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的散文
當你老了,心素情簡,遠山近水,瘦盡繁華。持酒對斜陽,花間有明月,休管那舊人舊事,且共今宵醉一場。關于當你老了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當你老了的散文篇,希望對你有用!
當你老了的散文篇1:當你老了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隨著爸媽離開老家了。今年春節回家,陪著奶奶回老家看看,這里的一草一木,都積攢著奶奶兒時的回憶,奶奶今年80幾歲了,早已瘦骨嶙峋,滿頭銀絲,纖弱的手干皺得像風干的樹皮,爬滿了老繭,手掌的紋路清晰可見,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時光的不堪一擊。
紫色的牽牛花爬滿了家鄉的老房子,這里,早已人去樓空,剩下一兩只固執的小麻雀,還默默地守著老屋,等待主人的歸來。在道路轉彎的盡頭,奶奶突然遇到了兒時的玩伴,一個老人,已經100多歲了,走路都要拄著拐杖,頭腦中的意識早已模糊不清,奶奶認不出她,她也想不起奶奶了。只有當老人的女兒介紹之后,奶奶才知道她的身份。奶奶有點不知所措,聲音中有點梗咽,慌忙地介紹起自己:“姐,還記得我么?我是蘭妹啊!”。老人眼神游離不定,吐字不清,意識更是完全模糊,我們都聽不清楚她在說什么,只是依稀聽到:“記得記得.....”她反復地念到。奶奶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傷感,似乎在說:“都怪我,怪我,上了年紀,不能經常來看你,讓你把我忘記......”站在一旁的我,緊緊地牽著奶奶的手,早已感動地說不出話。
奶奶告訴我,那邊空闊美麗的人民廣場 ,曾經是她默默耕耘的土地,她每天披星斬月,帶月荷鋤歸,有時坐在麥田上,抬頭遙望漫天的星辰,聽蟲鳴鳥叫,等待她的老父親將她呼喊回家;那邊煥然一新的屋宇,曾經是一間間陳舊的土屋,在那里,有著最古老的村落,左鄰右舍,相近相愛,好不熱鬧。而今,房子與房子之間的距離相聚千里,被一條條小路覆蓋,人們不再那么熱情,關了門,過起了各自的生活,不再與鄰居打招呼,也不再噓寒問暖,鄰居之間的情誼,早已用冷漠替代。那年清澈的溪水早已渾濁不堪。而曾經青澀懵懂的她們,早已各奔東西,幾十年一次的相聚,久別重逢的喜悅,橫跨了一個世紀,演繹著一段成長的心酸故事,時間回到了她們最美好的年華,讓時間的齒輪在此刻停留,讓容顏不再衰老,讓真情永駐。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聽不到鳥鳴,也聞不到花香,四周一片靜謐,仿佛只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撲通撲通......心里的聲音在悄悄地訴說......
當你老了,
走不動了,你的身邊,會不會有人攙扶;
當你老了,
孤單了,你的朋友,是否會依舊陪伴,是否會把你記起;
當你老了,
滿臉皺紋,你心愛的她/他,是否還會愛你?
當你老了,還能否依偎在她/他的懷抱?
當你老了,你是否可以承受,自己愛的人一個個地離你而去?是否會一次次午夜夢回,被噩夢驚醒,害怕自己的雙腳,在向黝黑的棺材一步步靠近?
當你老了,回憶青春年少,是否,無憾無悔?
當你老了,還會不會有人,愿意陪你看落日余暉,賞花開花落,度春去春回。
而現在的你,是否曾經想過,當你年老的時候,會是怎樣的一個畫面,你希望,陪在你身邊的,是誰?
當我老了,我希望和自己最愛的人在一起,可以是住在海邊的小房子,一起看日出日落,潮起潮涌;可以是住在花園里的小木屋,一起賞花望月,品味鳥語花香;亦或是在農村的低矮平房里,粗茶淡飯,相伴相依......
當你老了......
