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詩歌:云彩和風兒
《云彩和風兒》是大班必學的一篇語文課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詩歌:云彩和風兒,以供大家閱讀。
大班詩歌:云彩和風兒: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風兒真能干。
吹呀吹,云彩變成小白船,
豎起桅桿,揚起風帆,
小白船,飄呀飄,飄到遠處看不見。
吹呀吹,云彩變成大獅子,
躬起身子,張開大口,
獅子吼呀吼,嚇得羊群都逃散。
吹呀吹,云彩變成胖娃娃,
頭戴帽子,身穿圍兜兒,
跑來跑去,跟著太陽公公鬧著玩。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風兒真能干!
大班詩歌:云彩和風兒教案一:
《云彩和風兒》這首詩歌表現了云彩在風兒的吹動下變有趣的自然現象,不僅意境優美,同時充滿幼兒情趣,貼近幼兒生活,貼近大自然,符合《綱要》中對選材的要求。
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能夠清楚的發出母語的全部語音,能聽懂較復雜的句子,理解能力較強而且能用語言描述事物發展變化的順序,有意識的組織句子語言。為此,在《云彩和風兒》活動中我設計了兩個教育目標,一個是能力技能方面的目標——能理解詩歌內容,會按詩歌中的句式仿編。在培養幼兒情感方面,我設計的第二個目標是喜歡觀察云彩變化并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利于結合幼兒自己原有的情感經驗并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促使幼兒思維發展。這個目標基于第一個目標之上,是對幼兒原有水平的一個提升,對于幼兒來說是有挑戰性的目標。
幼兒在視、聽、講、做的練習中領會了詩歌的內容,另外我一改過去“教師教,幼兒學”的單一教學方法請幼兒在背景音樂下朗誦詩歌并用動作表現出來利用的是電化教學法和表演法,從而實現了由教師被動的教到幼兒主動學的轉變。
本次活動我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選取了幼兒熟悉的有關《云彩和風兒》為題材的內容。將優美的文學意境展現在幼兒眼前,同時作品中語言的美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在欣賞的同時大膽創造和表現文學作品的美,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
大班詩歌:云彩和風兒教案二:
一、作品分析
悠悠白云,在藍天上飄來飄去,“多美啊!”成人一定會駐足贊嘆,然而孩子對云卻不像對可愛的動物或美麗的花朵那樣一下子有興趣。《云彩和風兒》這首散文詩,作者用藝術的眼光,形象地描示了大自然中云彩和風兒相互聯系的奧秘,描繪出云彩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生動有趣的景象。散文詩能使幼兒馮永生聯想,滿足幼兒好奇、好想象的心理,使幼兒從中展開想像的翅膀,從中感受著有趣的事,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動目的
(一)讓幼兒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學習有感情的朗誦。
(二)培養幼兒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望。
三、活動準備
千姿百態的云彩圖片、課件、兒歌伴奏帶等。
四、活動過程
(一)觀察云彩
1、利用謎語導入課題,引起幼兒觀察云彩的興趣。
2、觀看云彩圖片,看看、想想、講講云彩的形象,感受云彩千變萬化的過程。
(二)感知兒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請幼兒閉上眼睛傾聽兒歌,由此聯想“風把云彩吹成了什么?”
2、請幼兒將聽到的畫到紙上,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3、展示幼兒繪畫,請幼兒描述兒歌的基本內容。
4、欣賞配樂兒歌,讓幼兒與繪畫內容進行自評。
5、教師操作課件與幼兒一起學習兒歌,并請幼兒適時地給兒歌創編動作。(配伴奏帶)
6、討論與描述:小朋友,你所喜歡的兒歌里的云彩是什么樣的?請幼兒隨自已喜歡的角色來表演。
7、隨伴奏樂有感情的朗誦。
(三)表演云彩
玩《風爺爺》游戲
請幼兒扮云彩,教師扮風爺爺。
玩法:“風爺爺”和“云彩”在音樂中飄來飄去,當歌曲快要結束唱到“風爺爺你快來吧!”時,幼兒變成自已想像的形態,并靜止不動。然后,“風爺爺”逐一瞧瞧,詢問云彩變成了什么?請幼兒用“吹呀吹,云彩變成×××”回答。被問到的幼兒起身看別的小朋友變成了什么?玩2-3遍后,請“云彩”們變成一塊大手帕。摸天空中的灰塵,讓天空更藍,云彩更美,隨唱《 》去戶外觀察云彩。
(四)擴展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生活周圍的自然現象,區別白云、烏云、彩云。(晴朗的天空白云飄,太陽旁升起的是紅色的云;陰沉的天氣是灰色的云;下雷陣雨前是烏云;)
2、指導幼兒用棉花團想象粘貼各種形態的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