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望月 李白
時間:
適佳2
李白
《雨后望月》是由李白所寫,本詩寫雨后夜月升起時的景觀,緊扣望字寫月升起時山海在月下變得光明燦爛,寫海水明亮,也寫觀者眼亮心明,主客觀結合,極真實生動。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雨后望月》
作者:李白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
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雨后望月》注釋:
半蟾:月亮從山頭升起一半。
合:滿。
江練:象白絹一樣的江水。練:白絹。
山眼、海心:皆是比喻月亮。
團扇:古人以月喻團扇,此指月亮
《雨后望月》意思:
當四野陰云消散的時候,打開窗戶看見一彎月升在云上。
萬里原野彌漫著一片霜霧,月下橫著一條素練似的大江。
在它初升時山中泉眼透白,當它升高時海水透出明光。
只因為憐惜這像團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長吟到天色大亮。
《雨后望月》鑒賞:
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對雨后月夜美景的感受是鮮明的:雨停后,風吹云霧散盡,打開窗戶看夜色,半邊明月剛從東方冉冉升起,夜深了,秋霜萬里鋪滿大地,長江如練向東橫流。月亮剛出時把山野照得雪白,月到中天時海水的中心也被照得明澈透亮。
因為愛惜這似團扇一樣美麗的月亮,詩人一直對她詠詩贊誦到天將亮時,詩的首兩句寫月出的情況及月形,三至六旬描繪月夜壯闊美麗的景色,從“半蟾生”、“出時”、“高后”可以看到月升的過程。字數不多而卻形象鮮明,對仗工整。
這里作者采用了擬人與夸張的手法,使詩帶上了幻想的色彩。隨著對霜天月夜之美景的觀察、發現、體會,詩人的感受在不斷地升華,終于在詩的末兩句,詩人以抑制不住的激情連連詠贊這美麗的月色至拂曉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