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哲理的散文欣賞
含有哲理的散文欣賞篇1:不知道
世間可也有以不知為妙的人?!肚f子·齊物論》記著:
嚙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知之!然則物無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
三問而三不知。最后嚙缺問道,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的回答是,至人神妙不測,還有什么利害呢!他雖然似乎知道至人,可是并不知道至人知道不知道利害,所以還是一個不知。所以《應帝王》里說,嚙缺問于王倪,四問而四不知,嚙缺因躍而大喜。莊學反對知識,王倪才會說知也許是不知,不知也許是知--再進一層說,那神妙不測的境界簡直是個不可知。王倪的四個不知道使嚙缺恍然悟到了那境界,所以他躍而大喜。這是不知道的妙處,知道了妙處就沒有了?!短一ㄔ础防锶瞬恢袧h,無論魏晉。太上隱者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人與自然為一,也是個不知道的妙。
人情上也有以不知道為妙的。章回小說敘到一位英雄落難,正在難解難分的生死關頭,突然打住道,不知英雄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叫做賣關子。作書的或說話的明知道那英雄的性命如何,看官或聽書的也明知道他知道,他卻賣癡賣呆的裝作不知道,愣說不知道。他知道大家關心,急著要知道,卻偏偏且不說出,讓大家更擔心,更著急,這才更不能不去聽他的看他的。妙就妙在這兒。再說少男少女未結婚的已結婚的提到他們的愛人或伴兒,往往只禿頭說一個他或她字。你若問他或她是誰,那說話的會賭氣似的答你,不知道!賭氣似的是為你明知故問,害羞帶撒嬌可是一大半兒。孩子在賭氣的時候,你問什么,他往往會給你一個不知道!專心的時候也會如此。就是不賭氣不專心的時候,你若問到他忌諱或瞞人的話,他還會給你那個不知道!而且會賭起氣來,至少也會賭氣似的。孩子們總還是天真,他的不知道就是天真的妙。這些個不知道其實是不告訴你!或不理你!或我管不著!
有些脾氣不好的成人,在脾氣發作的時候也會像孩子似的,問什么都不知道。特別是你弄壞了他的東西或事情向他商量怎么辦的時候,他的第一句答話往往是重重的或冷冷的一個不知道!這兒說的還是和你平等的人,若是他高一等,那自然更夠受的。--孩子遇見這種情形,大概會哭鬧一場,可是哭了鬧了就完事,倒不像成人會放在心里的。--這個不知道!其實是不高興說給你!成人也有在專心的時候問什么都不知道的,那是所謂忘性兒大的人,不太多,而且往往是一半兒忘,一半兒裝。忌諱的或瞞人的話,成人的比孩子的多而復雜,不過臨到人家問著,他大概會用輕輕的一個不知道遮掩過去;他不至于動聲色,為的是動了聲色反露出馬腳。至于像你這個人真是,不知道利害!還有,咳,不知道得多少錢才夠我花的!這兒的不知道卻一半兒認真,一半鬧著玩兒。認真是真不知道,因為誰能知道呢?你可以說:天知道你這個人多利害!鬼知道得多少錢才夠我花的!還是一樣的語氣。天知道,鬼知道,明明沒有人知道。既然明明沒有人知道,還要說不知道,不是費話?鬧著玩兒?鬧著玩可并非沒有意義,這個不知道其實是為了加重語氣,為了強調你這個人多利害,得多少錢才夠我花的那兩句話。
世間可也有成心以知為不知的,這是世故或策略。俗語道,一問三不知,就指的這種世故人。他事事怕惹是非,擔責任,所以老是給你一個不知道。他不知道,他沒有說什么,鬧出了大小錯兒是你們的,牽不到他身上去。這個可以說是明哲保身的不知道。老師在教室里問學生的書,學生回答不知道。也許他懶,沒有看書,答不出;也許他看了書,還弄不清楚,想著答錯了還不如回一個不知道,老師倒可以多原諒些。后一個不知道便是策略。五四運動的時候,北平有些學生被警察廳逮去送到法院。學生會請劉崇佑律師作辯護人。劉先生教那些學生到法院受訊的時候,對于審判官的問話如果不知道怎樣回答才好,或者怕出了岔兒,就干脆說一個不知道。真的,你說不知道,人家抓不著你的把柄,派不著你的錯處。從前用刑訊,即使真不知道,也可以逼得你說知道,現在的審判官卻只能盤問你,用話套你,逼你,或誘你,說出你知道的。你如果小心提防著,多說些個不知道,審判官也沒法奈何你。這個不知道更顯然是策略。不過這策略的運用還在乎人。老辣的審判官在一大堆費話里夾帶上一兩句要緊話,讓你提防不著,也許你會漏出一兩個知道來,就定了案,那時候你所有的不知道就都變成廢物了。
