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民間童話故事精選
經典的民間童話故事篇1:龍圖騰的由來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們中華祖先就生息繁殖在這塊土地上了。當時的祖先們都是以族群生活在一起的。每個族群當時都有自己崇拜的圖騰。在這些圖騰形象中,有的崇拜牛,有的崇拜馬,有的崇拜虎,有的崇拜蛇,有的崇拜鳥……這些圖騰成為了這些族群們敬奉的神。并且作為了本族群的標志。當時,在我們的華夏土地上生活的夏氏族就崇拜蛇。所以,他們將蛇作為了自己族群的圖騰;而商氏族群就崇拜鷹,他們便將鳥作為了自己族群的圖騰……這些族群的圖騰成為了他們的標志。
當時由于生產力的落后,所以往往因為爭奪食物和地盤相互進行爭斗。爭斗中,一些弱小的族群便被強大的族群吞并。被吞并的族群的圖騰便被強族群占有。比如說當時的夏氏族群在吞并了商氏族群以后,夏氏族群的蛇圖騰上面便增加了一副鷹爪。后來,當他們吞并了以鹿為圖騰的族群以后,這個蛇身上便多了一副鹿角。就這樣,中國的龍圖騰產生了。
龍圖騰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最后才形成為我們知道的這種龍圖騰形象。而在我國的歷史上,這種龍圖騰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我們知道的這種龍,而另外還有一種龍便是蟠龍。當時,我們所知道這種龍是可以騰云駕霧的天龍。而另外一種龍便是蟄伏凡世的蟠龍。最早記載天龍的《封神書》中說:“四千多年前,黃帝在荊山下(今天河南省閿鄉縣南)鑄大鼎,鼎成,遂騎龍升天。”以后,逐代相傳,及至唐宋則建龍王朝,以祈龍王保佑風調雨順,這種求龍王的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其實,人們所說的“蟠龍”就是禹王。當時,由于大禹治水深得民心,就被人們認為他是龍的后裔。從此,龍就成為了帝王的象征,歷代皇帝都自喩為“真龍”“天子”。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清朝國旗上面也是繡上了龍,作為皇權的標志。這樣,龍就成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威代表。
在龍被皇權占用以后,民間就不能夠使用龍這種皇權的標志形象?;实鄣姆椃Q為“龍袍”,皇帝的座椅稱為:“龍椅”,皇帝的宮殿稱為“龍宮”。以此類推,凡是皇帝享用的東西都打上了“龍”的烙印。自從龍圖騰被皇權獨霸以后,老百姓就不能夠隨便使用龍圖騰的標志了。在封建社會中,凡是私下制作龍袍者,使用龍作為自己的服飾者,都是死罪。
當然,敬奉龍就成為了一種流傳下來的民俗了。比如說,我們在每年農歷的“二月二”這天,就要進行祭祀活動。這就是民間所說的“春龍節”。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其實,二月二這天正是我國農歷二十四何節氣中的驚蟄前后,據民間說法是:“龍睡了一整個冬天,從驚蟄這天開始就開始蘇醒了。這個時候的龍就要怒吼、要甩尾巴了,所以天上就開始響雷了。”
經典的民間童話故事篇2:巖畫的秘密
這一年,清苑縣內盤踞著一股匪寇,剿匪的李大人帶著官兵剿了足足三年,這才端了匪寇的老窩,生擒了匪首。
這天,李大人來到縣衙,得意地對縣令說:“本官一舉剿滅了匪寇,替你們除了大害,不知你有何想法?”
縣令心說,你們這幾年剿匪把清苑縣都刮去了三層地皮,老百姓們叫苦連天,現在又想要錢,就是有也不能給你們。不過,他嘴上卻說:“大人為清苑百姓除害,本當隆重慶祝。但大人軍法森嚴,本官怕壞了大人的名聲,因此未曾準備。這一切本官都已寫在奏折內,為大人請功,想必萬歲爺定會重重嘉獎!”
李大人一聽,心里氣炸了:好你個縣令,居然拿皇上來壓我。既然這樣,那咱就好好玩玩兒。想到這兒,他干笑了兩聲,說:“縣令大人真會說話。但如此大捷,對于清苑這小地方來說是千年難遇。本官在剿匪時看到縣城西邊有座山崖,若能把今日大捷之事雕刻在崖壁上,做成巖畫,恐怕對貴縣來說很有必要,你覺得呢?”
縣令一聽,愣住了?;氐娇h衙后,他找來師爺等手下,商議對策,但大家都束手無策。接下來的幾天,縣令只得托病不辦公。
過了些天,李大人又來到縣衙,找到縣令,冷笑著說:“縣令大人,本官今天來,是要告訴你一件事:昨天本官接到圣旨,萬歲爺不但嘉獎了我,還讓我率軍暫駐清苑縣,以防匪寇卷土重來。這真要感謝你的美言啊!之前我說的巖畫之事,望縣令大人速速辦妥!”縣令一聽,傻了眼。
李大人哈哈大笑著走了??h令啪啪啪扇了自己幾個嘴巴—本想裝病拖個十天半個月的,反正剿完匪了,李大人不可能老待在清苑啊。這下好了,因為自己的奏折,讓李大人名正言順地駐扎下來了,真是氣死人。
無奈之下,兩天后,縣令貼出告示,招募能工巧匠,為李大人平匪開鑿巖畫。老百姓一看,罵得可兇了,非但沒一個人來,反而還把告示給撕了??h令只好哭喪著臉來找李大人,說明緣由,最后假裝義憤填膺地說:“大人,不如你派手下給這些刁民一些顏色看看?”
