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香樟樹的散文 描寫香樟樹的散文
描寫香樟樹的散文篇1:香樟樹
夜,安靜地黑著,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寒風也許是累了、也許它想讓這夜晚多一份寧靜,它收起了振動的翅膀;也許此時它就落在我的窗外,看著獨坐在書房的我,看著我的思念正慢慢拉長,看著我把萬般思緒和想象敲打在一塊玻璃上。
臘月,這一年的最后時光,埋在地下的月亮,很快又要發出新芽。星星兒靜靜地眨著眼,給這個夜空增添了幾份清冷。幾次我佇立在窗前仰望,那一顆是我的目光?我拋向夜空的無數淚珠難道都入了月宮里玉兔的藥箱?
窗前的風鈴輕輕搖動,一絲微風擠進了書房,吹奏著它獨有的冬之旋律,一種夜的香慢慢彌漫升騰。哦~不知在天涯海角的地方,那棵高高的香樟樹下,他是否還在,這個季節應該也沒了花香。曾經一朵朵黃綠色的花兒滑過我的長發落在他的手上,那花朵瑩瑩著就像星星兒透著亮,香了我的發,醉了他的唇。而此時的樹上已掛滿了黑珍珠般的種子,待鳥兒帶它去遠方。
我曾幻想爬上樹冠,與他變成上面那一雙鳥兒呢喃著舞花弄香。
他說:“來生吧,記住此刻我的模樣,來生我們一起化作翠鳥兒藍天下飛翔,香樟樹上跳躍歌唱。”
我問:“鳥兒怎能記得你我現在的模樣?”
他捧起美麗的疑問,目光望著高高的香樟樹,聲音如天邊的云朵,悠悠飄蕩。
“無論什么樣子,香樟樹花開飄香時,會有一只翠鳥飛到你身旁。”
這回答成就我新生的方向,這聲音陪伴我流浪走四方。
香樟樹花開花落多少個春秋,那翠鳥飛落到了哪顆樹上?高高的香樟樹啊,我仿佛又聞到了你那沁人心脾的花香,幽幽的清香將我引向了南國,引向了那溫暖的手掌。
夜,寂靜了,只聽到燈光的閃爍。我把思念的淚珠打包,冰封在這個冬季、這個無垠的夜空。待春風吹拂,請化作淅淅春雨,灑向遙遠的你,高高的香樟樹。我希望你不要變成他人的嫁妝,繼續撐起一片藍天,綠著我的夢想、希望,讓我那無限的思念和愛有棲息落腳的地方。
描寫香樟樹的散文篇2:香氣馥郁的香樟樹
星期天,難得做了回“睡豬”,懶洋洋地躺在床上,蜷縮在正香的睡意中,突然清亮曼妙的鳥的歌聲,此起彼伏地從窗外傳來,它們嘴里像銜著露珠,聲音極有水意,似從碧波蕩漾的水中傳出,讓我有置身山林之感。本來就喜歡早起的我,翻身起床,興致盎然地來到窗前,來個近距離的聆聽。
我慢慢地推開窗戶,幾只羽毛斑斕的鳥,劃過半空,鉆入窗前的香樟樹樹冠中,稍逝片刻,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聲音,從樹冠中又一點一點地滴下來,一滴一滴地灑下來,旋即彌漫在空氣中,一波一波地撞入我的耳膜,把我從未盡的睡意中,徹底地拉了出來。
晨風陣陣吹來,將濃郁的馥香,連拖帶拽地夾入室內,沁入我的肺府。咦,是什么花,這么盛氣凌人地綻放著呢?嗅覺遲鈍的我,不免探出頭,向樓下四處張望,只見小區內一片青枝綠葉,根本找不到姹紫嫣紅的月季的綻放,也看不到純潔皎白的梔子花的倩影,因為此時的月季剛過花季,已被花匠修剪,而梔子花則要到六月份,才會滿城盡是梔子香……
噢,是它,一定是它。我仔細地向窗外婆婆娑娑的香樟樹望去,只見,一串串錐形的黃綠色的花,懸掛在嫩綠的枝丫上,搖搖曳曳,飄飄蕩蕩,煞是可愛。
