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有關的經典散文
秋收有關的經典散文篇1:秋收
天空純白的云朵,似一朵朵碩大的棉花朵兒悠然的綻放在深邃的天穹;太陽失去了夏日的炎熱,有著秋日的清爽,照射著淡淡的光芒,如同田野上一穗穗彎成鐮的稻子,鍍上熟稔的金黃,柔和太陽的光芒,熠熠閃光,更加凸顯沉甸甸的谷粒燦爛的澄黃,耀眼了一片片無垠的田野。
此刻,我分明聽到了發動機的轟鳴聲,那是收割機在忙著收割稻谷。收割機引吭高歌,唱著秋收的贊歌,唱著秋收的喜悅,唱著秋收的豐收。
抑久不住心底的狂喜,邁步走進無邊的田野,分享豐收的喜悅。
看,無邊的田野上,一臺臺收割機沿著一塊塊田地來來回回的跑,收割著燦爛金黃的谷子;聽,發動機“吐~吐”的歡呼,似萬馬奔騰般的激揚,奏響一年一季的秋收大合唱。
收割機張開大口,快速的將稻子吞下,就像一個餓急了的人,狼吞虎咽的吞吃。收割機把吞到肚里的稻谷從稻稈上脫落,再用強大的風力把稻稈稻葉從尾部吹出,一排排稻稈稻葉如釋重負般靜靜的躺在田野上。收割機的側面有一個漏斗,專門有一個師傅,拿著編織袋接住從漏斗里奔流而下金黃飽滿的谷子。一會,編制袋就鼓得滿滿的,師傅麻利用線繩扎好編織袋口,往田里一滾,又趕忙拿另一個編織袋接著漏斗,裝著黃燦燦的谷子。如此的機械收割,一畝田不過就是幾十分鐘。
眼見收割稻谷的快速,讓我記起孩時秋收的繁忙和疲憊。那時是沒有收割機的,全靠著勞力收割,首先得用鐮刀一蔸蔸把稻子割下,一手手放在一起,抱到一處,堆成一大堆。用打谷機脫谷子。大人用腳狠命的蹬著打谷機的踩板,打谷機的圓盤就開始旋轉,越轉越快,發出了“隆~隆”的鳴叫聲,同收割機的轟鳴聲一樣,只是沒有那樣的響亮。打谷機的“隆~隆”的喜悅,我想跟發動機“吐~吐”的歡呼也是一樣的。我們就從一大堆稻子里,細心的分出一小手稻子遞給大人,大人接過稻子輕輕的放到旋轉的圓盤上,來回的翻轉,谷子就在旋轉的圓盤上脫落了。我們一手手遞著稻子,大人們一手手接過放在打谷機里脫落著谷粒,好不容易才把一大堆稻子打完。打谷機的桶里也就盛滿了金燦燦的谷子和碾碎的稻葉,大人急急的把碎屑的稻葉攏到一起,仔細的把一粒粒谷子從碎碎的稻葉里擇出,然后把稻葉抓起來扔掉,用撮箕撮滿黃澄澄的谷子倒到籮筐里。而我們也不能閑著,仍要拿著鐮刀繼續割稻子。往往一畝田,一家四五個人,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還累得精疲力盡。
如今,機械收割,農人們只需從田里把一袋袋谷子搬到馬路邊,用機動車或板車拉回家,省去了不少的勞力。田野上只有收割機穿梭著忙碌,看不到農人們的繁忙了,少了秋收熱火朝天喧鬧的景象了。
那時,人工收割,田野上到處擺滿了打谷機,一塊塊田地上站滿了大人、孩子、老人,繁忙的收割,累得汗流浹背,誰也不言辛苦,心里樂得開了花,臉上笑得像蜜一樣的甜。窄窄的田埂路上,隨處可見大人們挑著一擔擔沉重豐收的谷子。雖然把他們壓得上氣不接下氣,但他們個個樂呵呵的,笑哈哈的,相互打著招呼,說著今年的收成好,豐收的喜悅在他們的臉上綻放成一朵朵金黃的花。
我站在無邊的田野上,想起曾經秋收的繁忙,定格成一幅幅畫面,似電影一樣在腦海浮現。如今,眼前又是一幅幅美麗秋收的畫面,將要取代過去的繁忙,借助科技的騰升,凝聚人類的智慧,社會在向前推進,過去的貧窮被現在的富裕所取代,過去的愚昧被當今的文明所取代,過去的人工勞作被現代的機械所取代······
秋收有關的經典散文篇2:秋收時節
又到秋收時節,秋意濃郁,薄霧輕紗似的籠罩著大地,陣陣秋風吹落片片樹葉,落葉紛飛,隨風舞動,田野里那一片金黃色的稻田,在秋天里羞澀的低頭,恰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在流年里輕舞飛揚,誘惑著收割機的轟鳴,為稻粒忙碌,為收獲歡歌,喜慶掛在季節的末梢。
