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夜夜操_麻豆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_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日本vs黑人hd

我愛古詩詞 > 詩歌大全 > 詩歌鑒賞 >

詩人蘇軾詩詞及翻譯賞析

時間: 小龍 詩歌鑒賞

【原文】

浣溪沙⑴

風壓輕云貼水飛⑵,乍晴池館燕爭泥⑶。沈郎多病不勝衣⑷。

沙上不聞鴻雁信⑸,竹間時聽鷓鴣啼⑸。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釋】

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雙調(diào),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

⑵輕云:本指輕薄飄浮的白云。這里比喻柳絮。貼水:緊挨近水面。

⑶乍晴:雨后初晴。乍:初,剛。池館:池沼館閣。這里主要指池沼。燕爭泥:燕子趁著天晴銜泥筑巢。

⑷沈郎:即沈約,字休文,南朝梁詩人。他在《與徐勉書》中說:“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yīng)移孔。”意思是說因多病而腰圍消瘦。后遂以“沈腰”作多病的代稱。不勝衣:形容消瘦無力,連衣服的重量都難以承受。勝,承受。

⑸沙上:指沙渚、沙灘之上。鴻雁信:古人有鴻雁傳書的說法。《漢書·蘇武傳》: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流于北海。昭帝即位,匈奴與漢和親,漢請求匈奴歸還蘇武。匈奴詐言蘇武已死。后漢派使者說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沼澤中。匈奴單于大驚,致歉漢使。

⑹鷓鴣啼:鷓鴣鳥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游子聽到鷓鴣的叫聲會感到湊涼。鷓鴣,禽名,善啼。

【白話譯文】

風壓著柳絮貼著水面紛飛,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邊銜泥筑巢。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沒有收到鴻雁傳來的書信,竹林間時時聽到鷓鴣悲啼。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曉了。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浣溪沙》約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是時,東坡在京師直史館。治平二年五月王弗逝世,六月殯京城西。第二年春,東坡迎春景而春情動,思念妻子,作此詞以懷念之。一說此詞是李璟的作品,見《李璟李煜詞補遺》。因明代所刊《類編草堂詩余》署為李璟所作,故《補遺》誤收。應(yīng)據(jù)元刻本定為東坡詞。

【賞析】

“風壓輕云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作者用輕快的筆觸三涂兩抹,就把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天畫圖描繪出來。他既沒有用濃重的色彩,也沒有用艷麗的詞藻,而只是輕描淡寫地勾勒出幾樣景物,感染力很強,呈現(xiàn)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氣息。在一個多云轉(zhuǎn)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館內(nèi)外,但見和風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貼水迅飛,輕陰擱雨,天氣初晴,那銜泥的新燕,正軟語呢喃。按理說,面對著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也應(yīng)該心情振奮、逸興遄飛了,但緊接著一句卻是“沈郎多病不勝衣”。作者竟自比多病的沈約,腰圍帶減,瘦損不堪,值茲陽和氣清之際,更加弱不禁風了。首句連用三個動詞“壓”、“貼”、“飛”,構(gòu)成連動句式,振動起整個畫面。次句把時、空交互在一起寫:季節(jié)是春天(由燕爭泥可推知),天氣是初晴,地點在池館內(nèi)外。這兩句色彩明快。第三句點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畫面頓時從明快變?yōu)殛幱?這一喜、一憂、一揚、一抑,產(chǎn)生了跌宕的審美效果,更增加了詞的動態(tài)美。詩意到此出現(xiàn)了巨大轉(zhuǎn)折,為過渡到下片做好了準備。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鴻雁傳書,用《漢書·蘇武傳》中典故,詩詞里常用這個典故。鴻雁不捎個信來,而鷓鴣啼聲,更是時時勾起詞人對故舊的思念。“沙上”“竹間”,既分別為鴻雁和鷓鴣棲息之地,也極可能即作者舉目所見之景。作者謫居黃州期間所寫“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情境,與此詞類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落花本無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無知的落花變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這樣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其中含蘊的“韻外之致”(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就耐人尋味了。唐代皎然《詩式》說:“兩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這句則至少包含了三重意思:一、“惟有”二字,說明除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都不明了;二、落花能夠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與落花的命運相似;三、落花無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無可勸慰。

