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詩歌欣賞加賞析
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節彼南山,有實其猗。
赫赫師尹,不平謂何。
天方薦瘥,喪亂弘多。
民言無嘉,憯莫懲嗟。
尹氏大師,維周之氐。
秉國之均,四方是維。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師。
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弗問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無小人殆。
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昊天不傭,降此鞫讻。
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君子如屆,俾民心闋。
君子如夷,惡怒是違。
不吊昊天,亂靡有定。
式月斯生,俾民不寧。
憂心如酲,誰秉國成。
不自為政,卒勞百姓。
駕彼四牡,四牡項領。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方茂爾惡,相爾矛矣。
既夷既懌,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寧。
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誦,以究王讻。
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注釋】:周大夫家父,刺太師尹氏,曠廢職務,任用小人,貽禍人民。
節:高峻貌。
巖巖:積石貌。
師:太師。周三公之官,職掌兵權,類似大帥。
具:俱。
惔(音談):火燒。
卒:盡。
斬:滅絕。
監:察。
有實其猗:山坡壯闊。
薦:重。瘥(音錯):疾病。
憯(音慘):作語助。曾,乃。
懲:止。
嗟:語末助詞。
氐:根本。
秉:掌握。
均:平。
維:系。
毗(音皮):優厚。一說弼輔。
吊:善。
昊天:老天。
空:空乏;困窮。
師:大軍。一說眾民。
仕:察。式夷式已:為政公平,停止暴虐。一說或被傷害或停職。
瑣瑣:小貌。
姻亞:婿之父曰姻,兩婿相謂曰亞。
膴(音舞):厚。
仕:任用。膴仕,高位厚祿。
傭:均。
鞫:極,窮。
讻:兇,禍亂。
戾:災禍。
屆:極,止。
闋(音卻):止息。
夷:傷。一說平正。
酲(音成):病于酒。
成:平。
蹙蹙(音促):縮小之貌。局促不得舒展。
相:視。
懌:喜悅。
酬:酬酢。言反復無常,時則刀兵相見,時則酒席相勸。
作誦:作詩諷諫。
訛(音俄):化。
畜:休養;安定。
【賞析】:
《節南山》描寫了周幽王時代國家禍亂頻繁,百姓遭受災難,天下不平的政治局面,揭露周王不親政事,任用小人才是禍亂的根源。詩雖是直接諷刺太師尹氏,其實是旁敲側擊,譴責的是周朝天子。詩以高峻的終南山起興,象征尹氏身居高位,執掌大權,多處以怒“吳天”不善的方式 ,實際也是對幽王的詛咒,同時也看出詩人對上天的大膽諷刺。
詩經小雅詩歌欣賞加賞析精選篇2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兇,不用其行。
四國無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則維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燁燁震電,不寧不令。
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
家伯維宰,仲允膳夫。
棸子內史,蹶維趣馬。
楀維師氏,艷妻煽方處。
抑此皇父,豈日不時。
胡為我作,不卿我謀。
徹我墻屋,田卒汙萊。
曰予不戕,禮則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擇三有事,亶侯多藏。
不慭遺一老,俾守我王。
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無罪無孽,讒口囂囂。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職競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
四方有羨,我獨居憂。
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
天命不徹,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注釋】:
