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詩詞(精選72首)
柳宗元的詩詞
江雪
- 唐代
- 唐詩三百
- 小學古詩
- 抒情
- 冬天
- 五言絕句
- 二年級上冊(日積月累)
- 抒情
- 冬天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 唐代
- 唐詩三百
- 高中古詩
- 抒情
- 七言律詩
- 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 抒情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 唐代
- 唐詩三百
- 抒情
- 五言古詩
- 抒情
溪居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累一作:束)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 唐代
- 唐詩三百
- 五言古詩
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 唐代
- 唐詩三百
- 寫人
- 七言古詩
- 寫人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唐代
- 初中古詩
- 初中文言
- 八年級下冊
種樹郭橐駝傳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豪富人一作:豪家富人)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理一作:官理)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 唐代
- 高中古詩
- 高中文言
- 古文觀止
- 寫人
- 選擇性必修下冊
- 卷九?唐宋文
- 寫人
駁復仇議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其閭;且請“編之于令,永為國典”。臣竊獨過之。 臣聞禮之大本,以防亂也。若曰無為賊虐,凡為子者殺無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亂也。若曰無為賊虐,凡為理者殺無赦。其本則合,其用則異,旌與誅莫得而并焉。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旌其可誅,茲謂僭;壞禮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傳于后代,趨義者不知所向,違害者不知所立,以是為典可乎?蓋圣人之制,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統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讞其誠偽,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則刑禮之用,判然離矣。何者?若元慶之父,不陷于公罪,師韞之誅,獨以其私怨,奮其吏氣,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問,上下蒙冒,吁號不聞;而元慶能以戴天為大恥,枕戈為得禮,處心積慮,以沖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無憾,是守禮而行義也。執事者宜有慚色,將謝之不暇,而又何誅焉? 其或元慶之父,不免于罪,師韞之誅,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執而誅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議曰:“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仇,其亂誰救?”是惑于禮也甚矣。禮之所謂仇者,蓋其冤抑沉痛而號無告也;非謂抵罪觸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殺之,我乃殺之”。不議曲直,暴寡脅弱而已。其非經背圣,不亦甚哉! 《周禮》:“調人,掌司萬人之仇。凡殺人而義者,令勿仇;仇之則死。有反殺者,邦國交仇之。”又安得親親相仇也?《春秋公羊傳》曰:“父不受誅,子復仇可也。父受誅,子復仇,此推刃之道,復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斷兩下相殺,則合于禮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愛死,義也。元慶能不越于禮,服孝死義,是必達理而聞道者也。夫達理聞道之人,豈其以王法為敵仇者哉?議者反以為戮,黷刑壞禮,其不可以為典,明矣。 請下臣議附于令。有斷斯獄者,不宜以前議從事。謹議。
- 唐代
- 古文觀止
- 卷九?唐宋文
桐葉封弟辨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周公入賀。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邪,周公宜以時言于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以地以人與小弱者為之主,其得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茍焉而已,必從而成之邪?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將舉而從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病;要于其當,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 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從容優樂,要歸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 唐代
- 古文觀止
- 卷九?唐宋文
箕子碑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經之旨,尤殷勤焉。 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圣人之言無所用。進死以并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亡吾國,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范,辱于囚奴;昏而無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難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為圣師。周人得以序彝倫而立大典;故在書曰“以箕子歸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率是大道,叢于厥躬,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 嗚乎!當其周時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紂惡未稔而自斃,武庚念亂以圖存,國無其人,誰與興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則先生隱忍而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廟汲郡,歲時致祀,嘉先生獨列于易象,作是頌云: 蒙難以正,授圣以謨。宗祀用繁,夷民其蘇。憲憲大人,顯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為奴。沖讓居禮,不盈稱孤。高而無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懷故都。時詘而伸,卒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闕頌辭,繼在后儒。
