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黃山的詩句有
2、紫漢秦樓敞,黃山魯館開。
3、送君登黃山,長嘯倚天梯。
4、嵩陽若與黃山并,猶欠靈砂一道泉。
5、回頭三折望黃山,客路匆匆山自閑。
6、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7、路盡清溪逼畫圖,亂云深處插天都。
8、與君伸腳量峰磧,踏著云光不記層。
9、雪盡黃山樹,冰開黑水津。
10、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11、黃山一夜雪,渭水雁聲多。
12、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13、天開白龍潭,月映清秋水。
14、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見龍津月在潭。
15、濕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風夏已秋。
16、肅城鄰上苑,黃山邇桂宮。
17、眼前云海波瀾闊,七十二峰游泳之。
18、名山刻畫總支離,萬態千容到始知。
19、傾來墨沈堪持贈,恍惚難名是某峰。
20、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風景入琴彈。
贊美黃山的詩句有【篇2】
1、花鏤黃山繡作苑,草圖玄灞錦為川。——薛稷《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2、曳日朱旗卷,參云金障開。——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3、渠江明凈峽逶迤,船到明灘拽遲。——元稹《南昌灘》
4、畬馀宿麥黃山腹,日背殘花白水湄。——元稹《南昌灘》
5、草變黃山曲,花飛清渭流。——盧照鄰《晚渡渭橋寄示京邑游好》
6、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7、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王維《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8、別路青青柳發,前溪漠漠花生。——周賀《送李億東歸》
9、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0、山泉鳴石澗,地籟響巖風。——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應令》
11、中樞移北斗,左轄去南臺。——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12、肅城鄰上苑,黃山邇桂宮。——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應令》
13、雨歇連峰翠,煙開竟野通。——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應令》
14、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15、樓臺新紫氣,云物舊黃山。——鄭谷《回鑾》
16、和風澹蕩歸客,落日殷勤早鶯。——周賀《送李億東歸》
17、欲望黃山道,無由見所思。——李頎《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18、煙靄長薄含,臨流小溪澀。——蘇颋《人日兼立春小園宴》
19、霧開虎豹文姿出,松隱龍蛇怪狀孤。——張冠卿《游黃山留題》
20、紫霄寒暑麗,黃山極望通。——許敬宗《奉和九月九日應制》
贊美黃山的詩句有【篇3】
1、《黃山歌》
清·湯復
老人今年七十七,家在黃山東之側。
山距吾家百余里,夢寐常勞面未覿。
今年鼓勇扶筇往,彳亍危岑神惕惕。
步步躋攀絕援引,崖石刮耳壁摩鼻。
天生老骨不知疲,眼看松石步登陟。
墮崖墜壑都無謂,縱死茲山意亦得。
2、《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唐·李白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半酣更發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3、《游黃山》
宋·焦炳炎
秀出云霄一杖探,諸峰高下護晴嵐。
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見龍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無語住三三。
粥魚敲動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結庵。
4、《游黃山留題》
宋·張冠卿
路盡清溪逼畫圖,亂云深處插天都。
霧開虎豹文姿出,松隱龍蛇怪狀孤。
吐焰看砂奴火齊,凌虛精舍礙靈烏。
我來為訪容成侶,試問丹丘果有無。
5、《題黃山》
明·方勉
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蘭。
百道飛泉鳴玉佩,千尋石柱架瓊巒。
隔林幢影招青鳥,出洞簫聲送彩鸞。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風景入琴彈。
6、《因公檄按游黃山》
宋·吳黯
倏忽云煙化杳冥,峰巒隨水入丹青。
地連藥鼎湯泉沸,山帶龍須草樹腥。
半壁絳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靈。
霓旌去后無消息,猶有仙韶動俗聽。
7、《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唐·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崔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遺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風吹我時來,云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渡,碧嶂盡睛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8、《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鷴并序》
唐·李白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
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樹間。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
我愿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輒贈,籠寄野人還。
9、《望黃山諸峰》
唐·釋島云
峰峰寒列簇芙蕖,靜想嵩陽秀不如。
峭拔雖傳三十六,參差何啻一千余。
浮丘處處留丹灶,黃帝層層隱玉書。
終待登臨最高頂,便隨鸞鶴五云車。
10、《石床峰》
元·汪珍
常約高僧訪上方,峰頭老樹掛斜陽。
仙翁何處歸來晚,風落松花滿石床。
11、《同友人游黃山》
明·湯賓尹
冒雨穿山羨未曾,息肩無寺寺無僧。
寬圍白浪身千葉,峭入青天手一藤。
龍吼藥爐舂急杵,猿調茶鼎煮孤燈。
與君伸腳量峰磧,踏著云光不記層。
12、《游黃山》
宋·朱彥
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
嵩陽若與黃山并,猶欠靈砂一道泉。
13、《翠微峰》
宋·無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時聞嘯鶴帶云歸。
幾回洞口乘風立,欲挾飛仙入翠微。
14、《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唐·李白
韓眾騎白鹿,西往華山中。
玉女千馀人,相隨在云空。
見我傳秘訣,精誠與天通。
何意到陵陽,游目送飛鴻。
天子昔避狄,與君亦乘驄。
擁兵五陵下,長策遏胡戎。
時泰解繡衣,脫身若飛蓬。
鸞鳳翻羽翼,啄粟坐樊籠。
海鶴一笑之,思歸向遼東。
黃山過石柱,巘崿上攢叢。
因巢翠玉樹,忽見浮丘公。
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
朗詠紫霞篇,請開蕊珠宮。
步綱繞碧落,倚樹招青童。
何日可攜手,遺形入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