大概是妙曼的鳥語,逗醒了它們傲慢的芳心,想用它們的花香,來沖淡我對鳥語的親睞。這回可是便宜了我這個“漁翁”了,心海中一會兒飄著花香,一會兒蕩著鳥語,形成諧振時,真讓我神魂顛倒,如入仙境,似進夢中。
窗外,那棵郁郁蒼蒼的香樟樹,局部已高出五樓,碩大的樹冠離我家窗戶已不足半米,馥香自然而清新,使我感到再昂貴的清香劑,也趕不上它特有的魅力。
得天獨厚的享受,真要感謝丁單元101室的主人,十二年前,我剛搬進小區,喜歡擺弄花木的那位退休老師傅,有一天,他從花木市場回來,帶回一棵很小的香樟樹苗,高不足2米,樹皮青青的,光滑滑的。由于小區不準隨便種樹,無奈的他,只好把它種在他窗前兩顆高大的芭蕉樹下。誰知兩年后,孱弱的它竟然高過二樓,使得二顆芭蕉樹一左一右地在它的樹冠下,一年三百近六十五天地乘著蔭涼,好在它們還能相安無事。
五年前,那位老師傅孤單地百年了,留下了這顆孤單的香樟樹。新來的主人,可能不太喜歡這顆香樟樹,想把它砍掉,可小區管理人員又不讓他砍。所以刻意地修剪,使得這棵香樟樹無奈地歪著脖子,向著我住的丙單元三樓長來,向它望去,活突突就是一棵歪脖子的巨大的綠色的蘑菇,又像斜撐著的綠色的巨傘。
不知是它感謝我沒有動它一枝一葉,還是它感動了上蒼,三年前本來很少開花的它,開始在每年的4-6月,竟然花姿怒放,香氣襲人,本來就馥香裊裊的它,這回讓我更加寵愛上它。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朝著它的二扇玻璃窗,不要片刻,它的馥香就像故交摯友般地不請自來,不知它有多少溫柔的花語,要對我訴說,累了伴我坐在沙發上,困了糾纏我進入夢鄉。是否會偷聽我的夢話,那就不知道了,再者聽了也不怕,反正我也不會說它的壞話,因為我對它早已有著百結柔腸,情有獨鐘,倘若一天不見,定會有如隔三秋之嘆。
香樟樹四季常綠,就是落葉,也是穿上新綠后的卸甲,與落葉諳知秋風勁的其他樹木不同。馥郁的香味,不像月季的干烈,不像梔子花的濃郁,不像夏荷的清爽,也不像金桂的甘甜,更不像秋菊的苦澀,它是一種帶有樟腦氣息的香味。而且這種香味也不像花那樣,只是在綻放時才有,它四季常存。
描寫香樟樹的散文篇3:老家村里的那棵老樟樹
大抵每個人記憶中都有兩棵樹,魯迅先生記得是家里的兩棵棗樹,我記憶里是老家村子中間的那顆空了心的老樟樹。鄱陽湖南岸邊上最普通而不平凡的一棵樹,卻在我成長的腦海里熠熠生輝,每每想起,心動不已。
老家村里的那顆空心老樟樹長在我老家村子中間,直徑有一點五米,樹干大概長到一米五高的地方就分成東西兩半,樹葉四季泛青。誰也不知道她的年紀,因為并無任何書籍記載。而眾“權威”老人的說法各不一樣。事實上,他們小時候老樟樹就已經這么大了,他們之所以振振有詞、信誓旦旦,只是因為倚老賣老而巳。聽村里老人們說樹齡在一二百年到四五百年不等。我曾在前幾年將老家村里的這顆老樟樹的情況描述給南昌大學旅游管理系教人文地理的教授聽,他的推斷是這棵老樟樹大概有五六百歲了。村里人都尊稱之為“樟樹外公”。
兒時,我常在樹下玩耍,和小伙伴們“踢房子”、“抽陀螺”、沿著她裸露的樹根走平衡木似的上行,看誰以能最先到達她那粗大的根部,然后手拉手地合抱試圖測出她每天到底能長多少。而最讓我們不解的是,怎么她長得那么大?不說我們要十來個小伙伴拉起手來才能合抱,就是沿著樹根向外走,可當你抬起頭來,好象還是在她的樹冠底下,怎么也走不出她那臣大的樹冠。
