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古代詩人的愛情詩詞
古怨別
[唐] 孟郊
颯颯秋風生,愁人怨離別。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
心曲千萬端,悲來卻難說。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作品賞析
【注釋】:
這是一首描寫情人離愁的詩歌。
這首詩寫的是秋日的離愁:“颯颯秋風生,愁人怨離別。”交代離別時的節令,并用“颯颯秋風”渲染離愁別緒。接下去是寫一對離人的表情:“含情兩相向,欲語氣先咽。”相向,就是臉對著臉、眼對著眼;從“含情”二字里,使人想象到依戀難舍的情景,想象到汪汪熱淚對著熱淚汪汪的情景;想對愛人說些什么,早已抽抽咽咽,還能說出什么來呢!因為這兩句寫得極為生動傳情,宋代柳永,便把它點化到自己的詞中,寫出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雨霖鈴》)的名句。抽抽咽咽固然說不出話來,但抽咽稍定,到能夠說話之時,卻反而覺得沒話可說了:“心曲千萬端,悲來卻難說。”不是么?原先對“離人”或稍有不放心,想囑咐幾句什么話,或表白一下自己的心跡,但看到對方那痛楚難堪的表情,還有什么需要可說的呢?“卻難說”三字,確切地寫出了雙方當時的一種心境。這一對離人,雖然誰都沒說什么,但“未說一言,勝過千言”,更表現了他們深摯的愛情和相互信賴。最后用一幅開闊的畫面,寫出了他們對別后情景的遐想:“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從這幅開闊的畫面里,使人看到了他們在月光之下思念對方的情狀,使人想象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相互祝愿。
總起來看,詩人以秋風渲染離別的氣氛;寫“含情”之難舍,以“氣先咽”來描狀;寫“心曲”之復雜,以“卻難說”來概括;寫別后之深情,以“共明月”的畫面來遐想兩人“唯所思”的情狀。詩人換用幾種不同的表現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寫得很具體而動人。特別是“悲來卻難說”一句,本是極抽象的敘述語,但由于詩人將其鑲嵌在恰當的語言環境里,使人不僅不感到它抽象,而且覺得連女主人公復雜的心理活動都表現出來了。這正是作者“用常得奇”所收到的藝術效果。
最有名古代詩人的愛情詩詞篇2
鶯啼序
[宋] 吳文英
橫塘棹穿艷錦,引鴛鴦弄水。斷霞晚、笑折花歸,紺紗低護燈蕊。潤玉瘦、冰輕倦浴,斜拖鳳股盤云墜。聽銀床聲細。梧桐漸攪涼思。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訴空粱燕子。誤驚起、風竹敲門,故人還又不至。記瑯玕、新詩細掐,早陳跡、香痕纖指。怕因循,羅扇恩疏,又生秋意。西湖舊日,畫舸頻移,嘆幾縈夢寐。霞佩冷,疊瀾不定,麝靄飛雨,乍濕鮫綃,暗盛紅淚。綀單夜共,波心宿處,瓊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覺花容悴。嫣香易落,回頭澹碧銷煙,鏡空畫羅屏裹。殘蟬度曲,唱徹西園,也感紅怨翠。念省慣、吳宮幽憩。暗柳追涼,曉岸參斜,露零漚起。絲索寸藕,留連歡事。桃笙平展湘浪影,有昭華、秾李冰相倚。如今鬢點凄霜,半篋秋詞,恨盈蠹紙。
作品賞析
【注釋】:
這是吳文英晚年所作的一首戀情詞。詞中借詠荷而抒發了一生的戀愛悲劇,也飽含了對造成這種悲劇的封建禮權和封建制度的反感。
