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元的中秋禮盒竟只有兩粒月餅
1982元的中秋禮盒竟只有兩粒月餅是怎么回事?
在這個中秋佳節(jié),一款售價高達1982元的中秋禮盒僅含兩粒月餅的消息引發(fā)了廣泛關注。據(jù)了解,商家通過分首尾款支付、商品郵費等手段,巧妙地規(guī)避了盒裝月餅不超過500元的紅線定價。這一行為引發(fā)了大眾對商家價格欺詐行為的質疑和憤慨。
據(jù)報道,這款1982元的中秋禮盒外觀精美,包裝華麗,但內容卻僅含兩粒月餅,其高昂售價引發(fā)了消費者的強烈不滿。業(yè)內人士指出,商家通過多種手段避開紅線定價規(guī)定,既違背了市場競爭秩序,也傷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此舉被認為是商家為了追求暴利而不擇手段,嚴重違背了商業(yè)道德。
月餅“混裝”現(xiàn)象仍有跡可循
市場監(jiān)管總局(國家標準委)于2021年8月修訂發(fā)布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國家標準,于今年9月1日起實施。針對月餅等過度包裝問題,發(fā)布的GB 23350-2021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已于2022年8月15日實施
這一國家標準讓月餅包裝全方位“瘦身”:包括限制包裝層數(shù),月餅的包裝層數(shù)最多不超過三層;壓縮包裝空隙,減少包裝盒中不必要的空隙,避免“盒大餅小”;降低包裝成本,包裝材料不得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嚴格混裝要求,月餅不應與其他產(chǎn)品混裝。
記者線下走訪的多個超市,售賣的盒裝月餅包裝層數(shù)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且未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線上瀏覽的商品中,月餅禮盒包裝層數(shù)亦普遍符合要求。不過,今年線上售賣的月餅中,混裝現(xiàn)象仍零星存在,搭配組合有茶葉和月餅、杯碟和月餅、紅酒和月餅等,且禮盒價格多超過500元,為“天價”月餅的售賣提供了空間。
如,某陶瓷店鋪售賣的1982元的汝瓷中秋禮盒中,顯示有兩個汝瓷手工杯、一個汝瓷蓮花盤以及兩粒月餅。
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象征著大團圓。月餅又叫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中秋吃月餅象征著大團圓。月餅又叫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中秋節(jié)的簡介中秋節(jié)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等民俗,流傳至今,經(jīng)久不息。中秋節(jié)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jié)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jié)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中秋節(jié)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
一、賞桂花
桂花有“九里香”之譽,是我國人民十分喜愛的一種傳統(tǒng)名貴花木。自古以來,人們把桂花及其果實視為“天降靈實”,作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們稱譽好的兒孫為“桂子蘭孫”;把“進士及第”或考上了狀元,稱之為“蟾宮折桂”;把月宮稱為“桂宮”,以“桂魄”比喻月亮。而且,我國勞動人民還以桂花和月亮為題材,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優(yōu)美動聽的神話故事,世代相傳,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嫦娥奔月,吳剛捧出桂花酒”的神話故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在中秋節(jié)賞桂花更是別有滋味,因為桂花寄托著人們對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贊美。
二、吃糍粑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人們?yōu)榧o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tǒng)習俗。糍粑是一種信物,圣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
三、拜月
中秋節(jié)拜月寓意著團聚、康樂、幸福。拜月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源自我國一些地方的古人對“月神”的崇拜活動,祭月是中秋節(jié)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成為現(xiàn)代人渴望團聚、寄托對生活美好愿望的形式。
四、游火龍
游火龍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龍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千百年來,龍在炎黃子孫心目中有著至高的尊貴地位。在寧都洛口鄉(xiāng)南嶺村每年中秋節(jié)夜晚有“游火龍”的習俗。用長約3丈的巨長毛竹,從竹尾往下扎著層層竹片,竹片上扎著火把,火把是事先用植物油浸泡過,燃點后形似火龍,故又稱“竹篙火龍”。當?shù)厝税褌鹘y(tǒng)的中秋節(jié)改稱“火龍節(jié)”。形式獨特,熱鬧異常,遠近親朋都邀請觀賞。
五、吃月餅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
中秋節(jié)吃月餅據(jù)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之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月餅象征著大團圓,現(xiàn)在人們把它當作節(jié)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至今,吃月餅已經(jīng)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jié)的必備習俗,中秋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中秋是幾月幾日的?
中秋是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處于三秋之中,故而叫作中秋,又稱作月夕。因處于八月之中,江南俗稱為八月半。我國的歲時令節(jié),要數(shù)中秋產(chǎn)生最晚。
中秋節(jié)又稱祭月節(jié)、月光誕、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拜月節(jié)、月娘節(jié)、月亮節(jié)、團圓節(jié)等。在全國各地,中秋節(jié)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燃燈、猜謎語、賞桂花、觀潮等民俗。此傳說最早見于《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毕鄠髟铝林杏幸恢煌米?,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
中秋節(jié)的故事介紹
1、玉兔搗藥
此傳說最早見于《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2、玄宗游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
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