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和禮儀演講稿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與文明同行》。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個人修養和素質的表現。它是路遇師長時的朗聲問好;是他人受困時的真誠關心;是受人幫助時的衷心感謝,是不小心冒犯別人后的誠懇致歉;是自覺將垃圾入箱的舉動文明風尚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就一直行走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禮讓三先、虛席以待;通書達禮,尊老愛幼,這些成語無不蘊藉著文明的內涵,曾子避席、張良拾鞋、程門立雪個個故事無不閃爍著文明的光輝。古語說得好:“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薄岸Y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文明就是一種財富,一種文化,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敲門磚,值得我們去傳承、發揚。然而,在我們的周邊乃至自己的身上還是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樓梯上刺目的紙屑、花園中折損的花枝、走廊上追逐打鬧,路隊上推推搡搡這樣的陋習提醒我們離文明并非觸手可及。德國文學家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蔽拿魇且环N品質,是一種修養,擁有它你才會幸福、快樂。
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蔽拿髁晳T要從小培養。作為一個新世紀的少先隊員,在我校文明禮儀節中,你將如何從點滴做起,展示我們的風采,讓我們的學校形象更美好呢?一花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在這里,我呼吁大家一起與文明同行!
同學們,人不是因為美麗才文明,而是因為文明而美麗!讓我們共同努力,塑造出人民少年的美好形象,我期待著文明之花開遍我們的校園,開遍我們的家鄉!
文明和禮儀演講稿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興我們又相聚在這美好的清晨,相聚在這莊嚴的國旗下!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文明禮儀,從細節做起》
首先大家分享一個我看到的真實的故事:一位母親騎著自行車帶著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把手中的餅干掉在地上,媽媽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說著便把孩子抱下來,兩個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干。這普通的一幕,不由讓我想起一句話: “ 文明,是一種習慣。 ”這位母親的素質如何,將來的孩子素質如何,在這一細節中已經有了答案。
禮儀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氣質、是一種文明,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將使我們受益終身。我們每一位紅樓三小的人一定感受到了洪三小校園的優美、整潔,每處細節都煥發著文明的光輝。同學們文明的行為習慣、整潔健康的儀容儀表,營造出了良好、有序、和諧的學習環境。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漠視和縱容身邊發生和存在著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教學樓走廊追逐打鬧、大聲喧嘩,見到老師不問好等等;這些不良習氣與我們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是多么的不和諧啊!損壞了學校的形象,也降低了自己的素質,與雅行少年的標準漸行漸遠!
同學們,你們是校園文明的創造者,更是校園文明的受益者。我們都應為爭當洪三雅行好少年而努力,力爭做到:讀雅書、說雅言、有雅儀、善雅思、做雅事。 校園文明建設是一個工程,一項事業;同時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從現在做起,讓文明禮儀不再是純粹的理念,而是每個同學的自覺言行!讓文明禮儀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自我內化的一種快樂! 讓我們攜起手,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而努力,爭做雅行少年,讓文明之花開遍洪樓三小的每個角落!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文明和禮儀演講稿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人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我覺得人最重要的素質是講文明!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他必定是一個懂禮儀,講文明的人?;仡櫊N爛歷史長河中我們曾擁有的驕傲,是“講文明,懂禮儀”締造了享譽千年的“禮儀之邦”。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倡導“文明禮儀伴我行”,
文明是一種認識,文明是一種觀念,文明更是一種文化,文明是在內心不斷生成積累而又外顯于形的伴隨著社會進步發展的規范,它存在于我們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每個人的儀容儀表和行為習慣都是它最細致的表現。本學期開學以來,我們感受到了可愛校園內每一天的優美,每一處的潔凈,每一活動細節里煥發出來的文明的光輝。同學們文明的行為習慣、整潔健康的儀容儀表、高雅向上的情感追求,在鞏固著我們已形成的良好有序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強化著健康向上的學習氣氛。許多的事實和現象讓我們始終堅信,我們的絕大多數同學是一個有修養的人,有品質的人,守規范懂禮儀講文明的人,這是我校優良校風和優美校容校貌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和保證,這是值得我們驕傲和稱道的地方。當然我們卻不能因此漠視和縱容在身邊發生和存在著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和不文明現象,隨地吐痰,亂扔紙屑、食品袋和飲料瓶;在教學樓走廊追逐打鬧、大聲喧嘩;有的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例如故意損壞課桌椅、宿舍樓男廁所設施損壞嚴重、在潔凈的墻壁上涂鴉等;)還有的同學涂指甲、穿耳洞、染頭發、男同學留長發、女同學劉海過長??這一切破壞了校園的文明,也自己降低了自己的素質,與文明漸行漸遠!