全詞僅上片開頭兩句寫景,第三句抒情,用的是先實后虛的手法。下片則虛實結(jié)合,情中見景。在蘇軾筆下,不僅“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而且于情語中也往往見景物。這是一種很高妙的手法。

名家評價

清·黃蘇《寥園詞選》:首尾自喻。“燕爭泥”,喻別人得意,“沈郎”,自比。“未聞鴻雁”,無佳信息也。“鷓鴣啼”,聲凄切也。通首婉側(cè)。

詩人蘇軾詩詞及翻譯賞析精選篇2

《蝶戀花·蝶懶鶯慵春過半》是北宋詩人蘇軾的一首詞。上闋由景及人,描摹出一幅的少女閨怨圖,下闋直入,展開對人物外表與內(nèi)心的描寫。全詞以種種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個多愁善感的傷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闌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傷春的復(fù)雜心緒,表達對妻子的懷念。

【原文】

蝶戀花

蝶懶鶯慵①春過半。花落狂風,小院殘紅②滿。午醉未醒紅日晚,黃昏簾幕③無人卷。

云鬢鬅④松眉黛⑤淺。總是愁媒⑥,欲訴誰消遣⑦。未信此情難系絆⑧,楊花⑨猶有東風管⑩。

【注釋】

①慵(yōng):懶。

②殘紅:指凋殘的花,落花。

③幕:這里指窗帷。

④鬢鬅(bìn péng):蓬松,指頭發(fā)松散的樣子。

⑤黛:一種青黑色的顏料,古時女子用來畫眉。

⑥愁媒:引起悉愁情的媒介。這里指暮春景致處處皆能生愁。

⑦消遣:消解,排遣。

⑧系絆:這里是“維系”的意思,還可以引申為“寄托、有著落”。

⑨楊花:指柳絮,是離愁別緒的代名詞。

⑩管:照管。

【白話譯文】

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懶得飛舞,黃鶯也有此倦怠,風卷花落,殘紅滿院。紅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線漸暗,簾幕低垂,此情此景,使人感到情懶意慵,神倦魂銷。

暮春景致處處皆能生愁懶于梳妝打扮,一切景物都成為愁的觸媒,而又無人可以傾訴。煞拍宕開,謂此情將不會一無依托,楊花尚有東風來吹拂照管,難道自身連楊花也不如嗎?

【創(chuàng)作背景】

《蝶戀花》約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三月。是時,東坡31歲,喪妻九個月。為抒發(fā)思妻之幽情,作此詞以懷念之。

【賞析】

蘇軾詞在豪放以外,也顯婉約含羞,《蝶戀花》詞中即寫閨怨女子,纏綿動人。這首詞以種種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個多愁善感的傷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闌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傷春的復(fù)雜心緒。

上闋由寫景過渡到寫人。全詞以哀景引入,“懶、慵”乃倦怠樣,“蝶、鶯”本為無情動物,詞人卻以主觀情感灌入,描畫了兩物的慵懶散漫。后以“花落狂風”承接,更于慵懶外平添蕭瑟,“殘”為花落凌亂之形,暗含殘敗頹靡;“滿”字作結(jié),殘紅遍地,滿布小院的情狀即刻呈現(xiàn)眼前。全詞前三句寫景,由蝴蝶、黃鶯的慵懶,轉(zhuǎn)入花落殘紅的寂寥,為下文寫人作鋪墊,奠定了哀怨凄楚的氛圍。面對這“風雨送春歸”、“無計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觸目傷情,倍添寂寥之感。

“午醉未醒紅日晚,黃昏簾幕無人卷”,這兩句由景及人,主人公午醉未醒,紅日已晚,黃昏及至,簾幕低垂。此乃日落黃昏時分,抒情主人公應(yīng)為一名女子,睡眼惺忪之時,天已慢慢暗沉下來,“簾幕無人卷”從側(cè)面寫出女子慵懶倦怠之象。景中含情,人中顯意,全詞上闋由景及人,細致描摹出一幅殘敗寂寥的少女閨怨圖,色調(diào)濃郁低沉。