最需要不知道這策略的,是政府人員在回答新聞記者的問話的時候。記者若是提出不能發表或不便發表的內政外交問題來,政府發言人在平常的情形之下總得答話,可是又著不得一點兒邊際,所以有些左右為難。固然他有時也可以默不作聲,有時也可以老實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但是這么辦得發言人的身份高或問題的性質特別嚴重才成,不然便不免得罪人。在平常的情形之下,發言人可以只說不知道,既得體,又比較婉轉。
這個不知道其實是無可奉告,比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語氣略覺輕些。至于發言人究竟是知道,是不知道,那是另一回事兒,可以不論?,F代需用這一個不知道的機會很多。每回的局面卻不完全一樣。發言人斟酌當下的局面,有時將這句話略加變化,說得更婉轉些,也更有趣些,教那些記者不至于窘著走開去。這也可以說是新的人情世故,這種新的人情世故也許比老的還要來得微妙些。
這個不知道的變化,有時只看得出一個不字。例如說,未獲得續到報告之前,不能討論此事,其實就是現在無可奉告的意思。前年九月二十日,美國赫爾國務卿接見記者時,某記者問,外傳美國遠東戰隊已奉令集中菲律賓之加維特之說是否屬實。赫爾答稱,微君言,余固不知此事。從現在看,赫爾的話大概是真的,不過在當時似乎只是一句幽默的辭令,他的不知似乎只是策略而已。去年八月羅斯福總統和邱吉爾首相在大西洋上會晤,華盛頓六日國際社電--海軍當局宣稱:當局接得總統所發波多馬克號游艇來電,內稱游艇現正沿海岸緩緩前進;電訊中并未提及總統將赴海上某地與英首相會晤。這是一般的宣告,因為當時全世界都在關心這件事。但是宣告里只說了些閑話,緊要關頭卻用電訊中并未提及一句遮掩過去,跟沒有說一樣。還有,威爾基去年從英國回去,參議員克拉克問他,威爾基先生,你在周游英倫時,英國希望美國派艦護送軍備,你有些知道嗎?威爾基答道,我想不起有人表示過這樣的愿望。想不起比不知道活動得多;參議員不是新聞記者,威爾基不能不更婉轉些,更謹慎些--,可是結果也還是一個無可奉告。
這個不知道有時甚至會變成知道,不過知道的都是些似相干又似不相干的事兒,你摸不著頭腦,還是一般無二。前年十月八日華盛頓國際社電,說羅斯??偨y恐亞洲局勢因滇緬路重開而將發生突變,日來屢與空軍作戰部長史塔克,海軍艦隊總司令李卻遜,及前海軍作戰部長現充國防顧問李海等三巨頭會商??偨y并于接見記者時稱,彼等會談時僅研究地圖而已云云。僅研究地圖而已是答應了知道,但是這樣輕描淡寫的,還是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多。去年五月,澳孟席爾到美國去,謁見羅斯??偨y,會談一小時之久。后孟氏對記者稱:吾人僅對數項事件,加以討論,吾人實已經行地球一周,結果極令人振奮云。澳駐美公使加賽旋亦對記者稱,澳與總統所商談者為古今與將來之事件。經行地球一周,古今與將來之事件,知道的圈兒越大,圈兒里不知道的就越多。
這個不知道還會變成他知道。去年八月二十七日華盛頓合眾社電,說記者問總統對于野村大使所謂日美政策之暌隔必須彌縫,有何感想??偨y避不作答,僅謂現已有人以此事詢諸赫爾國務卿矣。已經有人去問赫爾國務卿,國務卿知道,總統就不必作答了。去年五月十六日華盛頓合眾社電,說羅斯??偨y今日接見記者,說美國過去曾兩次不宣而戰,第一次系北非巴巴拉之海盜,曾于一八八三年企圖封鎖地中海上美國之航行。第二次美將派海軍至印度,以保護美國商業,打擊英、法、西之海盜。記者詢以今日亦有巴巴拉海盜式之人物乎?總統稱,請諸君自己判斷可也。諸君自己判斷,你們自己知道,總統也就不必作答了。他知道或你知道,還用發言人的我說什么呢?--這種種的變形,有些雖面目全非,細心吟味,卻都從那一個不知道脫胎換骨,不過很微妙就是了。發言人臨機應變,盡可層出不窮,但是百變不離其宗;這個不知道也算是神而明之的了。
