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藥有關的散文
經(jīng)典散文積淀了豐厚的文化,是中西經(jīng)典文學中較為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作家的內(nèi)情與萬物、心聲與天籟的諧和,呈現(xiàn)出形神俱豐、主客體交相輝映的風采神韻。關于中藥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跟中藥有關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跟中藥有關的散文篇1:我想變成一副中藥
“快把藥喝了,這樣病才會好了!”在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中,常常會聽見這樣的話語,一位慈母端著剛熬好的中藥,耐心的勸著并且親眼看著家人喝完藥。
中藥:中藥即中醫(yī)用藥,為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特有藥物。中藥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藥、中藥材。從上古時期,神農(nóng)嘗百草后就已經(jīng)開始研究傳承,一代又一代,《本草綱目》等卓著都像是一代一代的新生,不斷推動和升華了中藥的文化和精髓。然而中藥雖然很神圣,甚至可以治百病,但是卻很苦,他是有好多種藥物包括動、植、礦三類,共365種,每藥項下載有性味、功能與主治。所以再對癥下藥時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藥性,正所謂良藥苦口利于病。
即使是這樣,我也想變成一副中藥,一副至于自己的中藥,因為自己好多時候都需要自我救贖。
白子畫在最后一集中還是刺向花千骨時,寧愿相信自己的眼睛,都不會相信自己的心。他還是確診了,是自己的心病了。他把千骨雖然置于心的地方,但是還是沒有相信了自己的心,傷了千骨,也傷害了自己的心。以至于最后白子畫不問世事,只想一心呵護再生的千骨,對癥下藥,慢慢的治療。
在這些虛構(gòu)的新電視劇或者虛構(gòu)的小說中,這種情節(jié)和最后的結(jié)局,都已經(jīng)是很正常,也很合理的,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呢,也有給自己的這副藥嗎?一副讓自己盡力了悲痛后,苦難后還能自我治療的藥,一副知道很苦但還還得自己喝下去的藥嗎?我想變成一副藥,一副可以治愈表里不一的藥;一副治愈敢于面對的藥;一副治愈看清自我的藥。
我想在藥中加入一碗清水,從口邊到內(nèi)臟一直流下去,清洗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以至于不要變質(zhì)。這一碗清水不是為了減少藥的苦,還是想讓這種苦從外至內(nèi)都是一種味。因為太多的言行不一,太多的外裝清高豁達,內(nèi)心卻低迷自私。相傳有個老太太在寺廟上香,說自己在世上的歲數(shù)已經(jīng)夠數(shù)了,不想再拖累后輩子孫,想問問佛祖何時來接她走。而此時此刻,一個調(diào)皮的小和尚躲在帷帳后面說道:“現(xiàn)在就走吧!”
然而就這一句話,就真的把老太太嚇死了。在很多人看來,都會以為這個小和尚不遵佛道,大出誑語,導致生靈殆盡,更應該逐出佛門,無期服刑等等甚至是死刑。但是這些都是催化劑,核心在于老太太,如果她真的誠心想走,而不是違心的試探,就不會因為一句話結(jié)束了生命。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也是如此的,小和尚就像是佛祖真正派來的使者,但是老太太卻不是安心的離開,而是出其不意的驚嚇。總有一把照妖鏡在照著,縱使再美麗也會顯出原形的。捫心自問,自己說過的,想過的都做到了嗎?
