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夜夜操_麻豆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_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日本vs黑人hd

我愛古詩詞 > 詩歌大全 > 詩歌鑒賞 >

離別的唯美抒情古詩詞賞析

時間: 小龍 詩歌鑒賞

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

載將離恨過江南。

作品賞析

該詩首句是說一只漂亮的畫船系在岸邊的柳樹上,表現的是一個“等”字。“亭亭”多用來形容姑娘之苗條、靚麗,作者卻用來描寫船,可見作者的構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賓語,與劉禹錫的“只有垂楊綰別離”手法相同,且暗切題意,手法不同凡響。“春潭”化用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用筆老到,布局精巧。該句中沒有正面寫柳,但“系”字和詩題相照應,已暗示了所系之處。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為“柳”諧“留”音,寓有惜別之意,因此,首聯所展示的系舟楊柳岸的畫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別圖。

次句以“直待”接續,回答了等的對象:行人,也就是將要離開家鄉的人。在船將發未發之際,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話別,做最后一刻的流連。珍重彼此的友誼,珍重這別離的時刻,送行的人殷勤勸酒,“直到行人酒半酣”,這里含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意思。同時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來是朋友情重,二來是為了排遣離憂。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畫舸”停在水中這一特寫背景下,創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場面,而下句轉入離別,出現心理的反差,離別的黯然銷魂的意況隱現在句中。這兩句語言很含蓄,意思卻很明白。這里不說人有情而怨別,卻怪畫船無情,無理而妙。

三四句作者直寫離別。第三句在首句“點染的畫船上做文章,說不管煙波浩渺,不管風風雨雨,行人終將離去,畫船帶走的只是離愁別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現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無奈,像是友人對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寫得情意盎然。

末句將抽象的離恨,化為有形體、有重量的東西,使人分外感到離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寫船帶走行人,也不寫行人的離恨,而是說船帶走的是離恨,多了一層轉折,加深了意境。同時把離愁悲恨這一抽象的情態想象成實在的物質,可以放在船上運走,就更為奇妙。此詩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離愁別恨變成有分量的東西,可用船來載,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現了心中的凄苦,為人所稱道。這一手法為后代詩人借鑒。好的比喻,好的意境,是不怕重復的。

該詩全篇構思精巧,把無形的別情寫得具體、有形。作者用到如下幾種手法:一是第四句中的“載”字,把抽象的別情化為有形的、可以被運載的東西,同時也顯示出別情的沉重。這一形象化的說法,后來常被詩人所仿效

;二是移情于物。似乎是無情的畫舸,在經過一段沉默難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遲疑地把人載向江南。人情無奈,遷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蘊藉。三是七絕詩通常分為兩節,前兩句與后兩句間有一個轉折,而此詩一氣而下,使我們直覺得相別之干脆、舟行之飛速,不容人有絲毫的纏綿悱惻,有力地烘托出濃重的怨別之意。

離別的唯美抒情古詩詞賞析【篇2】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 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作品賞析

【注釋】:

走馬川: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車爾成河。輪臺:在今新疆米泉縣境。軍師:似應為車師。蘅塘退士本作軍師。車師為唐安西都護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魯番縣。

1、金山:即阿爾泰山。

2、漢家:這里實借漢以指唐。

3、連錢:馬身上的斑紋。

【簡析】:

詩中抓住有邊地特征的景物來狀寫環境的艱險,從而襯托士卒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運用了比喻、夸張等藝術手法,寫得驚心動魄,繪聲繪色,熱情奔放,氣勢昂揚。全詩句句用韻,除開頭兩句外,三句一轉韻,這在七言古詩中是不多見的

【韻譯】:

