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的話語蘊藉
詩歌《雨巷》所營造的意境美,與詩人在詩中所創設的幾個典型而又獨特的意象的作用是分不開的。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雨巷的話語蘊藉,希望對你有用。
雨巷的話語蘊藉一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于政治風云激蕩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有人把這些意象解讀為放映當時黑暗的社會的縮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全詩共有七節,第一節寫了期待姑娘出現的心理背景,因為是雨天自己一個人走在寂寥的巷里,感到冰涼的孤獨,所以期待出現一個和自己一樣的姑娘,這就為全詩定了基調,使自己孤獨無助之后的一種內心期待,姑娘似乎成就了一個美好的世界,姑娘是美好的象征。它給人們一種誘惑、一種期待、一種審美、一種溫柔,對一顆受傷的心而言無疑是最好的慰藉,而又為什么這個姑娘結著愁怨呢?我覺得這是受傷病態審美的問題。因此自己心理有事、不開心,所以自己期待的安慰自然也是冷色調的,這就暗示我們詩人失落之后已不再的陽光的心情,所以后來的審美自然是凄清冰涼的,有宮怨詩的情愫在作者內心燃燒。
于是第二節詩中一個青色、清純、憂傷、不知人生方向的姑娘就出現了,她真好可以完成自己的心理期待,或者說是審美上的滿足,加上這個憂郁的美女手里拿著油紙傘在雨中穿行就更有意思了,他使意象發生了質的飛躍,由靜態上升到了動態,而是有了神態的描寫、冷漠、凄清、惆悵,冷漠可以看出美女內心之心,給人惋惜之感的同時又感到孤傲的悲哀;凄清則是點染環境,美女的心情自然過渡到了景物的傾訴,而惆悵就把憂郁姑娘的病態美寫活了,她讓人產生同情,美女的憂傷是最讓男人心痛的,所以姑娘成了詩人靈魂上的痛。最讓詩人難過的是看到了太息一樣的眼光,他就像一把利劍直接刺向了詩人的內心,所以詩人的人生就只剩下一股縹緲的感傷,這種感傷是詩人面對受傷的美的惋惜。
詩的第五、六節則是詩人看著期待落空的感嘆,期待著慰藉的出現,而心理又看著期待的消失,籬墻的出現暗示了理想的破滅。心理的期待到此就完全消失了,詩人的情緒到這里已經開始退潮,留下的只是淡淡地憂傷,詩人的感情到此已經回到了原點,心里只剩下懷念了。而詩的最后一小節,詩人平靜的心理期待又開始了,又開始期待姑娘的出現,詩到此和開頭很好的對照起來,詩完成了一個圓,詩人情感也完成了一個圓,從詩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詩人的感情軌跡,而留給讀者更多的則是詩人心理期待無法實現的感嘆!詩的感情軌跡可以歸結為:失落——期待——失落——期待,所以雨巷成了詩人無法實現心理理想的唯一理想通道的見證。
最后說一下“雨巷”和“姑娘”兩個意象的豐富內涵。首先,兩個意象是具備了有形的組合提升意境必不可少可兩個元素,是缺一不可的,若只有“雨巷”,詩僅僅只是一個意象,若沒有“雨巷”的背景,“姑娘”也無法憂郁起來,所以詩人是抓住了典型環境造就了典型情緒。其次,“雨巷”有很深的精神指向,雨是巷的外衣,有雨無人的巷給凄清之感。為了姑娘生動的出場做鋪墊,更主要的是詩人情感天空陰雨綿綿,而這個巷是自己達到理性的必經之路,雨正好可以凈化靈魂的痛,從而可以看到詩人內心世界的凄風苦雨的纏綿,只是雨巷成了一個代表性的濃縮,而姑娘似乎是一種理想、一種安慰、一個內心的期待,《雨巷》之所以能打動讀者就是詩人把一個結著憂郁的姑娘當作自己的精神伴侶,只不過詩人追求的姑娘是為了平衡情感。慰藉他受傷的靈魂,這是姑娘的審美觀照,《雨巷》之所以有名就是借助有形的意象傳達了無形的憂郁和悲傷,所以,他定格在詩的扉頁上。
雨巷的話語蘊藉二
一首好的抒情詩,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它會超越時間
和空間的限制而喚起人們審美的感情。戴望舒的《雨巷》就是這樣一首優美的抒情詩。
然而多年來,《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詩作,卻被視為象征派和現代派的無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學史的視野之外;直到最近,人們才像觀賞出土文物一樣,把這些作品從遺忘的塵土中挖掘出來,又重新看到了它們身上具有的藝術光輝。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創作道路上,只給我們留下了九十多首抒情短詩,《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雨巷》大約寫于1927年夏天。最初發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說月報》第十九卷第八號上。戴望舒的摯友杜衡在1933年寫道:
說起《雨巷》,我們很不容易把 葉圣陶 先生底獎掖忘記的。《雨巷》寫成后差不多有年,在圣 陶 先生代理編輯《小說月報》的時候,望舒才忽然想把它投寄出去。圣 陶 先生一看到這首詩就有信來,稱許他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圣 陶 先生底有力的推薦,使望舒得到了“雨巷”詩人的稱號,一直到現在。(《望舒草·序》)
人們熟知的文學史上的這段佳話,反映了《雨巷》一詩在當時的價值和影響。
就抒情內容來看,《雨巷》的境界和格調都是不高的。《雨巷》在低沉而優美的調子里,抒發了作者濃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緒。打開詩篇,我們首先看到詩人給人們描繪了一幅梅雨季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詩人自己就是在雨巷中彳亍彷徨的抒情主人公。他很孤獨,也很寂寞,在綿綿的細雨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這樣陰郁而孤寂的環境,他心里懷著一點朦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被詩人賦予了美麗而又愁苦的色彩。她雖然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但是也“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內心充滿了“冷漠”,凄清”和“惆悵”。和詩人一樣,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無言,“像夢一般地”從自己身邊飄過去了,走盡了這寂寥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