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景的散文六年級
描寫景的散文六年級篇1:河南之旅
在我的期盼下,終于到了云臺山。我站在山腳下,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峰,直入云霄。我們繼續往前走,就看見許多高大的山峰,山頂上的云層仿佛仙境一般,云臺山應該就是由此得名的吧! 再往里走,就看見許多白綾似的瀑布從高高的山上飛瀉下來,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最喜歡其中酷似鴨嘴的“鴨嘴瀑”。近看 此瀑,清澈見底,潭底的沙石清晰可見;遠看此瀑,奔流不息,像鉆石一樣耀眼的潭水從一塊大石頭上流入“鴨嘴瀑”里,濺起的水花像一個個調皮的娃娃在嬉戲,熱鬧非凡。其間我們還觀賞了云臺山的著名景點紅石峽,大自然這個雕刻家用他的鬼斧神工把這些紅色的石頭雕刻的千奇百怪,真是美不勝收啊!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武術圣地——少林寺。一進門,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紅墻綠瓦,一片鮮明的景象。我們隨后又見識了少林功夫的厲害和震撼力,看得我們心服口服,不愧為少林寺的傳奇。之后,我們又參觀了少林的塔林:它是少林各代高僧及為少林寺做過貢獻的人的墳墓。看到這塔林,讓我們不禁對少林又多了一份敬仰。
河南之旅在我們的驚嘆中結束了。在這次旅行中,我領略了云臺山的美,見識了少林寺的奇,品嘗了河南的美味,感受了河南人的熱情。河南,真是一個人美、景美、菜香的好地方。
描寫景的散文六年級篇2:涼亭崗
涼亭崗,距廣東省紫金縣城大概3公里。站在崗頂整個縣城映入眼簾,聳立的高樓,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它是縣城經過海陸豐的必經之路。
解放前的時候。涼亭崗山高林密,泉水叮咚晌,晌馬時有出現。
山道蜿蜒曲折。山的頂端建有風雨亭,亭有六角石凳。供來往客人小憩。大革命時期,海陸豐革命思潮涌起,炮子﹙蘇區﹚農會斗爭有聲有色。東江巾幗女英雄—蘇丹。經常利用歇息時候,給過往路人唱:“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人民好喜歡”的歌曲,灌輸共產黨的思想,爭取進步人士。足謀多智女歌俠—李素嬌。在這里以唱山歌的形式開展革命活動,唱客家山歌:“講起窮人系過爭,講話唔敢柬大聲,受盡幾多地主氣,湖洋曬谷是低程”。勉勵農友們起來革命時,就唱:“敢做革命唔使狂,共產唔行唔春光,唔怕敵人勢力大,嶺崗崩了變平洋”。劉琴西等領導“紫金4·26武裝暴動”后,遭到國民黨反撲,紫金縣人民政府的黨政軍轉移紫金炮子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險要山勢,幫助轉移,擊退敵軍追趕,起到重要作用。涼亭崗作為交通要道,風雨亭里革命黨人、進步人士、交通情報員,都化妝過商人,在此接頭,傳達上級指示,交流進步的思想,傳播革命的精神。
解放后初期。沿涼亭崗羊腸小道開辟一條沙土公路,彎彎曲曲,險象環生。每天都有少量班車來往。改變了商品靠挑擔的方式,給商品的流通,帶來一定的便利。海陸豐的海產品陸陸續續運到山城,給山里人嘗點鮮,山里的農產品才有機會運到沿海,給海邊的人嘗點昧。為經濟發展做出了的貢獻。風雨亭因拓寬路面 而拆。