下闋直入,展開對人物外表與內(nèi)心的描寫,細膩地展現(xiàn)出主人公獨居閨房之中的情形。“云鬢箭松眉黛淺”,首句以形寫神,寫因傷春而懶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畫愁思之重。鬢發(fā)散亂,眉間黛墨淺淡,不飾打扮、素面朝天的女子形象顯露無疑。這個女子之所以不修邊幅,乃是“愁”字作祟,無盡愁怨,無處傾訴。“總”是起領(lǐng),將女子悠悠“愁媒”一語道盡,見景思愁,見人思愁,萬事萬物在女子眼中“總是愁媒”。而這愁卻無人可排遣,“欲訴”寫盡女子渴望傾訴、渴望排遣的心理,但是“誰消遣”的疑問卻暗含“無人消遣”的答案,五字將少女悲涼沉重的心情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來,凄楚難耐。

“未信此情難系絆,楊花猶有東風管”一句,以否定詞“未信”領(lǐng)起,雖明言“未信”,卻隱隱傳遞出“信”意,女子的孤單寂寞在這斷言般的詞句中傳達而出。隨后女子自比楊花,“楊花猶有東風管”,楊花似花非花,在花中身價不高,且隨風飄蕩,有似薄命紅顏,一無依托。這里即景取喻,自比楊花,悲涼之情以曠語出之,愈覺凄惻動人。女人以花喻人,命薄如楊花,將其女子無所依傍、“難系絆”的深情道出。

詞的結(jié)尾耐人尋味,創(chuàng)造出新意境,寫出了少女的消極傷感與天真大膽交織的矛盾心理,顯得不同凡響,別具一格。全詞以種種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個多愁善感的傷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闌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傷春的復(fù)雜心緒,表達對妻子的懷念。

名家點評

當代詩人、文學家、文論家、著名教授沈祖棻:《蝶戀花·蝶懶鶯慵春過半》,則神似大晏、歐陽。

詩人蘇軾詩詞及翻譯賞析精選篇3

《永遇樂·明月如霜》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是作者夜宿燕子樓感夢抒懷之作,上片以倒敘筆法寫驚夢游園,描寫了燕子樓小園的無限清幽之景;下片抒寫憑吊燕子樓,登高遠眺,直抒感慨。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詞中“燕子樓空”三句,千古傳誦,深得后人贊賞。

【原文】

永遇樂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⑴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⑵,鏗然一葉⑶,黯黯夢云驚斷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⑸。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⑹,為余浩嘆。

【注釋】

⑴彭城:今江蘇徐州。燕子樓:唐徐州尚書張建封(一說張建封之子張愔)為其愛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樓。

⑵紞如:擊鼓聲。

⑶鏗然:清越的音響。

⑷夢云:夜夢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賦》楚王夢見神女:“朝為行云,暮為行雨”。驚斷:驚醒。

⑸心眼:心愿。

⑹黃樓:徐州東門上的大樓,蘇軾徐州知州時建造。

【白話譯文】

月光皎潔像給大地鋪上輕霜,秋風送爽猶如流水一般清涼,這清秋的夜色令人如此沉醉。還曲的港灣魚兒跳出了水面,圓圓的荷葉露珠兒晶瑩流轉(zhuǎn),天然如此的寂寞卻是無人見。三更鼓響砰然飄零一葉鏗然,黯沉沉夢里倩影突然驚散了。夜色茫茫無處重尋夢里悲歡,醒來后走遍小園心中多惆悵。

客游天涯已經(jīng)趕到十分厭倦,我一心想歸隱到山林之中去,但是故園遙遙令人望眼欲穿。燕子樓空佳人今日又在何處?空鎖了樓中梁上的那些燕子。古往今來如夢和人曾夢中醒,只因為有舊歡新怨纏綿不斷。他人后人面對這黃樓的夜景,為我發(fā)出人事變遷的長嘆息。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豐元年)蘇軾任徐州知州時。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據(jù)詞前小序,已可略知端倪,是一首記夢詞。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據(jù)元本題下注“徐州夜夢覺,此登燕子樓作”認為“燕子樓未必可宿,盼盼何必入夢?東坡居士斷不作此癡人說夢之題”。認為傅干《注坡詞》所錄題注為不可信,而以為王文誥《蘇詩總案》所云“戊午十月,夢登燕子樓,翌日往尋其地作”為可從。王文誥斷一事為二事,詞中難覓佐證。鄭文焯所云更多屬猜測之詞,不足為據(jù)。倒是傅注既題作“公舊注”,當不容隨意懷疑的,且與詞中情事暗合,應(yīng)可據(jù)此解讀此詞。作者在題記中聲稱自己夜宿江蘇彭城燕子樓,夢到以前居住在這里的唐代張尚書之愛妾盼盼。盼盼,姓關(guān),唐朝人。據(jù)傳燕子樓就是張尚書為關(guān)盼盼所建的。白居易《燕子樓三首》詩序云:“徐州故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tài)。”白氏所謂“尚書”,后世(包括蘇軾)多以為是張建封,但據(jù)考證當為張建封之子張愔。盼盼面貌姣好,談吐不俗。自從張氏死后,盼盼思念故人,于是獨居在小樓上十余年不嫁。

