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游三峽的散文
三峽的壯觀總是引得人們去一睹它的風采,你們想看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游三峽的散文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游三峽的散文篇1:長江三峽話“三峽”
“不是三峽,勝似三峽”,人們游覽了號稱“峭壁走廊”的大寧河后,無不這樣深深地贊嘆!
大寧河發源于大巴山南麓,流經巫溪、巫山兩縣,在巫峽口注入長江。從巫山縣城乘坐機動船,溯江而上,便可飽覽被人們譽為小三峽的龍門峽、鐵棺峽、滴翠峽的秀麗景色。在長達五十公里的河道上,展示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的確美不勝收。
小三峽的第一峽是龍門峽。古名雒門,俗名蘿門,長約三公里。從巫山啟航,行二十余分鐘,便達龍門峽口。抬頭仰望,兩岸絕壁相對,宛若門戶;低首俯視,滿江激流飛瀉,奪門而出,真不負小夔門之稱。進入峽里,只見右岸巖壁之上,有一個個六寸見方、深約尺許的石孔,每孔相隔五尺左右,從龍門峽口一直連到巫溪大寧,全長一百二十公里。傳說這是魯班和觀音菩薩當年打賭留下的痕跡。他們約定在一夜之間,以雞叫為限,魯班沿大寧河修建一條澗,把大寧的鹽水引到巫山城;觀音則在此期間必須縫制好一百雙鞋。明月初升,魯班即開始用他的“五尺”,一鑿一個孔,他腳不停、手不住,很快就要鑿到巫山城了,可是觀音的鞋子卻連一半也沒有做好。狡詐的觀音眼看要輸,便偽裝雞叫。魯班信以為真,只好停下“五尺”。故而,石孔只鑿到龍門峽。這個神話傳說,當然只是人民對于勤勞智慧的魯班留下的深深懷念,那數不清的石孔其實是古棧道的遺址。據考證,它始建于秦末漢初,至唐肅宗、代宗時,才日趨完善。
心馳聳入天際的“九龍柱”,神往云霓飛揚的“靈芝峰”,游人于不知不覺之中便出了龍門峽。出峽口處的“銀窩子”,是“一里三灣,灣灣見灘”的大寧河第一險灘。此處,河道成九十度的手臂彎,在不到百丈長的灘上,落差竟達十米。水如飛瀑,船如流矢,稍有不慎,便要觸礁。解放前,不知有多少富貴人家的財產在此沉入水底,故名“銀窩子”。解放后,河道經過多次政治,如今乘船下灘,平平穩穩,再無“一瀉千里,下落萬丈”之感了。
鐵棺峽為小三峽的第二個峽,長約十公里。經白水河,過琵琶洲,便進入鐵棺峽。環顧兩岸青山,在那臨江的巖壁上,鐘乳懸掛,色彩斑斕,千姿百態。你瞧:那是“仙女拋繡球”,那是“孔雀開屏”,那是“樂收吹簫”......且看那妙趣橫生的“馬歸山”吧:半巖上懸掛著四根大鐘乳石,每兩根鐘乳石中還夾著一根小的,活像兩匹駿馬的后腿和尾巴;那馬兒正使勁地朝山里鉆,后腿和屁股還露在外面呢!
鐵棺峽里最吸引游客的還要算峽中的高巖上戰國時期巴人的懸棺。在你盡賞了“仙桃峰”、“獅子峰”、“蓮臺峰”的奇特景色后,略轉視線,便見右岸絕壁上有著成片的赤黃色巖石,而在那巖縫之中端放著一副鐵灰色的棺木,那就是人們所說的“鐵棺”。此棺距今雖已有二千余年,卻依然完好無損。考古者說,像這樣的千年懸棺,在中處都是罕見的。
過來鐵棺峽,便是滴翠峽。幽深秀麗的滴翠峽,長達二十公里。“無處不滴翠,有水盡飛泉”。這里簡直是一條稀世之作的畫廊:飛泉流瀑,恰如千條銀帶從云空飄灑下來;風卷青山,好似萬頃碧波發出那醉人濤聲。時而蒼鷹盤繞山巔,更有猿猴攀藤躍樹。此岸是連綿數里、擎天入云的“赤壁擎天”;彼岸是古色古香,云遮霧障的“羅家古寨”。這邊是清雅的“映月巖”、雄渾的“登天峰”、別有情趣的“金猴峰”;那邊是神奇的“白馬洞”、莫測的“鯉魚洞”、鬼斧神工的“水簾洞”......。看過一峰又一一峰,覽完一景又一景。難怪有人說:縱有千管玲瓏筆,難描滴翠景色麗!
關于游三峽的散文篇2:游新三峽
時序十月,季屬孟冬。邀朋約友五人,夫婦兩對單男。自南充乘動車,至萬州上游船。覽浩蕩之新三峽,償重游兮夙吾愿。
新三峽,新景點。
夜登云陽岸,拜謁桓侯廟,“江上風清”今尤在;原拆原建原址遷。嘆翼德蓋世忠勇,義薄云天;喟張飛悲失理智,悖天結怨。未曾復仇仇自愁,千古過客客愴然!