- 唐代
- 古文觀止
- 寫人
- 卷九?唐宋文
- 寫人
捕蛇者說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饑渴而頓踣一作:餓渴)
- 唐代
- 古文觀止
- 卷九?唐宋文
梓人傳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門,愿傭隙宇而處焉。所職,尋引、規矩、繩墨,家不居礱斫之器。問其能,曰:“吾善度材,視棟宇之制,高深圓方短長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眾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祿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闕足而不能理,曰:“將求他工。”余甚笑之,謂其無能而貪祿嗜貨者。 其后京兆尹將飾官署,余往過焉。委群材,會群工,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執杖,而中處焉。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揮其杖,曰“斧!”彼執斧者奔而右;顧而指曰:“鋸!”彼執鋸者趨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視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斷者。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于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厘而構大廈,無進退焉。既成,書于上棟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則其姓字也。凡執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視大駭,然后知其術之工大矣。 繼而嘆曰:彼將舍其手藝,專其心智,而能知體要者歟!吾聞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于人。彼其勞心者歟!能者用而智者謀,彼其智者歟!是足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為天下者,本于人。其執役者為徒隸,為鄉師、里胥;其上為下士;又其上為中士,為上士;又其上為大夫,為卿,為公。離而為六職,判而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連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嗇夫、版尹,以就役焉,猶眾工之各有執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舉而加焉,指而使焉,條其綱紀而盈縮焉,齊其法制而整頓焉;猶梓人之有規矩、繩墨以定制也。擇天下之士,使稱其職;居天下之人,使安其業。視都知野,視野知國,視國知天下,其遠邇細大,可手據其圖而究焉,猶梓人畫宮于堵而績于成也。能者進而由之,使無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慍。不炫能,不矜名,不親小勞,不侵眾官,日與天下之英才,討論其大經,猶梓人之善運眾工而不伐藝也。夫然后相道得而萬國理矣。 相道既得,萬國既理,天下舉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跡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談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執事之勤勞,而不得紀焉;猶梓人自名其功,而執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謂相而已矣。其不知體要者反此;以恪勤為公,以簿書為尊,炫能矜名,親小勞,侵眾官,竊取六職、百役之事,聽聽于府庭,而遺其大者遠者焉,所謂不通是道者也。猶梓人而不知繩墨之曲直,規矩之方圓,尋引之短長,姑奪眾工之斧斤刀鋸以佐其藝,又不能備其工,以至敗績,用而無所成也,不亦謬歟! 或曰:“彼主為室者,儻或發其私智,牽制梓人之慮,奪其世守,而道謀是用。雖不能成功,豈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夫繩墨誠陳,規矩誠設,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狹者不可張而廣也。由我則固,不由我則圮。彼將樂去固而就圮也,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不屈吾道,是誠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貨利,忍而不能舍也,喪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棟橈屋壞,則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謂梓人之道類于相,故書而藏之。梓人,蓋古之審曲面勢者,今謂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楊氏,潛其名。
- 唐代
- 古文觀止
- 寫人
- 卷九?唐宋文
- 寫人
愚溪詩序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予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詩》,紀于溪石上。
- 唐代
- 古文觀止
- 卷九?唐宋文
