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婆婆的散文
關于婆婆的散文有哪些呢?你們想看嗎?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婆婆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于婆婆的散文篇1:懷念婆婆
歲月悠悠,時光如水。如水的時光,沖淡了許多記憶,卻沖不去我對婆婆的思念。婆婆去世二十余載,但她的音容笑貌依然存在于我這個兒媳的心中。
1991年1月下旬,正值人們沉浸在辭舊迎新的喜慶之際·,我的婆婆卻一病不起,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離開她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屋。記不得那個春節是怎么過的,我和家人都處在極度的痛苦中。以致送走了婆婆,我也大病了一場。我一直無法忘記和婆婆一起生活的情景。
我是1974年春天結婚的,婚后就和婆婆在一起生活,婆家人口多,有婆婆的父親,兩個小叔子和一個小姑子(都在上學)。我進門前公公已去世,只有我和丈夫上班。由于人口多收入少,生活很清苦。1985年后,小叔子小姑子都先后結婚,我依然和婆婆生活在一起。
婆婆持家有道精打細算,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合情合理,每頓飯都按時按點并做的有滋有味。那時,我在林場中學任教,常因備課和批改作業忙到深夜,早晨起不來,婆婆把早飯做好后再輕輕的喚我‘‘小芳,快起來吃飯再遲上班就晚了’’我忙爬起來囫圇吞棗的吃點飯就去學校。
由于工作忙,我很少干家務活也不善做家務,大都是婆婆一人干,說把學生教好就行了。她即溫和又善解人意,給我一份寬容和理解。婆婆為了這個家能過的好一點她起早貪黑的干,養豬喂雞喂鵝種地,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看著婆婆累得筋疲力盡的樣子我有些心疼,盡量擠時間幫婆婆干點活。幫洗衣服涮碗喂喂豬等。
有一回丈夫不在家我就去井邊挑水,初次到井邊看到黑黑的井口我心里很害怕,生怕弄不好掉進井里,硬是壯著膽子搖著沉重的轆轤把水打上來,剛走下井臺婆婆就來接我,我堅持把水挑到家。
1977年我有了女兒,婆婆細心護理并給我買好吃的。我上班婆婆就給我帶孩子,兩個孩子都是她給帶大的。自從進了這個家門,婆婆有什么都想著我。記得婆婆有一塊質地良好的毛料,她自己沒舍得做穿,也沒給我的妯娌和小姑子,卻送給了我,可是我又送給了別人,現在想起來有點后悔不應該這樣做。婆婆沒有一件象樣的衣服,破舊的衣服總是縫了又縫補了又補。
婆婆是位平凡的女性,沒文化沒工作,過著普通的生活,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照顧子女是他生活的全部。一生沒有穿過特殊的,更沒吃過特殊的,只是默默的為子女奉獻。婆婆養雞養鴨,那蛋卻舍不得吃,平時只給孩子吃,還得攢些留著來人吃。婆婆和鄰里親朋都能相處融洽,夸她是個心地善良的熱心人。
我和婆婆生活了20多年從沒紅過臉,無論我做的如何她都能賢惠溫和的對待我。有時我做菜忘放鹽了,有時喉的不得了,婆婆總是笑著說做熟了就行。一次做飯時,不小心把油瓶子碰到地上,4斤多油全部灑光。我好心疼啊!我知道婆婆更心疼,那是一家人平時積攢準備春節吃的啊!可是婆婆不但沒有發火,反而還安慰我;既然灑了,咱們就少吃點沒啥。