此詞是一首帶有明顯的主觀抒情特點的詠物詞。
全詞共分四疊。第一疊將出水芙蓉的美艷與抒情對象巧妙地結合起來,生動細致地刻畫了所戀女性的優美形象 。“橫塘”在蘇州盤門之南十余里。吳文英曾在此寓居,這里以倒敘方法,敘寫當年的一個片斷。他們在湖中乘舟穿過荷叢 ,觀賞、戲弄著湖里的鴛鴦。她在晚霞中“笑折花歸”,“花”指荷花。“紺紗低護”指紅黑色的紗帳遮掩了燈光,室內的光線暗淡而柔和。“潤玉瘦 ,冰輕倦浴,斜拖鳳股盤云附”,形象地刻畫出有似出水芙蓉的女性形態之美 。“ 潤玉”喻人;“瘦”是宋人以纖細為美的美感經驗;“ 冰”指的應是冰肌玉骨。“鳳股”為婦女首飾,即鳳釵;“盤云”是說婦女發髻 ,盤綰猶如烏云。“銀床”為井欄,庭園中井畔常栽梧桐,所以詩詞中“井梧”、“井桐”之類更頗多見。桐葉飄墜的微細聲響引起了他心中秋涼將至的感覺。
第二疊寫作者所處的現實環境。時光飛逝,往事已隔多年。燕子歸來,舊巢不存,惟有空梁,比喻心愛的人已經離去。風吹竹響,引起作者的錯覺,以為是故人敲門,但很快便意識到,故人再也不會象以往一樣叩門而入了。這里借用李益“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竹窗聞風》)詩句。因竹而思及故人,因故人又想起與竹有關的另一件事情:“ 記瑯玕、新詩細掐 ,早陳跡、香痕纖指。”瑯玕,指竹。當年她在嫩竹干上用指甲刻字,香痕猶在,但已成陳跡,睹物思人 ,舊情不堪追記 !“羅扇恩疏”,是她當時的怨語,現在竟成事實,特別感到后悔和自責。由此又引起對于往事的種種回憶。
當年兩人夜泛西湖 ,“畫舸頻移 ”,兩人在蕩漾的輕波中緩緩地揮動雙槳 。她感極而泣,“綀單”即單薄的布被 。“綀單夜共 ,波心宿處”,倆人廝守船中,她為自己的知音盡情歌舞。興奮歡樂,使她容光煥發,毫無倦意。這段描寫使人們不由產生關于青春的歡樂、真摯的情感、浪漫的趣味的聯想。這時詞意忽然逆轉,以嘆息的語氣描摹出西湖情事的悲慘結局:“嫣香易落”。“嫣香”以花代人 。“回頭”與“幾縈夢寐”相照應,合理地插入對這一段艷情的回憶。結尾處痛感往事已煙消云散。這一疊詞,有頭有尾,在描寫中又處處體現物性,予人們以一種朦朧之類。西園是吳文英寓居蘇州時所住的閶門外西園,在那里他曾多次與所戀的蘇州歌妓幽會。所以感傷和懷念的地往往在此。這疊詞是作者追敘在西園的又一段艷情 。“吳宮”借指蘇州某處,或者就是西園。他與蘇州的戀人在垂柳掩映 ,湖岸橫斜的“吳宮幽憩”,“曉岸參斜,露零漚起”暗示時間由夜到曉。“桃笙”即涼席 。“湘浪影 ”,是說竹簟花紋就象湘波之影。“有昭華秾李冰相倚”,是指與美人同此枕簟。黃山谷有詩云:“秾李四弦風指席 ,昭華三弄月侵床。我無紅袖堪娛夜,政要青奴一味涼 。”秾李、昭華,是貴人家兩個女妓 。這里借指其人的歌妓身份。“絲縈寸藉,留連歡事 ”,含蓄地表達了夏夜兩人之歡。全詞以“如今鬢點凄霜 ,半篋秋詞,恨盈蠹紙”為結。詞人已是霜鬢了 ,“凄霜”謂凄苦之情使自己鬢發斑白,表明多年以來飽受舊情折磨。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吳文英僅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文人,對于現實無能為力,即使對于自己情事的不幸也無法挽回,因而只能寫下恨詞來悼念曾愛過的不幸女子 。“秋詞”意為悲涼之詞;“篋 ”,竹箱 ,“蠹紙”為蟲蠹過的舊紙,言詞箋已陳舊。多年積恨,寫滿蠹紙。由此可見這是作者以一生的兩件愛情悲劇寫成的血淚詞。
這首經過高度藝術處理的詠物抒情詞,內容十分豐富,是吳文英一生情事的總結。作者以曲折變換的詞筆表現出來,借以掩飾心中那不愿為人所知的情感秘密。而這種奇幻曲折的筆法,恰好代表了夢窗詞的藝術風格,堪稱詞作中的上品。
