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水一方的散文
關于在水一方的散文篇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一汀煙雨,滿目思戀。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春風掠過枝頭的那抹新綠,輕輕地吻在心間,留淡縷清香,絢爛最美年華。藏在歲月里的情深難卻,凝一眸淺笑,明月夜,傅相祠。
穿越茫茫人海的行走,是為了淡忘,但有時也會腳下凌亂,輕意間,走的跌跌撞撞,所羈所絆,輕纏細繞,狼狽在你似水的目光里。
歲華搖落,思伊情切。千年回眸換來的邂逅,千日盡散,嗟嘆,有時終須有,無時莫強求。唯予墨以書,撫心安意,戒紅顏。
似水漂泊,流年茫茫。那盛開的彼岸花,開開謝謝,還是花不見葉,葉不見花嗎?那被思念折磨的曼珠和沙華,輪回里,還在忘卻前世的自己嗎?
十年滄桑,三生石碎,行漸陌路了無痕。惆悵難訴,思念哽咽,片片心語無處寄。不思量,自難忘。
曾期希,韶光相伴,纏綿繾綣,雙眼滿溢你的雋柔嬌容,歡笑在每一個清晨,沉醉在每一個午后,就這樣一路走下去,一路看你,最美的風景。
曾幻想,化成你最喜歡的文字,排成詩詞,藏在你的心里,即使,只有在暴雨淋痛你的心情,冰雪凍疼你的笑容,你才會想起,才會念給自己聽,才會有一絲溫暖,足矣。
曾渴望,漫步在你身側,十指相扣,吐訴柔情。憑欄依竹,攜手共攬歲月,為你挽愛添香。拖起你甜美的夢,給生命溫暖晨曦。
玫瑰妍,風鈴曳,一曲情歌繞耳,一段傾世情緣。愛無盡,思憶深,一諾傾城之戀,一世柔情纏綿。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關于在水一方的散文篇2:在水一方
小橋流水人家。愛情,一個流傳了千古的關于生命的命題,隨著這河水緩緩地流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水的地方,似乎總有著許多故事。而這些故事之中,又有許多是關于愛情的、浪漫的故事。
沿著時間的河流溯游而上,周朝,一個離傳說不遠的也擁有許多傳說和故事的朝代。在一個有淺草的岸邊停下,在一個晴朗的下午或黃昏。有風吹過,那時的風,應該是溫柔的、涼爽的。采蓮女的歌聲隨風飄來。她就是那個采蓮女?比秦羅敷還要漂亮的采蓮女?“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這便是愛情?采蓮女的眸光仿佛與水天相接,那眸是秋水更清澈的眸光,那就是采蓮女所獨有的眸光。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輾轉反側。“這便是愛情。秋日的夜晚,月光透過窗戶傳來誰也未曾發現過的訊息。蛙聲在皎潔朦朧的月色中此起彼伏。少年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想著愛慕已久的那個女子,想著她的一顰一笑,想著她的眸子、她的劃船的玉手。外面的蛙還在叫著。此時此刻,一共有多少只蛙在叫著?此時此刻,一共有多少個世界正沁潤在這片有蛙叫聲中?我是一個時間,還有她,還有那月亮,還有那些蛙。我的世界是否也是屬于那片蛙聲的世界?還有她,她此刻在干什么?她是否也能聽見這片蛙叫?她是否也在聽著這片蛙叫?還有那月亮,它的世界是怎樣的?它有在思念著誰嗎?它現在是否正在關注著誰?又有誰值得它月亮去關注呢?她應該值得吧?也只有她才配得上月光的滋潤吧?或許正是應為她每個夜晚都沐浴在那與眾不同的月色凝成的海中,所以她才那么美,她才是她?月亮有在思念著太陽嗎?太陽應該又要出來了吧!到了明天,我就又能看見她了。明天什么時候才能到來呢?
