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閱讀答案
在《陋室銘》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歷史文化的精髓,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絡收集整理的陋室銘閱讀。
陋室銘閱讀題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閱讀題譯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陋室銘閱讀題題目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陋室銘》中表現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2)交友的標準關于人格質量和生命質量。《陋室銘》中,劉禹錫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時,也談及了子他的交友原則:
2、陋室的環境怎樣?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3、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華出眾、學識淵博的“鴻儒”?
4、文中即說“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又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否矛盾,為什么?
5、圍繞陋室,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6、作者為陋室作銘,為什么要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了什么手法?
7、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
8、寫出本文你最喜歡的一個駢句,并說明理由。
9、你怎樣看待作者的行為?請結合現實談一談。
10、本文短小精悍,僅81個字卻數次引用典故,請你談一談這種寫法有何妙處?
11、本文作者結交“鴻儒”而不結交“白丁”,你贊同這種擇友方式嗎?談談你是怎樣選擇朋友的?
12、本文作者具有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還可以聯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質的古代文人?其體現這種品質的作品是什么?
陋室銘閱讀題答案
1、(1)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臺階上長滿了青苔,窗前門旁長滿了青草。運用了對偶、擬人的修辭方法。把苔蘚、青草寫活了,有精神,有韻味。使人不覺陋室的環境凄涼荒蕪,反而覺得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恬靜雅致。
3、俗話說:知其人必知其友,知其友亦知其人,由此我們可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并且德才兼備,超凡脫俗。
4、作者運用了正反結合,虛實相生的手法,表明了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也表明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
5、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呼應了惟吾德馨。
6、因為諸葛廬、子云亭都是古代君子的陋室,作者借以贊自己的陋室,贊美自己的志趣和品格。這是類比的手法。
7、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更需要高興的精神生活。只有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氣和獨立人格,才能不為利誘,不為勢趨。
8、如: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理由:寫陋室環境恬靜雅致,讓人賞心悅目,以明“陋室”不陋。“上”“入”二字傳神,化靜為動,既使景物人格化,也表現作者對景物的喜愛之情。
9、劉禹錫身居陋室,卻不慕榮華,他的高雅淡泊,源于他具有高潔的品格,而這種品格正是一個有才華而又具有廣闊胸襟的人所應具有的。在現今社會,為一已之私利而貪贓枉法,貪慕榮華的人還是存在的,因此,提倡劉禹錫的這種不為私利、安貧樂道的精神是有現實意義的,我們應大力提倡。
10、作者以諸葛亮和揚雄自比,表明自己也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結尾引用孔子的話用反問形式呼應前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深化主題。
11、贊同。因為“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結交高尚、學識淵博的人也會讓自己變得高尚和淵博起來。所以,我選擇朋友就選擇有學問、品德高尚的人。
不贊同。《論語》中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所以,我交朋友的標準不在于他是“鴻儒”還是“白丁”,只要他真誠、善良,好學上進,身上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都會結交他。
12、(1)周敦頤《愛蓮說》 (2)陶淵明《五柳先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