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將為穹谷嵁巖淵池于郊邑之中,則必輦山石,溝澗壑,陵絕險阻,疲極人力,乃可以有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狀,咸無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難,今于是乎在。 永州實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環山為城。有石焉,翳于奧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貍鼠之所游。茂樹惡木,嘉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 韋公之來,既逾月,理甚無事。望其地,且異之。始命芟其蕪,行其涂。積之丘如,蠲之瀏如。既焚既釃,奇勢迭出。清濁辨質,美惡異位。視其植,則清秀敷舒;視其蓄,則溶漾紆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竅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棟宇,以為觀游。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伎于堂廡之下。外之連山高原,林麓之崖,間廁隱顯。邇延野綠,遠混天碧,咸會于譙門之內。 已乃延客入觀,繼以宴娛。或贊且賀曰:“見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勝,豈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擇惡而取美,豈不欲除殘而佑仁?公之蠲濁而流清,豈不欲廢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遠,豈不欲家撫而戶曉?夫然,則是堂也,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山原林麓之觀歟?將使繼公之理者,視其細知其大也。”宗元請志諸石,措諸壁,編以為二千石楷法。
- 唐代
- 古文觀止
- 卷九?唐宋文
鈷鉧潭西小丘記
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 唐代
- 古文觀止
- 詠物
- 卷九?唐宋文
- 詠物
小石城山記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 唐代
- 古文觀止
- 詠物
- 卷九?唐宋文
- 詠物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賀也。道遠言略,猶未能究知其狀,若果蕩焉泯焉而悉無有,乃吾所以尤賀者也。 足下勤奉養,樂朝夕,惟恬安無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煬赫烈之虞,以震駭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給,吾是以始而駭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虛倚伏,去來之不可常。或將大有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慍。勞苦變動,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遼闊誕漫,雖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讀古人書,為文章,善小學,其為多能若是,而進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顯貴者,蓋無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積貨,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能出諸口。以公道之難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則嗤嗤者以為得重賂。仆自貞元十五年,見足下之文章,蓄之者蓋六七年未嘗言。是仆私一身而負公道久矣,非特負足下也。及為御史尚書郎,自以幸為天子近臣,得奮其舌,思以發明足下之郁塞。然時稱道于行列,猶有顧視而竊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譽之不立,而為世嫌之所加,常與孟幾道言而痛之。乃今幸為天火之所滌蕩,凡眾之疑慮,舉為灰埃。黔其廬,赭其垣,以示其無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顯白而不污,其實出矣。是祝融、回祿之相吾子也。則仆與幾道十年之相知,不若茲火一夕之為足下譽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開其喙;發策決科者,授子而不栗。雖欲如向之蓄縮受侮,其可得乎?于茲吾有望于子,是以終乃大喜也。 古者列國有災,同位者皆相吊。許不吊災,君子惡之。今吾之所陳若是,有以異乎古,故將吊而更以賀也。顏、曾之養,其為樂也大矣,又何闕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書,極不忘,候得數十篇乃并往耳。吳二十一武陵來,言足下為《醉賦》及《對問》,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與在京城時頗異,思與足下輩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來,致書訪死生。不悉。宗元白。
- 唐代
- 古文觀止
- 卷九?唐宋文
早梅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 唐代
- 詠物
- 詠物
紅蕉
晚英值窮節,綠潤含朱光。以茲正陽色,窈窕凌清霜。遠物世所重,旅人心獨傷。回暉眺林際,槭槭無遺芳。
- 唐代
- 詠物
- 詠物
南中榮橘柚
橘柚懷貞質,受命此炎方。密林耀朱綠,晚歲有馀芳。殊風限清漢,飛雪滯故鄉。攀條何所嘆,北望熊與湘。
- 唐代
- 詠物
- 詠物
戲題階前芍藥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馀春。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愿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
- 唐代
- 詠物
- 詠物
新植海石榴
弱植不盈尺,遠意駐蓬贏。月寒空階曙,幽夢彩云生。糞壤擢珠樹,莓苔插瓊英。芳根閟顏色,徂歲為誰榮。
- 唐代
- 詠物
- 詠物
巽公院五詠·苦竹橋
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迸籜分苦節,輕筠抱虛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差池下煙日,嘲哳鳴山禽。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馀陰。
- 唐代
- 詠物
- 詠物
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復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呼兒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滌慮發真照,還源蕩昏邪。猶同甘露飯,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 唐代
- 詠物
- 詠物
巽公院五詠