曾記得當年秋收時節,那鐮刀揮舞彎腰淺笑揮汗如雨,鞠一捧笑容在田間地頭,撒一路歌聲為豐收喝彩。收割總是在享受,忙碌總不覺得累,老人孩子都在忙里忙外,沒有人會覺得委屈,沒有人會覺得難受,人們總是不約而同的來到田里,割稻時你追我敢,奮力向前,來來往往,車來車往,平車,小車,拖拉機等只要是能把稻子拖回家的就行。那時候的人似乎沒有對體力勞動有任何的歧視,男人女人,都渾身是勁,就連小孩子也會隨著大人在跑前跑后,學著大人的樣子在忙碌,老人碰到一起總會夸獎這些孩子懂事。
如果有哪家勞力少,人們會自愿幫忙,不會因為天氣而耽誤,不會因為忙累了而放棄,總覺得個個都有使不完的勁,人們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鄉里鄉親總是那么和諧,那種笑容總是那么真實,人們的心里像陽光一樣光明磊落。
家家都吃井水,一口井能讓一莊的人吃,沒有鄉規民約,靠的是人們的自覺自愿,井邊每天都很干凈,井水清澈透明,藍天白云,綠樹紅花倒影在水里,那種恬靜,安逸舒適的生活已悄然遠逝了。
不知在什么時候,不知為什么,當留守兒童,空巢老人,這些令人心疼的名詞出現的時候,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改變。
又到秋收時節,當收割機的轟鳴聲響起的時候,稻田里一眼望去只有老人婦女在收割機的后面笑容滿面。
孩子已不分五谷,青壯年都為改變生活而外出奔波,打拼。家家的房子變得越來越大,住的人越來越少,路越來越寬,走的人越來越少,車多了,話少了。生活富裕了,垃圾越來越多了,國家的計劃生育工作搞好了,孩子少了,吃講究了,穿講究了,人們之間的走動越來越少了,孩子知道比吃比穿,老人知道無原則的寵孩子。家家的條件好了,電視電腦都有了,孩子們的業余生活豐富多彩。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機械化解放了好多勞動力,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呀。
秋收時節,忙碌的是機械,累的是老人,下一季的秋收希望會借的東風有所改變,讓土地在種田大戶的手里物盡其用。解放空巢老人,讓這些老人幸福晚年。
秋收在季節的末梢,綻放出令人欣慰的笑容,秋收在季節的末梢,綻放出時代的風采,秋收在季節的末梢,綻放出春花秋實的美麗……
秋收有關的經典散文篇3:故鄉的秋收
離開養育我的故土已經多年,每年只能在春節才能回去和親愛的父母親團聚,而每次都是短短的幾日。孤單一個人的時侯,每每想起年少曾經的往事,都是出現在那片又近又遠故土上。
每逢十月這個季節就是家鄉秋收的季節。江南的風雨造就了故鄉的豐收,記憶中那一片片金黃的稻田滿是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風中翩翩舞蹈。故鄉的稻田就是一幅幅天然的水彩畫,從山底一直盤旋到山頂。稻穗在太陽的照耀下一閃一閃的,像是一堆堆染了色的鉆石。
那時候我還小,跟在大人們的后面就去收稻子,我們手里一般都是拎個簸箕,因為個子還沒有擔子高。那時候心里總是在想,等我長大了也可以挑擔子了,但到現在終究還是沒有挑上。記得那時候學校放一個秋收的假期:“忙假”,就是幫著大人在地里收稻子,也是我們小時候期盼的假日,因為又可以貪玩了。我們小孩三三兩兩喜歡在稻田里瘋跑,躲在高高的稻桿叢里不讓父母發現。鄉下的稻田邊總有一些栗子樹,恰逢這個成熟的時節,帶刺的栗子殼開了花,里面的栗子就掉了下來,我們一群孩子就在栗子樹下尋寶。
又到故鄉秋收時,我會電話問詢家里秋收的情況。母親說的很仔細,而那畝稻田我似乎已經想不起來了。
看過“秋收有關的經典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農忙的散文
2.經典散文收麥子
3.散文秋天主題
4.描寫秋天的散文
5.描寫秋天的經典散文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