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的散文作品
畢淑敏她的散文把人人想說而又沒有說出的話訴諸于筆端,把日常生活中看似非常普通平凡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好像人人所經歷過的事情寫得生動有趣,極富藝術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整理的畢淑敏的散文作品,歡迎大家閱讀。
畢淑敏的散文作品1:最晚的晚報
暑假剛開始,我們家就風云突變。
期末考試以前,每頓飯菜里都有肉。晚飯時,爸爸還隔三差五地從油脂麻花的公文包里,拎出一個裹了好幾層的塑料袋,說:“快點吃,還熱乎著哪。要不一會兒涼了,腥。”
不用看我就知道,那里面包著炸魚。我媽也不知是從哪本科普讀物上看到魚是最補腦子的。這下我就算掉到海里了,天天吃魚,一打嗝都是魚肝油的味。我嘟嚷著說:“提醒你們注意啦,我是屬羊的,不是屬貓的。”
不過平心靜氣地說,炸魚還是蠻好吃的,起碼比現在餐桌上天天擺著的素菜,一點葷腥都不見要好得多啊。
“爸媽,也不能我一考完了試,你們的伙食標準就下降這么多,一下恢復到舊社會了。考前是開元盛世,考后就是安史之亂了。”我委婉地向他們提出抗議。
媽媽,一邊刷碗一邊說:“我聽不懂你說的什么之亂,只知道街上的小白菜五毛錢一斤了。要是放在以前,最多值五分錢。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我說:“那你們得創收啊。廣開門路,改善人民生活。”
一直坐在旁邊不吭聲的爸爸,撣了撣煙灰說:“金戈,你這個想法很好。反正你也放了假,這個假期就自己掙點錢。體驗一下過日子的艱難,對你以后有好處。”
我最煩大人們一說什么事,就是對我們以后有好處,好像我們以后要上刀山下火海似的,但我對這個建議還是很有興趣,自己掙點錢——這真是我以前從沒有過的經歷。細細想起來,我爸爸是個普通的工程師,媽媽是個工人。雖說家庭不富裕,從小有好吃的盡著我吃,經常給我買新衣服新文具,我還從沒感到經濟危機。
一想到自己要去掙錢,我突然有一種長大了的感覺。
第二天,爸爸媽媽上班以后,我就在家里四處搜尋,看有什么可賣的東西。我把自己用過的課本收拾成一堆,心想這是很可以賣出一些錢來的,往年都是媽媽做這件事,今年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我用細塑料繩,把舊書捆好,一拎,嗨,還真不輕,看來能發個小財。剛想出門,九歌進來了。
你別看九歌這個名字充滿了詩意,一見他這個人,你只能想起康師傅方便面商標上那個胖胖的大廚師。他爸爸是個大款,盡用外國奶粉揣他,使他面如滿月,像支雪糕。一見我整裝待發的模樣,他說:“準備逃難?”
我說:“去你的吧。我這是變廢為寶。”說著,把我的致富計劃對他宣布。
沒想到九歌聽后鄙夷地抽抽鼻子說:“一堆爛紙,能賣幾個錢?”
我狠狠地瞪他一眼說:“你倒是錢多,可那也不是你自己的啊。”
九歌也意識到這話說得不妥,就打圓場說:“算我沒說。可是你這會兒就把書全賣了,這假期作業怎么做?雖說你學習好,也沒練到過目不忘的份啊。到時候跟別人借書,誰借給你啊……”
我一下噎在那里。真是智者千慮也有一失,我怎么就沒想到這書還有用處啊!為了掩飾自己的失算,我對九歌說:“我就是試驗試驗你,看你肯不肯借書給我,看來你還是沒經得柱考驗……”一副不勝悲痛的樣子。
九歌走了。我又在屋里像日本鬼子掃蕩似的翻起來,終于在床底下的紙箱中發現了10個可口可樂空罐,真是一個大礦藏。再接再厲,又從廚房的犄角旮旯里掏出了6個椰汁空罐。我提著滿滿當當的網兜往樓下走,空罐隨著我的腳步碰撞出悅耳的聲響,像支交響樂隊。
看我走來,縮在樹蔭下乘涼的小販立時來了精神。
“賣廢品啊?”他熱情地打招呼。
“是。”我把網兜遞給他。
小販手腳很麻利,把空罐倒進他的麻袋,口中念念有詞:“一個可樂罐一毛,共10個。一個椰汁罐一分錢,共6分。一共是1塊零6分錢,小兄弟你可拿好嘍……”說著,把一堆破爛的紙幣塞到我手里。我嚇得縮回手,說:“這么一大堆東西,才這么一點錢?”