你難道不曾看見,

遼闊的走馬川,緊連雪海邊,

浩瀚的沙漠,黃沙滾滾接藍天。

輪臺九月的秋風,日夜在狂吼,

走馬川的碎石,一塊塊大如斗。

隨著狂風席卷,滿地亂石飛走。

匈奴草場變黃,正是秋高馬肥,

金山西面胡騎亂邊,煙塵亂飛,

漢家的大將軍,奉命率兵西征。

將軍身著鎧甲,日日夜夜不脫,

半夜行軍,戰士戈矛互相撞撥,

凜冽寒風吹來,人面有如刀割。

馬背上雪花,被汗氣熏化蒸發,

五花馬的斑紋,旋即就結成冰,

軍帳中,起草檄文硯水也凍凝。

匈奴騎兵,個個聞風心驚膽戰,

早就料到,他們不敢短兵相接,

只在車師西門,等待獻俘報捷。

【評析】:

岑參之邊塞詩意奇語奇,或清新雋逸,或雄渾壯美。此詩是寫雄奇豪壯的。

開首極力渲染環境惡劣、風沙遮天蔽日。接著寫匈奴借草黃馬壯之機入侵,而封

將軍不畏天寒地凍、嚴陣以待。最后寫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

詩雖敘征戰,卻以敘寒冷為主,暗示冒雪征戰之偉功。語句豪爽,如風發泉涌,

真實動人。全詩句句用韻,三句一轉,節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壯,別具一格。

岑參詩的特點是意奇語奇,尤其是邊塞之作,奇氣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奇而婉,側重在表現邊塞綺麗瑰異的風光,給人以清新俊逸之感;這首詩則是奇而壯,風沙的猛烈、人物的豪邁,都給人以雄渾壯美之感。詩人在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時,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寫了這首詩為封送行。

為了表現邊防將士高昂的愛國精神,詩人用了反襯手法,極力渲染、夸張環境的惡劣,來突出人物不畏艱險的精神。

首先圍繞“風”字落筆,描寫出征的自然環境。這次出征將經過走馬川、雪海邊,穿進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黃入天”,這是典型的絕域風沙景色,狂風怒卷,黃沙飛揚,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開頭三句無一“風”字,但捕捉住了風“色”,把風的猛烈寫得歷歷在目。這是白天的景象。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對風由暗寫轉入明寫,行軍由白日而入黑夜,風“色”是看不見了,便轉到寫風聲。狂風象發瘋的野獸,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顯示了風猛風大。接著又通過寫石頭來寫風。斗大的石頭,居然被風吹得滿地滾動,再著一“亂”字,就更表現出風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寫天,“石亂走”句寫地,三言兩語就把環境的險惡生動地勾勒出來了。

下面寫匈奴利用草黃馬肥的時機發動了進攻,“金山西見煙塵飛”,“煙塵飛”三字,形容報警的烽煙同匈奴鐵騎卷起的塵土一起飛揚,既表現了匈奴軍旅的氣勢,也說明了唐軍早有戒備。下面,詩由造境轉而寫人,詩歌的主人公──頂風冒寒前進著的唐軍將士出現了。詩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環境和細節來描寫唐軍將士勇武無敵的颯爽英姿。如環境是夜間,“將軍金甲夜不脫”,以夜不脫甲,寫將軍重任在肩,以身作則。“半夜軍行戈相撥”寫半夜行軍,從“戈相撥”的細節可以想見夜晚一片漆黑,和大軍銜枚疾走、軍容整肅嚴明的情景。寫邊地的嚴寒,不寫千丈之堅冰,而是通過幾個細節來描寫來表現的。“風頭如刀面如割”,呼應前面風的描寫;同時也是大漠行軍最真切的感受。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戰馬在寒風中奔馳,那蒸騰的汗水,立刻在馬毛上凝結成冰。詩人抓住了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進行細致的刻劃,以少勝多,充分渲染了天氣的嚴寒,環境的艱苦和臨戰的緊張氣氛。“幕中草檄硯水凝”,軍幕中起草檄文時,發現連硯水也凍結了。詩人巧妙地抓住了這個細節,筆墨酣暢地表現出將士們斗風傲雪的戰斗豪情。這樣的軍隊有誰能敵呢?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樣自然。