凈土堂結習自無始,淪溺窮苦源。流形及茲世,始悟三空門。華堂開凈域,圖像煥且繁。清冷焚眾香,微妙歌法言。稽首愧導師,超遙謝塵昏。曲講堂寂滅本非斷,文字安可離!曲堂何為設?高士方在斯。圣默寄言宣,分別乃無知。趣中即空假,名相與誰期?愿言絕聞得,忘意聊思惟。禪堂發地結菁茆,團團抱虛白。山花落幽戶,中有忘機客。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萬籟俱緣生,窅然喧中寂。心境本同如,鳥飛無遺跡。芙蓉亭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鐘。苦竹橋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迸籜分苦節,輕筠抱虛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差池下煙日,嘲哳鳴山禽。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馀陰。
- 唐代
- 詠物
- 詠物
芙蓉亭
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瀟灑出人世,低昂多異容。嘗聞色空喻,造物誰為工?留連秋月晏,迢遞來山鐘。
- 唐代
- 詠物
- 詠物
夏晝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 唐代
- 夏天
- 夏天
夏夜苦熱登西樓
苦熱中夜起,登樓獨褰衣。山澤凝暑氣,星漢湛光輝。火晶燥露滋,野靜停風威。探湯汲陰井,煬灶開重扉。憑闌久彷徨,流汗不可揮。莫辯亭毒意,仰訴璿與璣。諒非姑射子,靜勝安能希。
- 唐代
- 夏天
- 憂民
- 夏天
- 憂民
構法華寺西亭
竄身楚南極,山水窮險艱。步登最高寺,蕭散任疏頑。西垂下斗絕,欲似窺人寰。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命童恣披翦,葺宇橫斷山。割如判清濁,飄若升云間。遠岫攢眾頂,澄江抱清灣。夕照臨軒墮,棲鳥當我還。菡萏溢嘉色,筼筜遺清斑。神舒屏羈鎖,志適忘幽潺。棄逐久枯槁,迨今始開顏。賞心難久留,離念來相關。北望間親愛,南瞻雜夷蠻。置之勿復道,且寄須臾閑。
- 唐代
- 夏天
- 夏天
登柳州峨山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 唐代
- 秋天
- 抒情
- 思鄉
- 秋天
- 抒情
- 思鄉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 唐代
- 秋天
- 秋天
南澗中題
秋氣集南澗,獨游亭午時。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去國魂已遠,懷人淚空垂。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誰為后來者,當與此心期。
- 唐代
- 秋天
- 秋天
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積霧杳難極,滄波浩無窮。相思豈云遠,即席莫與同。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清商激西顥,泛滟凌長空。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希聲閟大樸,聾俗何由聰。
- 唐代
- 秋天
- 秋天
梅雨
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海霧連南極,江云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
- 唐代
- 寫雨
- 寫雨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
三日柴門擁不開,階平庭滿白皚皚。今朝蹈作瓊瑤跡,為有詩從鳳沼來。
- 唐代
- 寫雪
- 寫雪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 唐代
- 寫山
- 思念
- 寫山
- 思念
囚山賦
楚越之郊環萬山兮,勢騰涌夫波濤。紛對回合仰伏以離迾兮,若重墉之相褒。爭生角逐上軼旁出兮,其下坼裂而為壕。欣下頹以就順兮,曾不畝平而又高。沓云雨而漬厚土兮,蒸郁勃其腥臊。陽不舒以擁隔兮,群陰冱而為曹。側耕危獲茍以食兮,哀斯民之增勞。攢林麓以為叢棘兮,虎豹咆?代狴牢之吠嗥。胡井眢以管視兮?窮坎險其焉逃?顧幽昧之罪加兮,雖圣猶病夫嗷嗷。匪兕吾為柙兮,匪豕吾為牢。積十年莫吾省者兮,增蔽吾以蓬蒿。圣日以理兮,賢日以進,誰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 唐代
- 寫山
- 寫山
首春逢耕者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榮。土膏釋原野,白蟄競所營。綴景未及郊,穡人先偶耕。園林幽鳥囀,渚澤新泉清。農事誠素務,羈囚阻平生。故池想蕪沒,遺畝當榛荊。慕隱既有系,圖功遂無成。聊從田父言,款曲陳此情。眷然撫耒耜,回首煙云橫。
- 唐代
- 田園
- 思鄉
- 春天
- 田園
- 思鄉
- 春天
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岐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 唐代
- 抒情
- 離別
- 抒情
- 離別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 唐代
- 抒情
- 春天
- 抒情
- 春天
讀書
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縹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瘴痾擾靈府,日與往昔殊。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倦極更倒臥,熟寐乃一蘇。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得意適其適,非愿為世儒。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
- 唐代
- 抒情
- 讀書
- 抒情
- 讀書
別舍弟宗一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殘魂一作:殘紅)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 唐代
- 抒情
- 離別
- 送別
- 抒情
- 離別
- 送別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 唐代
- 抒情
- 抒情
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林邑東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湯。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 唐代
- 抒情
- 抒情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 唐代
- 抒情
- 抒情
入黃溪聞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 唐代
- 抒情
- 抒情
送元暠師詩
侯門辭必服,忍位取悲增。去魯心猶在,從周力未能。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燈。莫讓金錢施,無生道自弘。
- 唐代
- 離別
- 離別
離觴不醉至驛卻寄相送諸公
無限居人送獨醒,可憐寂寞到長亭。荊州不遇高陽侶,一夜春寒滿下廳。
- 唐代
- 送別
- 送別
送豆盧膺秀才南游序
