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故宮的散文
北京故宮是聞名于世的中式傳統建筑皇宮,也是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皇家宮殿。關于故宮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故宮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于故宮的散文篇1:游故宮博物院
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筑群。四周有城墻、護城河環抱,最前面為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城樓位于長安街北,如山岳聳立,上連藍天白云。重檐廡殿歇山頂巍峨莊嚴,黃琉璃瓦金碧輝煌,開間九,進深五,明柱廊檐,六十余深紅巨柱,三十余扇透花門窗,高二十余米,高十三米的長方形臺級上,巨臺青磚砌就,下有門洞五,中間的最高,約九米,寬五米,道路青石板鋪就。
門前外金水河邊,蹲著兩只六米多高的石獅子,七座直欄橫檻相連的漢白玉石橋彎彎溝通南北。過了金水橋,穿過深約十仗的門洞,遙見前面約四五百米處又有以天安門是的城門,此即端門,西紫金城南門。兩邊殿宇眾多,排列整齊。格局與天安門、端門形成四合院。院中空曠,四望茫茫,白石塊滿地,草坪花木羅列,秀松亭亭。有一對十余米的華表立于院中須彌座上,漢白玉質地,蛟龍纏繞,風從云生,上有云板、承露盤和蹲獸,莊嚴肅穆。
過了端門,午門在望,園中格局與前面相似,只是無門兩旁有相對城樓伸出數丈,臺基上中有重檐廡殿歇山頂城樓,兩頭有重檐攢頂角樓。門洞明三暗五(明看是三,兩邊各藏一掖門)。走過午門,門洞前有如金水橋者三,垂帶式臺階引人到院中,院子空闊,約一里之遙可望太和門,四周同前院一樣。
太和門面闊九間,進深四間,形狀同天安門,坐落在米多高的臺階上。臺階三層,漢白玉砌就,邊有精美白石護欄。中有垂帶式踏步臺三道,兩旁有護欄及欄板,上雕飛龍圖案。巨臺兩側,尚各有三道這種臺階通向東西偏殿。
過太和門,迎面即太和殿,其結構與太和門相似,然規模更宏偉,重檐廡殿頂,采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有仙人走多件,闊十一間,進深五間,殿前設有廣場,可容納上萬人朝拜慶賀,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十八座。整個宮殿氣勢恢宏,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御筆。殿下為高八米多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呈倒凸字形凸出,周圍環以欄桿。
太和殿裝飾十分豪華。檐下斗栱密集,室內外梁枋上飾以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云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明間設寶座,寶座兩側六根巨柱瀝粉貼金云龍圖案。寶座前兩側有寶象、甪(音錄)端、仙鶴和香亭。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臥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
其后的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三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屋頂為單檐四角攢尖,屋面覆黃色琉璃瓦,中為銅胎鎏金寶頂。殿內外檐均飾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圖案。殿內設地屏寶座。
保和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高近三十米。屋頂為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上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下檐為重昂五踩斗栱。內外檐均為金龍和璽彩畫,天花梁彩畫極其別致。殿內金磚鋪地,坐北向南設雕鏤金漆寶座。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安板門兩扇,上加木質浮雕如意云龍渾金毗廬帽。前三殿在同一臺基上。
保和殿后面是乾清門,這是三大殿與后宮的界限。乾清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高約十六米,單檐歇山屋頂,坐落在高一米多的漢白玉石須彌座上,周圍環以雕石欄桿。門前三出三階,中開三門,門扉安設在后檐部。兩梢間為青磚檻墻,方格窗。檐下施單昂三踩斗栱,繪金龍和璽彩畫。門兩側琉璃影壁,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裝飾,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絢美艷麗。
再往后依次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風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征皇帝的至高無上。后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其后是御花園,校園林立,松柏蓊郁,雖值嚴冬,但秀色不減,可以相見陽春三月,這里必然無處不飛花。
再往后出北門,就是景山公園,本欲去一賞,然時日匆匆,誰知已近下午四點,離火車開動僅一個多小時,人地生疏,不敢再逗留,只好取道旁邊小宮殿,以便多讀故宮。
即使這樣,然而畢竟賞玩不足之嫌,然而那些偏殿后宮,接踵比肩,勾須斗足,如蜂房,似水渦,若要飽覽,恐怕十天上不夠用,只好帶著遺憾離開。
關于故宮的散文篇2:故宮
一天,陽光明媚,我和團友們高高興興去游北京故宮博物院。導游安排的參觀路線是沿著故宮的中軸線游覽,先由南門進,也就是從天安門進,然后從北門出。
我們來到故宮的第一個門――端門。導游解釋說:“清代時候,文武大臣上朝覲見皇帝時,就要在端門前,把自己的官服整理端正,然后才可進見皇上。聽到這個解釋,我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帽子。
“進端門時,摸一摸大紅門上的門釘,就是把福帶回家,大家都摸一摸。”導游邊帶著我們往前走邊解釋,當我們到了大紅門,看到門釘都抬高手去摸啊摸,笑嘻嘻地朝前走去。
一座高高的城墻出現在我們面前,我抬起頭仰望,這城墻大概有二十多米高吧,城門上寫著兩個大字“午門”。導游說這是以前人們把犯人拉出午門斬首指的就是這個門,看著午門兩個字心里有點發毛。
“三分看七分聽。”進故宮前導游就提醒我們要跟著她,認真聽。我們緊跟導游穿過午門,一路上邊認真聽她講各個地方的歷史,我很喜歡聽故宮得歷史故事,總是挨著導游的。
我們到了故宮的三大殿第一殿:太和殿,可惜是整個大殿都在大修。導游對我們說:“這是當時皇上面見文武大臣的殿。”導游給我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整個皇宮有多少間房子嗎?”大家都猜不到,導游告訴我們說:“整個故宮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為什么會出現半間房子呢?天上一萬間房子,皇帝不敢冒犯,就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
故宮第二殿是:保和殿,這是皇上親自監考的地方,誰中了狀元就能從這里騎馬掛花去游北京長安大街。
最后一個大殿是中和殿,那里是皇上休息的地方,我看見有一張金床,真是美麗極了。
我們就這樣興趣盎然地沿著故宮中軸線游覽著,等走出故宮北門時已是中午了,故宮真大啊!
當我走出故宮北門,我回頭眺望故宮,情不自禁地高贊一句:“雄偉壯觀的故宮,等我到北京讀大學,我會再來看你的。”
關于故宮的散文篇3: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清明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站的面積15萬平方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筑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
紫禁城內的皇宮建筑分為南部前朝部分北部后寢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合三大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借鑒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這三大殿與也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物,表現出他們不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后秦始皇帝和皇后、殯、妃居住的地方,皇帝和皇后居在中軸線上的宮室中,左右各有六處宮院稱東六宮和西六宮,供姨、妃居住。前朝后寢,分工明確,不得隨便逾越,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等級分明、內外有別的倫理觀念。
故宮古建筑群,由朱棣皇帝親自策劃營建。現存規模最大,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文物之眾多,在中國建筑中絕無僅有,是世界有名的皇宮建筑群。
看了“關于故宮的散文"的人還看過:
1.關于北京故宮的散文
2.寫故宮的文章
3.關于北京故宮的英語美文
4.北京故宮的作文4篇
5.游覽故宮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