蘇軾至徐州前已轉(zhuǎn)職杭州、密州等地,政治上對王安石變法的孤憤,仕途上因頻繁遷調(diào)而帶來的孤寂之感,都時時向他襲來。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的一個夜晚,蘇軾宿于燕子樓,一個旖旎纏綿的夢境,讓他頓悟人生的真諦。“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行香子》)他的靈魂從夢境中得到了凈化和升華。醒來后十分感慨,寫下這首別具意境的佳作。

【賞析】

蘇軾《永遇樂》是一首清麗脫俗的詞,此詞抒發(fā)對人生宇宙的思考與感慨。詞中狀燕子樓小園清幽夜景,抒燕子樓驚夢后縈繞于懷的惆悵之情,言詞人由人去樓空而悟得的“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之理。

上闋寫清幽夢境及夢醒后的悵然若失之感。起三句總寫秋夜清景,各以霜、水分喻月、風,并小結(jié)以“清景無限”,賞愛之心已溢于言外。首句寫月色明亮,皎潔如霜;秋風和暢,清涼如水,把人引入了一個無限清幽的境地。“清景無限”既是對暮秋夜景的描繪,也是詞人的心靈得到清景撫慰后的情感抒發(fā)。“清”字是核心,蓋既有夜風清涼之感,又有超越現(xiàn)實之外的清凈之意。“曲港”三句接寫夢境,靜中見動,仍是著力刻畫“清景”,只是視點相對集中而已。景由大入小,由靜變動:曲港跳魚,圓荷瀉露。魚跳向上,露瀉向下,一上一下,錯落有致。魚跳暗點人靜,露瀉可見夜深。詞人以動襯靜,使本來就十分寂靜的深夜,顯得越發(fā)安謐了。“寂寞無人見”一句,含意頗深:園池中跳魚瀉露之景,夜夜可有,終是無人見的時候多;自己偶來,若是無心,雖在眼前,亦不得見。夜深人靜之時,人事已歇,自然界卻是生機初展,只是這種生機罕為人見,徒形寂寞而已。在夢境中揭示人與自然的矛盾,又以自然之清幽生趣對比人事之無情,則雖云寫夢,實是曲寫現(xiàn)實。然魚跳曲港、露瀉圓荷雖也不無聲響,終不至于驚動夢境。只是三更時候的鏗然鼓聲才擾人清夢,使清景頓失。詞句轉(zhuǎn)從聽覺寫夜之幽深、夢之驚斷:三更鼓響,秋夜深沉;一片葉落,鏗然作聲。“紞如”和“鏗然”寫出了聲之清晰,以聲點靜,更加重加濃了夜之清絕和幽絕。悠然如云的夢境倏地被鼓聲葉聲驚斷,不免感到黯然。上闋末三句,寫夢斷后之茫然心情:詞人夢醒后,盡管想重新尋夢,但在茫茫夜色之中,顯然已經(jīng)不可能重睹夢中的“清景”了,故把小園行遍,也毫無所見,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詞先寫夜景,后述驚夢游園,故夢與夜景,相互輝映,似真似幻,惝恍迷離。“行遍”二字,尤見執(zhí)著留戀夢境之態(tài)。夢境之舒心逍遙與驚夢游園的黯然神傷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的意趣也從旁得到了昭示。