光陰不會為誰停留,也從未有誰為它吟唱,唯有默默珍惜,保留心中的那一方凈土,不被流年沖釋心中所想,夢中所念,畫中所繪,折一支墨筆,在寧靜的黑夜里執筆揮毫,春華秋實,落英繽紛,將記憶里不堪的回憶掩埋,從不食人間煙火,到諸事運籌帷幄,鋪一箋素紙,將回憶抹平,書寫懷念不如相見,再見定要相守一生的扉頁。
"人生最美夕陽紅,何須惆悵近黃昏?"即使那一天真的來臨,我們也無需害怕,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只是單純的想著,可以哭著來,笑著離開。年華雖然會慢慢老去,心卻可以永遠年輕。
一曲 李健的《當你老了》依舊在耳畔盤旋回蕩,讓心靈隨著這美麗的意境漂浮,如夢如幻,與時光接吻,相偎相依。
當你老了 /頭發白了 睡意昏沉 /當你老了 走不動了 /爐火旁取暖 回憶青春 /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還愛你虔誠的靈魂 /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 /當你老了 眼眉低垂/ 燈火昏黃不定 /風吹過來 你的消息 /這就是我心里的歌
當你老了的散文篇2:當你老了,當我老了
手機里放出李建的《當你老了》,我不覺的就陷入了那樣靜謐溫婉的場景,“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唱的時辰,愛慕你的顏容假意或真心”,我不知道我喜歡上那個姑娘是否是因為她的顏容,只是心中莫名的多了一種牽絆,關心和幫助,不管她是否需要,我都愿意默默的給予。我不知道她是否在意我的看法,只是有那么一刻,我是真心希望和她終老,正如歌中接下來所唱,“只有一個人還愛你虔誠的靈魂,愛你蒼老的面容上的皺紋”,現在的我,是真心的喜歡上了她的靈魂。
人生到了現在,經歷過上學,工作,經歷過坎坷,成功,原來的鋒芒畢露,原來的爭強好勝,已經慢慢消磨殆盡,此刻只想安安靜靜留在一座城,只為了一個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心里的觀念就開始改變了,金錢和地位,終究都是虛物,有則足以,我更想最求的是一顆真心,噓寒問暖的相伴一生,我想,到了人生的終點的時候,我不是因為自己取得了多高的榮譽和多少的金錢而驕傲,而是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對的人。
看了一點賴聲川老師的《愛戀桃花源》,在劇的最后,江濱柳快要病終的時候,他仍然牽掛著多年前在上海的摯愛云之凡,歌聲喚起了他對過往的眷戀,心中明明住著一個人,現實卻是相隔天涯,那一句“當年在上海,我們在都能在一起,現在在這個小小的臺北,卻分開了”,其中包含了多少心酸與悔恨,男女主人公經歷了動亂的年代,如今都已是垂暮之年,再次相聚的時候,都已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兒孫滿堂,心中即使有千般的情感,此刻也都不得不藏于心底。一個是,想留不能留,一個是,不想走卻要走,男女主人公相顧淚流,聲聲的嗚咽是對人生的控訴,灼心的眼淚是對命運的反抗,看到此處,我的眼眶早已噙滿了淚水,我不想我的人生像這樣悲劇,我也不想被命運玩弄,所以我會努力的去沖破這一切的枷鎖,去追尋心中的芬芳。
當你老了,當我老了,你還能在我的身側,我還能給予你關懷,相知,相伴,相依,相偎,走過這樣平淡卻溫馨的一生。
當你老了的散文篇3:當你老了
母親是向來不肯認老的,按她自己的話說,我還年輕著呢,還能做好多事情啊。照鏡子時,偶爾瞥到有幾根不長眼的白頭發撞過自己鬢角時,她總是很驚惶地試圖去滅絕它們,實在拔不盡了就用大縷的黑發遮掩起來,絕不允許露出一點點老的痕跡。時間依舊往前走著,只是后來她才知道,就算可以遮掩得住漸漸參起的白發,卻是如何也騙不過悄悄流逝的時光。人,終究是要老的。