1942年1月5日作。
含有哲理的散文欣賞篇2:論自己
翻開辭典,自字下排列著數目可觀的成語,這些自字多指自己而言。這中間包括著一大堆哲學,一大堆道德,一大堆詩文和廢話,一大堆人,一大堆我,一大堆悲喜劇。自己真乃天下第一英雄好漢,有這么些可說的,值得說值不得說的!難怪紐約電話公司研究電話里最常用的字,在五百次通話中會發現三千九百九十次的我。這我字便是自己稱自己的聲音,自己給自己的名兒。
自愛自憐!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漢也難免的,何況區區尋常人!冷眼看去,也許只覺得那托自尊大狂妄得可笑;可是這只見了真理的一半兒。掉過臉兒來,自愛自憐確也有不得不自愛自憐的。幼小時候有父母愛憐你,特別是有母親愛憐你。到了長大成人,娶了媳婦兒忘了娘,娘這樣看時就不必再愛憐你,至少不必再像當年那樣愛憐你。--女的呢,嫁出門的女兒,潑出門的水;做母親的雖然未必這樣看,可是形格勢禁而且鞭長莫及,就是愛憐得著,也只算找補點罷了。愛人該愛憐你?然而愛人們的嘴一例是甜蜜的,誰能說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真有那么回事兒?趕到愛人變了太太,再生了孩子,你算成了家,太太得管家管孩子,更不能一心兒愛憐你。你有時候會病,久病床前無孝子,太太怕也夠倦的,夠煩的。住醫院?好,假如有運氣住到像當年北平協和醫院樣的醫院里去,倒是比家里強得多。但是護士們看護你,是服務,是工作;也許夾上點兒愛憐在里頭,那是好生之德,不是愛憐你,是愛憐人類。--你又不能老呆在家里,一離開家,怎么著也算作客;那時候更沒有愛憐你的??梢杂信笥颜泻裟?但朋友有朋友的事兒,那能教他將心常放在你身上?可以有屬員或仆役伺候你,那--說得上是愛憐么?總而言之,天下第一愛憐自己的,只有自己;自愛自憐的道理就在這兒。
再說,大丈夫不受人憐。窮有窮干,苦有苦干;世界那么大,憑自己的身手,哪兒就打不開一條路?何必老是向人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的!愁眉苦臉不順耳,別人會來愛憐你?自己免不了傷心的事兒,咬緊牙關忍著,等些日子,等些年月,會平靜下去的。說說也無妨,只別不揀時候不看地方老是向人叨叨,叨叨得誰也不耐煩的岔開你或者躲開你。也別怨天怨地將一大堆感嘆的句子向人身上扔過去。你怨的是天地,倒礙不著別人,只怕別人奇怪你的火氣怎么這樣大。--自己也免不了吃別人的虧。值不得計較的,不做聲吞下肚去。出入大的想法子復仇,力量不夠,臥薪嘗膽的準備著??蓜e這兒那兒盡嚷嚷--嚷嚷完了一扔開,倒便宜了那欺負你的人。好漢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為的是不在人面前露怯相,要人愛憐這苦人兒似的,這是要強,不是裝。說也怪,不受人憐的人倒是能得人憐的人;要強的人總是最能自愛自憐的人。
大丈夫也罷,小丈夫也罷,自己其實是渺乎其小的,整個兒人類只是一個小圓球上一些碳水化合物,像現代一位哲學家說的,別提一個人的自己了。莊子所謂馬體一毛,其實還是放大了看的。英國有一家報紙登過一幅漫畫,畫著一個人,仿佛在一間鋪子里,周遭陳列著從他身體里分析出來的各種原素,每種標明分量和價目,總數是五先令--那時合七元錢?,F在物價漲了,怕要合國幣一千元了罷?然而,個人的自己也就值區區這一千元兒!自己這般渺小,不自愛自憐著點又怎么著!然而,頂天立地的是自己,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也是自己;有你說這些大處只是好聽的話語,好看的文句?你能愣說這樣的自己沒有!有這么的自己,豈不更值得自愛自憐的?再說自己的擴大,在一個尋常人的生活里也可見出。且先從小處看。小孩子就愛搜集各國的郵票,正是在擴大自己的世界。從前有人勸學世界語,說是可以和各國人通信。你覺得這話幼稚可笑?可是這未嘗不是擴大自己的一個方向。再說這回抗戰,許多人都走過了若干地方,增長了若干閱歷。特別是青年人身上,你一眼就看出來,他們是和抗戰前不同了,他們的自己擴大了。--這樣看,自己的小,自己的大,自己的由小而大。在自己都是好的。
