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鳳凰山[1]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qú)[2],開過尚盈盈[3]。
何處飛來雙白鷺[4],如有意,慕娉婷[5]。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6],遣誰聽?
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7]。
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8]。
蘇軾《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注釋】
[1]鳳凰山:在杭州城南,左近西湖,右近錢塘江,形似飛鳳,故名。
[2]芙蕖(qú):即荷花。
[3]盈盈:豐盈美好的樣子。
[4]雙白鷺:指穿白色孝服的兩位客人。
[5]娉婷:儀態嫻雅的美女,這里指“弄哀箏”的女子。
[6]苦:很,甚?!翱嗪椤奔春苡懈星?。
[7]依約:仿佛。湘靈:相傳舜帝二妃娥皇、女英隨舜南行,死于沅、湘二水之間,成為湘水女神,后世稱為湘靈。這里喻指“弄哀箏”的女子。
[8]“欲待”三句:錢起《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碧K軾化用這兩句,借以寫彈箏者曲子未彈完,就消失在江面上了?!皢柸 奔从崋?,“取”為語助詞。
蘇軾《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原文、注釋、譯文、賞析【譯文】
鳳凰山下剛剛雨過天晴,天空晚霞紅亮,湖面風涼水清。一朵盛開的荷花,依然那么豐盈。哪里飛來一對白鷺,好像充滿蜜意柔情,仰慕那儀態嫻雅的美人。忽然聽見江上傳來悲哀的箏聲,非常凄婉動情,不知彈給誰聽。湖上云煙消散,水天清澈,彈箏美女,仿佛是湘水女神。想等她彈完曲子再上前打聽,卻只見湖邊群峰蒼翠,再也看不到她輕盈的身影。
蘇軾《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原文、注釋、譯文、賞析【解析】
蘇軾任杭州通判時作。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進士,官至都官郎中。詩風清麗,長于作詞,是北宋著名的詞人。蘇軾通判杭州時,張先已八十多歲,視覺聽覺仍很好,兩人經常唱和。關于這首詞的背景,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蘇軾與兩位身穿孝服的朋友游西湖,坐在孤山竹閣前的臨湖亭上。湖心一船漸近亭前,船上有幾個裝束雅淡的女子,其中一位彈箏女子尤其美麗,兩位客人目不轉睛地看著她飄然遠去。張邦基《墨莊漫錄》說,蘇軾與劉貢父兄弟游西湖,一女子駕船來說,因仰慕蘇軾,又無法相見,聽說蘇軾游湖,特來獻上一曲。從詞的內容看,似以前說為是。詞的上闋寫西湖景色,下闋記湖上所遇彈箏女,有背景,有人物,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