君子病無乎內而飾乎外,有乎內而不飾乎外者。無乎內而飾乎外,則是設覆為阱也,禍孰大焉;有乎內而不飾乎外,則是焚梓毀璞也,詬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鏃礪括羽之道,圣人以為重。豆盧生,內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餒為懼,恤恤焉游諸侯求給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內者也。然而不克專志于學,飾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詩》、《禮》為冠屨,以《春秋》為襟帶,以圖史為佩服,瑯乎璆璜沖牙之響發焉,煌乎山龍華蟲之采列焉,則揖讓周旋乎宗廟朝廷斯可也。惜乎余無祿食于世,不克稱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詩而序云。
- 唐代
- 送別
- 送別
送薛存義序
河東薛存義將行,柳子載肉于俎,崇酒於觴,追而送之江滸,飲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傭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義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 吾賤且辱,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于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
- 唐代
- 送別
- 送別
零陵早春
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
- 唐代
- 思鄉
- 思鄉
聞黃鸝
倦聞子規朝暮聲,不意忽有黃鸝鳴。一聲夢斷楚江曲,滿眼故園春意生。目極千里無山河,麥芒際天搖清波。王畿優本少賦役,務閑酒熟饒經過。此時晴煙最深處,舍南巷北遙相語。翻日迥度昆明飛,凌風邪看細柳翥。我今誤落千萬山,身同傖人不思還。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閉聲回翅歸務速,西林紫椹行當熟。
- 唐代
- 思鄉
- 思鄉
游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
謫棄殊隱淪,登陟非遠郊。所懷緩伊郁,詎欲肩夷巢。高巖瞰清江,幽窟潛神蛟。開曠延陽景,回薄攢林梢。西亭構其巔,反宇臨呀庨。背瞻星辰興,下見云雨交。惜非吾鄉土,得以蔭菁茆。羈貫去江介,世仕尚函崤。故墅即灃川,數畝均肥磽。臺館集荒丘,池塘疏沈坳。會有圭組戀,遂貽山林嘲。薄軀信無庸,鎖屑劇斗筲。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庭除植蓬艾,隟牖懸蟏蛸。所賴山水客,扁舟柱長梢。挹流敵清觴,掇野代嘉肴。適道有高言,取樂非弦匏。逍遙屏幽昧,澹薄辭喧呶。晨雞不余欺,風雨聞嘐嘐。再期永日閑,提挈移中庖。
- 唐代
- 思鄉
- 思鄉
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
故國名園久別離,今朝楚樹發南枝。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時。
- 唐代
- 思念
- 思念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書云,欲相師。仆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鬧取怒乎? 仆自謫過以來,益少志慮。居南中九年,增腳氣病,漸不喜鬧。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則固僵仆煩憒,愈不可過矣。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為人師耳。 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數百年來,人不復行。近有孫昌胤者,獨發憤行之。既成禮,明日造朝,至外庭,薦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畢。”應之者咸憮然。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曰:“何預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今之命師者大類此。 吾子行厚而辭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雖仆敢為師,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聞道著書之日不後,誠欲往來言所聞,則仆固愿悉陳中所得者。吾子茍自擇之,取某事,去某事,則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其為不敢也決矣。吾子前所欲見吾文,既悉以陳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觀子氣色,誠好惡如何也。今書來言者皆大過。吾子誠非佞譽誣諛之徒,直見愛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茍為炳炳烺烺,務釆色,夸聲音而以為能也。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遠矣。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沒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懼其偃蹇而驕也。抑之欲其奧,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恒,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參之《谷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無取乎?吾子幸觀焉,擇焉,有余以告焉。茍亟來以廣是道,子不有得焉,則我得矣,又何以師云爾哉?取其實而去其名,無招越、蜀吠,而為外廷所笑,則幸矣。宗元復白。
- 唐代
- 哲理
- 哲理
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 唐代
- 哲理
- 哲理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 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飽食而無禍。某氏室無完器,椸無完衣,飲食大率鼠之馀也。晝累累與人兼行,夜則竊嚙斗暴,其聲萬狀,不可以寢,終不厭。 數歲,某氏徙居他州;后人來居,鼠為態如故。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盜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貓,闔門,撤瓦,灌穴,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數月乃已。 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恒也哉!