小販說:“小兄弟,看來你是第一次賣廢品,都是這個價。我是童叟無欺。不信你可以跟別人打聽。我是出常攤的,每天都在這兒蹲著,絕不哄你。”
我說:“可樂罐的價錢還湊合,可這椰汁罐也太便宜了,就算它比可樂罐小一點吧,也不該差了10倍的價錢。”
小販不急不惱地說:“小兄弟你有所不知,這可樂罐是鋁合金的,椰汁罐是鐵皮的,所以價錢差老鼻子了。”
我說:“l分錢一個罐,還不夠我跑腿的錢呢。我不賣了。”
小販依舊笑瞇瞇地說:“你要不賣,就再原封不動地提溜回去。可你留在家里又有什么用呢?”
我說:“把它們排成一隊,用筷子敲了聽響。。”
晚上爸媽回家,我趕快把l塊錢雙手奉上。爸爸說:“嘿,還真看不出,我兒子能自食其力了。”
媽媽說:“老實說吧,你把家里什么東西給賣了?”
我嘻嘻一笑說:“媽媽您猜得可真準。您怎么知道我是賣了東西換的錢呢?”
媽媽嘆了一口氣說:“你除了賣自己家的東西,哪還有掙錢的本事!”
我只好低下頭說:“您料事如神。”
爸爸說:“你快交待拿什么換的錢吧。”
我說:“不過就是幾個破易拉罐。”
......
畢淑敏的散文作品2:雪花糯米粥
小蓉說:“我都要累零散了……”話還沒完,就睡著了。沒想到,眨眼功夫她一翻身,渾身的肌肉和關節就真的脫開了,好象有人把洋娃娃的縫線扯斷了那樣。
小蓉的鼻子嘴巴胳膊腿的攤了一床,只有心臟和大腦還在正常工作,所以小蓉自己一點也不覺得痛苦,正在做一個飛翔的夢。但是眼睛耳朵什么的就慘了,象一堆舊零伴。而且長久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啊,天一亮,小蓉就會發現她成了植物人,躺在床上什么也干不成了。
“咱們想個法子把小蓉粘起來吧。”見多識廣的眼睛說,它看過的書最多了,遇事比較有主意。
一個聲音答了腔:“那當然好了。我贊成趕快把小蓉修好。”原來是趴在一旁的左耳朵在說話,它長得很漂亮,尤其是下垂的耳朵根那兒比較軟,這也是有福的象征呢。
“但是到哪里去粘呢?修車鋪早就關了門。”鼻子甕聲甕氣地插話。
大家吃了一驚,遠處的腳站起來問:“為什么要到修車鋪去呢?”這也是大家莫名其妙的問題。
鼻子聳了聳說:“只有修車鋪才有膠水啊,破了的自行車帶都在那里粘得結結實實。要不我們到哪里找膠水,把自己重新固定在小蓉身上?”
大家覺得這個鼻子看起來窩窩囊囊,思維還挺敏捷。心想這也許和它經歷比較多有關。當人們夸獎一個人的時候,就說他的見聞廣,“聞”不就是鼻子的功能嗎!
“哼!百聞不如一見。”眼睛不服氣地想。
大家雖然覺得用粘車帶的膠水,把自家重新固定在小蓉身上,是一件不很雅觀的事情,但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手扳著一個個指頭說:“離天亮的時間只有6個小時,我們要趕快找到把小蓉粘起來的膠水。馬上行動吧!”
紅嘴唇說:“小孩的睡眠不是要保持8個小時以上嗎?我記得小蓉剛剛睡著,怎么就過了2個小時了?手啊,你腕子上的表是不是不準?”