下闋乃醒后述懷,語意沉郁而超然獨悟。換頭三句是實寫心境,寫在天涯漂泊感到厭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歸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園一直到望斷,極言思鄉(xiāng)之切。此句帶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詞人無限的悵惘和感喟。杜甫曾有詩云:“天畔登樓眼,隨春入故園。”蘇軾此處當是化用杜詩,寫登樓后的思家心理。自熙寧四年以來,蘇軾外任已七閱寒暑,身心極為疲憊,京城故園欲歸無期,情緒不免躁急難忍。“望斷”二字,尤見其迫切心情。接下“燕子樓空”三句由自己寫到燕子樓的滄桑和佳人盼盼的杳無蹤影,由人亡樓空悟得萬物本體的瞬息生滅,然后以空靈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夢未醒,只因歡怨之情未斷。燕子樓原建何人何時已無考,唐貞元中張尚書鎮(zhèn)徐州時曾別筑一新燕子樓以安寵妓盼盼。盼盼妙善歌舞,雅多風態(tài),為感念張尚書深恩,在張去世后,居燕子樓十余年而不改嫁。唐代白居易曾有《燕子樓詩三首序》述其情事,但只言張尚書,未著名,言盼盼而未著姓。舊傳張尚書即張建封,盼盼姓關(guān)。但清代汪立名撰《白香山年譜》,考為張建封子張愔之事。兩說兼陳,并非亂人耳目,只是意在考察史事,尤當慎重也。蘇軾敘寫有關(guān)燕子樓的一段情事,將要眇之情和凄迷之境寫得簡約而富于理趣,詠寫古事而如此超宕,亦用事而傳神之典范也。其以示秦觀“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并自以為語約事豐,誠非虛妄。張炎、鄭文焯亟賞此三句,亦意在抉發(fā)用事使典之妙諦。“古今”三句,由古時的盼盼聯(lián)系到此時的自己,由盼盼的舊歡新怨,聯(lián)系到自己的舊歡新怨,發(fā)出了人生如夢的慨嘆,表達了作者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這三句是用莊子“吾與汝,其夢未始覺者也”之意。由古代燕子樓中的佳人到此日登樓覽感的倦客,再到古今所有的普羅大眾,無一不是寄身夢中。這是蘇軾人生哲學的一次集中反饋,它淵源于《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后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人生如夢,惟醒者知其為夢。可惜自以為醒者,其實仍是在做夢,自視為智者的人仍不免為愚者。因而古今之間,并不是夢者與醒者的不同,而只是所夢內(nèi)容在舊歡新怨上的差異,古今同此一夢而已。不獨如此,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此日蘇軾登樓興感,仿佛是醒者感嘆夢者,將來若有人再相登臨,面對黃樓夜景,恐也有醒者對夢者的浩嘆。然究其極,亦不過是天地古今一夢者而已。醒者是痛苦的,夢者因其夢而反得逍遙。蘇軾從莊子哲學中找到了消解痛苦的良藥。“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行香子》)結(jié)尾二句,從燕子樓想到黃樓,從當日又思及未來。黃樓為蘇軾所改建,是黃河決堤洪水退去后的紀念,也是蘇軾守徐州政績的象征。但詞人設(shè)想后人見黃樓憑吊自己,亦同此日自己見燕子樓思盼盼一樣,抒發(fā)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無窮感慨,把對歷史的詠嘆,對現(xiàn)實以至未來的思考,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終于掙脫了由政治波折而帶來的巨大煩惱,精神獲得了解放。從現(xiàn)在的角度來看,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不免消極。但在北宋黨爭頻仍,詞人迭遭打擊的歷史條件下,讀者是不應(yīng)苛求古人的。畢竟,超越現(xiàn)實的虛幻慰藉也是古代士人相當普遍的一種精神生存狀態(tài)。

詞人將景、情、理熔于一爐,圍繞燕子樓情事而層層生發(fā)。景為燕子樓之景,情則是燕子樓驚夢后的纏綿情思,理則是由燕子樓關(guān)盼盼情事所生發(fā)的“人生如夢如幻”的關(guān)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問。全詞融情入景,情理交融,境界清幽,風格在和婉中不失清曠,用典體認著題,融化不澀,幽逸之懷與清幽之境相得益彰,充分顯示出蘇軾造意行文的卓越不凡。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詞中“燕子樓空”三句,千古傳誦,深得后人贊賞。

詩人蘇軾詩詞及翻譯賞析精選篇4

此詞為作者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作品藝術(shù)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原文】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棗花1,村南村北響繅車2。牛衣古柳賣黃瓜3。