文化知識的學習固然是我們當前重要的任務,但卻不是唯一的任務。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要和唯一追求的位置上,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以及符合學生身份、健康向上、大方得體的形象的塑造,學校是播種文明的沃土,一所學校的文明程度是學校師生道德風尚,精神面貌的最具體的反映,那么,在我們的校園,什么是文明。
簡明地來說,文明是“禮貌”的兄弟,是“知識”的鄰居,是“整潔”的朋友??如果你講禮貌,有知識,愛清潔講衛生??文明就一定會和你交上朋友。
文明的同學一定是講禮貌的人.他會經常使用禮貌用語: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他懂得要想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因為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同樣重要。
文明的同學一定是愛學習有知識的人.他總是對知識充滿渴望,他在課內課外都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他愛提問題,不怕困難。他不會遲到早退,浪費時間。
文明的同學一定是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人。他會自覺維護校園的整潔環境,他不會隨便買零食吃,他更不會亂拋瓜皮果殼,食品包裝袋和紙屑,而且他看到地上有一點紙片都會檢起來丟進垃圾箱。
文明的同學一定是一個自覺維護公共秩序的人。他進入校門會自覺下車,吃飯打水會自覺排隊,他不會在教室里或宿舍里嬉戲打鬧,擾亂秩序。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后而凡事舉。”魯迅先生說的“立人”就有要完善個人的道德修養。我想我們城關中學的每一位學子都希望自己的祖國有尊嚴,也都想成為一個有素質的文明人,那就請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清潔環境,愛護公物,文明校園,這就是愛校愛國的表現!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的校園就一定會遍地盛開文明的花朵,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到處洋溢禮儀的芬芳!
文明和禮儀演講稿篇4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實驗小學五年級五班學生廖攸涵,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就在身邊》。
大家都知道,文明是一個國家進步的根本,是一個人修身養性必需的課程。那么,什么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古有孔融,四歲讓梨,小小年紀就知道謙讓,更有“程門立雪”的典故,道出了古人尊師重道的美德,這些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無盡的文明珍寶。而在當今的青少年學生中,不少人對應有的文明禮儀不重視,導致一些人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會禮讓,不講禮貌;在社會上不懂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滿口粗言爛語;在家里不懂孝敬長輩,唯我獨尊,任所欲為等等,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其實,在今天,讓我們沿承“禮儀之邦”的美稱并不難,文明禮儀就在身邊。
身邊的文明是在校見到師長時的問好,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身邊的文明是在家對父母的體貼,對長輩的尊敬,對客人熱情和大方的接待;身邊的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讓給孕婦、老人的一個座位,是自覺撿起垃圾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一點一滴,一舉一動,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就會成為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揮之不去,抹之不掉,文明禮儀就滲透到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里。
當你走在整潔的街道,干凈的校園,是否會從心底感到舒適;當你看到親切的老師,友好的同學,是否會感到由衷的溫暖;當你偶遇跌倒的老者被人輕輕扶起的一幕,是否會有一絲甜甜的感動;當你伸手幫助了需要的人,你又是否從中感到了無限的快樂……
做文明之人,行文明之事,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努力做到:舉止得體、言行文明、品德高尚、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使自己早日成為自覺遵守文明禮儀的新時代的好少年。
同學們,大家一起來吧,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動帶動身邊的人,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讓我們做一個文明的人。
謝謝大家!
文明和禮儀演講稿篇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在校園》。
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這熱情似火、生機勃勃的季節里,意味著我們該有一個嶄新面貌。那么怎樣才能使小學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里呢?