黑夜,似乎永遠都是黑夜。明天似乎從來都未到來過。
我還能見到她嗎?她在哪里?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這便是愛情嗎?她站在土丘上傻傻地想著,笑著,看著他的身影消失在遠方的蘆葦叢中。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采蓮女坐在船頭,任船在水中漂游。嘴里嚼著剛剝的蓮子。腳踢著水,水天一色,秋高氣爽,她愜意地享受著這一切。她總是無憂無慮,似乎沒有什么值得她擔憂的。她耕耘的自己的田地,能夠自給自足,一年下來或多或少還有一些剩余,她會拿去接濟那些生活困難的老人。有空了就出來劃劃船,她喜歡蓮花,喜歡這片湖,喜歡這樣的生活。但吃著蓮子的她,隱隱地也感到自己還有一絲期待,雖然她不知道自己還在期待著什么,還有什么值得自己期待。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走吧,這不是你所要的愛情,這不是愛情。淇水依然奔流不息,她坐在岸邊,流淚了,她的眼淚和淇水融合到了一起。我一直以為她不曾流淚,甚至以為她沒有淚水。原來她也流過眼淚,淇水就是她的淚水。連她自己也未曾料到自己會流淚,因為他,還是因為這段失敗的愛情?好像都不是。她坐在淇岸思考著自己為了什么而流淚,淇水也在替她思考著……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又一年過去了,采蓮女似乎并沒有什么改變,只有舟下的河水冷冷的,透出一絲淡淡的憂傷。
關于在水一方的散文篇3:在江南水的一方
江南水鄉,夢里澤國,從來不乏神韻,大到浩渺煙波,給人無邊際的遐想空間,小至未晞晨露,啟迪細微處的生命思考。江南之于北國來說,不單是因為這里雨量充沛,而是在水一方的江南能將每一滴水發揮到極致。在這里,每一刻都流淌著精彩。
----題記
當你看到江南二字時,你也許會認為我要寫的是蘇南、皖南和浙北一帶的長江三角地區,實際上你錯了。我不去過多的解釋江南的地理人文概念,一個比較模糊、不斷變化而又富有伸縮的地域概念,有著廣義和狹義之爭,但如果從字面理解,譯為長江中下游平原南岸地區,卻也少了很多困惑,江南的輪廓也頓時清晰了。
古往今來,江南給人兩個最深刻的印象:第一個就是它繁榮發達的經濟文化教育,另外一個便是我要重筆寫的美麗富庶的水鄉神韻。
江南之美在于水,水之韻在于其動足以讓人心潮澎湃,其靜亦讓人流連忘返。這一動一靜的結合,好似渾然天成,將人們帶入人間仙旅。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江南之水向來大氣,就連讓“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的李白也低下了高傲的頭顱,被這雄偉綺麗、飛流直瀉的廬山瀑布所折服,寫下這氣勢磅礴流傳千古的佳句,廬山瀑布,氣象萬千,宛若天上銀河,在詩人眼中閃閃發光。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片恬淡的江南水域不光承載著李清照青蔥時的記憶,還承載著所有江南人對家鄉榮耀,它是一張足以讓江南人引以為豪的名片,生在江南是幸運的,而江南的水韻鋪就了他們這種幸福感的底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秋水長,天影遠,鄱湖遼闊的水域,給了人們于水云間的無限遐想,一副寧靜致遠、色彩豐富、虛實相生的立體風景畫,在贛江邊上,在鄱湖水面上徐徐展開。王勃的遣詞造句固然精妙,但是如果沒有江南水韻的依托,恐怕這一切美的感官都將無從談起。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的景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讓人如癡如醉。柳、荷、鶯、魚、云、月、霞、雪、橋、塔、峰、港、鐘、堤等等,這些元素將西湖妝扮點綴成中國最具魅力的水域,難怪人們會將人間天堂的地理坐標定位到這里。
江南樓閣多臨水而建,久負盛名滕王閣、黃鶴樓和岳陽樓,讓無數的文人雅士揮毫潑墨,亦讓眾多游客一飽眼福。在水一方,不光有這些名樓,更多的是不起眼的自然和人文景象,諸如:駁岸、斷橋、漁船、垂柳、水車,還有斷橋邊上浣紗女,湖心飄來的采菱歌,依溪而建的古鎮……而正是由于這是看似孤立卻相得益彰的單體,讓江南的三分春色、萬種風情盡情釋放。
江南多雨,擲地有聲的梅雨將江南裝在一個氤氳的世界里,或許這就是煙雨江南的另一番魅力。青石板上,一條仄仄的雨巷由近及遠延伸開來,油紙傘下,或明眸皓齒的女子,或一襲長衫的教書先生,靜靜佇立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躕彷徨,那么寧靜,那么典雅。這才是江南獨有的光景,江南的雨讓人有種想問天再借五百年的癡望,癡望在這墨染的江山里,在這繾綣的詩意里,盡覽美景,靜醉流年。
鴛鴦成雙對,芙蓉盡朝暉。很難說這些景象是物質的還是人文的范疇,但是這些終歸和江南的水有關。江南的水,孕育了江南的文化和性格。較北方的粗狂,它多了幾分細膩,細膩而不羞澀,華麗而不失內涵,婉約中帶著幾分質樸,繁榮中又多了幾分寧靜,旖旎恬靜中帶著又夾雜著熱情奔放,朦朧而又滲著爽朗。
生在江南,你沒理由不愛上這里,不單是愛上這里秀麗的風光,更會沉湎于這里的每一滴水所醞釀而出的江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