最有名古代詩人的愛情詩詞篇3
薄幸·青樓春晚
[宋] 呂渭老
青樓春晚。晝寂寂、梳勻又懶。乍聽得、鴉啼鶯弄,惹起新愁無限。記年時、偷擲春心,花間隔霧遙相見。便角枕題詩,寶釵貰酒,共醉青苔深院。怎忘得、回廊下,攜手處、花明月滿。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閑對芭蕉展。卻誰拘管。盡無言、閑品秦箏,淚滿參差雁。腰支漸小,心與楊花共遠。
作品賞析
【注釋】
①角枕:枕心角飾者。
②貰(shi):賒欠。
【評解】
這首詞委婉細膩地抒寫了別后相思之情。眼前的景色,勾起往事的回憶。上片寫當
時相會的情景。春心偷擲,花前相見,賞酒題詩,深院共醉。往事歷歷,縈繞心頭。下
片寫別后的相思相憶。當時廊下攜手,花明月滿。如今小窗悶坐,無言淚滿。“心與楊
花共遠”,寫出了無限相思與眷戀。余味綿綿,耐人尋思。全詞著意描繪暮春景色,實
抒離別相思之情。
從眼前寫到過去,又從以往回到眼前。含蓄蘊藉,婉麗多姿。
這是一首戀情詞,敘述一個“偷擲春心”的少女對遠在他鄉的戀人的懷念與憂思 。這位少女的身分,詞中雖有“青樓”字樣,但據曹植《美女篇 》“借問女何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她應是府第中的閨閣,由詞意可見,她不是妓女,而是良家女兒。她對戀人的感情是純潔無瑕的。
寫戀愛男女雙方分開而引起憂愁的情感,是唐宋詞中常見的主題。但呂渭老的這首詞,卻鮮明地表現出疏秀明麗、自然清新的藝術風格。
這首詞的中心寫的是愁。作者在起調處就開始刻畫這位少女的“愁”的形象 。以“春晚”點出時節,暗寓傷感。在古典詩詞中,晚春常常出現百花零落的“殘紅”景象,象征著“愁”。“晝寂寂、梳勻又懶”,承“春晚”而來。寂寞與“懶 ”,都是晚春季節給人的感受,這里同時又是這位少女孤單無伴、百無聊賴的心理表露。她雖然梳頭、勻面,但卻只能獨坐“青樓 ”,獨消永晝 。“乍聽得”兩句,轉寫動景,亦承“春晚”而來。鴉啼鶯弄 ,本當賞心悅耳,可在她,卻引起了相反的效果 :“惹起新愁無限 ”!用反跌之筆,更為深刻地寫出了這位少女心靈深處的“ 愁”。
至此,始露“愁”字,又借鶯聲引出,是作者用筆婉轉生姿處。這是全詞的第一個層次,寫少女的憂愁的情態,一片愁云,籠罩全詞 。“記年時”以至上片結句,是全詞的第二個層次,以回憶的筆調,從刻畫形象、剪裁畫面入手 ,寫這位由初戀至熱戀的全過程。
插入敘事 。“記年時”的“記”,是個“領字”,領起下文五句,在語法結構上,這五句都是“記”的賓語,是少女所“記”的內容。這五句,層次分明,連珠而下,氣脈一貫,從中似乎可以覺察到這位少女在戀愛過程中緊張而愉快的心情。這五句所敘述的內容層次是:先寫初戀的時間 :“年時”,即那年。“偷擲”兩句,則是寫與戀人初次相見時的情態。作者在“相見”前連用“花間”、“隔霧”、“遙”三個修飾語,把這次相見寫得溫馨浪漫、極富情致。且寫出見面時相距較遠,而且在花叢中由花枝掩面。尤其是還隔著那輕紗般的霧。這就活畫出這位少女在戀情(“春心”)萌動、勇躍欲試時的羞澀與緊張,與“偷擲”的“偷”字配的搭極當。自然,作者把這次相見置于如此美妙的環境之中,不無象征愛情美好。然后寫戀情的發展:“角枕題詩——寶釵貰酒——共醉青苔深院”。這里的“便”,也是“領字”,有“于是,就??”的意思。在“記”字領轄范圍中,再用一領字,意在加強下三句的句間聯系,層層遞進,不容稍懈,表現了雙方戀情的迅速發展。同時 ,用“便”字把“記”字所領起的五句,在節奏上分開,使下三句成為上二句的自然發展,上二下三之間 ,“便”字成了聯系的紐帶。領字之中有領字,使結構疏密有致,節奏鮮明,足見作者駕馭語言功力。