- 唐代
- 哲理
- 哲理
行路難三首·其三
飛雪斷道冰成梁,侯家熾炭雕玉房。蟠龍吐耀虎喙張,熊蹲豹躑爭低昂。攢巒叢崿射朱光,丹霞翠霧飄奇香。美人四向廻明珰,雪山冰谷晞太陽。星躔奔走不得止,奄忽雙燕棲虹梁。風臺露榭生光飾,死灰棄置參與商。盛時一去貴反賤,桃笙葵扇安可當。
- 唐代
- 哲理
- 哲理
段太尉逸事狀
太尉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軍邠州,縱士卒無賴。邠人偷嗜暴惡者,卒以貨竄名軍伍中,則肆志,吏不得問。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輒奮擊折人手足,椎釜鬲甕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殺孕婦人。邠寧節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狀白府,愿計事。至則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見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亂,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為涇州,甚適,少事;今不忍人無寇暴死,以亂天子邊事。公誠以都虞候命某者,能為公已亂,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請。 既署一月,晞軍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壞釀器,酒流溝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斷頭注槊上,植市門外。晞一營大噪,盡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將奈何?”太尉曰:“無傷也!請辭于軍。”孝德使數十人從太尉,太尉盡辭去。解佩刀,選老躄者一人持馬,至晞門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殺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頭來矣!”甲者愕。因諭曰:“尚書固負若屬耶?副元帥固負若屬耶?奈何欲以亂敗郭氏?為白尚書,出聽我言。”晞出見太尉。太尉曰:“副元帥勛塞天地,當務始終。今尚書恣卒為暴,暴且亂,亂天子邊,欲誰歸罪?罪且及副元帥。今邠人惡子弟以貨竄名軍籍中,殺害人,如是不止,幾日不大亂?大亂由尚書出,人皆曰尚書倚副元帥,不戢士。然則郭氏功名,其與存者幾何?” 言未畢,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軍以從。”顧叱左右曰:“皆解甲散還火伍中,敢嘩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請假設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門下。”命持馬者去,旦日來。遂臥軍中。晞不解衣,戒候卒擊柝衛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謝不能,請改過。邠州由是無禍。 先是,太尉在涇州為營田官。涇大將焦令諶取人田,自占數十頃,給與農,曰:“且熟,歸我半。”是歲大旱,野無草,農以告諶。諶曰:“我知入數而已,不知旱也。”督責益急,農且饑死,無以償,即告太尉。太尉判狀辭甚巽,使人求諭諶。諶盛怒,召農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鋪背上,以大杖擊二十,垂死,輿來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瘡,手注善藥,旦夕自哺農者,然后食。取騎馬賣,市谷代償,使勿知。 淮西寓軍帥尹少榮,剛直士也。入見諶,大罵曰:“汝誠人耶?涇州野如赭,人且饑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擊無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馬,賤賣市谷入汝,汝又取不恥。凡為人傲天災、犯大人、擊無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無馬,汝將何以視天地,尚不愧奴隸耶!”諶雖暴抗,然聞言則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終不可以見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涇州以司農征,戒其族:“過岐,朱泚幸致貨幣,慎勿納。”及過,泚固致大綾三百匹。太尉婿韋晤堅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謝曰:“處賤無以拒也。”太尉曰:“然終不以在吾第。”以如司農治事堂,棲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終,吏以告泚,泚取視,其故封識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柳宗元謹上史館。 今之稱太尉大節者出入,以為武人一時奮不慮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嘗出入岐周邠斄間,過真定,北上馬嶺,歷亭障堡戍,竊好問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氣卑弱,未嘗以色待物;人視之,儒者也。遇不可,必達其志,決非偶然者。會州刺史崔公來,言信行直,備得太尉遺事,覆校無疑,或恐尚逸墜,未集太史氏,敢以狀私于執事。謹狀。