我們小學生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后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日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
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跡,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ハ嗬斫狻捜荽?。培養較強的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在這個文明禮貌月,全中國都彌漫著文明禮貌的芳香。而這些芳香正來自于各種花朵,你,便是他們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于未來,無負于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
文明和禮儀演講稿篇6
親愛老師和同學們:
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
禮儀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主要有四項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原則,即尊敬別人;二是自律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自己約束管理好自己;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禮儀無處不在,在這春意濃濃、生機勃勃的陽春三月,我們小學生應該怎樣做,才能使小學生禮儀洋溢在我們美麗的校園呢?我想,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考慮:
首先,我們小學生要著裝得體。衣服不一定新穎,但應該整潔、大方,符合學生的身份,能體現出我們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第二,是在升旗儀式上的表現。升國旗,奏國歌是一個莊嚴的時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于“禮儀之邦”這個美譽。第三,課堂上的禮儀。每位同學在課堂上的表現,都將直接影響自身的學習,而且對上課老師也有著較大的影響,不僅如此,它還關系到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出這個班級的班風班貌來。 第四:校園禮儀。下課休息時,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到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
此外,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學校的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同學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跡,如果同學間出現了矛盾,那就多進行自我反省,每人退一步,互相理解、寬容,友誼之樹就能常青。
愿每位同學都能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于未來,做一個文明禮儀的小使者。
文明和禮儀演講稿篇7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___,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文明禮儀,像一縷陽光,溫暖我的心靈;像一泓清泉,滋潤我的心田;像一面旗幟,飄揚在我心中,陪伴我成長。
中華民族,是一個文明古國,是一個禮儀之邦。透過學習《禮儀之美》,我深深明白,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動作,都能夠體現一個人的修養。見到老師,主動向老師問好;進別人房里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這些都是文明美德。
文明禮儀,時刻在我心中,讓我養成了好的習慣。記得小時侯,我有亂丟亂扔垃圾的壞習慣。有一天早上,媽媽送我去幼兒園,我一邊走,一邊隨手把雞蛋殼扔在了地上。媽媽看到了,就悄悄的把雞蛋殼撿了起來。當時,我還沒意識到自己的不對,竟然還是邊走邊扔。媽媽便嚴肅地對我說:“小鋒,還記得我們看過的漫畫《文明只差一步》嗎?你怎么能亂扔垃圾呢?”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極了,立刻撿起地上的雞蛋殼,飛快地扔進了垃圾桶。此后,我再也不亂扔垃圾了,每次見到地上“流浪”的垃圾,我都會主動把它們送到垃圾桶里。
文明禮儀,時刻在我心中,讓我學會了講文明,懂禮儀。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記得小時候,我比較膽小,家里來了客人,我不僅不敢向他們問好,而且連看都不敢看他們。這是很不文明的。之后,我們學習了文明禮儀知識,我真為自己深深地感到慚愧。此刻,我不僅僅能主動、大方地向別人打招呼,而且,家里來了客人,我還能主動為他們倒茶,拿水果。大家也都夸我是個講文明、懂事的好孩子。
文明禮儀,就像一面旗幟,指引我們;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進。我們不僅僅要懂得在家里的禮儀,還要懂得在學校的禮儀、在社會的禮儀。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要樂于助人,要尊老愛幼,要勤儉節約,要講文明、守禮儀,要做一個知法、懂禮的小公民。
最后,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讓文明禮儀,陪伴我們快樂成長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文明和禮儀演講稿篇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一個有高素質、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引來旁人的贊許和祝福。即使你再怎么不出眾,但是你那處處為他人著想,毫無怨恨、純真的神情,足以讓人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這個人。在一個窮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進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錢給他,就會在他心中默默的為你祝福。在一個已經失去勇氣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許只要給他一個對生活充滿快樂的微笑,說一句激勵他的話,那么就會令他充滿對生的希望。在這一瞬間,你的面容也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經意間發生的事,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個很小很小的動作。 “孔融讓梨”一個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故事。這件小事之所以會被后人所傳頌贊揚,就是因為四歲的孔
文明和禮儀演講稿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走路禮儀遍校園,文明禮讓筑平安.走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們天天在做,看似是一件極其尋常和簡單的事情,然而就這極簡單且天天都在做的行為,如果注意不到。
也蘊含著危險,也會造成傷亡,其他不說,但就校園來講,每年都會因學生安全意識不夠,在行走、跑步的過程中發聲碰撞、踩踏等傷亡事件,不久前發上在新疆阿克蘇一所小學學校的踩踏事件就是沉痛的實例,而被我們所忽略。發生在校園內的踩踏傷亡慘案,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發生24起中小學生擁擠踩踏的事故。
在這血淋淋的事實面前,我們不得不仔細回憶、認真思考:不能再把父母、老師所說的:“小心走路!”“注意走慢點!”等充滿愛心的話語當成耳邊風;不能再把習以為常地走路視為走馬觀花來應付了。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校園里這樣的鏡頭:上課鈴響了,同學們像支離弦的箭,直奔教室而去,下課鈴響了,眾多同學蜂擁而出,擠滿樓道,擠鬧說笑!
