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李白的詩詞散文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 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①。
謝公②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③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①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縣南,即曹娥江上游。
②謝公屐:謝公,南朝詩人謝靈運。
③訇(音哄)然:形容大聲。
我想根據傳說夢游一趟天姥山,夢中我一夜 就飛渡了月下的鏡湖。湖上是我月光下的身影,一直陪伴我到剡溪。詩人謝靈運住宿的地方現在還 在,溪流清澈,猿猴高歌。穿上謝公游山時穿的那種木屐,我開始攀登直入云霄的山路。在半山腰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空中傳來天雞的啼鳴。
曲曲折折的路沒有一定的方向,觀賞這奇花異景,不覺已經天黑。山泉的響聲如熊在怒吼、龍在叫喚,幽靜的樹林也為之戰栗,層層山巖也為之震驚。黑云沉沉快要下雨,水波蕩漾升起煙霧。突然閃電迅雷,山巒都要崩裂,石門轟隆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的天空蔚藍無際,日月共同照耀著金碧輝煌的宮殿。神仙們一個接一個地下來了,他們用彩虹做衣,把清風當做馬;老虎彈琴,鸞鳥駕車,仙人成群結隊多如麻。
【夢游之美】
這首詩重點描寫了李白的夢境:他早就聽說天姥山被云霧遮繞,偶爾才能看見,于是久思成夢,夢見自己到天姥山會神仙去了。節選的這一段,就是他看到眾神時的情景。外面是電閃雷鳴,里面卻是其樂融融的仙境,仙人們衣食住行都不同于常人,就連樂師都是禽獸。讀者也似乎和李白一同夢游了一番。夢醒之后,李白感嘆人生短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賞析】
生活中有種種現實的約束,但是作文的時候是沒有任何約束的。李白生在古代,對未知世界的想象還 有點依賴《山海經》這樣的古老神話;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知道宇宙的概貌,擁有一些科技上的探索,如果再讓你來寫夢游仙境,你的神仙是怎樣的一群人?
【啟示】
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本可以在家中怡情養性,可是他選擇離別東魯,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朋友時所作的。政治上的挫折,讓李白不愿意再“摧眉折腰事權貴”了,于是要去尋找自己的快樂生活。的確,某一個方面不成功,并不能徹底否定一個人,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鑒賞李白的詩詞散文(篇2)
李白《越中覽古》的意思及賞析
越中1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 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1越中:唐朝的越中在今天的浙江紹興。
當年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夫差,凱旋而歸。勝利的越軍們享受著成功的果實,奢華富貴地穿盡了各種各樣的金銀珍寶。那時整個宮殿中都是面若桃花的女子,如今只剩下鷓鴣在遺跡上飛翔。
【省略之美】
絕句不是歷史小說,要在短片中體現出歷史的滄桑感,就需要大量地裁剪素材。這里有“盡錦衣”與“滿春殿”,寫出了越軍們回家之后極盡榮華的生活,當年臥薪嘗膽的越王子孫如何的驕奢婬亂;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看著鷓鴣在遺跡上飛翔,當年的繁華已經不再,還 有什么比這些鳥兒更能諷刺一時的富貴呢。短短幾字,說盡了歷史的變幻無常。
【賞析】
一幅是美人滿宮殿、絲竹之樂盛,一幅是梁上鷓鴣飛、荒草漫無邊。兩幅差距極大的畫面放到一起,讀者自然就能感受到落差帶來的精神上的沖擊感,也自然而然地想到李白要表達的以史為鑒的意圖。他的另一首詩《蘇臺覽古》寫到:“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把今天的景象放在前,把古代的景象移到后。比較一下兩首詩的異同。
【啟示】
臥薪嘗膽的故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但是成功之后,是不是就無憂無慮了呢?李白的這首《越中覽古》冷靜地告訴后人,沒有可以遺傳萬代的江山,只要有人遺忘了艱苦創業時的樸素、節儉、忍辱負重,他的成功果實也就會被收回。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因為人們往往只有一時的熱情,沒有持久的恒心。
鑒賞李白的詩詞散文(篇3)
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1]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2]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3]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4]之[5]高天,下有淥水[6]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7]心肝。