手擺一擺說:“你一天吃完了飯就不管別的事,小蓉每天的睡眠根本就不足8小時,她要干的事大多了。好了,我們先不說這個問題了,找膠水的事大。”
“可是,除了車鋪,哪里還有膠水啊?”鼻子發了愁,鼻梁上方出現了兩行小小的皺紋。
眼睛不慌不忙地反問。”除了修車鋪,就再沒地方有膠水了嗎?修車鋪的膠水又是從哪里來的?大家要動腦筋想一想,不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大腦躺在枕頭上說:“先到日用雜品店去找膠水,車鋪的膠水就是從那里買到的。我只能給你們這一個答案,剩下的難題就要你們自己解決了。我和心臟留在家里等你們勝利歸來。”
心臟使勁地跳了兩下,表示自己的心情和大腦是一樣的。
于是尋找膠水的隊伍就要出發了。
計有:
眼睛1只(兩只眼睛爭執了一會兒,它們都搶著去,但總要留下一只看家啊。大腦最后決定右眼睛去,因為人們在瞄準的時候,總是瞇起左眼,瞪大右眼。這說明右眼的精神更集中一些。)
左耳1只,(人們在傾聽遠方聲音的時候,總是愛把手攏在左耳殼上,說明左耳更細心。)
鼻子1個。它的身體不大好,有些傷風。但它很勇敢地表示只要多戴上幾條手絹,就沒有什么困難能嚇倒它。
右手1只。理由就不必說了。
左腳1只。右腳雖說在理論比左腳更強壯有力,但大腦認為左腳也很棒,比如人在跳遠的一剎那,騰起的是右腳,但力量是來自左腳對地面的最后一蹬。參加艱苦的工作,甘當無名英雄也是很重要的。
還有噘起來的紅嘴唇也跟著去。本來大家說它就不必去了,但紅嘴唇為了爭口氣,證明自己除了會吃飯以外還有別的用處,一定要去,大家就帶上它。
一行隊伍剛出了房門,突然從后面趕上來一個黑黑的影子,大叫著:“等一等我……”
大家覺得它很陌生,軟囊囊的象個布袋子,就問:“你是誰啊?”
“我是你們的鄰居啊。”袋子說。
“可是我們都不認識你啊。”大家一齊說。
“我是小蓉的胃。剛才紅嘴唇一動,把我也給吵醒了。我也要為把小蓉粘起來盡一份心力。”胃很誠懇地說。
眼睛瞇成一條縫說:“你這么軟沓沓的,能做什么呢?要是得了胃炎,我們到哪里給你找藥去?”
胃說:“我隨身帶著很多袋子,可以裝東西。還帶著錢包,胃藥。我不會拖累你們的。”
大家就都為胃說好話,眼睛眨了眨說:“那就一塊走吧。”
深夜的街道上沒有什么行人,清冷的夜風吹過來,紅嘴唇凍得發白,大家關切地問它冷不冷,它哆嗦著說:“不冷。”左腿看到了,就招呼大家都坐到它的背上。一條腿在街上堅定地走著,不久就到了一家商店。
商店里亮著微弱的燈光,守夜的老爺爺正在抽煙。手指開始敲門,老爺爺說:“誰啊?要買什么東西明天來吧。夜里是不賣東西的。”
紅嘴唇就說:“老爺爺,您開開門吧。我們要買一點膠水,這關系到救一個人的命呢!”
老爺爺聽聲音是個小姑娘,就開了門,嘟嚷著說:“真新鮮,我在日用雜品商店看了一輩子的大門,從來不知道這里的賣的東西還同救命有關。”
左腳帶著大家走進去,說明是要那種粘膠皮帶的膠水。
.......
畢淑敏的散文作品3:給我一粒脫身丸
“媽,要是有人管你借東西,你借不惜給他?”李遙遙站在書柜前,雙手抱著肩問。
三個書柜并肩排在一起,像三胞胎。兩個是爸爸的,一個是遙遙的,媽媽沒有份。媽媽只有幾本“天車工應知應會”的書,都塞在她擱工作服的工具箱里。
“當然應該借……”媽媽隨口說道。但李遙遙雙手抱肩這個很像大人的姿勢,使她突然警覺起來。這么大的孩子了,絕不會連這么簡單的道理都不懂,他的真實意圖還沒暴露出來呢!
媽媽耐心地等待著。果然,李遙遙接著說:“假如他借東西是為了裝樣子,那你還借不借給他。”
“那就不借。”媽媽很干脆地說,“對這種又小氣又愛擺闊的人,用不著客氣!”
“好像也不全是這么回事……”李遙遙遲疑著,很難把這件事說清楚。因為其實他本人也不大清楚。而且大人們都有這個毛病,你跟他說開個頭,他就沒完沒了地扯住你問,好像你被卷進了一件謀殺案。還是少說為佳吧!