婆婆是個寬宏大度之人。更是個孝心人,我的奶婆住在叔公家,我們家有什么好吃的婆婆就給送去些。幫著洗頭剪指甲,啥事都想到,孝心是這個村里有名的。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婆婆雖然是位普通的女性,但在她的身上卻有著中華傳統的美德;勤勞、善良、寬宏大度,自尊自愛自強的精神。婆婆年少時喪母,中年喪夫,面對嚴酷的命運,她沒有倒下,挺直腰桿,擔起了培育子女的重任。用堅韌不屈的性格,以博大寬厚仁慈樂觀豁達的胸懷,給自己的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婆婆已去世二十多載,我對婆婆的懷念,并沒有因時間的久遠而減弱,這綿綿之情與日俱增。尊敬的婆婆,我永遠懷念你,山高路遠,天路逶迤,魂去來兮,您可在夢中歸來……
關于婆婆的散文篇2:婆婆
越來越冷了,街上的行人都穿起了棉襖,戴上了漂亮的絲巾。家門前的小巷也安靜下來,貪玩的孩子們都躲在了家里,再不愿出來與冷風擁抱。南方的冬,雖姍姍來遲,但冷起來一點也不含糊,連空氣都是冰涼徹骨的。
我是個極怕冷的人,早起自然成了最困難的事。之前還常常早起送丫頭上學,現在一覺起來都已近中午了。這時的婆婆,已把半天的事情都忙完了。她不到七點起床,送丫頭上學,回家時順便把菜買回來,然后給先生做好早餐,接著給小寶熬粥,最后把中午要煮的菜,一一洗凈、切好。下樓來客廳,剛好看到小寶已起床,便又開始幫忙照看他,以方便我洗漱。
冰涼的水打在手上,好冷啊!只能快速的刷牙洗臉,心里有些小小的愧疚。婆婆那么早起,豈不是更冷,何況,她晚上還要上班。零晨三點多,所有人早已在溫暖的被窩里做著美美的夢了,她才頂著嚴寒回來,沖涼洗衣等忙完都快四點了,天都快發白了,才能安穩的睡下。睡的正香,又被鬧鐘吵醒。是的,又該送丫頭上學了。這樣冷的天氣,才睡了三個鐘,怎么能起得來?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天天如此啊!這要多勤快,又多有毅力的人,才能做到?可她卻做到了。
我真的心疼她的辛苦,幾次勸到:媽,要不別做了,我出去找工作吧。可她每次都說,習慣了,并不覺得辛苦。她說的輕松,但是我心里明白,這世上誰會天生就愛辛勞呢!誰又不想活得輕松自在一些呢!她去工作,無非就是想幫補下家用。我賦閑在家快兩年,先生一個人撐著這個家,每天早出晚歸,實在不容易。或許私心里也確實希望能自己把小寶帶大些,丫頭很小就扔給了家里帶,已經被寵出了公主病,我不想小寶再從重蹈覆轍。但是我真的不愿她如此辛苦,在一起生活那么多年,她對我好,照顧我,就是像女兒一般。待孩子更如掌上明珠。我自然也愛她,一如我自己的母親。看著她沒日沒夜的忙里忙外,我既心有不忍,又充滿了感恩。因此,白天,我再累,都盡量自己帶著小寶,生怕小寶吵著她。反而是她,一有空就會逗下小寶。相比之下,自己真是太輕松了,整天只是帶著小寶,別的事都不用做。
婆婆是勤儉持家的人。雖沒上過什么學,卻也會精打細算的過日子。但是對我,卻從來不吝嗇。自從她上班之后,每個月領到工資后,都會抽兩百給我,說是給孩子買衣服的,我推都推不了。結果,我只能拿了。只是并非都買衣服給孩子了。
很多人都說,婆媳關系很難相處。前陣子接丫頭遇到一位家長說,她婆婆買點東西像防賊似著防著她,東躲西藏的。孩子更不肯幫忙帶。別的家長也附和,細數著自家婆婆的各種不是。最后家長們,得出一個結論:大部分婆婆都不好相處。我何其有幸,遇到了這么好的婆婆。她與別人的婆婆恰恰相反,她愛孩子寵孩子更勝于我,對我也好,有點好吃好喝的都會記著我們。
在這個家里生活九年了,與先生紅過幾次臉,吵過幾次架,已經記不清了,但是與婆婆,卻從未紅過臉,即便我懷著小寶時賦閑在家,除了教教丫頭學習,送下丫頭上學,別的什么都不做。她都不曾說過我一句不是,家務活依然做的井井有條。只要我說了句,某某東西好吃,她常常都會買回來。時常,我都覺得自己太懶了,以前在娘家,我可是個勤快的孩子,現在許是被寵壞了吧!