詩中以發生日食、地震為上天告警,希望統治者有所改悔。詩譴責周幽王任用小人,濫用民力,嬖幸艷妻,政失常軌。詩中日食發生日推算為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是世界上年月日可以稽考的最早的一次日食記錄。
十月:周歷十月。
交:交替。
朔:月光復蘇為朔,夏歷每月初一稱朔。
丑:惡,不好。
微:無光。指月食。
告兇:告天下以興亡之征也。
行:道;度。
燁燁(音葉):聲光之盛也。可能是地震時出現的地光。
震:雷。可能是地震時發出的隆隆聲。
冢:山頂。
崒:崔嵬。一說碎。
憯(音慘):乃。
皇父、家伯、仲允:均為大臣的字。
番、棸(音鄒)、蹶(音貴)、楀(音舉):均為大臣的氏。
艷:美色。
煽:熾。
方:正在;現時。
抑:一說通懿;一說嘆詞。
作:為,發作。
汙(音烏):水池壅塞不通。
萊:草名。這里泛指野草。
戕:殘害。
圣:聰明。這里有諷刺之意。
向:邑名。擇三有事:選擇人來擔任三卿。
藏:積蓄;聚斂。
慭(音印):愿也;強也。
孽:災難。
噂(音尊)沓:相對談語,背則相憎。
職:主。競:強。
悠:憂思。里:病。
痗(音妹):病。
羨:寬裕。
天命不徹:上天不遵循常道。
【賞析】:
《十月之交》描寫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發生的日食現象,以致后來發生一系列“百川沸騰,山冢崒崩”的自然災難,提出了對西周王朝政治的警告。進而揭露周幽王寵幸嬪妃,重用奸臣,亂政殃民,還諷刺了“禮法”的虛偽,給人民帶來的痛苦,總結出深刻的政治道理“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職競由人”。表達了詩人的憂慮意識。詩從自然現象寫起,再寫人禍,最后總結其中的根本原因,脈絡分明,層層深入,深刻直捷。詩的紀實性很強,不僅有準確的時日,還具體直刺皇親一批月黨,不僅保有存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還真切具體可以考察西周末年的時弊和社會變動,因而“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成為歷史上概括社會變動最有代表性的詩句。
詩經小雅詩歌欣賞加賞析精選篇3
正月繁霜,我心憂傷。
民之訛言,亦孔之將。
念我獨兮,憂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憂以癢。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
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憂心惸惸,念我無祿。
民之無辜,并其臣仆。
哀我人斯,于何從祿。
瞻烏爰止,于誰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猴蒸。
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既克有定,靡人弗勝。
有皇上帝,伊誰云憎。
謂山蓋卑,為崗為陵。
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具曰予圣,誰知烏之雌雄。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
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維號斯言,有倫有脊。
哀今之人,胡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天之扤我,如不我克。
彼求我則,如不我得。
執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憂矣,如或結之。
今茲之正,胡然厲矣。
燎之方揚,寧或滅之。
赫赫周宗,褒姒滅之。
終其永懷,又窘陰雨。
其車既載,乃棄爾輔。
載輸爾載,將伯助予。
無棄爾輔,員于爾輻。
屢顧爾仆,不輸爾載。
終逾絕險,曾是不意。
魚在于沼,亦匪克樂。
潛雖伏矣,益孔之炤。
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殽。
洽比其鄰,昏姻孔云。
念我獨兮,憂心慇慇。
佌佌佊有屋,蔌蔌方有谷。
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惸獨。
【注釋】:
正月:周歷六月,夏歷四月,高享先生認為“正”是“四”字的誤寫,(《詩經今注》)清人陳奐解為“正陽純朝之月”,所以稱為正月。(〈毛詩傳疏〉)
繁:多。
訛言:謠言。
孔:很。
將:大。
獨:獨自。
京京:憂愁很深,無法解除。