我還想在藥中再加上黃連,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我也想加一劑。那是因為我能說話,也能表達,但即使是這樣卻不敢面對,如果連吃下去的勇氣都沒有的話,就不會治愈好。變化莫測,旦夕禍福,誰也不能預知自己的未來,哪怕有再美的夢,都必須一步一步的走下去,這就需要我們面對遇到的種種,悲歡離合,生老病死等等,就像那個老太太,即使是心無牽掛,但她還是沒有真正面對死亡的勇氣。
在現(xiàn)代社會中,新老交替,新陳代謝,什么都在競爭中優(yōu)勝劣汰,一個人要面對的何其少啊!那么這些勇氣都是來自哪兒,其實都是自己,不然只有淘汰,自我頹廢的。與其說這個社會太殘酷,不如說自己沒有能力治愈自己。常常把自己無端的聯(lián)系到一些事物中,又或者對立與一些事物中,產(chǎn)生了沒必要的情緒心態(tài),此時此刻,即使沒有別人推,自己都會往下走,自我摧毀。
最后我還想加入幾種根類藥材,那些只有在深處才能挖掘的藥材,因為我想知道自己的根什么樣子的,自己的內(nèi)心到底是怎樣的。我自己就是一副藥引,找準了才能下藥,不然會中毒的。在唐朝時,佛教盛行,僧侶的地位也會剛一層,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富翁,地主等等。很多人都想躋身于此,但那會有些人不想當和尚,還想變得有名有錢,于是就入室搶劫。
又一次,一個劫匪闖進主持的廂房,強迫他拿出寶貝,然而只見高僧紋絲不動,任由他拿,最后只是抬頭看看了月亮:“我最寶貴的是我心中的月亮,想給你卻拿不走。”
有人達官顯貴,有的人名聲赫赫,但不代表自己奪走就會是自己的,就像是天空中的雪花,在飄落后都仿佛很有道理落在每個角落,都那么的合適。
一切隨緣,不是自己的得到了都不會完美,反之亦然。
配好之前的兩味藥,最后有自己的心做藥引,對癥下藥來治愈自己!得到內(nèi)心那個真正的心聲,恢復到原來本質(zhì)的自己。
跟中藥有關的散文篇2:藥香
紅樓夢中有一段描寫,晴雯病了,寶玉命人把煎藥的銀吊子找出來,在火盆上煎。晴雯嫌屋子弄得都是藥氣,寶玉卻說:“藥氣比一切花香果子香都得雅。神仙采藥燒藥,再者高人逸士采藥治藥,最妙的一件東西。我正想這屋里各色都齊了,就只少了藥香,如今恰好全了。”
身處女兒香中,他貪戀的不過是藥香的獨特。藥,是有香味的。
其實說到藥,就是采摘一些植物的根、莖、葉或者花,經(jīng)過晾曬或蒸炒、烘干之后放進木制的抽屜里。倘若長得正旺盛的草,直接保存是會發(fā)霉腐爛的。所以,要成藥必經(jīng)歷磨難的。
藥,有一股子味道,說不出來的苦澀味,這也正是歷經(jīng)滄桑后的“甘甜”吧!若沒有這股子味,就談不上良藥苦口一說了。
姨父是個中醫(yī),家里就有藥房,氣味很大。去他家一次,回來身上似乎都是中藥味,很久都不能驅(qū)除,怕是也因著這個原因,盡管瘦弱的我卻很少生病。常見他熬藥,文火慢熬,有時一個黃昏都在做這一件事。
他熬藥,都在陽臺上,火爐的火不大,不疾不徐在藥鍋底下繚繞,繚繞成花瓣,熬著熬著,塵封已久的滄桑便一絲一絲地傾吐出來。他被藥擁著,也如一味藥了。偶爾有風,這些滄桑的“繚繞”在光影里舞出花瓣樣……我喜歡看被藥香包圍的姨父,總覺得他身上時不時有著藥的滄桑感,亦或者還有那祖?zhèn)鞯恼信疲屗幊銎娴渺`驗。
做中醫(yī)的姨父,從很小的時候就跟著他父親學醫(yī),吃盡了苦頭。五六歲開始上山采藥,回來自己清洗,煎熬,每一道工序都做到絲毫不差。靠著中醫(yī),維持著家庭收入,這一熬,就是他的一輩子。他離不開藥,藥又何嘗離得開他呢?