李大人走過去,拍了拍縣令說:“你呀,還嫩了點兒。皇上剛嘉獎了我,轉臉你就要給本官拴個擾民的套,然后你再一本奏折告上去是不是?”
縣令連忙擺手,剛要解釋,李大人卻哈哈大笑道:“其實本官也不是不講理的人。既然清苑平匪的巖畫做不了,那弟兄們剿匪三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每個士兵一兩銀子如何?”
“什么?”縣令叫了起來,“每個士兵一兩,那加起來可是一筆大數目,就是把清苑縣賣了也沒這么多錢啊!”
李大人冷笑道:“那就做巖畫,總不能讓弟兄們白忙活了。好啦,本官累了。送客!”
縣令只得告辭了。回到縣衙后,他正愁眉苦臉呢,一個手下稟告:“大人,有個人說他能做巖畫,想求見大人。”縣令趕緊說:“叫他進來。”
很快,手下領著一個人走了進來。縣令上下打量著來人問:“你叫什么?是干什么的?
經典的民間童話故事篇3:推磨奇案
你見過推磨嗎?過去,富裕人家的磨一般用牲口來推,而窮人家則需要靠人力來推,推磨時間長了,人就會頭暈,我國西南地區的人發明了一種木制的“丁”字形工具,叫作磨擔鉤,借助這種工具,推磨人可以站在原地不動,只需推動磨擔鉤就可以使石磨動起來,今天講的故事就和磨擔鉤有關。
清朝乾隆年間,重慶楊家坪有一個叫楊一德的人,靠開磨房起家,成了當地一個不大不小的財主,人稱磨房楊老爺。這楊老爺雖然家道殷實,可惜膝下無子,后繼無人。楊老爺原配夫人張氏精明貌美,但肚皮不爭氣,久久沒有動靜。于是楊老爺就要納妾,張氏起初不愿意,但時間一長也只好妥協,但她要求,老爺所納之妾須由她親自挑選。
就在張氏答應老爺納妾的第二天,重慶破天荒下了一夜的大雪。一大早,楊家仆人起來開門掃雪,發現門口倚靠著一對衣衫襤褸的男女,男的四十多歲,女的二十歲出頭,兩人已經凍得說不出話來了。張氏平日就積德行善,因此仆人自作主張,把兩人扶到客房,灌了幾口熱湯之后便來稟報張氏。
張氏來到客房,經過打聽得知,這是一對父女,父親叫張老坎,女兒叫張翠花,因家鄉遭了難,逃難過來的。張氏見他們父女可憐,便收留了下來,張翠花很快就成了楊老爺的二房太太,而張老坎則到磨房當了賬房先生。張翠花和楊老爺圓房后,她的肚子就一天天大了起來,七個月后不知什么原因動了胎氣,孩子早產了。這孩子雖是早產,但是由于楊家照顧得好,因此孩子滿月抱出來一看,和足月生的小兒沒有什么區別。楊老爺為兒子起名楊賽虎,賽虎不到三歲,翠花又生一胎,還是男嬰,起名楊賽豹。
楊老爺中年得兩子,真是喜上眉梢,他每天看著睡在身邊的兩個小子,像吃了蜜糖一樣。他鉚足了勁賺錢,又買了好幾十畝良田給兩個兒子備著,夜晚摟著這個撿來的小老婆,心肝寶貝地叫個不停。誰知,就在賽虎四歲、賽豹剛學走路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禍事降臨到楊家。
這天,楊老爺從外面要賬回來,剛到莊口,就見自家門口圍滿了看熱鬧的人。原來,自己的“第二老丈人”張老坎突然暴亡。楊老爺驚惶失措,他急急忙忙趕到老丈人的房間,只見張老坎全身一絲不掛,扭曲著身子倒在地上,口鼻流血,面目猙獰,一看就知道不是正常死亡。楊老爺本想隱瞞了事,然而有眾多家仆和外人在場,并且人命關天,死的又是自己愛妾的父親,于是立刻差人報官。
不久,本地的王知縣帶著仵作及其他一干人,趕到現場仔細勘驗,經過仵作驗尸后確定張老坎是中劇毒“鶴頂紅”而死。王知縣對楊家上下細細排查,認為張老坎不可能自殺,一定是他殺。王知縣從眾人口中得知,張老坎的飲食都是由二奶奶張翠花專門負責,他的房間除了二奶奶進去外,沒有外人進去過。張老坎今天上午沒有去磨房,仆人進入他的臥室召喚,卻發現他已經死在地上了。
由此看來,張老坎的死定然和張翠花有莫大的關系,于是王知縣下令將張翠花押到縣衙。眾人見張翠花被押走,都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這張翠花和張老坎乃是父女,就算她再不孝順,也不至于用“鶴頂紅”將親老子毒死啊!
看了經典的民間童話故事的人還看:
1.經典童話故事精選
2.經典童話故事文字版大全精選
3.小學生經典童話故事精選
4.最受歡迎的世界經典童話故事精選
5.中國民間經典童話故事
6.經典童話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