“既然人家開了一回口,不好駁人家面子,要不,就借給他吧!”媽媽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只一眨眼,立場就不堅定了。“比如樓下你張爺爺家,那回上咱家借一套茶具。我想茶壺茶碗的,誰家能沒有?可人既然在說了,我也什么都沒問,就把咱家那套新鈞瓷茶具借給他了。后來才聽說,是他家一個遠房親戚從美國回來了,要到他家聊天。他們家的茶壺嘴豁了,茶碗也摔得不配套了。像這種事,雖說也是裝樣子,依我看,能幫還是幫忙吧!”
媽媽在回答遙遙的問題時,常愛舉自己的小例子。有時雖然不那么切題,李遙遙還是受到一種做人的啟發。
“好吧。就借給他吧。”
李遙遙從書柜里往外找書。拽出一本,想想,舍不得,就又插進。書擠靠得很緊,像沙漠邊緣密密的防風林,好抽不好插。李遙遙忙活半天,手里只留下兩本又薄軟的小冊子,像早點攤上下夠分量的冷油餅。
“你就打算拿這個借給人家人啊?我以為是借什么呢,原來是書!甭管是誰,借書是好事。把最好的書借給人家,這才是正理。”媽媽很嚴肅地說。
李遙遙只得挑了5本好書,又拿出他跟爸爸去參觀汽車博覽會,人家發的彩色畫冊,拆下幾張給書包上了皮。(他挑的畫頁都是光印著外文說明的,有彩色汽車圖案的,李遙遙還得留著自己欣賞呢!)
“遙遙,這書是借給誰的?”媽媽問
“借給老師。”李遙遙懶洋洋地把書塞進書包。
?”?”?”
“爸爸,您到底給我找不找書呀?”朱丹急得直跺腳。可惜海綿拖鞋跺在柔軟的地毯上,一點兒沒氣勢。
“找什么書呀?”爸爸把目光從精裝外文書上緩慢地移到朱丹臉上。
“跟您說多半天了,您到底是聽還是沒聽啊?您的聽神經是不是出了毛病了?”朱丹大聲嚷。父母都是醫生,耳儒目染,她也很能操縱一些醫學術語了。
爸爸一點不生氣。繁重的工作之余,聽小女兒這樣跳著腳的吵鬧,也是一種調劑。看她臉漲得通紅,嗓門洪亮,這都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現。假如全世界的人都這么活蹦亂跳,他也不用這樣刻苦鉆研了。
“聽到了!你們學校讓你們每人捐5本書,是不是啊?支援災區,這是好事情嘛!你有那么多教學參考書和輔導資料,快去挑5本!這件事,我和你媽媽都支持。你長大要想成為一個好醫生,首先要有一顆搏大的愛心……”爸爸撫摸著朱丹的頭發,很慈祥地說。
可是,這是一篇多么牛頭不對馬嘴的談話!朱丹真傷心。爸爸的聽神經沒有問題,可耳朵是一條海底通道;朱丹同他講的話,像一列高速火車,從中間開過去了,不留一絲痕跡!
朱丹索性不再向爸爸解釋,單刀直入地說:“人家恰好不要教學參考書!”
“災區小朋友怎么能不要教學參考書呢?”爸爸遺憾地像面對諱疾忌醫的病人。
“人家要課外書!只要課外書!”朱丹把自己的話壓縮得簡單而明確。只有這樣,才能讓沉迷于醫學海洋中的爸爸,明白無誤地聽懂。
“唔,是這樣。也好,災區小朋友可以開闊眼界。這也算一家之言嘛!不過,我以為……”爸爸輕輕站起來,走到朱丹的書架前。清一色的難題解析、試卷匯編和自學指南……像是恭順的仆人,隨時準備為主人效勞。
“……還是這些書最好。”爸爸很肯定地說。
朱丹突然為自己感到深深的悲哀。什么“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最美妙的精神食糧!”這些書不是!它們是蝗蟲,把她的課余時間吃得寸草不生。它們是些蹩腳的廚師,把你吃過的剩飯一次又一次熱了端上來,直到你一看到它們,太陽穴就蹦蹦亂跳,嗓子眼里就開始發咸……那些做不完的習題,就像腳上的臭襪子,今天洗干凈,明天它又來了。洗啊洗啊,寫啊寫啊,永遠沒有盡頭。……
她恨這些書!
“人家不要,你就另找幾本書吧!”爸爸已經開始往回踱了,他認為問題已經解決。
“可是,我沒有一本其它的書!”朱丹抗議一般地說。
“這樣吧,我和你媽媽有一些不看的書,你從中挑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