是藥,都是滄桑的,滄桑的藥就是苦澀的。所以,藥的香味也是苦澀的味道,就像姨父的一生是艱難和辛苦的,他孜孜不倦?yún)s又淡泊一生,守著祖業(yè),年復一年在小鎮(zhèn)上行醫(yī)。
中藥,也不是誰都會熬,熬藥的過程艱辛又飽含苦澀。能夠熬藥的人,本身就是一味藥。最佩服姨父用一生在熬藥,熬出了招牌。老了,撫摸著滿屋子的藥材,一遍一遍地去嗅。“香啊!”他鼻子里,那藥是有香味的。
一向覺得自己不是會熬藥的人,不僅僅是因為聞不慣,更是心太焦急。但,生活終有不如意的地方。
幾年前,因為婆婆病著,需要熬中藥,每天專門爐子生火,弄得樓道烏煙瘴氣,我在煙霧中夠嗆,一鍋一鍋熬著,熬了半個月的中藥,也熬出了婆媳之間的好關系。日久見人心,或許病了才知道誰最貼心。
這藥,熬起來是艱辛的,是苦澀的。熬著熬著,到后來,熬出的卻是甜香味。
良藥苦口利于病。病了的人,是需要苦藥的,苦了才會好得快。常常見到小孩子為吃苦藥鬧騰,拒絕,大哭。很多家長疼惜,總是拿糖來哄哄,我也不例外。
如今的大部分孩子,被家里寵慣了,吃不了一點點苦。每日面對我那些青春期叛逆的學生們,我熬盡苦藥,每一副都是良藥,他們卻不愿吃下去,還是因為苦,苦得沒有自由,沒有熱鬧,沒有游戲帶來的刺激。
盡管苦藥有香,但此刻的他們卻聞不出來。而我依舊愿意為他們煎熬,慢慢來。
熬藥,獻藥,藥香……
今夜,月色正好,去同事那里玩玩,見她正在陽臺熬藥,說是婦科良藥。我只認得一味當歸,其余不知。陪她說話,看文火慢熬,藥香縈繞……
她說,誰會沒病?是呀!每個人都會有生病的一天,我們離不開那些苦藥。但是,生活中究竟還有多少苦藥等著我們?nèi)パ氏履?不知,當真不知。
跟中藥有關的散文篇3:中藥
茶,咖啡,巧克力,中藥。苦中之最,當然得數(shù)中藥了。
猶記初識中藥,藥之古怪,其之味難聞之甚。熬之味四溢,喝之味之奇苦,讓人欲泣淚也。
知道它有多苦了吧!
所以喝中藥之前,得備些東西。
歡快的音樂---怡神,分神;糖,糕點等---去苦味;最后,當然得加上你家人的夸獎啦!
當藥罐里的要在熱水里煎熬時,那難聞的氣味飄到好遠。我把房門關上,它都能找漏洞鉆進我的鼻孔。當我出來時,母親竟笑著說:“好香啊!像老母雞湯啊!我能喝一口嗎?”
當時我心里的火就像電梯,一直到了七樓。我說:“我不介意,你就當是老母雞湯喝了吧!”即使它真的是老母雞湯我也不會喝。
后來藥熬好了。倒了一碗,我就坐定,音樂放起,糖食一邊放著,用一支筷子慢慢攪動。
這灰黑色的水太像咖啡了,可是它的氣味卻出賣了它。
碗里的煙夾著苦,灰黑色的熱水混著苦,筷子仿佛向我求饒---主人,放放我出來吧!我快苦死了!
滿屋子,都叫囂著一個字---苦!
我已經(jīng)學會無視了。慢慢的攪,跟著歡快的音樂,隨便唱兩句。等到藥不太熱了,便開始喝了。一開始我一口一口的喝,到后來苦的不行了。我就想“長苦不如短苦”,直接一口氣喝完。效果很好。其實喝到中間,胃有點受不了,想吐,不過還好能忍住。喝完,吃點甜的東西就沒事了。家人的夸獎基本上就免了。不過你可以自己夸自己一下,不為過呀!
后來我知道“徐長卿”是味中藥;后來知道紅藥長啥樣-----
曾寫過--咖啡加再多的糖都不能掩飾其本身的苦。現(xiàn)在覺得中藥才真的是這樣。它是里里外外都是苦的,糖只能喝后起作用。也曾寫過學習像吃中藥。現(xiàn)在覺得不對,學習還是有甜有樂的。
中藥與我,難解的孽緣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