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牛的精彩散文有哪些
關于牛的精彩散文篇1:黃牛
天快亮了,他們已經(jīng)在地里干起了活,黃牛的任務就是拉著沉重的玉米回家,來積累主人的財富,同樣他也是主人最值得炫耀的財富了,因為它總是任勞任怨。一車一車的往返田地與家里,他知道這是他的任務,沒有任何理由必須完成的任務,不是為了誰,更不是為了自己,也許它只知道這是上天賦予它為牛的使命,所以他堅持著。
天涼了,快要下雪了可是田地里的果實才剛剛收回來一半,他們必須快些了,要不然下雪就更麻煩了,所以黃牛的任務也必須加重了,就這樣他也沒有反應仍是任勞任怨,他的眼睛里是那么的透徹,沒有一絲怨言。只要主人給他足夠用的水和食物它就能干遠比它吃下去的多的多。
真的是不巧,即使他們和黃牛盡力了,天還是下雪了,莊家可還有一部分在農田里。最艱苦的日子來了但是也接近尾聲了。好日子就要來了,因為冬天不用干活還可以吃豐收的果實。然而他們看見了這種希望,它卻沒看見,但是他任然干著似乎只屬于它的活。天飄下來的雪花落在它的背上,消失了,只見他的步伐越來越慢,只見他倒在了雪地里,在任主人的皮鞭如何的揮舞,他都沒能睜開眼睛。
轉瞬即逝,春天來了地里又有了一頭黃牛,扔在那里任勞任怨的耕著地。眼睛是那么的透徹。
關于牛的精彩散文篇2:牛年說牛
牛年說牛一瞬間,歲月的年齡在不經(jīng)意中又劃了一個圈圈,鼠年已去,牛年翩然而至。帶著新年的祝福,我們那久久不能平靜的心情,那翻飛的思緒,怎么也難以抹去那記憶的憂傷和壓抑。剛剛過去的2008年,是我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開年就是一場百年不遇低溫冰雪災害,接著就是“5·12”特大地震,還沒緩過氣來,由美國房貸機構引發(fā)的世界性金融危機又不期而至。寒暑交送,萬象更新,冬天的腳步漸行漸遠,春天的氣息正撲面而來。進入牛年,象征著吉祥如意,象征著堅忍不拔,象征著拼搏進取,于是人們有了新的期盼,有了信心和勇氣,拋卻心中陰霾,戰(zhàn)勝各種困難,大展身手立壯志,牛年再創(chuàng)新輝煌。牛年來到,人們自然會想到牛,說說牛。牛作為六畜之首,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勤勞的象征。它,多貢獻,少索取,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它,默默無聞、溫和馴良、任勞任怨、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正因為如此,牛一直是最受人們敬重和喜愛的“自然生靈”和忠誠的伙伴,并作為一種無私奉獻、不計較回報的形象深入人心。
南宋宰相李綱就有《病?!芬辉姡?ldquo;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愿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一代文豪魯迅先生曾自喻為“牛”,寫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不朽詩句,作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毛澤東同志號召:“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者要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是中華民族這種牛的精神,上下五千年,耕耘出燦爛的中華文明。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孩提時就喜歡牛。記得在春天播種的季節(jié),田野上,牛是偉岸的。它在犁溝里,深一腳淺一腳,拉犁前行。沒有牛鞭尖利的呼哨,也沒有更多的呵斥,只見犁田人手里的繩子適時的擺動,牛和人的智慧,就在一根繩子上交流、溝通。在一聲聲的“呦……哦……”吆喝中,溫軟而悠遠。腳下,土地傳來花開的聲音。一個季節(jié)的美麗和豐盈,由此展開。在農村機械化程度不高的年代,牛的一生是忙碌的,幫人犁田、拉車永遠不得休閑。記憶最深的一次是拉玉米秸,雨后田間小路泥濘,車便陷住了。人和牛都拼命地掙脫,車子仍然不動。輪下已刨出近半尺深的溝槽,牛腳印一個套著一個,蹬出四個巨大的泥坑。正在束手無策時,隔壁的王叔叔趕來,只見他手扶車轅,一聲高喊:“駕”!這時的牛突然前腿跪下,后腿猛地一蹬,車身一震,上來了!那一刻,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了。牛通人性,在我們那貧窮的家里,牛,早已是家庭的一員了。那時村子里的日子就是日子,平靜如水。誰家添了男丁,誰家娶了新人,把鞭炮聲掛在樹梢,飄了好遠;誰家走了先人,一把紙錢哭散于風中,一聲嗩吶竄上云霄,奔赴下一個輪回。牛呢?牛依然默默不語。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也是農閑時刻,這時候的牛才能在欄里得到休閑。我常去牛欄放草,放完后就趴在牛欄的木栓上,長久地看牛吃草。牛吃著大把的干草,囫圇地吞下去,然后臥在稻草上,靜靜地反芻。它的嘴唇左右地磨動,象石磨一樣磨著那些艱澀的食物。我在想,也許因為反芻,牛才變得那樣安詳……它的耳朵微微的扇動,眼睛閃著明亮的光芒,淡褐色的眼珠象浸在明澈的水里一樣。