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凄美的傷感詩詞
“凄”字帶有哀傷、悲苦的意味,“凄美”作為美學概念,指人們對哀婉、憂郁、清朗而悵惘的景致或人物氣質(zhì)或樂曲旋律的一種審美,帶有濃重的心境色彩。以下的經(jīng)典詩詞供大家閱讀!
周紫芝《鷓鴣天》
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diào)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錢惟演《木蘭花》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
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賀鑄《石州慢》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煙橫水漫,映帶幾點歸鴻,平沙消盡龍沙雪。猶記出關(guān)來,恰而今時節(jié)。
將發(fā),畫樓芳酒,紅淚清歌,便成輕別。回首經(jīng)年,杳杳音塵都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凄美的傷感詩詞
晁補之《水龍吟》次韻林圣予《惜春》
問春何苦勿勿,帶風伴雨如馳驟。幽葩細萼,小園低檻,壅培未就。吹盡繁紅,占春長久,不如垂柳。算春長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間有。春恨十常八九,忍輕孤芳醪經(jīng)口。那知自是桃花結(jié)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來風味,春歸時候。最多情猶有,尊前青眼,相逢依舊。
李煜 《長相思》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歐陽修《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蘇軾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還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