酒困路長惟欲睡4,日高人渴漫思茶5。敲門試問野人家6。

【注釋】

1.簌簌:紛紛下落的樣子。

2.繅車:繅絲的紡車,也作“繰車”。

3.牛衣:為牛御寒的衣物,如蓑衣等。

4.欲:想要。

5.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6.野人:農(nóng)夫。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詞是蘇軾43歲(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zāi),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當年初夏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賞析】

詞從農(nóng)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帶著讀者走近一個風光優(yōu)美、民風淳樸、農(nóng)事忙碌的鄉(xiāng)野村巷,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味。

“簌簌衣巾落棗花”,棗花紛紛飄舞,飛落在詞人的衣巾之上,詞人甚至聽到了它們飄落之時的簌簌聲,細小輕微的棗花輕輕墜落的聲音,詞人都能聽到,足見詞人此時心境的澄澈、歡欣與陶醉。“村南村北響繅車”,除了那細微的花落聲響,詞人還聽到那響徹村南村北的繅車之聲,繅車之聲喧騰便是蠶鄉(xiāng)豐收的象征,作為此地長官的詞人聽到這豐收的聲音,自然也是內(nèi)心雀躍。“牛衣古柳賣黃瓜”,遠方傳來一陣陣的吆喝聲,詞人尋聲望去,原來是陰涼的古柳之下正有農(nóng)人在賣著黃瓜,這黃瓜也是甘霖之后豐收的果實。詞人聽著那簌簌的棗花聲、響騰的繅車聲、賣瓜的吆喝聲,雖未寫聽到這一切之后詞人的感受,但讀者可以想象此時的詞人內(nèi)心一定涌起了無盡的喜悅,正所謂“不著一字,盡顯風流”。

下片之中詞人的筆墨集中描寫日高之下趕路的行人。“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從上片之中的棗花墜落、繰車繅絲、黃瓜成熟等事項中,可知此時正值初夏,而大麥等農(nóng)作物也已然登場。在這炎炎的夏日,也許這位行人正趕往麥地勞作,此時驕陽正炙烤著大地,而有路途遙遠,使人倍感困倦和干渴,直想沉沉睡去和暢飲涼茶,路途的艱辛、行人的勞苦躍然紙上。“敲門試問野人家”,干渴難耐,行人便走近路旁的人家,敲門試問,看能否乞漿借茶,詞作到此戛然而止,農(nóng)家是否有人、行人能否喝上茶水都不再敘述,詞雖止卻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與韻味。

詩人蘇軾詩詞及翻譯賞析精選篇5

《沁園春·孤館燈青》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首詞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壯志難酬的苦悶。上片點小序,寫早行,感嘆世路無窮,日日如此奔波,勞生有限。“漸月華”四句,寫早上景物。“世路”六句抒身世之感。下片回憶嘉祐初汴京往事,寫報國艷負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感慨。“當時”六句寫與弟轍兩次試場得意欲致君堯舜情懷。“用舍”陡轉(zhuǎn),“行藏”、“袖手”自我解嘲,辛辣而不服氣。“身長健”三句以飲酒健康互祝,有憤憤不平之氣在。

【原文】

沁園春1

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孤館燈青2,野店雞號3,旅枕夢殘4。漸月華收練5,晨霜耿耿6;云山摛錦7,朝露漙漙8。世路無窮9,勞生有限10,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11。微吟罷12,憑征鞍無語13,往事千端14。

當時共客長安15,似二陸初來俱少年16。有筆頭千字17,胸中萬卷18;致君堯舜19,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20,袖手何妨閑處看21。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22,且斗尊前23。

【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diào)一百十四字,平韻。

孤館:寓居客舍住的人很少。燈青:點著燈起床,燈發(fā)著青光。

野店雞號:說明走得早。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野,村落。

旅枕:喻旅店的睡眠。

月華收練:月光像白色的絹,漸漸收起來了。

耿耿:明亮的樣子。

摛(chī)錦:似錦緞?wù)归_。形容云霧繚繞的山巒色彩不一。

溥溥(pǔ):露多的樣子。

世路:人世的經(jīng)歷。

勞生:辛苦、勞碌的人生。

區(qū)區(qū):渺小,這里形容自己的處境不順利。鮮,少。

微吟:小聲吟哦。

憑征鞍:站在馬身邊。詞題小序說“馬上”,作者騎著馬行進。

千端:千頭萬緒,猶言多。

共客長安:兄弟二人嘉佑間客居沐京應(yīng)試。長安,代指汁京。

二陸:指西晉文學家陸機、陸云兄弟。《晉書·陸云傳》:“少與兄機齊名,雖文章不及機,而持論過之,號日‘二陸’。”西晉初同至洛陽。此以“二陸”比自己及弟轍。少年,年紀輕。