只有用心才能體會到,牛咽下去的,是昨日或今日的憂傷,反芻的,是一段再也平淡不過的履程。這正是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我愛牛,不僅因為牛造福于人類,更使我敬佩的,是它那純樸的品質、堅韌的精神、高尚的風格。它象征著人的品格,是人的精神圖騰,永遠是人們學習的榜樣!想起多少革命前輩詠牛言志,互相勉勵。無數(shù)革命先烈“象條牛一樣”,出生入死,英勇奮戰(zhàn),用鮮血和生命染紅了革命的戰(zhàn)旗,迎來了東方的曙光。新中國成立后,又有多少共產黨員和革命者,保持和發(fā)揚了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與人民同甘共苦,為祖國忘我工作,把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改革開放30年來,不管是從我們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還是從個人成功的角度來看,“老黃牛精神”始終是我們取得各項成績的中堅力量和堅實基礎。30年來我們各項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正是數(shù)不清的“老黃牛”默默無聞艱苦奮斗的結果。
關于牛的精彩散文篇3:牛年話牛
關于牛的知識,是童年最要好的伙伴告訴我的,因為他家是農民,生產隊的牛,常年有一頭歸他看管,伙伴屬于正宗的放牛娃。
幼年的牛,要在鼻子中間的隔膜那兒打個洞,用來吊牛鼻圈。這樣的束縛,即便再不聽話的牛,只要放牛娃用勁拽繩子,它都得規(guī)規(guī)矩矩的了。別看白天,牛吃了那么多草料,尤其是干料,比如包谷桿,豆桿之類的,可是到了晚上,牛們還在圈里不停地咀嚼,一般要咀嚼到半夜?;锇楦嬖V我,那叫回嚼,白天吃的干草沒有消化,晚上從胃包里反出來,再次咀嚼。想想牛真苦,晚上回嚼半夜以后,第二天一早還得照樣耕地干活。
生產隊的牛劃歸私人養(yǎng)護,是有工分的,一頭大黃牛的工分就是半個勞動力了。因為牛不聽話,偷吃了別人的蔬菜或者生產的隊莊稼,我朋友兒時沒少挨母親打罵。往往,傍晚時分,如果牛還沒有回欄,就要去山上找。我陪伙伴去過兩次,離小鎮(zhèn)五、六里遠的山野,全憑了聆聽遙遠的牛鈴聲斷定牛的方位,當好不容易找到牛的時候,往往夜已經(jīng)很深了,而作為牧童的我倆,是沒吃晚飯就出來的,又餓又恨又愛,狠狠地打了牛幾棍子,又忍不住用小手撫摸它,跟它嘮叨,問它為什么不曉得回家。牛,無聲,只是順從地走在回家的夜路上。月下,兩個孩子和牛踏著沙石路的嚓嚓聲,伴著牛鈴,美好而凄涼。
記憶最深是那天殺牛。生產隊的一頭牛老了,送到食品站宰殺。一班大人把牛腳捆了,聽得一聲招呼,眾人齊用力,老黃牛被摔倒在地,人們順勢壓在它身上,屠夫麻利地抽出尖刀,直刺牛的腦門(而不是像殺豬那樣,殺脖子放血。如果是放血,被屠戮的要痛快得多。),一下,兩下,幾十下,要把腦門戳個洞,牛才最后斃命。當尖刀刺殺牛腦的時候,開始它還叫幾聲,如哭喪一樣凄慘地叫,爾后就叫不出聲了,而生命猶在,于是大滴大滴的淚從老牛的眼里淌出來,像是對人類的控訴。伙伴拉過我,不忍心地走開,說“養(yǎng)牛的人不能看殺牛,會受到老天懲罰的。”,這樣說的時候,分明看見他的眼睛已經(jīng)濕潤。
想想牛的一生,為人們付出,末了卻是這般下場。兒時的我,心里只感到成年男人的殘忍和世道的不公正。
——幾十年過去了,與牛接觸的時間越來越少,而對于牛的秉性的認識卻越發(fā)深刻。應該說,在所有人類飼養(yǎng)的家禽中,唯有牛是最質樸敦厚,最溫和實在的。馬往往性烈而奔放;狗雖然極通人性且忠實,但性暴而不乏狡詐;豬羊之類,溫順有加,而不會效力于人類。唯獨牛,不僅性情溫和,而是以付出力量為代價,最終使人類度過了漫漫數(shù)千年的低生產力發(fā)展階段。在沒有機械犁鏵之前,牛,應該是傳統(tǒng)農業(yè)中除人力之外的主要生產力了。牛的精神,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老黃牛精神,因此才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美譽。
牛,不論從形態(tài)還是本質,都如此敦厚質樸,“幾于道,”所以,道家的始祖老聃,特別敬重。迄今古人留下的不少老子形象,都是與牛在一起的,尤其以老子坐在牛背上的“太上老君巡游圖”最為著名。
牛的質樸“幾于道”,就像自然的化身。試想,一個小牧童,閑坐牛背,橫笛而歌,悠然的牛兒,信步漫草,朝陽下,薄霧蒸騰,那是一幅怎樣的田間寫意呵。
牛,正是以它不言的付出和不與人爭的性格,在今天,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如今時髦的說法,“真牛呵!”“特牛!”,之類的話,就是人們對牛家族的贊譽和首肯。而現(xiàn)代資本市場上的“牛”,卻成為成千上萬個投資者翹首以盼的夢寐——牛市!是呵,牛的美好,不僅在于它的無私付出,也在于它與生具有的力量。牛的力量,雖獅子、豹子和熊均不能比。謙虛的牛,用它以草釀就的力量,不僅服務于人類,更向我們昭示了一種精神,一種哲學。
看過“關于牛的精彩散文”的人還看:
1.歌頌牛散文
2.有關動物牛的散文
3.關于牛的散文
4.有關牛的優(yōu)秀散文作文
5.描寫吃牛肉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