啟程再續航,頭枕江濤眠。巴山蜀水夔門鎖,騷人題詞灘急險。日近“神女峰”,輕紗曼舞羞遮面。遠眺 “睡美人”,晨靄帳里臥身懶。九畹溪,新景觀,渾然生態成畫卷。天造物,大自然,喻事擬物比形看。“水上浮橋”曲徑通棧道,“問天地縫”險峻連江岸。正疑《秭歸》何處,解惑《禮魂》一折。抬望眼,江畔崖坡紅葉點染連九霄。仰峭壁,懸棺高掛昭示千年之謎團。永垂豈能不朽,遺臭則可萬年。
緩行處,當年瞿塘今莫比,白帝直入彩云間。彩虹飛橋銜天塹,鋼骨拱橋跨兩岸。千溝萬壑波浪碧,船只過往航道寬。漸進聞,綠茵無窮兩岸披,倒影滴翠映青山。涯岸情歌飄過來,聽醉滿河蜜蜜甜。土家山歌船頭唱,樂得游人笑開顏……
攀登壇子山嶺,俯瞰大江上下。橫臥巍巍三峽大壩,緊鎖滔滔東去江水。洶涌洪峰,猶如秣馬厲兵,由此積蓄能量;浩蕩激流,宛若馴服蛟龍,待時任憑調遣。于是乎,化洪災為水利,變水害為觀光,靜水運輸通航,動水防洪發電。落差一七五,船閘五級分,電梯小船乘,樓梯爬大船。由是之,縱覽大壩全景,深感心魄震撼。贊人類之創舉,展興邦之科技,構思之浩大,勘劃之周全。巧藝奪天工,建設之宏觀。
然工程系統浩繁,問題如牛毛之多。而沉疴牽纏忒寬,矛盾乃世界之難。移民百四十萬,遷城二十區縣。建壩高一八五,筑長堤二千三。蓄水三九三億,排除水電建設萬難。裝機泄洪清淤,攻克多項科技雄關。解難題于反掌,樹歷史之標桿。
壯乎哉,三峽系統!光閃閃集合曠世俊杰,殊榮就水電建設之王冠,開創泱泱世界治水之絢爛!
偉乎哉,三峽工程!波滾滾淘冶無數英雄,彰顯民族興邦之氣慨,編撰湟湟人類水利之經典!
真乃是——
強我大中華,當今世界殊,
高峽出平湖,百年大夢圓!
關于游三峽的散文篇3:三峽印象
三峽是什么?故名思議,就是三個峽谷,這三個峽谷貫穿長江,雖有雅魯藏布 大峽谷那么雄偉,但它詩意般的景色卻給數千萬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坐上游船。望著兩邊的高山,船下的江水,不禁讓人想放聲歌唱。忽然從山上,偶爾傳出幾支山歌。這些歌無疑是山上樸實的少數民族農民在牧羊時唱出的動聽的旋律。
游船緩緩前進,突然從樹上垂下一條十多米長的“毛毛蟲”,還沒等人反應過來,“毛毛蟲”不見了,露出一張猴臉,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獼猴,光這山上的候就有幾千 多只,一只只猴子生龍活虎,一會兒蕩秋千,一會兒吃東西,好不快樂。往前走,出現在眼前的一幕把我驚呆了:一只小猴在學爬樹,不料,一不小心掉進水里,一位會游泳的叔叔去救那只在死神手里掙扎的小進另、精靈。導游告訴我們“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你救了它,它會隊你產生依賴性,失去生活的本能。”我望著樹上瘋狂亂跳的母猴,我不禁有些傷感‘。
我們的船不知不覺到奇石區了。一塊塊奇石形態各異,瞧,那座像豬八戒,對面的那座像觀音,形成了有趣的“八戒拜觀音”。還有前面那座山上有一些花紋,像一只貓正坐在山頭,又像在釣魚,所以取名“小貓釣魚”……
人們常說“三峽的霧最美。”終于,另人盼望一幕出現了:剛上船時,下著蒙蒙細雨。可現在雨停了,太陽照耀著整個峽谷。慢慢的,峽谷里升起霧來,好似輕紗,在霧中隱隱約約能看見一只小猴竄過。幾個小時過去了。我們忽然聽到轟隆隆的響聲。這是一個自然的巨型溶洞,從里面涌出一汩汩水柱,難怪會聽到聲響。這種景觀并不多見,可在三峽就有好幾十處呢!
三峽真美呀!霧,動物,植物,奇石……構成了一幅既雄偉又富有詩意的畫卷。
大自然總是神秘莫測,它無所不能,如果有人問我:“什么力量最強大?”我會告訴他:“自然的力量最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