筆頭千字:即下筆千言之意。

胸中萬卷:胸中藏有萬卷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

致君:謂輔佐國君,使其成為圣明之主。

“用舍”二句:《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意為任用與否在朝廷,抱負施展與否在自己。行藏(cáng),意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隱。

袖手:不過問。

優(yōu)游卒歲:悠閑地度過一生。

且斗尊前:猶且樂尊前。唐牛僧孺《席上贈劉夢得》:“休論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見在身。”斗,喜樂戲耍之詞。尊,酒杯。

【白話譯文】

孤零零旅舍燈光青冷,厭聽這荒野雞鳴,收拾起旅枕殘夢。曉月漸漸淡去了白絹似的皎潔,微亮的晨霜一片晶瑩;山上云白如展開的錦緞,朝露點點與晨光輝映。人世間的行程沒個盡頭,有限的是這勞頓的人生。似這般無足稱道的平庸,難得有歡愉的心境。我這里獨自低吟罷,征鞍上,悄無聲,許多往事涌心中。

當年我們風華正茂,同時客居在汴京,如同陸機、陸云兄弟,初到京城還年輕。幸有妙筆在手文思敏捷,詩書萬卷在胸,自以為輔佐圣上使其成為堯舜,該是星月同輝,事業(yè)必成。其實重用與否在于時勢,入世出世須由自己權(quán)衡。不妨閑處袖手看風云,少不得那分明哲與淡定。好在你我身體康健,只須終年悠閑游樂,姑且杯中尋醉慰平生。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與其弟蘇轍兄弟情深,任杭州通判期間,其弟在濟南為官,相思甚切,為接近親人,向朝廷請求到密州任職,得準改任密州知州,熙寧七年(1074)起程赴密州。這首詞便作于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蘇軾是懷著矛盾復(fù)雜的心情前往密州的。由于與新法派的矛盾,朝中難以立足。赴密途中,觸景傷情,憑鞍沉思,思緒萬千,不禁感慨唏噓,通過詞作,把胸中塊壘一古腦兒向子由傾吐。

【賞析】

這首詞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壯志難酬的苦悶。

上闋一開篇,作者便以“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以及“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朝露漙漙”數(shù)句,繪聲繪色地畫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圖。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別具一番景象,但行人為了早日與弟弟聯(lián)床夜話,暢敘別情,他對于眼前一切,已無心觀賞。此時,作者“憑征鞍無語”,進入沉思,感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為此,便引出了一大通議論來。作者追憶:他們兄弟倆,“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詞里的“二陸”用來比自己和弟弟蘇轍。當年,他們兄弟倆俱有遠大抱負,決心象伊尹那樣,“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孟子》中語);像杜甫那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以實現(xiàn)其“結(jié)人心、厚風俗、存紀綱”(《上神宗皇帝書》)的政治理想。而且,他們兄弟倆“筆頭千字,胸中萬卷”,對于“致君堯舜”這一偉大功業(yè),充滿著信心和希望。撫今追昔,作者深感他們兄弟倆現(xiàn)實社會中都碰了壁。為了相互寬慰,作者將《論語》“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孔子家語》“優(yōu)哉游哉,可以卒歲”,以及牛僧孺“休論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見在身”詩句,化入詞中,并加以改造、發(fā)揮,以自開解。結(jié)尾數(shù)句,作者表示自己懷才不遇的境況下,要避開政治斗爭的漩渦,以從容不迫的態(tài)度,姑且保全身體,飲酒作樂,悠閑度日。整首詞,除了開頭幾句形象描述之外,其余大多是議論、成為一篇直抒胸臆的言志抒情之作。

這首詞的議論、抒懷部分,遣詞命意無拘無束,經(jīng)史子集信拈來,汪洋恣肆,顯示出作者橫放杰出的才華。詞中多處用典:“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四句,化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詩句。”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三句,”優(yōu)游卒歲“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魯國大夫叔向被囚后”優(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的話:”且斗尊前“,化用杜甫《漫興》中”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的詩句。作者將上述典故靈活運用,推陳出新,生動地傳達出自已的志向與情懷。

