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情深的散文
姐弟情深的散文篇1:姐弟之情
愛情、友情、親情,那一種感情是最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呢?雖然哪一種都不能少,但隨著年齡的變化,三種感情也在不斷地變換著它們的重要性。
對于已經成家立業的我來說,現在困擾著我的就是親情,父母從小不在身邊,老人們也是很理解我,盡可能的不讓我為他們擔心,我很感謝他們,現在他們并不是我所擔心和困擾的。弟弟是當兵轉業以后被我帶回北京的,為了希望他能自立,所以想讓他能出來鍛煉一下。弟弟從小在家里嬌生慣養慣了,當兵時算是好好鍛煉了一把,來到北京后也在工作經驗和社會關系上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對弟弟的牽掛也就成了我現在最大的困擾,先是工作不盡人意,然后是交女朋友,再然后是失戀的煩惱,我都時刻在為他操心和心疼,弟弟不愿意將他的煩惱說給我聽,雖然我沒有從他口中知道他的煩惱,但是我卻非常了解他的內心,看到他自己在空間和博客上的文章看得出他內心的痛苦,我不知道該怎么與他溝通才好。
姐姐對弟弟的這份牽掛真的是只有做姐姐的才能體會到,不知弟弟他是否完全體會到,看著他走的每一步我都是小心翼翼的在觀察著,怕他受傷但又不能出面,怕傷到他男孩子的自尊,看到他遇到坎坷痛哭流涕的時候,我也在默默的落淚,這份姐弟情就是這樣默默地、默默地關懷著....
姐弟情深的散文篇2:姐弟情深
今天,我看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下面我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吧!
有一個小孩今年15歲,他叫韓渺,從4歲半開始,用他稚嫩的雙肩把他的姐姐從小學背到了高中,足足背了10年,行走了2萬里的路,也背出了他和姐姐希望的路。
在小學的時候,不論冰雪交加的冬天還是烈日炎炎的酷暑,他始終堅持不懈,一如既往的背著他的姐姐上下學,遠在外地的表姐知道了,表姐就送他們一個禮物,這個禮物讓他們姐弟倆欣喜若狂,這個禮物就是輪椅一用就是10年。
韓渺的姐姐上初一是,因為班級在三樓,所以弟弟每天都要上下100多個臺階,就這幾層臺階不知道流下了韓渺多少汗水。最后他們以優異的成績被市重點高中錄取。
上高一的時候,媽媽得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連吃帶住,加上其他的費用,讓他們倆一起上學,那是不可能的,只能上一個,當媽媽忍痛告訴他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姐弟倆第一次發生了一個激烈的爭吵,這時他們倆都夢寐以求的理想,但為了姐弟的同胞情誼,有甘愿放棄,姐弟情深,令人心酸、感動。正在這時老師們來了,學校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讓他的姐姐免費上學,他倆抱頭痛哭,是高興、幸福、感激的淚。
校園里從此又有了姐弟倆相依相伴的身影,構成了校園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他們懷著對生活的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又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也相信他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回報社會。
姐弟情意永存……
姐弟情深的散文篇3:手足連襟姐弟情
在江西省贛縣石芫鄉傳誦著一對夫妻贍養雙目失明終生未嫁的姐姐48年的感人故事……
2016年春天,國家出臺長壽補助政策,鄉文化站站長老游前往該鄉山背村山背組給88歲老人張蓮招拍攝登記照片。在拍攝過程中,老游對張蓮招說:“老奶奶,請你坐端正點”。不料,張蓮招卻鼻子一扭不予理會。旁邊人提醒老游:“要叫她姑姑……”。事后老游方知張蓮招尚未嫁人吶。原來,自幼因病雙目失明的張蓮招怕拖累他人不肯出嫁。父母辭世后,一直由她的弟弟張隆球夫妻照顧起居生活直至今天。