下片換頭處以“怎忘得、回廊下,攜手處、花明月滿 ”,緊接上片 ,并為上片的美好的回憶作總結。
緊接著,用“如今但??”作有力地轉折,開拓這首詞的第三個層次,展現出凄涼的畫面。這一層,與上片所寫對愛情的美好回憶,正好互為反襯,從而表現這位少女心靈深處的凄涼,同時也揭示了這位少女“愁”的根源所在。這正是作者的曲折用筆,巧妙安排。“但”是個“領字”,領起“暮雨”、“蜂愁蝶恨 ”、“小窗閑對芭蕉展”三句。這三句,一句一個畫面,景中寓情。
“暮雨”紛紛蕭蕭,如絲如麻,景象暗淡凄清而紛亂,從而進一步表現了少女心情的紛煩與凄苦 ;“蜂愁蝶恨”一景,承“暮雨”而來 ,明寫蜂蝶,暗寫少女,“小窗”云云 ,則是明寫少女了。三句內容的排列,由物而入,由晦而顯,然后再以“卻誰拘管”直抒幽怨 ,同時也暗示出她那美好的愛戀,已如流水落花,不堪回首,為最后一層意思預作安排。最后一個層次,是詞的歇拍 :“盡無言、品秦箏,淚滿參差雁。腰支漸小 ,心與楊花共遠 。”這是全詞抒情達意的脈穴,寫盡少女愁極而悲、悲極轉憂恨的復雜情態。箏,《隋書·樂志》說始于秦,故稱秦箏;箏聲哀,故稱哀箏。
李嶠詠箏詩有“莫聽西秦奏,箏箏有剩哀”,岑參《秦箏歌》有“汝不聞秦箏聲最苦”、“聞之酒醒淚如雨”等句。箏十三弦,承弦的柱參差列陣如雁行,故劉禹錫稱其“玫瑰寶柱秋雁行”(《傷秦姝行》)。這位少女“閑品秦箏”以寫其哀 ,聲情相應,不禁悲從中出,以致“淚滿參差雁 ”。意深而語新,一句寫盡少女相思之苦。“腰支漸小”,說人消瘦,是長期愁苦悲痛的明證。“心與楊花共遠”,借楊花飄逝以寫少女愁緒的悠遠、渺茫,心猶楊花,楊花似心,寸心千里,情深而句秀,有“有馀不盡之意 ”(張炎《詞源》),深得詞家結句之法。且楊花變晚春之物,用以結句,遂使全詞首尾照應,回環往復,渾然一體,亦作者匠心獨運之處。
這首詞敘事抒情,層次分明 ,從刻畫形象入手,由畫面組織成文,構思巧妙,情致婉轉。前人稱呂渭老的詞婉媚深窈,與美成、耆卿相伯仲。從這首《薄幸》詞看來,并非過譽。
最有名古代詩人的愛情詩詞篇4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清] 納蘭性德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
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
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技花樣畫羅裙。
作品賞析
寫男女偷會香艷放蕩容易,風流最難。《詩經》里的《野有死麇》、《靜女》等的風流清潔氣質,到了后來都疏落了,詩比詞四平八穩,寫起感情來也深藏,艷語有限。詞比詩放誕大膽。可惜花間詞每多男女相歡之詞,只是香艷有余,清凈不足。五代詞中最熱辣亮烈的愛當是“須作一生拼,盡君今日歡”。一份愛若冶艷縱情到了極至,便成了貞烈。與牛嶠這首直接記錄房中秘事的作品不同,距牛嶠之后50年左右,南唐后主李煜也有一首大名鼎鼎的同調《菩薩蠻》,寫自己與小周后偷會——
花明月暗飛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在起霧月光不明的晚上,小周后偷偷跑出來見情郎。手里拿著鞋,只穿著襪子走在臺階上,怕弄出聲音讓人發現。約在畫堂南邊見面,在他的懷里激動得嬌軀輕顫:“我出來一次很難,你一定要好好愛我呀。”當時小周后在為姐姐大周后侍疾,與后主情人歡會,不免偷偷摸摸,也正因為相見難,才更相見歡,情感更熱烈行為更大膽感受更刺激。后主此句探驪得珠,寫透小周后心事,十分逼真地刻畫出少女心頭小鹿亂撞的那種情竇初開、偷嘗禁果神態。“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與牛嶠的“須作一生拼,盡君今日歡”同為狎旎已極的情語,因為感情至真,不覺其淫,反覺其美。