這首詞的脈絡(luò)清晰,層次井然,回環(huán)往復(fù),波瀾起伏,上片的早行圖與下片的議論渾然一體,貫穿一氣,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和諧的整體:頭幾句寫景,以“孤”、“青”、“野”、“殘”等字眼傳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環(huán)境和心境。“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一句,由自然景色轉(zhuǎn)入現(xiàn)實人生。其后,詞作由景物描寫而轉(zhuǎn)入追憶往事。“用舍由時,行藏我”,由往事回到現(xiàn)實。結(jié)拍數(shù)句表明作者已從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擺脫出來,獲得了內(nèi)心的平靜和慰安。全詞集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融詩、文、經(jīng)、史于一爐,有形象的景象描寫,有抽象地論說政治,又在議論中發(fā)表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人生態(tài)度,抒寫了沉郁惆悵的心境,文思連貫,一氣呵成,體現(xiàn)了卓絕的才情。

這一詞調(diào),上片十一個四言句,下片八個四言句,多處用對仗,句法比較工整,而且,在許多整齊的句子之間,還穿插了幾個長短句,如三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和八言句,長短相間,參差錯落。這個詞調(diào)適合于以賦體入詞,但又最忌板滯,它不同于短篇令詞,也不同于一般長調(diào),是個較難駕馭的詞調(diào)。兩宋詞人當中,辛棄疾填了九首,劉克莊填了二十五首,陳人杰填了三十一首,這算是較為罕見的。許多名家,比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彥、姜夔、史達祖、張炎等,都不見填制。但是,此調(diào)格局開張,掌握得好,卻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勢,收到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

蘇軾這首《沁園春》詞,上片寫景,一下子羅列了七個四言句。前三個四言句,“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句式相同,三腳并立。后四個四言句,“月華收練,晨霜耿耿;云山摛錦,朝露??”,組成“扇面對”,由“漸”字構(gòu)成領(lǐng)頭格,貫穿到底。七個四言句組織綿密,構(gòu)成了一幅整體的畫面。緊接著,“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仍用四言對句,“征鞍無語,往事千端”,也是四言句。這十一個整齊的四言句,除了靠“漸”、“憑”兩個領(lǐng)格字提攜,還由兩個長短句“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及“微吟罷”,在當中輾轉(zhuǎn)運氣。于是,十一個四言句,就不至于像是拆開來的七寶樓臺,不成片段。下片八個四言句略有變化。前四個四言句,不再用“扇面對”,其中,“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自成對仗,“致君堯舜,此事何難”二句不對。其余與上片大致相同。這段議論,先由換頭“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兩個長短句敘事,承接上結(jié)所提“往事”,然后鋪排議論。領(lǐng)格字“有”,從字面上看,僅管領(lǐng)“筆頭”“胸中”二句,但“有”字下面的六個四言句,詞意還是相貫通的,六個四言句之下,直接“袖手何妨閑處看”,還是具有一定氣勢的。最后,由一個三言短句“身長健”停頓蓄勢,“但”字提攜、轉(zhuǎn)折,帶上兩個四言句“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為全詞作結(jié)。

總之,《沁園春》詞是蘇軾以詩人句法入詞的嘗試,已稍露東坡本色。但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仍有某些不足之處,如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詞作比較,就覺得《沁園春》以抽象的說理議論代替具體的形象描述,不如以情動人之作,具有那么大的感人力量。比如“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相近,但前者總不及后者那樣有意境,那樣耐人尋味。

560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 国产视频网| 精品无人乱码高清 | 杏导航aⅴ福利网站 | 久久久看| 国产精品13页 | 边摸边吃奶边做激情叫床文章 | 在线免费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一道本在线观看视频 | 波多野结衣免费线在线 | 国产91亚洲精品 | 欧美在线性视频 | 99thz桃花论坛 | 美女一区|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性色在线 | 日本色图视频 |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播放网站 |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播放 | 22eee在线播放成人免费视频 | 日韩午夜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人与黑人xxxx | 激情福利视频 | 亚洲一区在线观 | 奇米影音先锋 | 欧美一区视频在线 | 99成人| 91美女在线观看 | 91热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片免费播放 | 涩涩97| 日日操夜夜操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免费 | 5c5c5c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91影片 | av网址在线播放 |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 久久受www免费人成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