我洗瀨完畢,接過孩子。婆婆又開始忙了,她把洗衣機烘干的衣服拿上樓去晾曬。這算是早上的最后一件事了。但此時,已經快十點了。望著婆婆上樓的背景,心里又生出一絲歉意。天很冷,她才穿兩件衣服,手里卻提著一大桶我們全家人的衣服,步履矯健,匆匆上樓。是的,婆婆不老,可她的大輩子都在為這個家付出,且毫無怨言。
或許我沒有豪宅,沒有靚車,但是卻有這么好的婆婆,有她無私的愛與付出,相形之下,豪宅靚車也遜色。
很慶幸,這輩子,能遇到這么好的婆婆。我會努力帶好小寶,認真教好丫頭。以后,我會好好工作,這樣婆婆就不用如此操勞了。
關于婆婆的散文篇3:婆婆
人們常把兒媳與婆婆比做天敵,永遠針鋒相對,誓不兩立。和丈夫結婚的時候23歲,對婆婆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她養了5個兒子。在一個貧窮的小村子里,靠養豬賣的錢,供出了4個大學生,這在小小的村子很是讓人羨慕,可她卻一個字都不認識,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
記得第一次去婆婆家,是寒冬臘月,那時候,沒有公共汽車,我和丈夫座的是一個破舊四輪子車,我們站在車斗里,迎著凜冽的西北風,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到她家的時候,我的臉上凍起了大水泡,腳凍得已經粘到鞋上了。
走進她的家門,婆婆一家子已經早早地做好了晚飯。一盞渾濁的煤油燈,顫顫巍巍地發著微弱的亮光;桌子上一碟咸菜和一碗醬,那個裝著咸菜的碟子周邊呲牙咧嘴的。婆婆拉著我的手,把我讓到了熱炕頭上,我借著昏暗的燈光,粗略地打量著她兩眼:個子矮矮的,背很駝,彎曲的身子像個大寫的字母“c";一只眼睛斜視,看我的時候白眼球明顯大于黑眼球,我感覺很害怕,不自主地低下了頭,心里覺得,媽媽的眼神才是溫柔的。
第二天醒來,仔細地打量著這個小屋。低矮的泥土房,南北兩個炕,沒有什么裝飾,只有婆婆睡的那個南炕上,有一對黑木頭箱子,上面上了鎖,或許,那里有婆婆家最值錢的東西吧。屋子倒也干凈。婆婆早起了,我也緊緊地隨著她身后,她做飯,我燒火。 印象最深的是,婆婆炒菜,在一個罐頭瓶子里,倒了兩小勺油,覺得多,又倒回去,又覺得少,再倒回來,這樣反反復復不知道折騰了多少遍。還是公公不耐煩了。在一旁說了句“把你的后手抬高點,別瘦瘦的”。看得出來,婆婆很仔細、節儉。
吃過早飯后,我和愛人就和婆婆商量著結婚的事。看得出婆婆的臉上沒有一絲的高興,反倒說供兒子念書已經很不容易了,哪還有錢給你們結婚。丈夫什么也沒說,我們在家住了兩夜,就匆匆地趕回了。丈夫用自己的工資籌辦了我倆簡單的婚禮。
我和愛人工作在城里,婆婆住在鄉下,和她沒什么深刻的交往,只不過年節回去,小住一夜,就匆匆返回了。印象中有一件小事,當時很不理解。我懷孕了,吃什么都吐。那次回婆婆家正直春末夏初,是菜園子里韭菜最嫩的時候。我就說想吃韭菜餡餃子,丈夫見婆婆不在家,就自作主張地給我包餃子吃。我知道婆婆是很節儉的人,那時候吃頓白面跟過年似的。就說算了吧,可他偏不,等包好了餃子,還沒下鍋呢,婆婆就回來了。她的雙手沾滿了泥土,是下地干活了。婆婆看包了餃子,臉就沉下來了,丈夫忙解釋,說我懷孕想吃這口,這下更壞了,平日里說話聲音不高的婆婆,沖著她兒子喊了起來:我生了你們5個,也沒想吃點啥,哪來的這些毛病。我看著這場景,默默地躲在一旁,眼淚在眼眶里打著轉。回程的時候,心里也是悶悶不樂。覺得婆婆太不近人情了。
多少年過去了,我的孩子已長大成人,考上了國家重點大學。生活的艱辛和磨礪,讓我懂得了婆婆一輩子很不容易。也逐漸地把心靠近她。她和普通的農家女人一樣,善良、本分。公公去世后,她一個人住在鄉下的老屋里,孩子們都不在她的身邊,一個人很孤獨。每當我們節假日開車回家看她的時候,遠遠的總看她蹲在自家的門口,花白的頭發被風吹得遮住了她的半張臉,不管是春夏秋冬,她永遠是家門口一道最憂傷的風景,潮濕了我們的眼睛, 看著讓我們揪心地痛。
從2008年冬天開始,我和愛人就把婆婆接到城里。接她的那天,婆婆打開了那個黑木頭箱子,用頭頂著箱蓋在,兩個手在里面摸索了半天,拿出了幾床被面,有條絨的、有棉布的,遞給我,我說現在已經不做被子了,超市里什么樣的被子都有,她說總沒有她做得好。隨后,又解開了褲腰帶,在褲襠里面摸,哆哆嗦嗦的手拿出來一個用塑料包裹的東西,打開是一打厚厚的錢,數了數壹萬多。我的眼淚下來了。這是平日里,我們給她的零花錢啊,可她卻一分沒不舍得花,在內衣里縫了個口袋,一點點積攢起來,又回到了我們的手上。
攙扶著婆婆上車,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喊著:媽媽,你總說兒子心粗,沒女兒是你這輩子的遺憾,那就讓我做你的女兒吧,我也許做不好,但我試著讓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