改革開放后,涼亭崗經過改造,如今,變成寬敞水泥路。車水馬龍,今非昔比。扶貧雙到開發 ,生機勃勃,煥然一新。涼亭崗的左上角種植一片油茶樹,油茶樹綠油油的一片,望去像人工織成的精美的色彩相間的地毯。它的根牢牢抓住肥沃的土地,吸取無窮無盡的養分,成熟后,為人民創造最大的經濟價值,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涼亭崗左上角側邊,是一大片樹林,樹木茂盛,樹藤交錯,樹種繁多,怪石嶙峋,群鳥高飛,鶯歌燕舞。早上群山籠霧,傍晚霞光金照。涼亭崗右邊,山脈連綿,松濤浩瀚。山脈中間,建有花木場。公路綠化樹、庭院觀賞樹、廣場點綴樹,應有盡有,給我們的生活添姿彩。涼亭崗山腳一大片果園。這邊種植了具有地方特色名優產品—春甜桔。成熟在春節前春甜桔,顏色變的金燦燦,那一個個沉甸甸的春甜桔掛滿枝頭,真像那節日的彩燈掛滿了果園,使人陶醉。共度新春。那邊種植了地方最適宜水果—桃李。每到桃李樹開花,漫山遍野,花團錦繡。成了一道亮麗風景。引來了無數蜜蜂、蝴蝶飛舞,吸引了無數小孩、青年賞花。
涼亭崗頂,有三間農家飯館。每到傍晚燈火輝煌,車水馬龍。生意興隆。賓客都駕車前來。品嘗這農家菜,圍在桌邊,視野寬廣,可見縣城高樓明燈。微風吹來沁人心脾。心情舒暢,暢談家事、國事、工作事、天下事。特別是遠道而來省、市扶貧工作隊,見到山上山下自己的碩果,品嘗桌上盆里自己的成果,心里樂開花。傾聽劉爾崧、劉琴西的革命故事,聆聽李素嬌、蘇丹的歌聲,心里充滿了情。
描寫景的散文六年級篇3:濟南
說起濟南,竟然一下子呆在電腦旁不知如何去描述的好。那天一路的奔波,輾轉千里站在濟南的天臺上,渾然忘記疲憊。靜靜地點上一根煙,聽著熟悉的鄉音,仿佛這個畫面都是那么熟悉與安祥。雖然這個季節濟南的冬天很冷,但這份冷是透著些許暖的.也許這份冷只有常年在外的游子才可以深刻的體會到,濟南的冬天,雖冷,但那是濟南獨有的。
-------- 題記
小時候能去一趟濟南的市區,對于一個農村娃娃的我,那莫過于是種理想。長大后看過了那么多風景,走過了那么多大街小巷,閑暇時卻總著迷于地圖上濟南那短暫的美 。
不知道是特意安排還是故意逃避,濟南總像我的一個中轉站,每每來到濟南,總是拖著大包小包,短暫的留戀,駐足,便要無奈的遠行。說起來也要嘲笑一番,雖然我是濟南人,然而直到現在我卻分不清東西南北,更為貼切的是,除了車站我竟也不曾認識第二個地方。還好每次回去都有那么幾個朋友是常住的,所以也不會感覺空蕩蕩的。
濟南的早上,那是我第一次回去探親的記憶。記得那時正值四月,清晨站在陽臺之上,看高樓林立的遠方,重重疊疊格外親切與安詳。
話說前些日子遍地陰霾繚繞,濟南成了受影響比較嚴重的區域,紅紅的標志在全國地圖上顯得格外耀眼,有朋友調侃道:“不要回去了,你們那大氣污染太嚴重了”;我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污染不算什么,就算末日來臨前一秒可以回去,我也要奮不顧身的爬回去”。然后大家只笑不語。家,再窮也是家,在盛開的季節你可以遠行,但葉落了要記得歸根!
濟南的冬天在我的記憶力或許不是最美的,最初認識濟南的冬天其實來自于老舍寫的那篇濟南的冬天,小時候我不算個學習積極分子,但總能癡迷于那些景,那些物。幻想那些蒲公英紛飛,燕子去了哪里,螞蟻怎么過冬。所以不得不說老舍寫的濟南影響了我的內心,對于那個年代曾經住慣了北平的人,對于他,現在再寫是不是會說買不起房,打不起的士的感慨。
回去的時候,樂呢,心里嗓子里那個興奮就不提了。返還的時候悶呢,腸子里,肺里,乃至全身的DNA都有點說不出道不明的感慨。整個人像照了注定的光芒,被選取擇日必須滾蛋。那感覺瞬間來了個三百六的大轉彎。苦悶的一腿。(南通話)
抬起頭,駐足;果真人大了,一歲人一心,朋友說早些回來算了。干嘛老這么折騰,是啊,突然就沒了當年離開那時天真的笑了,差那么一點就想從了他……
看過“描寫景的散文六年級”的人還看:
1.六年級描寫景的作文四篇
2.小學六年級寫景的散文
3.六年級描寫景的500字作文四篇匯總
4.六年級散文大全
5.小學六年級寫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