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點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作品。此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原文及點評,希望大家喜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唐代】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
巍巍長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卻在迢迢遠方。
你我命運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遠離家鄉。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
岔道分手,實在不用兒女情長,淚灑衣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釋: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闕(què )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陜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輔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全句意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是說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⑷君:對人的尊稱,相當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⑺天涯:天邊,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比鄰:并鄰,近鄰。
⑻無為:無須、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⑼沾巾:淚水沾濕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點評:
《批點唐音》:讀《送盧主簿》并《白下驛》及此詩,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蒼然率然,多少感慨,說無為愁,我始欲愁。
《唐詩廣選》:顧華玉曰:多少嘆息,不見愁語。胡元瑞曰:唐初五言律唯王勃《送薛華》及此詩,終篇不著景物而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
《唐詩鏡》:此是高調,讀之不覺其高,以氣厚故。
《唐詩歸》:此等作,取其氣完而不碎,真律成之始也。其工拙自不必論,然詩文有創有修,不可靠定此一派,不復求變也。
《唐詩矩》:前后兩截格。前二句實,后六句悉虛,恐筆力不到則易疏弱,此體固不足多尚。
《唐詩意》:慰安其情,開廣其急,可作正小雅。
《唐詩三百首》:陳婉俊補注云:贈別不作悲酸語,魄力自異。
《古唐詩合解》:
此等詩氣格渾成,不以景物取妍,具初唐之風骨。
《唐詩近體》:前四句言宦游中作別,后四句翻出達見,語意迥不猶人,灑脫超詣,初唐風格。
《唐宋詩舉要》:吳北江曰:壯闊精整(首二句下)。又曰:憑空挺起,是大家筆力(“海內”二句下)。姚曰:用陳思《贈白馬王彪》詩意,實自渾轉。
《詩境淺說》:一氣貫注,如娓娓清談,極行云流水之妙。大凡作律詩,忌支節橫斷,唐人律詩,無不氣脈流通。此詩尤顯。作七律亦然。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先生曰:通首質序,未免起率易之嫌。顧爾時開拓此境,聲情婉上,正是絕塵處。陳伯玉之近調,高達夫之先驅也。五六直作腐語,氣旺筆婉,不同學究。結強言耳,黯然之意,彌復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