人不能以詞論,詞卻可以因人論,最簡單李白的詞和蘇軾的就截然有別。同樣是和伊人相處相偎相依,后主于清新中寫出情人間的冶艷,而容若寫出的感覺是一份靜美婉約,戀人間的溫柔愛憐。容若心性高貴純潔如小王子,作詞情語多多而艷語少少,清朗純凈感覺很像學生時代的戀愛,停留在精神層次的需求更強烈。這闋《虞美人》起拍兩句即化用后主名句,生畫出當年與伊人相會的情景,是在曲闌深處,她心情激蕩,輕輕落淚。
這首詞所寫是回憶當年和伊人相會相處的情景,字句間一片春光凄涼,前兩句叫人讀來搖心動魄,后兩句詞意陡轉,道破這原是記憶中的美妙而已,現在已經是別后凄涼。凄清幽怨到讓人不堪承受了。下闋緊承上闋詞意,將失意一傾到底,用詞精美婉約,然凄愴詞意并未因此而消減,依然辛酸入骨。容若此詞和后主詞還有一點相似,就是不過多的借助外景,而選擇用白描的手法深入內心,感情懇切,用詞清凈。
江淹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是怎樣難以排遣的離愁別緒讓人憔悴?半生已經孤零零地渡過,思念卻未消減。淚水依舊會毫無節制地濡出來,沁濕了枕頭。想來,余生活著也只是為了生長繁衍、重復延續這種孤獨。與她離別不過數年,容若卻覺得半生已過,心態一老如斯,這種蒼老是行在曠野中劈頭一道閃電,迅疾猛烈瞬間經年。
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技花樣畫羅裙。在束河買扎染的裙子,送給最好的朋友,圖案肆意,隨意潑染,想起千年前蘭心惠質的女子,不屑用外面的庸脂俗粉,而別出心載地用山水畫的折枝技法,在素白的羅裙上畫出意境疏淡的圖畫。
時間蹂躪記憶,人往往身不由己地凜冽忘卻。記憶消退如潮,難以控制。最終亦只可記得一些細微深入的細節,它們如白堊紀時流落在地球上的植物,亦是一種遺落。卻是自有定義和存在價值。
記憶中最快樂的事,就是同你一起為羅裙畫上圖案,隔天見你穿上。看你容光瀲滟,柳腰裙兒蕩,便是旖旎撓人的春光。而今這盛景不再。我活著亦只為了重復對你的紀念。
別后。你是否,和我一樣。因為記得那些清淡時光的秾麗快樂而心意凄涼?愛消魂,思念更銷魂。
注:牛嶠
最有名古代詩人的愛情詩詞篇5
憶秦娥·花深深
[宋] 鄭文妻
花深深。一鉤羅襪行花陰。
行花陰。閑將柳帶,細結同心。
日邊消息空沈沈。畫眉樓上愁登臨。
愁登臨。海棠開后,望到如今。
作品賞析
【注釋】:
這是一個癡情的妻子寄給游學未歸的丈夫的詞作。作者為南宋太學生鄭文之妻孫氏。
詞一開始即以“花深深”三字寫出百花盛開的濃麗景色,緊接著寫自己獨自徘徊于花陰之下。“一鉤羅襪”指小巧的雙足,由此可以想見癡情女主人公是一位體態輕盈的妙齡女子。“花陰”二字一方面補足上句花的繁茂,另一方面也點出這是一個晴和的日子。春和景明,本該夫妻團聚歡樂,攜手共游,但如今卻良辰美景虛設。不言惆悵,而惆悵自見。第三句“行花陰”重復第二句末三字,不僅是格律上單純的重復,而含有徘徊復徘徊之意,以引出下面的行動。“閑將柳帶”二句寫女主人公看到長長的柳條乃隨于攀折幾枝,精心地編成了一個同心結。以表達對于心心相印的愛情的向往。
如果說上闋是以行動來暗示獨處的悵惘和對堅貞愛情的向往的話,那么下闋便是以直抒胸臆來表達她痛苦的期待和熱切的召喚。下闋著力寫一個“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