全篇奇句豪氣,風發泉涌,由于詩人有邊疆生活的親身體驗,因而此詩能“奇而入理”,“奇而實確”,真實動人。

全詩句句用韻,三句一轉,韻位密集,換韻頻數,節奏急促有力,情韻靈活流宕,聲調激越豪壯,有如音樂中的進行曲。

離別的唯美抒情古詩詞賞析【篇3】

蘭陵王 柳

[宋] 周邦彥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

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

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

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

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作品賞析

這首詞的題目是“柳”,內容卻不是詠柳,而是傷別。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詩詞里常用柳來渲染別情。隋無名氏的《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便是人們熟悉的一個例子。周邦彥這首詞也是這樣,它一上來就寫柳陰、寫柳絲、寫柳絮、寫柳條,先將離愁別緒借著柳樹渲染了一番。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這個“直”字不妨從兩方面體會。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此其一。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此其二。“柳陰直”三字有一種類似繪畫中透視的效果。“煙里絲絲弄碧”轉而寫柳絲。新生的柳枝細長柔嫩,像絲一樣。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自己的美。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

以上寫的是自己這次離開京華時在隋堤上所見的柳色。但這樣的柳色已不止見了一次,那是為別人送行時看到的:“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拂水飄綿”這四個字錘煉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別人的回歸觸動了自己的鄉情。這個厭倦了京華生活的客子的悵惘與憂愁有誰能理解呢:“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飄綿表示惜別之情,并沒有顧到送行的京華倦客。其實,那欲歸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

接著,詞人撇開自己,將思緒又引回到柳樹上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古時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別的地方。詞人設想,在長亭路上,年復一年,送別時折斷的柳條恐怕要超過千尺了。這幾句表面看來是愛惜柳樹,而深層的涵義卻是感嘆人間離別的頻繁。情深意摯,耐人尋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離別的氣氛,中片便抒寫自己的別情。“閑尋舊蹤跡”這一句讀時容易忽略。那“尋”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來走去地尋找。“蹤跡”,也不是自己到過的地方。“尋”是尋思、追憶、回想的意思。“蹤跡”指往事而言。“閑尋舊蹤跡”,就是追憶往事的意思。當船將開未開之際,詞人忙著和人告別,不得閑靜;這時船已啟程,周圍靜了下來,自己的心也閑下來了,就很自然地要回憶京華的往事。這就是“閑尋”二字的意味。現代人也會有類似的經驗,親友到月臺上送別,火車開動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動和熱鬧。等車開動以后,坐在車上靜下心來,便去回想親友的音容乃至別前的一些生活細節。這就是“閑尋舊蹤跡”。此時周邦彥想起了:“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釋說這是寫眼前的送別,恐不妥。眼前如是“燈照離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說“斜陽冉冉”,時間就接不上。所以這應是船開以后尋思舊事。在寒食節前的一個晚上,情人為他送別。在送別的宴席上燈燭閃爍,伴著哀傷的樂曲飲酒。此情此景難以忘懷。這里的“又”字說明,從那次的離別宴會以后詞人已不止一次地回憶,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寫明那次餞別的時間,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舊時風俗,寒食這天禁火,節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歲月匆匆之感。歲月匆匆,別期已至了。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周濟《宋四家詞選》曰:“一愁字代行者設想。”他認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這樣曲折的解釋。其實這四句很有實感,不像設想之辭,應當是作者自己從船上回望岸邊的所見所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風順船疾,行人本應高興,詞里卻用一“愁”字,這是因為有人讓他留戀著。回頭望去,那人已若遠在天邊,只見一個難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著無限的悵惘與凄惋。

中片寫乍別之際,下片寫漸遠以后。這兩片的時間是連續的,感情卻又有波瀾。“凄惻,恨堆積!”船行愈遠,遺憾愈重,一層一層堆積在心上難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從詞開頭的“柳陰直”看來,啟程在中午,而這時已到傍晚。“漸”字也表明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不是剛剛分別時的情形了。這時望中之人早已不見,所見只有沿途風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因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與詞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空闊的背景越發襯出自身的孤單。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月榭之中,露橋之上,度過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宛如夢境似的,一一浮現在眼前。想到這里,不知不覺滴下了淚水。“暗滴”是背著人獨自滴淚,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讓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傷。