自己都覺得自己好,不錯;可是自己的確也都愛好。做官的都愛做好官,不過往往只知道愛做自己家里人的好官,自己親戚朋友的好官;這種好官往往是自己國家的貪官污吏。做盜賊的也都愛做好盜賊--好嘍唦,好伙伴,好頭兒,可都只在賊窩里。有大好,有小好,有好得這樣壞。自己關閉在自己的丁點大的世界里,往往越愛好越壞。所以非擴大自己不可。但是擴大自己得一圈兒一圈兒的,得充實,得踏實。別像肥皂泡兒,一大就裂。大丈夫能屈能伸,該屈的得屈點兒,別只顧伸出自己去。也得估計自己的力量。力量不夠的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得寸是寸,得尺是尺??傊肥怯械???吹眠h,想得開,把得穩;自己是世界的時代的一環,別脫了節才真算好。力量怎樣微弱,可是是自己的。相信自己,靠自己,隨時隨地盡自己的一份兒往最好里做去,讓自己活得有意思,一時一刻一分一秒都有意思。這么著,自愛自憐才真是有道理的。
1942年9月1日作。
含有哲理的散文欣賞篇3:論做作
做作就是佯,就是喬,也就是裝。蘇北方言有裝佯的話,喬裝更是人人皆知。舊小說里女扮男裝是喬裝,那需要許多做作。難在裝得像。只看坤角兒扮須生的,像的有幾個?何況做戲還只在戲臺上裝,一到后臺就可以照自己的樣兒,而女扮男裝卻得成天兒到處那么看!偵探小說里的偵探也常在喬裝,裝得像也不易,可是自在得多。不過--難也罷,易也罷,人反正有時候得裝。其實你細看,不但有時候,人簡直就愛點兒裝。三分模樣七分裝是說女人,男人也短不了裝,不過不大在模樣上罷了。裝得像難,裝得可愛更難;一番努力往往只落得個矯揉造作!所以裝常常不是一個好名兒。
一個做好,一個做歹,小呢逼你出些碼頭錢,大呢就得讓你去做那些不體面的尷尬事兒。這已成了老套子,隨處可以看見。那做好的是裝做好,那做歹的也裝得格外歹些;一松一緊的拉住你,會弄得你啼笑皆非。這一套兒做作夠受的。貧和富也可以裝。貧寒人怕人小看他,家里盡管有一頓沒一頓的,還得穿起好衣服在街上走,說話也滿裝著闊氣,什么都不在乎似的。--所謂蘇空頭。其實空頭也不止蘇州有。--有錢人卻又怕人家打他的主意,開口閉口說窮,他能特地去當點兒什么,拿當票給人家看。這都怪可憐見的。還有一些人,人面前老愛論詩文,談學問,仿佛天生他一副雅骨頭。裝斯文其實不能算壞,只是未免雅得這樣俗罷了。
有能耐的人,有權位的人有時不免裝模作樣,裝腔作勢。馬上可以答應的,卻得考慮考慮;直接可以答應的,卻讓你繞上幾個大彎兒。論地位也只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見客就不起身,只點點頭兒,答話只喉嚨里哼一兩聲兒。誰教你求他,他就是這么著!--笑罵由他笑罵,好官兒什么的我自為之!話說回來,拿身份,擺架子有時也并非全無道理。老爺太太在仆人面前打情罵俏,總不大像樣,可不是得裝著點兒?可是,得恰到分際,過猶不及。總之別忘了自己是誰!別盡揀高枝爬,一失腳會摔下來的。老想著些自己,誰都裝著點兒,也就不覺得誰在裝。所謂裝模做樣,裝腔作勢。卻是特別在裝別人的模樣,別人的腔和勢!為了抬舉自己,裝別人;裝不像別人,又不成其為自己,也怪可憐見的。
不癡不聾,不作阿姑阿翁,有些事大概還是裝聾作啞的好。倒不是怕擔責任,更不是存著什么壞心眼兒。有些事是阿姑阿翁該問的,值得問的,自然得問;有些是無需他們問的,或值不得他們問的,若不癡不聾,事必躬親,阿姑阿翁會做不成,至少也會不成其為阿姑阿翁。記得那兒說過美國一家大公司經理,面前八個電話,每天忙累不堪,另一家經理,室內沒有電話,倒是從容不迫的。這后一位經理該是能夠裝聾作啞的人。不聞不問,有時候該是一句好話;充耳不聞,閉目無睹,也許可以作無為而治的一個注腳。其實無為多半也是裝出來的。至于裝作不知,那更是現代政治家外交家的慣技,報紙上隨時看得見。--他們卻還得勾心斗角的做姿態,大概不裝不成其為政治家外交家罷?
