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項羽的散文 描寫西楚霸王的散文
描寫項羽的散文篇1:我看項羽
品讀了《史記》,讓我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書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在眾多的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英雄是項羽。他就是那個四面楚歌,最后在烏江邊自刎的落魄之人。
項羽從小跟著叔父項梁學習兵法,他身材高大,力氣過人,能扛鼎,家鄉子弟們都很佩服他。
項羽起兵八年來,經歷了七十多次戰斗,從來沒有失敗過,但最后居然輸給了劉邦。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啊!
韓信用“匹夫之勇”來批評項羽,意思是說:項羽這個人大吼一聲,上千人都會嚇得癱倒在地上,但是,他不會任用屬下的將領,這只是匹夫之勇啊!但我認為韓信的評價不一定完全準確的,畢竟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在公元前207年,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項羽在巨鹿以少勝多,大敗秦軍。當時秦軍共有30萬人,而項羽只有數萬人,當他們度過漳河,項羽就命令士兵砸破鍋,鑿沉船,燒掉軍營,只剩了三日的糧食,使士兵們堅定了與秦軍戰斗到底的決心。最后,他們成功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項羽有時候也是會有很高的謀略,但在關鍵的時候,項羽謀略方面還是不如劉邦的。在鴻門宴上,項羽謀士范增一再給項羽使眼色,要項羽下決心殺掉劉邦,但項羽心太軟了,一直不做聲,沒殺劉邦,正是因為錯誤的決斷,使項羽后面被劉邦打敗了。
南宋的女詞人李清照《夏日絕句》中寫到“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短短的20字,贊揚了項羽寧死也不茍且偷生的精神,他是個男子漢、大丈夫!
從項羽的生前身后,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至理名言,以成敗論英雄太短視了!你看,成功的劉邦被后世非議千載,而失敗的項羽卻被人們傳頌千古。
描寫項羽的散文篇2:項羽
憶秦末群雄并起,江山更替,項羽名籍,會稽起義,為人信義,愿讓天下寒士歡顏庇,輾轉天地,一呼百應,所向披靡,為王稱帝,此等壯舉, 有誰能比!
信手翻看篇篇敘項羽的文,說他太過婦仁,興起行事過于天真。我卻由衷贊嘆他是如此有愛有恨,有義有仁,實乃舉世無雙的英豪堪比為神!
思過往:上宋義為圖安詳,帥命一下只準觀望。霸王為天下一統怒發沖冠殺主將,年少輕狂,血氣方剛,面對敗軍之像,一人撐天力抵擋,披著戰甲爍爍,聽著戰馬聲嘶,踏著尸骨遍地,舉著寶劍鋒利,登巨鹿戰場之上,一身榮光,九戰九捷,臣民敬仰,熱血灑土匯流成江,尸骨漫地推積哀傷,猶見項羽揮劍直指秦都咸陽。
一戰之后,仰天長嘯,豪氣沖天,威揚天下,此等榮耀,已勝千萬英豪。
贊嘆千載歷史腥風血雨蒼茫路,萬里征程多少豪杰已故,中原逐鹿項羽出征誰又能阻,豪氣萬丈傲視群雄爭榮辱,獨項羽為紅顏沖冠一怒,唯項羽惹天下英雄盡妒,又怎奈烏江水邊一代英豪白骨枯。
白骨已枯,尸骨無存,那又如何,是霸王知恥重義,他又豈會棄眾違義,倉皇出逃;是霸王猶記得當年率領八千子弟浩浩蕩蕩過江爭天下,現環顧而今身邊僅剩可數人馬,實愧于江東父老,無顏以對,只能一死以謝天下;是霸王大義當先,不愿生靈再遭涂炭,不愿戰火燃盡江東之水,用一死挽救蒼生黎民,換太平歲月。遙想當時境遇,面對忠心耿耿以死相隨的江東子弟,面對戰火紛飛滿目瘡夷的土地,西楚霸王,用最近乎完美的方式,結束了他短暫卻又無比絢爛的英雄一生!劍輕抹過喉頭,血溶于江東之水。這樣的死,死得悲壯,死得英雄,這樣的死,死得豪氣沖天,感天動人。這樣的死也足以遠勝多少英豪!
縱然坑殺二十萬秦兵,盡失民心,可這亦是為了兄弟情誼;縱然在戰場上他永遠不會停下殺戮的腳步,看似冷血無情,可他對于虞姬的感情,卻始終熱烈激蕩,矢志不渝,縱然鴻門宴上婦人之仁放走劉邦,錯失江山,可這亦是為了為人的信義,縱然項羽有著萬般過錯,千般不是,可他依舊是那個堪比為神的舉世英豪。因為他戰無不勝,有愛有恨,有信有仁。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只是一生浮夢。當歷史的章節已經翻過了這一頁,閉目沉思,放肆得問,英雄誰是,誠然,西楚霸王,一代天驕,堪比為神!
描寫項羽的散文篇3:我讀項羽
莎士比亞說:生存還是毀滅,那是一個問題。就如現在我們面對著項羽之死,有的人發出“卷土從來未可知”的慨嘆,也有人為霸王的多情和英烈而掩面長泣。然而終難判定項羽最后烏江自刎是對是錯。其實我們不必深究,因為無論如何那都是作為一個人的選擇,作為一個男子的癡情,作為一位曠世豪主的堅守,都是我們應尊重、欣賞、敬仰的。
相比于臥薪嘗膽的勾踐,我更為這個嘆著“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多情男兒而感動,這或許是人類對一種接近本我的事物的不自覺的認同。項羽是一個小自我,即使他是統率眾士破釜沉舟的勇士,他是曾經雄踞一方的霸王,可他確實不是一位君主,一位君主是屬于天下人的,而他更多的屬于自己。他可以對那些與己毫無瓜葛的人殺戮,因為他無情于眾生;他卻不忍傷害每一個出生入死的兄弟、女子,甚至是一匹馬,因為他多情于親近之人。而君王則是無情于任何人,除非自身利益需要才留意他人性命,就像劉邦為了躲避追殺可以把自己的兒女當作祭祀的羔羊扔出馬車外。劉邦一定認為對大丈夫而言天下為重,但只要你還是蕓蕓眾生的一員就絕對不會贊同他的屁話,雖然客觀上他確實結束了亂世,但主觀他一定不會為了愛天下蒼生而丟女棄子、背信棄義。所以我認同項羽,我為他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而傾倒,我為他一個撫馬的動作而心生溫和,甚至覺得他面對呂馬童的那一句“若非吾故人乎”都是心碎的。項羽是一個類似于我們的自私的、多情的、執拗的、驕傲的小我。
然后項羽才是一個大我。他可以領導士兵贏得巨鹿之戰便說明他是一個擁有一定智和超越一般人的將帥之才的人。我不想討論他在烏江東山再起后是否會再與劉邦逐鹿中原,我只知道他在西楚勝利無望,兄弟們一個個在自己面前倒下,虞姬即將離去,故人背叛自己時他是絕望的,是悲傷的,是孤單的,但仍然是豪邁的,驕傲的。他的驕傲令他認為憑自己足以保住弟兄、女子、駿馬,到最后他卻仍不肯放下他的驕傲。他的驕傲是他的堅守,就像孔雀寧死也不愿將尾巴曵于泥中,只為守候唯一剩下的尊嚴。而在這世界上,能為自己尊嚴而慷慨赴死的,是越來越少了。
看過“描寫項羽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項羽的材料
2.有關項羽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3.高考文化散文項羽5篇
4.精選關于歷史人物的散文
5.描寫家鄉的優美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