世居在這窮山別壤里的張隆球家共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張蓮招是老大,張隆球最小。張隆球聽父母親說的,姐姐張蓮招3歲那年,不幸患上了疳積病,由于當時醫術有限又心急亂投醫,導致姐姐從此雙目失明。待張隆球出世時,姐姐已經18歲了。由于眼睛看不見,怕拖累別人,面對上門提親的人,大姐一概回絕,誓死不嫁。張蓮招說:自己都是瞎子,嫁給別人不但連累別人還連累后輩人。旁人也都勸張蓮招:“女生外相,你遲早都得出張家的門”。張蓮招認定:“我就不出張家門,兄弟姐妹對我好,我就多活幾年,要是對我不好,我就走我自己的路……”從此,張蓮招便一直留在家里。張蓮招盡管雙目失明,但仍可幫助父母照管弟妹。張隆球比老伴賴財英大1歲,5歲時賴財英便從本村的摑木坑來到了張家,按雙方父母約定為張隆球的童養媳。正是這層關系,張隆球和賴財英親如兄妹,打小就由張蓮招照看,所以姐姐、弟弟、弟媳三個人關系非常親近。張隆球13歲時父親去世,22歲時母親過世,23歲與大哥分家,從那時起,大姐就和張隆球一起生活,直至現在,從未分離。現在張隆球和老伴年事已高,本還需要兒女照顧,但3個女兒已出嫁,兒子兒媳長年在外務工,更多時間,還是夫妻二人照顧張蓮招。48年悉心照顧姐姐,使老姑姑很感動,常常會含著熱淚對人說:“我是個瞎眼婆,要不是有這個好心的弟弟、弟媳照顧我,我哪能活到今天。”現在張蓮招每月可以領取政府發放的100元高齡補貼,另外每月還有70多元農村低保補助金,她都把這些錢交給弟弟掌管著,有需要買什么東西了就叫弟弟幫買回來。“早些年,辛苦積攢點錢,要拿出來供兒女讀書,日子過得很艱難,現在好了,有政府的幫扶,只要姐姐她身體沒病,吃點喝點,她每月的生活費用不完。”張隆球對于當地政府對他家的關懷,很是感激。張隆球說,現在日子慢慢好起來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姐姐可以健康長壽,安享晚年。
幾十年來,張隆球夫妻倆照顧張蓮招非但沒有半句怨言而且非常的細致入微。夏天,夫妻倆忙完農活,再苦再累,都要攙扶著張蓮招坐在家門口乘涼;入冬天氣轉冷,夫妻倆早早就給老人備好了火籠,供她取暖;周邊鄰居誰家辦喜事,張隆球都要領著姐姐去走走、聽聽,讓姐姐心里快活。2005年,張隆球怕姐姐年紀大,晚上睡覺身子冷,特地到贛縣給張蓮招買了一床電熱毯,而自己為了省電費,到現在也沒使用電熱毯。在張隆球夫妻的熏陶下,其兒女每次外出務工回家,都要給姑姑購買衣服或她喜歡吃的東西,兒女還一起為姑姑做過生日哩。現在就連張隆球在縣城讀高中的孫子張林發,每次放假回到家中,都會給姑奶奶張蓮招端茶倒水,陪她聊天,給他講外面的新鮮事。“為了照料好眼睛看不見的姐姐,平時我都要多但點心嘞”。這是張隆球不經意間說的一句話。就比如冬天取暖吧,原先沒有買電熱毯的時候,就全靠烤火籠。火籠是客家人特有的烤火工具,需要用木炭。張隆球每年都早早地到山上砍好雜樹柴,藲到上等的好木炭來。冬天每天晚上姐姐都要用火籠烘床,張隆球就在自己入睡之前,叫老伴去照看姐姐的火籠,將火籠提下床,以免萬一姐姐睡著后弄翻火籠釀出火災。張蓮招雖然身體硬朗沒有什么大的病痛,但一些風寒感冒的小病小恙還是有的。每次見姐姐身體不舒服了,張隆球都會請醫生來到家里給姐姐珍看開方抓藥。張隆球曉得姐姐懼怕吃西藥丸,每次都是拿著醫生開好的藥方再走十幾里山路到圩上給姐姐抓藥,回來煎好端到姐姐的床頭。“是啊,我每次有些個病痛,弟弟都把湯藥水端到我的床前,湯藥水雖然很苦,但端起這只盛藥的碗,我心里就有一股甜意:老天爺讓我搭幫上了這樣一個好弟弟啊……”這是張蓮招發自內心的感概之語。山背村賴平祥說:“在我們山背村,只要提及張隆球一家人對瞎子婆婆的孝舉,村民們都會情不自禁伸出拇指夸贊這么有孝心的人世上也少見!”
在人情越來越淡薄的今天,當大家追名逐利時是否忽略了內心至純的情義?當有些人為爭奪財產,與家人鬧得不可開交時,是否已遺忘了血濃于水的親情……張隆球夫妻的孝舉,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說到“人間大愛”,多數人會聯想到—— 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癡情男女之間的愛等。而張隆球夫妻與姐姐的愛雖然平凡,卻是那樣的善良、淳樸、堅強、自信和執著。48年如一日,張隆球一家,用愛心與恒心,續寫著這段濃濃的親情,宛如一抹嚴冬的暖陽,溫暖著我們的心,讓我們久久感動。( 文章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