統觀全詞,縈回曲折,似淺實深,有吐不盡的心事流蕩其中。無論景語、情語,都很耐人尋味。

離別的唯美抒情古詩詞賞析【篇4】

鷓鴣天 送人

[宋]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作品賞析

【注釋】:

這首詞見于四卷本《稼軒詞》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時的作品。那時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經歷了不少挫折,因此詞雖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達的多是世路艱難之感。

上闋頭二句 :“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別。《陽關三疊》是唐人上闋送別歌曲,加上“唱徹”、“淚未干”五字,更覺無限傷感。

從作者的性格看,送別絕不會帶給他這樣的傷感。他平日對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積胸中,恰巧,遇上送別之事的觸動,便一涌而發,故有此情狀。下句忽然宕開說到“功名”之事,便覺來路分明。作者和陸游一樣,都重視為國家的恢復事業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龍吟》詞說 :“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認為建立功名是分內的事;《水調歌頭》詞說 :“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 。”認為對功名應該執著追求,并且要有遠大的目標 。這首詞中卻把功名看成身外“ 馀事”,乃是不滿朝廷對金屈膝求和 ,自己的報國壯志難酬,而被迫退隱、消極的憤激之辭;“且加餐”,運用《古詩十九首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之句,也是憤激之語。“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景顯得生動 ,用筆也很渾厚,而且天邊的流水遠送無窮的樹色,和設想行人別后的行程有關;雨中陰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聯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壓制有關。景句關聯詞中的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聯系緊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韻。

下闋起三句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這里的“離合”和“悲歡”是偏義復詞。由于題目“送人”與下闋頭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規定,所以“離合 ”,就只取“離”字義 ,“悲歡”就只取“悲”字義。上闋寫送別,下闋抒情本應該是以“別恨”為主調的,但是作者筆鋒拗轉,說今古恨事有幾千般,豈只離別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問語氣,比正面的判斷語氣更含激情。作詞送人而居然說離別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顯示出詞的思想感情將有進一步的開拓。緊接著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聲:“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杜甫《夢李白》),但作者認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險惡。那是存在于人們心中 、存在于人事斗爭上的無形的“ 風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離別之恨和行旅之悲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劉禹錫《竹枝詞》)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簡單地借用前人的詩意,而有他切身的體會。他一生志在恢復事業,做官時喜歡籌款練兵,并且執法嚴厲,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強富家,所以幾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撫使任內,籌建“飛虎軍 ”,后來在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內,即因此事實被劾為“ 奸貪兇暴 ”、“厲害田里”而被罷官。這正是人事上的“風波惡”的明顯例證。作者寫出詞的最后兩句,包含了更多的傷心經歷,展示了更廣闊 、更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情已淋漓,語仍含蓄。李白《行路難》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同此悲憤;白居易《和實質。

這首小令,篇幅雖短,但是包含了廣闊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筆調深渾含蓄,舉重若輕,不見用之跡而力透紙背,顯示辛詞的大家風度。

離別的唯美抒情古詩詞賞析【篇5】

夜飛鵲·河橋送人處

[宋] 周邦彥

河橋送人處,涼夜何其。斜月遠墮余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相將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花驄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何意重經前地,遺鈿不見,斜徑都迷。兔葵燕麥,向斜陽,影與人齊。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

作品賞析

這首詞調,創自清真。寫離別情景,故能隨意馳騁,而又與音調協合,具聲樂美。

詞上片寫送別,下片寫別后之思。詞中運用陪襯、反襯、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詩文之語等多種手法,細膩曲折地寫出了送別懷人的悲凄與深情。全詞所表現的惜別、懷舊之情,顯得極為蘊藉,只于寫景、敘事、托物上見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兩句“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寫送別的地點、時間。時間是夜里,夜是美麗的,又是溫馨可念的,故曰“良”;聯系后文,地點是靠近河橋的一個旅店或驛站;用《詩·小雅·庭燎》的“夜如何其”問夜到什么時分了,帶出后文。“斜月遠墮余輝;銅盤燭淚已流盡,霏霏涼露沾衣。”夜是露涼有月的秋夜。但送別情人;依依不舍,故要問“夜何其”,希望這個臨別溫存的夜晚還未央、未艾。可是這時候,室內銅盤上已是蠟盡燭殘,室外斜月余光已漸收墜,霏霏的涼露濃到會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將向曉的時候。這三句以寫景回答上文;又從景物描寫上襯托臨別時人心的凄惻和留戀。“斜、墮、余、涼”,都是帶有感情色彩的字:“燭淚”更是不堪。周邦彥詞喜運化唐詩。“燭淚”句即運化杜牧《贈別》詩“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李商隱《無題》詩“蠟炬成灰淚始干”。