其實,走路也是一門學問。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社交場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體態語言。正確的走姿,能體現一種動態美,能體現一個人的風度和韻味,更能體現一個人的青春活力和自我魅力。
正確的走姿如一位良師益友,相信對我們以后的生活大有幫助。但以下幾種錯誤的走姿我們更不能視而不見,而應當引以為戒。
第1種:橫沖直撞行走時,專愛挑人多的地方走,在人群之中亂沖亂闖,甚至碰撞到他人的身體,這是極其失禮的。
第2種;搶道先行行進時多注意照顧和方便他人。通過人多路窄之處務必講究“先來后到”,對他人“禮讓三分”。
第3種:阻擋道路在道路狹窄之處,悠然自得地緩步而行,甚至走走停停,或者多人并排而行,顯然是不妥的。
第4鐘:蹦蹦跳跳必須注意保持自己的風度。不宜使自己的情緒過分地表面化。若一旦激動起來,走路便會出現上躥下跳甚至是連蹦帶跳的失態情況。同學們,在我們平時上下樓梯時,人多擁擠,一定要注意謙讓,靠右行走,保持暢通。若前方有突發狀況,我們應立即停下腳步。
讓我們從今天起就全體行動起來,走好路,懂得禮讓好路給他人先行,爭做一個文明禮儀的好學生!
文明和禮儀演講稿篇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注重儀容儀表,崇尚文明禮貌》。
有人說:“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金錢;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貌,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睕]錯,我們做人的行為規范就是講文明禮貌。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在發展自身的同時,必然會裝扮自己,有所追求。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具備怎樣的外表形象呢?作為一個具有特定身份的又生活在特定年齡階段和特定環境中的人,我們應該可以做到:端莊大方又不失文雅,樸實自然又不失個性。有的學生可能對儀容儀表的各項規定無法接受,認為這是對一個人個性的束縛、自由的壓迫,對美的摧殘。然而大家或許都忽略了:禮儀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氣質、是一種文明,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不要膚淺的認為另類的裝扮目的是吸引他人的眼球;另類打扮是為了張揚個性;我們要正確的去理解“美”和“庸俗”的真正含義,而個別同學所謂的“美”卻給了人不倫不類的感覺,這也只能反映一個人的審美情趣的低下和庸俗;自然和諧的才是美,心靈的純凈才是最高境界的美。
一聲謝謝,等于一次情感的交流;一聲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沖突;一個不要緊,等于給人吹去一陣溫暖的春風;以禮待人,把笑臉常掛,你會發現天很藍,花很紅,其他的人也很友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這就是禮貌的魅力所在了。
手下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彎下腰撿起的是碎紙,擦去的是污漬,說話用的是文明之語,將這一切純潔自己的精神,凈化自己的靈魂,改變自己的陋習,這就是文明的獨特之處。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希望全體同學嚴格要求自己,將自己的目光放長遠一點,多在自己的做人上、學習上、能力培養上等方面下些功夫,增強自己的自信心,為以后踏上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冷靜、謹慎的選擇屬于我們輕松、可愛、樸實的儀表。以最飽滿的姿態,邁出新學期的第一步!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
文明和禮儀演講稿篇1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我是四年級班的劉玉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在文明,美在禮儀》。
有一種愛,她發自真誠,她來自心靈;她是真心,她是熱情;有一種美,她飄在手里,她藏在口里;是見到老師的問好,是遇到同學的你早;是升旗時的敬禮,是知錯時的“對不起”;她是愛的教養,她是美的修養!