裝歡笑,裝悲泣,裝嗔,裝恨,裝驚慌,裝鎮靜,都很難;固然難在像,有時還難在不像而不失自然。小心陪笑
也許能得當局的青睞,但是旁觀者在惡心??墒菑婎仦闅g,有心人卻領會那歡顏里的一絲苦味。假意虛情的哭泣,像舊小說里妓女向客人那樣,盡管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也只能引起讀者的微笑。--倒是那忍淚佯低面,教人老大不忍。佯嗔薄怒是女人的作態,作得恰好是愛嬌,所以《喬醋》是一折好戲。愛極翻成恨,盡管恨得人牙癢癢的,可是還不失為愛到極處。假意驚慌似乎是舊小說的常語,事實上那假意往往露出馬腳。鎮靜更不易,秦舞陽心上有氣臉就鐵青,怎么也裝不成,荊軻的事,一半兒敗在他的臉上。淝水之戰謝安裝得夠鎮靜的,可是不覺得意忘形摔折了屐齒。所以一個人喜怒不形于色,真夠一輩子半輩子裝的。《喬醋》是戲,其實凡裝,凡做作,多少都帶點兒戲味--有喜劇,有悲劇。孩子們愛說假裝這個,假裝那個,戲味兒最厚。他們認真假裝,可是悲喜一場,到頭兒無所為。成人也都認真的裝,戲味兒卻淡薄得多;戲是無所為的,至少扮戲中人的可以說是無所為,而人們的做作常常是有所為的。所以戲臺上裝得像的多,人世間裝得像的少。戲臺上裝得像就有叫好兒的,人世間即使裝得像,逗人愛也難。逗人愛的大概是比較的少有所為或只消極的有所為的。前面那些例子,值得我們吟味,而裝癡裝傻也許是值得重提的一個例子。
作阿姑阿翁得裝幾分癡,這裝是消極的有所為;金殿裝瘋也有所為,就是積極的。歷來才人名士和學者,往往帶幾分傻氣。那傻氣多少有點兒裝,而從一方面看,那裝似乎不大有所為,至多也只是消極的有所為。陶淵明的我醉欲眠卿且去說是率真,是自然;可是看魏晉人的行徑,能說他不帶著幾分裝?不過裝得像,裝得自然罷了。阮嗣宗大醉六十日,逃脫了和司馬昭做親家,可不也一半兒醉一半兒裝?他正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而有一向當時人多說他癡,他大概是頗能做作的罷?
裝睡裝醉都只是裝糊涂。睡了自然不說話,醉了也多半不說話--就是說話,也盡可以裝瘋裝傻的,給他個驢頭不對馬嘴。鄭板橋最能懂得裝糊涂,他那難得糊涂一個警句,真喝破了千古聰明人的秘密。還有善忘也往往是裝傻,裝糊涂;省麻煩最好自然是多忘記,而忘懷又正是一件雅事兒。到此為止,裝傻,裝糊涂似乎是能以逗人愛的;才人名士和學者之所以成為才人名士和學者,至少有幾分就仗著他們那不大在乎的裝勁兒能以逗人愛好??墒沁@些人也良莠不齊,魏晉名士頗有仗著裝糊涂自私自利的。這就在乎了,有所為了,這就不再可愛了。在四川話里裝糊涂稱為裝瘋迷竅,北平話卻帶笑帶罵的說裝蒜,裝孫子,可見民眾是不大賞識這一套的--他們倒是下的穩著兒。
1942年10月31日-11月2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