“相將散離會,探風前津鼓,樹杪參旗。”收束前面描寫,再伸展一層,說臨別前的聚會,也到了要“散離”的時候,那就得探看樹梢上星旗的光影,諦聽渡口風中傳來的鼓聲,才不致誤了行人出發的時刻。

“參旗”,星名,它初秋黎明前出現于天東,更透露了夜的季節性。鼓,可能指渡頭的更鼓,也可能指開船鼓聲,古代開船有擊鼓為號的。觀察外面動靜,是為了多留些時,延遲“散離”,到了非走不可的時候才走,從行動中更細膩的寫出臨別時的又留戀、又提心吊膽的心情。“花驄會意,縱揚鞭、亦自行遲。”寫到出發。大約從旅舍到開船的渡口,還有一段路,故送行者,又騎馬送了一段。從騎馬,見出送行者是男性;從下文“遺鈿”,見出行者是女性。這段短途送行,作者還是不忍即時與情人分別,希望馬走得慢點,時間挨得久點。詞不直說自己心情,卻說馬兒也理解人意,縱使人要揮鞭趕它,它也不忍快走,這里用擬人手法,將離情別緒層曲婉轉的道出。

過片“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三句接寫送別后歸途。情人一去,作者孤獨地帶著離愁而歸,故頓覺野外寂寞清曠,歸途遙行,對同一空間的前后不同感覺,也是細膩地反映送別的復雜心情。“何意重經前地,遺鈿不見,斜徑都迷。”這三句是一個大的轉折,轉得無痕,使人幾乎難以辨認。讀了這幾句,才了解上面所寫的,全是對過去的回憶,從這里起才是當前之事,這樣,才使人感到周詞結構上的細微用心,時空轉換上的大膽處理,感到這里真能使上片“盡化云煙”。《海綃說詞》說“河橋”句是“逆入”,“前地”句是“平出”,“逆”即逆敘以往,“平”即平敘當前。這里的第一句領起后文。直貫到全詞結尾;第二句情人去后,不見遺物,更無余香余澤可求;第三句寫舊時路徑,已迷離難認,“兔葵燕麥,向斜陽、影與人齊。”送別是晚上和天曉時候;重游則傍晚,黃昏中的斜陽,照著高與人齊的兔葵、燕麥的影子。這兩句描繪“斜徑都迷”之景,有意點出不同期間;又用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序“惟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有”的典故,表示事物變遷之大。感慨人去物非的細膩心情,完全寄寓于景,不直接流露。下面三句:“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說過去列坐的草地上,徘徊酹酒,向著情人遠去的西邊方向,望極天邊,而欷歔嘆息,不能自已。“欷歔”二字,直接摹態抒情。

這首詞寫情細膩、沉著,語句起伏頓挫,結構上層層伸展,時空變幻靈動飛揚,過渡自然,風格上哀怨而渾雅,堪稱送別懷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56093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天天操 | 奇米网狠狠 |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 九九精品九九 | 亚洲视频不卡 |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爱 | 国产一区二区黑人欧美xxxx |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 | 69堂永久69tangcom | www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选在线 | 国产成人久久 | 久久日本精品99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999久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不卡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黑色丝袜美女被狂躁 | 亚洲娇小性xxxx色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 18pao成人国产永久视频 | 国产黄色片网站 | 国产成人禁片免费观看 | 日韩福利视频 | 成人福利视频 | 成人一二 | 男人天堂av网站 | 九一精品 | 亚洲精选一区 | 成人免费观看国产高清 | 天天草天天干 | 日韩成人一区二区 |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男女激情爱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