現在我們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首先我們學生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升旗儀式是最莊嚴、最神圣的,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敬禮、精神飽滿地齊唱國歌,不負于“禮儀之邦”這個美譽。課堂文明禮儀對老師的教育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老師的教育教學。在課堂上我們要勤于思考,積極舉手發言,對老師布置的作業認真的完成。校園文明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休息時,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亂寫亂畫。上下樓梯一律靠右行,見到老師和客人要主動問好。我們還要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踐踏草坪。進餐,放學時要排好隊,不推拉。行走有秩序,不大聲喧嘩,做文明學生。同學之間也離不開文明禮儀。它像潤滑劑,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對有困難的學生要熱心幫助,只有這樣同學之間才會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看看我們的少數同學吧,在家里,不和父母溝通,不分擔家人的勞動,一味索取,不知奉獻;在學校里,不接受老師的教育,不認真學習,一味淘氣,不知自重。這些人,不但影響了他人,更敗壞了德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禮儀,重在實行!
讓我們攜起手來,親近文明、踐行禮儀,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我們心中綻放吧!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文明和禮儀演講稿篇1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說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
在我們身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幕:有些同學寫作業不認真,字寫的歪三裂四,有些同學講話不標準,話說的南腔北調,以至于別人看不清他寫的是什么,聽不出他說的是什么。生活中不說普通話,不寫規范字鬧出的笑話也有很多。有這樣一個故事里說,有一次,一個村長召開村民大會,他說:”兔子們,蝦米們,咸菜太貴,不要醬瓜,要豬蹄。他的這些話惹的村民們哈哈大笑,一次很嚴肅的會議就讓幾句方言給攪得亂七八糟。其實把他的方言譯成普通話是:同志們,鄉親們,現在開會,不要講話,要注意。生活中,因寫字不規范而鬧出的笑話也不少,據說有一個叫吳東坡的人寫字非常潦草,常常把自己的名字寫出笑話,有一次,他到醫院去看病,他先付了錢,大夫讓他簽字,簽完字后,大夫讓他坐在旁邊排隊。不一會,他聽到大夫大聲喊道“吳東皮!吳東皮!”他毫無反應。大夫見無人反應,又大聲喊道:“吳東皮!”見還是無人反應,大夫火了,上前拉住他說,你這個人是怎么回事,叫你幾遍都不答應。吳東坡聽后還和大夫狡辯:“我不叫吳東皮,我叫吳東坡。”大夫說:“你看看你寫的字吧,吳東坡一看傻了眼,原來他把”吳東坡“寫成了”吳東皮“。大家看,這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是多么重要。
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是文明的象征,是做文明人的開始。文明,代表著道德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文明體現著人的氣質與修養。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做個文明人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少年的使命,是歷史交給我們的任務。歲月滄桑,幾十甚至幾百年之后,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要無愧于我們的子孫,我們更要對得起我們的先輩。
說普通話,要求我們分清平翹,字正腔圓;要求我們抑揚頓挫,擲地有聲。寫規范字,要求我們橫平豎直,端端正正;要求我們遒勁有力,落落大方。做文明人,要求我們踏踏實實,虛心自謙;要求我們言行得體,行為規范。那么怎樣才能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做個文明人呢?
其實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做個文明人并不難,只要我們用一顆真心去對待它,用一種恒心去堅持它,用無比的耐心去完成它,有堅強的毅力,養成良好的說寫做習慣,我們就能達到目的。我國的大學問家荀子曾說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要想登上高山,要想探尋深澗,我們就必須堅持到底。
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明的傳承。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傳統的古國,那刻在甲骨背上的象形文字,記錄了華夏子孫殷殷成長的腳步;那刻在石碑上的筆走龍蛇,遒勁中透出中華子孫的剛烈。誰不知,2008年的奧運會上,一個代表著東方的聲音在”鳥巢“響起,一個代表著華夏民族的”和“字讓世界二百多個國家震驚;鏗鏘有力的聲音,迎讓有序的章法,彬彬有禮的謙遜,又一次讓我們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東方!
說到文明,我們偉大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神光的”斷臂求法“,楊時的”程門立雪“給后人留下千古佳話。_是上個世紀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小養成了對長輩有禮貌的美德,后來他當了主席,仍然能以禮待人。他在給他的老師徐特立先生的一封信里說:”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仍然是我的先生“。由此可見,文明禮貌是多么重要。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我們要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做文明人。
”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種植幸福的結果“,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讓我們用最美的語言,讓我們用最美的文字,做文明的使者,做時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