注著祖國發生的一切。詩人用擬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燒的“爐中煤”,又用擬人法把祖國比作“我心愛的”“年青的女郎”,全詩就構筑在這一組核心意象之上,表達了作者愛國的衷腸。正如郭沫若自己所言:“‘五四’以后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和我的愛人一樣。”“‘眷戀祖國的情緒’的《爐中煤》便是我對予她的戀歌。”
郭沫若 爐中煤賞析三
這首詩構思自然新穎,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獨特想象,以煤自況,寄寓著詩人以身許國、積極進取的愛國情懷,表現了當時知識分子的自我覺醒,也體現了詩人與時代精神的統一。
作者把“五四”時期革命高潮中的祖國比作‘年青的女郎”,把懷有強烈愛國激情的自己比作渾身都在燃燒的“爐中煤”。郭沫若在《創造十年》里說過:“五四以后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蔥聰的有進取氣象的姑娘,她簡直就和我的愛人一樣……《爐中煤》便是我對于她的戀歌。”這段話清楚地說明了本詩中比擬的意義和作用。
本詩每節以“啊,我年青的女郎”領起,從不同側面傾訴,這種復唱手法,有一唱三嘆之妙。全詩四節,每行三頓,一韻到底,在形式上統一、完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