可她卻是個很堅韌的女人,性情直爽豪邁,走哪兒到哪兒都能網絡一籮筐子的人。聽姥爺說她兒時便是村里的“扛把子”,不說是橫行霸道吧,起碼也是趾高氣昂地沒人敢招惹的那一種。每聊到此處時他老人家話里總是頗感無奈地怨尤道,你說一個大姑娘家的不好好念書,怎么就偏偏惹上了一身的漢子氣呢?話雖如此,但這個一身漢子氣的閨女著實給家里助了不少力。
由于不好學堂的生活,母親十六歲就下了學,在家里捯飭著日漸冷落的小賣部。原本小賣部僅搗鼓些柴米油鹽的小玩意兒,她接手后添了不少的新花樣兒,得了老少的歡喜,生意不僅死灰復燃,轉而又紅火了起來。那時村鎮里進貨都是要到縣城去的,二百多里崎嶇繞遠的路,她向來是騎著姥爺那輛倒騰下“大金鹿”來回奔趕的,不管多少多重的貨物也從不費別的人力。沿路上走南闖北的漢子們歌喉嘹亮,她見聞得多了,慢慢地也練就了一副好嗓子,一路走一路唱,歌聲伴著朝霞升起,依隨著裊裊的炊煙飄向遠方。
之后她又在店面門口置了幾張桌凳,夏日里烈陽高照,四里八鄉過路的人都喜歡在她那兒歇歇腳,一邊扯著張家李家那點零碎事兒,再來碗大綠的茶水,末了打會兒小盹兒,在那晌午里生活也算是美得悠哉悠哉了。只是有一類人母親是向來不接待的,那就是表面做作好阿諛的小人。這類人多油腔滑調之徒,她最煩得慌,哪怕給多一番的茶水錢,母親也照樣兒往別地兒轟趕,連凳子邊兒都不讓他們沾一點,用她自己的話說那叫“別污了這塊地兒”。她喜歡實在坦蕩的人,也一直告誡我,說人可以窮,但心眼兒你得擺正了,不能有一點兒歪。窮可能只窮一時,但歪可會歪一輩子的。要想活出個人樣兒,就必須要做個好人。這句話時常在我耳邊回響著,我也是向來都不敢有絲毫的忘卻,每當自己在一些是非題上判決不定的時候,它便會跳出來,告訴我說,要想活出個人樣兒,就必須要做個好人。
到了該嫁人的年紀了,鄰里的人都知道母親能干,就打發媒婆兒來說親,進進出出的人要把門檻兒給踩爛了,她硬是犟著不肯,連見一面都不答應。后來由于舅舅結婚后新房沒安置好,一大家子人擠一塊過活,日子久了難免起摩擦。母親忍受不了雞毛小事的嚷嚷吵吵,不愿意一直將就下去,就找媒婆兒給她說對象,見了幾個后覺得有一個小伙兒挺踏實的,相處了一段時間就嫁過去了。之后那家小賣部也隨著母親的不在也慢慢地垮了,沒過多久就倒閉了。
在農村剛過門的媳婦兒沒度蜜月這一說,第一天入洞房第二天麻繩一緊就下地干活兒。母親嫁過來后,一邊上著班一邊幫扶爺爺奶奶整理著莊稼事兒,母親生得一雙巧手,他倆人捆一塊都沒她一人兒干得快。村里人都說老付家找了一個賢惠的好媳婦兒,傳到她耳邊上她也只是一笑帶過,不做過多言語。
只是在廠里干了不久后她便辭了職,原因有二,一是她看不慣廠里大小當官的那幾副變來變去的嘴臉,覺得和他們相處麻煩而且厭煩;另一個原因就是她懷孕了。懷孕期間她就在家里打理著家事,給全家做著暖和飯,日子一天天的計算著,十個月后我如期而至地來到了這個世上,呱呱的墜地聲傾滿了她的心血。
休養完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我家屋后栽了一顆楊樹苗,很用心地照養著。這棵小白楊跟我一起成長,每到三月份的時候樹上便掛滿了黑色的柔荑,像毛毛蟲似的在樹上耷拉著,也像一個個下垂的狗尾巴草;四月份的楊絮如雪花亂飛,尤其好看。那時候我倆就好坐在楊樹底下聊天,有一回她看著紛飛的楊絮,沉默了許久,嘆息道,以后有一天你也會像這楊絮一樣飛走的。我愣了愣,趕緊笑著說,怎么可能呢,我根就在這里,你要讓我飛到哪兒去啊?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昔日的小白楊長成了參天的大樹,仍舊在我家屋后屹立著,朝朝夕夕地遮擋著風和雨,矢志不渝。伐木工來我們這兒砍樹時每回都驚艷于它的蓬勃粗壯,幾次三番找母親商量想伐了這棵樹,說這么粗的毛白楊治咳嗽痰喘特別有效,但母親態度很堅決,無論出多高的價都說不動她,每回說客們都悻悻離去,來去的次數多了只好作罷。