- 唐代
- 寫人
- 寫人
柳州峒氓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鵝毛御臘縫山罽,雞骨占年拜水神。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 唐代
- 寫人
- 寫人
贈江華長老
老僧道機熟,默語心皆寂。去歲別舂陵,沿流此投跡。室空無侍者,巾屨唯掛壁。一飯不愿馀,跏趺便終夕。風窗疏竹響,露井寒松滴。偶地即安居,滿庭芳草積。
- 唐代
- 寫人
- 寫人
吊屈原文
后先生蓋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羅兮,攬蘅若以薦芳。愿荒忽之顧懷兮,冀陳辭而有光。 先生之不從世兮,惟道是就。支離搶攘兮,遭世孔疚。華蟲薦壤兮,進御羔袖。牝雞咿嗄兮,孤雄束咮?哇咬環觀兮,蒙耳大呂。堇喙以為羞兮,焚棄稷黍。犴獄之不知避兮,宮庭之不處。陷涂藉穢兮,榮若繡黼。榱折火烈兮。娛娛笑舞。讒巧之嘵嘵兮,惑以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謂謨言之怪誕兮,反置瑱而遠違。匿重痼以諱避兮,進俞、緩之不可為。 何先生之凜凜兮,厲針石而從之?但仲尼之去魯兮,曰吾行之遲遲。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議夫子兮,曰胡隱忍而懷斯?惟達人之卓軌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從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視其覆墜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窮與達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義。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貳。沉璜瘞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仿佛其文章。托遺編而嘆喟兮,渙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驅詭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揮霍夫雷電兮,茍為是之荒茫。耀姱辭之?曭朗兮,世果以是之為狂。哀余衷之坎坎兮,獨蘊憤而增傷。諒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誠之既內激兮,抑銜忍而不長。羋為屈之幾何兮,胡獨焚其中腸。 吾哀今之為仕兮,庸有慮時之否臧。食君之祿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風之不可去兮,懷先生之可忘!
- 唐代
- 寫人
- 憂民
- 寫人
- 憂民
唐鐃歌鼓吹曲·奔鯨沛
奔鯨沛,蕩海垠。吐霓翳日,腥浮云。帝怒下顧,哀墊昏。授以神柄,推元臣。手援天矛,截脩鱗。披攘蒙霿,開海門。地平水靜,浮天根。羲和顯耀,乘清氛。赫炎溥暢,融大鈞。
- 唐代
- 寫人
- 寫人
唐鐃歌鼓吹曲·戰武牢
戰武牢,動河朔。逆之助,圖掎角。怒鷇麛,抗喬岳。翹萌牙,傲霜雹。王謀內定,申掌握。鋪施芟夷,二主縛。憚華戎,廓封略。命之瞢,畢以斮。歸有德,唯先覺。
- 唐代
- 寫人
- 寫人
唐鐃歌鼓吹曲·高昌
麹氏雄西北,別絕臣外區。既恃遠且險,縱傲不我虞。烈烈王者師,熊螭以為徒。龍旂翻海浪,馹騎馳坤隅。賁育搏嬰兒,一掃不復馀。平沙際天極,但見黃云驅。臣靖執長纓,智勇伏囚拘。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咸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與軀。
- 唐代
- 寫人
- 寫人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 唐代
- 友情
- 友情
汨羅遇風
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 唐代
- 憂民
- 憂民
零陵春望
平野春草綠,曉鶯啼遠林。日晴瀟湘渚,云斷岣嶁岑。仙駕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情空景慕,萬里蒼梧陰。
- 唐代
- 春天
- 春天
湘岸移木芙蓉植龍興精舍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霜繁。麗影別寒水,濃芳委前軒。芰荷諒難雜,反此生高原。
- 唐代
- 寫花
- 寫花
種柳戲題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 唐代
- 柳樹
- 柳樹
嶺南江行
瘴江南去入云煙,望盡黃茆是海邊。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 唐代
- 勵志
- 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