小心:膽小怕事。
癙:鼠音,幽悶。
癢:生病。
俾:使。
瘉:病,遭痛苦。
莠言:壞話。
愈愈:煩悶。
是以:因此。
侮:遭受欺侮。
惸惸:窮音,形容憂愁不安。
無祿:不幸。
無幸:無罪。
并:皆。
臣仆:奴仆。
止:停息。
中林:林中。
薪:粗柴枝。
蒸:細柴枝,皆不成材。
殆:危險。
夢夢:昏暗不明。
克:能夠。
有皇:偉大光明。
蓋:通作“盍”,何,怎么。
故老:老臣。
局:彎曲身體。
蹐:小步走路的樣子。
號:喊叫。
胡:何,為什么。
虺:毒蛇。蜴:四腳蛇。
阪:山坡。
菀:茂盛的樣子。
扤:摧折。
克:戰勝。
仇仇:緩慢不力。
不我力:不給予我力。為重力。
結:結成疙瘩。
正:通作“政”。
厲:暴虐。
揚:旺盛。
或:有什么人。
宗周:王都鎬京。為天下所宗。
褒姒:周幽王寵妃。
終:既。
永懷:深深的憂慮。
輔:大車兩旁的欄板。比喻國家賢臣。
輸:掉落。
員:用繩索盤上。
輻:車箱下面鉤住車軸的木頭。
顧:顧惜,體諒。
不意:不太用心,此皆以車喻國。
炤:通作“昭”,明白。
慘慘:憂慮不安。
旨酒:美酒。
嘉殽:豐美的菜肴。
比:親近。
昏姻:親戚。
云:通作“圓”,周旋。
慇慇:心情沉痛。
佌:細小的樣子。
蔌蔌:形容鄙陋。此形容插微渺上,地位低下。
天夭:上天降下的災難。
椓:打擊。
哿:快樂。
惸獨:孤獨無助的人。
【賞析】:
《正月》描寫西周末年政治黑暗,揭露了朝廷的氏庸,腐敗與殘暴,表達了對王朝淪落的哀惋,也對自己的孤獨無助表現出無可奈何,顯示了詩人對國事民生的深深的憂慮。傳統以“正月”的氣候多霜的反常。喻國事的反常無道,寫自己親歷其境的人生遭遇和社會的動亂,尤其突出一個“獨”字,詩人自己的正直在黑暗的政治社會中必然是孤獨的,而且他的憂慮,也是獨具只眼,認識到了的。詩中多精警之言,深刻之見,以車喻國,以仆喻人,說明治國重在任賢,失敗人則失國的道理。
詩經小雅詩歌欣賞加賞析精選篇4
弁彼鸒斯,歸飛提提。
民莫不榖,我獨于罹。
何辜于天,我罪伊何。
心之憂矣,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鞠為茂草。
我心憂傷,惄焉如搗。
假寐永嘆,維憂用老。
心之憂矣,疢如疾首。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不屬于毛,不離于里。
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
有漼者淵,萑葦淠淠。
譬彼舟流,不知所屆。
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
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譬彼壞木,疾用無枝。
心之憂矣,寧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
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君子秉心,微其忍之。
心之憂矣,涕既隕之。
君子信讒,如或酬之。
君子不惠,不舒究之。
伐木掎矣,析薪扡矣。
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
無逝我梁,無發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后。
【注釋】:周幽王太子宜臼被廢而怨怒。一說被逐婦女的哀怨。
弁(音盤):樂也。
鸒(音玉):鳥名。亦名雅烏,寒鴉。
提提(音時):群飛貌。
踧踧(音敵):平坦貌。
鞠(音局):窮,盡。
惄( 音溺):思。
擣(音搗):心疾也。
假寐:不脫冠衣而寐。
疢(音趁):病。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桑樹、梓樹為父母所栽,子孫看見,緬懷先人,必恭必敬。不屬于毛,不離于里:毛在外陽以言父,里在內陰以言母。一說外不容于夫家,內不容于父母之家。
菀(音玉):茂盛貌。
蜩:蟬。嘒嘒(音會):蟬鳴聲。
漼(音催,二聲):水深貌。
淠淠(音配或畢):茂盛貌。屆:至。
伎伎(音其):舒貌。
雊(音夠):雉鳴也。
壞:指木病。
投:關閉。
先:放縱。
墐(音盡):埋葬。
掎:依。
佗(音駝):加。
逝:往,去。
【賞析】:
《小弁》傳統說是周幽王放逐太子宜臼,或是尹吉甫兒子伯奇受父虐待而作,其實詩中抒寫的確是遭受父母拋棄,而內心憂憤哀怨。詩寫了自己孤獨、流浪、失落、痛苦、思考、質問,不過善以眼前景道心中情,處處以情景對照設置,不過有反有正。寒鴉群飛而已則孤獨,柳茂蟬鳴,而自己流浪無處存身,又梓可敬,卻無父母可依。對比反襯中,抒情說理,都有很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