【注釋】
[1]絡緯:一種昆蟲,俗稱紡織娘。
[2]簟:涼 席。
[3]帷:帷幕、窗簾。
[4]青冥:青云。
[5]之:到。
[6]淥水:清水。
[7]摧:傷。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回憶往日情懷時作的,表面上抒發了相思之苦,實則表達了詩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悶之情。
紡織娘在微涼 的秋夜 里啼叫,詩人伴著孤燈,感到了寂寞和空虛,只好一邊卷起窗簾望月長嘆,一邊思念著“美人”。“美人”在我國古代,經常被比喻成人們所追求的理想,再加上詩中又出現了“長安”這個特定的地方,所以這里的“美人”其實象征著詩人的政治理想。可是,“美人”是多么遙遠啊!有迷茫的長天和清澈的水流阻隔著,就連魂魄想飛過去都很難,只能長久地思念它,不禁讓人肝腸寸斷。
全詩用“長相思”展開抒情,又用“長相思”一語收尾,在形式上非常對稱,韻律感很強,達到了很好的抒情效果。
鑒賞李白的詩詞散文(篇4)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古詩今譯】
太陽照射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霧,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名句賞析】——“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風景秀麗,香爐峰的瀑布尤為壯觀,詩人以十分興奮的心情,提筆寫下了這首絕句。前兩句概括地描繪了香爐峰瀑布的奇偉景象。首句從香爐峰寫起,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輕輕的水氣變成了紫色的薄霧,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第二句描寫瀑布,一個“掛”字,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筆墨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飛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夸張瀑布的壯觀,可以說字字珠磯,無一虛設。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而其中一個“疑”字率直道破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注詞釋義】
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國名山之一。
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照射的云霧水氣呈現出紫色。
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極高的天空。
鑒賞李白的詩詞散文(篇5)
贈汪倫1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2聲。
桃花潭3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1汪倫:字鳳林,越國公汪華五世孫,曾為安徽涇縣縣令。
2踏歌:邊唱歌邊用腳踏地為節拍。
3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
我一個人略帶憂傷,剛要乘船離開時,忽然聽見岸上傳來以腳步踏地為節拍唱歌的聲音,原來有人邊走邊唱前來為我送行。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民風之美】
李白乘船就要離開時,忽然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踏歌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雖然我們無法看到當時真實的情形,也無法聽到這是一種怎樣的歌聲,但我們了解到這是當地在歡慶良辰佳節或迎送賓客時候最隆重的踏歌舞。我們仿佛看到了一群人站在岸邊,連臂踏腳并配以輕微的守望動作,踩著拍子,一邊跳舞一邊唱歌。這是何等感人的場面啊!難怪詩人會激動萬分。
【賞析】
名詩名作當中,有不少是描寫當地民風民俗的。其實,對我們初步嘗試寫作的小朋友來說,從留心觀察身邊事物開始,注意積累寫作素材,特別是民風民俗、地方特色,會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如果能把這些獨特的東西恰當地融入作文中,必將成為作文的一大亮點,讓作文更有魅力。所以在平日里注意搜集它們吧,然后應用到寫作中去。
【啟示】
詩人李白一生狂傲不羈,但他心思非常細膩,容易動感情。就拿汪倫帶著一群熱情好客的村民為李白送行來說吧,汪倫一直想找個機會邀請李白來家做客,痛飲歡歌,傾訴衷情。這次如愿以償,汪倫作為主人,在客人離開時和村民出來送行本是常理,李白卻覺得是受到了莫大的厚待,情緒激動萬分,內心充滿了感動,于是馬上吟詩表示對主人的感謝。這就告訴我們,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是每個人對自己的基本要求,只有感恩,才會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