年齡稍長,嬉戲的內容變成了聽大人們聊天,看大人們下棋。而最有吸引力的是晚飯后聽他們說故事,講得最多的是《三國演義》。什么赤壁之戰、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其中,講得最傳神的要數父親。一是他講的時候特別專注,講到關鍵的地方他硬是能一字不漏地背下來。象黃蓋的詐降書、劉備給關云長的信等都是這樣。再加上聲音抑揚頓挫,帶點兒吟誦的味道,聽起來特別感人。父親早年讀過私塾,一手毛筆字寫得不錯。這老樟樹下的說書也是他們的一大快事。講得是繪聲繪色,讓人入迷。主講者有兩三個人,而其中片斷,似乎誰都能說上一段,要是你講得哪里有點兒不對,聽者中馬上就有人會說,哪兒哪兒是怎么怎么樣。好象這故事早就深入他們的腦海里,可就是還是那樣說的人很投入,聽的人也入神。或許,這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文化生活。就這樣,我在這些故事的熏陶中念完了中學。后來,我在八十年代末考上了大學,這一段生活便成了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那時候故鄉的村民往往窮得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很多人生病并不去看醫生,而是硬挺著。人們在生病的時候,便采些樟樹葉放到病人的床邊或焚香叩拜老樟樹。以后病果然好得快。更叫人拍案驚奇的是,有人在病若游絲,奄奄一息的時候,讓人將樹葉采了幾片放到其床邊,病不但神奇般的不治而愈,而且愈后身體反而比生病以前更好了。
因為上述的原因,記得二十年前,我慈祥的母親叫小弟開始圍繞老樟樹下面朝南的那邊用水泥搭了個小桌子了。我母親的愿望是:四季供奉樟樹“外公”,讓“外公”永住此處,保佑村里各位農戶四季豐收,年年平安。每年的除夕的前一夜也就是農歷小年的那一夜,直到今天,每家還是要帶著豐富的供品去祭供。因為哪畢竟是樟樹“外公”居住的地方呀!釋迦牟尼摸過的瓷碗不是都成了金碗了嗎?這是雞犬升天也,或許也是愛烏及屋也。當時之所以很多人生病時,拿老樟樹的葉子放到床邊或叩拜老樟樹會有這樣的奇效,實在是因為產生了一種心理治療的效果。
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不是很講究心理治療的嗎?對于一個虔誠的有神論者,得到神仙的幫助肯定是可以提高戰勝病魔的信心的,這在客觀上是非常有利于病的痊愈的。記得一位女醫生的母親得了病,她給母親開了一些藥。但母親吃了后毫無效果。于是她就將母親領到另一位同事那里,并向母親介紹說:“這是我們醫院里非常著名的專家。”最后,那醫生給她母親開了和她以前一樣的藥。她母親吃了后很快就痊愈了。究其原因是:這位母親對看著她長大的女兒缺乏信心,而對女兒介紹的“著名的專家”非常有信心。當我將這些觀點講給村民們聽的時候,年輕人大多贊成,但年老者多數反對,有人甚至是“抗議”。說我這是褻瀆樟樹“外公”。
看過“描寫香樟樹的散文”的人還看:
1.描寫香樟樹的作文5篇
2.寫香樟樹的500字作文5篇
3.描寫香樟樹的作文600字5篇
4.關于香樟樹的作文500字5篇
5.有關家鄉的經典散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