直到上次清明節前我意外回家,沒提前支會她,走到家時已是過晌,只見她坐在屋后的樹底下,一如這二十年,凝望著紛飛的楊絮,木然地卻如同一塊不知佇立了多少載春秋的老石頭。這時候我才終于明白她為何不肯賣樹了,是啊,她傾注心血養大的孩子已經飛遠了,只給她留下了這一顆樹。而在這顆樹的身上,還殘留著她孩子些許的影子和氣息,一直好久好久。久得過了遙遠的土地和往昔,過了一茬又一茬剪不斷的歲月。在她心里,或許她只是覺得,那棵毛白楊即使再粗壯,在她眼里也就如樹苗一樣。而孩子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永遠都是需要有人守候的。
有次秋收過后母親閑了一段時候,沒什么事兒可做反而讓她覺得很是不自在,對啊,她一貫都是個閑不下來的主兒。百無聊賴之際,她就抓了一窩小雞仔在平房上散養著,每日去剜一些野菜跟苞米面混一起做食,還給每只雞都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她特別喜歡其中一只叫小花的雞,因為其他的雞仔都爭著搶食吃,只有它不爭不搶,而是在別的雞吃飽后默默地拾掇點殘羹剩飯。時間久了小花自然長得最瘦,有只叫大壯的雞常常欺負它,母親每回見了都要替小花“主持公道”,說是“討公道”其實也就是嚇唬嚇唬而已,她可舍不得打哩!不過后來她給小花單獨開了個“小灶”,小花漸漸也壯碩了起來,大壯也就識趣的不再欺負它了。
由于母親喂養的好,雞仔們長得很快,可這又生了煩惱,一個個生龍活虎地亂躥不說,還隨地拉稀。鄰居勸母親拿到菜市場賣了,說這架勢的雞準能賣出個好價錢。母親不忍,便在門口用竹條搭了個簡陋的雞窩,把它們歸置在了一起。然而沒過多久,可惡的小賊便趁著月色把一窩雞全偷走了,第二天母親起來喂食時發現雞窩里空空蕩蕩的,只剩下一地零落的雞毛在塵土上飛揚。她黯然地站在原地許久,晨起的風吹亂了她的額發,她的手一顫,和好的雞食灑落一地。那幾日母親心神不定,仍舊每天吃過早飯后提著竹籃去剜野菜,然而每次回來卻都是竹籃空空。有次我閑來無事隨她一起,剜完了野菜已是夕陽過后,炊煙升了起來,暮靄沉沉,到了該回家的點了。只見她蹲下身子把籃筐一傾,看野菜一點點地從籃子里流出,面色戚然,有如那個時刻悲涼的夜風。
后來母親就再也沒養過什么家禽,日子仍舊一天天地過著,她仍舊是那個堅韌且帶著幾分執拗的女人。二十年匆匆而逝,時間如流水,沖淡了很多的往事,也沉落了一些難以忘懷的回憶。堅韌如她,在我印象里也哭過一次,僅僅一次,卻是那么地觸動我的心扉,我想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了。她哭的緣由很簡單,甚至簡單到都沒有緣由,不因生活的苦澀,也沒有生離死別,相反這些事情她反而是很坦然的。
只是有一回她照鏡子,我從背后突然給她拔下了一根白頭發,笑嘻嘻地說,看,你都老了。她未理會我的調笑,旁若無人似的仍舊自顧自地梳理著頭發。只是過了一會兒,我無意間瞥了一眼鏡子,卻看到鏡子里的她無聲地哭了,目光被濁淚淹沒,沉靜而憂傷。淚水自她滄老的面頰上不知不覺地滑落,只留下兩道淺淺的淚痕,轉而卻又消失不見,如同這些年來悄然流逝的時光。于是我才懂得了,原來她想方設法欺騙的不是時間,而是被時間欺騙的自己。她只是要以此輕輕地來告訴自己,我還年輕著呢,我還能做好多事情啊。
可是,時間總是最公允的,它賦予每個人平等的生的權利,卻也是最無情的。它悄然而過,于是青絲便成了白發,皺紋爬上了臉頰,一切來得都是那么的不經意,而走的又是如此灑脫。可它又從不會給人以絲毫的解答,只會在靜默中露出一點點的痕跡,仿佛很無意又很故意地告訴當事人:
瞧,你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