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好散文
散文是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學體裁,自殷商時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記史的散文,時至今日散文依然是我國文學作品中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好的散文是如何寫出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600字好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600字好散文篇1:四季水韻
(一)春雨
初春的清晨,大地還沉睡在寒冬的記憶里,一切都靜悄悄的。春雨調皮地離開了白云的懷抱,興沖沖地跑下了人間。于是,一滴、兩滴、三滴……它們落入了土地伯伯寬廣的手掌里。它們有說有笑,在天際編織著細而密的雨屏。青草聽見它們的歡呼,欣然綻放出了美麗的笑容;綠樹聽見它們的歡呼,興奮地穿上了新衣去迎接……一切又都熙熙攘攘起來,開始了新的輪回。
(二)夏露
清新的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薄霧,還混合著青草與花的清新。無數顆晶瑩的露珠,靜靜得躺在花蕊中,草地上,綠葉上。溫暖的太陽憐愛地撫摩著它們,于是在那幼小的心靈中折射出了陽光的燦爛。
(三)秋霜
秋,總是帶著最由于的微笑承載著最寂寞的悲涼。即使在那如火的丹楓上,也不滯留下似有若無的白霜。它生來便是高傲的,在孤單中也不會有眼淚,只是將那滿懷的愁緒一點一點地凝結為有些冰冷的寒霜。
(四)冬雪
蒼茫的天際見,雪花翩然起舞,它們穿著一襲潔白的羽衣,旋轉出了最絢麗的舞姿。沒有斑斕的點綴,只有冷俊的寒風伴隨著它終結最后的冷冷清清。等到大千世界被裝飾的銀裝素裹,它們也就完成了美麗的蛻變。
(五)四季水韻
雨,扣響了春天塵封的心扉;露,堅守著夏天不悔的等待;霜,帶走了秋纏綿的思念;雪,埋藏下冬天真誠的祝福。它們都是大自然孕育出的精靈,唱響了四季的未來歌,協奏出一曲水的韻律……
600字好散文篇2:品味秋雨
秋雨下了一場又一場,枯葉落了一層又一層。
天空已經漸漸黑暗了下來,天空卻仍下著蒙蒙細雨。漫步雨中,看到街邊樹下,那些落著的,發黃的樹葉,恰似換上秋裝的麗人,難遮嫵媚風情。聽,那清爽,清脆的是秋雨???,那絲絲的,滴狀的是秋雨。摸一摸,那涼涼的,滑滑的是秋雨
也許是一種向往,也許是一種默契,秋雨在散落的飄零著。看看秋雨的街景,我陶醉了,感覺是一種空靈的美,于是讓心與秋雨溝通,讓情與夜色交流。我和朋友坐在小吃攤上,看著雨夜的街景,談著秋雨的情懷。就這么聊著、看著、想著,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沼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其實秋雨是很耐人尋味的,秋雨的滑,秋雨的涼,是一種永不干涸的詩的泉源。
朱自清曾贊賞過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秋雨也是這般迷人,這種安詳的姿態最讓人難以忘記。
最喜歡江南女子的溫婉清麗,著一襲長裙,撐起一把油紙傘,漫步在那迷茫的秋雨中,古樸的青石板小巷里,繡花鞋若隱若現。那是一幕怎樣的場景啊!宛若水墨畫那般淡雅脫俗。
討厭春天的雨,連綿膩煩;討厭夏天的雨,粗暴激烈;討厭冬天的雨,陰寒刺骨;唯獨那迷蒙的秋雨,是我所鐘愛的。
品味秋雨,我不再撐傘。在大街上,任憑它溫柔地觸摸我的臉、我的發,那真是一種幸福。
600字好散文篇3:暮光中的童謠
在遙遠的風中隱隱傳來了古城的童謠,千年的城市,卻有著年輕閃爍的心。即將沉落的暮光中,灰墻后是孩子的唱笑與滄桑的老人唱出的童謠,不急不徐的碎念,卻唯有尾音拉得悠長。腳步的細碎與書包的跳動聲為這一切符和,伴著聲音穿街過巷,又分散開來融進某座小樓或小街。如同扯斷了線的珠子四處散落進各個縫隙,似是再尋不回。然而第二日又如見了磁石的鐵屑,紛紛聚攏,隨著那磁石的牽引,穿街過巷。
風中的歌謠聚了又散了,天上的云朵分了又合了。
清晨不知哪個院落中的學校,哪間爬滿青藤的教室里飄出來天真爛漫的小學生清脆歡愉的念聲。古老的童謠在孩子的唇齒之間如圓潤的珠玉般跳躍而出。那老師的聲音,卻是舒緩平靜,如同初夏的微風,伴著童稚的音符漸飄漸遠。
午后不知哪座小樓里的住家,哪個遍植花木的陽臺上傳出來祖母緩慢和聲的清唱。古老的童謠似乎更添了幾分古氣,在午后微暖的陽光中愈發醺人。間或有幼童輕微的呼吸,蒲扇舒緩的擺動,手掌溫和的拍撫,在午后的陽光中醞釀。
暮色里不知哪條映得金黃的小街里,哪面落滿陽光的灰墻后又傳來了一如既往的童謠。古老的童謠,在風中一日又一日地蕩漾了千年。傳唱的聲音由稚嫩轉為滄桑,又由滄桑轉為稚嫩;由清脆轉為和緩,又由和緩轉為清脆。剎那的回憶,卻可以永生永世地流轉,隨風彌散,越飄越遠。
看過“600字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