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
寓意是寓言故事的內核,也是兒童重點學習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篇,歡迎大家閱讀。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篇1:淳于髡薦賢
齊宣王求賢時,號召天下人推薦有才干、品德好的人。有個叫淳于髡(kun)的人在一天內就向齊宣王推薦了7名賢士。齊宣王當然很高興。可是,他對頃刻間出現的這么多賢士感到有點懷疑。
于是齊宣王把淳于髡叫到跟前,對他說:“先生,我有一個疑點想問問你。我聽說,能在方圓千里的范圍內找到一位賢人,那么天下的賢人就多得可以肩并肩地排成行站在你面前。在古今上下近百代的范圍內能出現一個圣人,那么世上的圣人就多得可以腳跟挨著腳跟地向你走來。今天,先生您在一天的時間里就給我推薦了7位賢人,如此看來,賢人豈不遍地皆是,有點太多了嗎?”
淳于髡笑了笑,對齊宣王說:“大王您聽我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類的鳥,它們總是棲息、聚集在一起;同類的野獸,它們也總是行走、生活在一起。如果我們到低洼潮濕的地方去尋找柴胡、桔梗這些植物,別說是短短的幾天,就是幾輩子也不會找到一棵;但是如果到山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用車去裝了。萬物都是以同類相聚的。我淳于髡向來與賢士為伍,我的朋友個個都是德性高尚、才智非凡的人,大王您找我尋求賢士,這就像在河里舀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樣,輕而易得,取之不竭,您怎么能嫌我一天之內給您舉薦的賢士太多了呢?我周圍的賢士多得很,豈止這7個人!今后,我還要繼續向大王推薦呢。”
寓言寓意
淳于髡一番話,使齊宣王茅塞頓開,心服口服。看起來,世上的人才不是少了,而是我們沒有找到識別人才的方法和途徑啊!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篇2:買櫝還珠
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致美觀的工藝品。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里,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于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后,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后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于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后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于“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寓言寓意
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取舍;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有些可笑。
兒童寓言故事及寓意篇3:張衡的天平
張衡到了地府,閻羅王知道他具有豐富的智慧,就告訴他,世界上有許多官陸續來到地府,要調查他們為官清正還是貪鄙非常費事,問張衡有沒有什么簡便的方法對他們進行甄別。
張衡給他提供了一架特制的天平。閻羅王一看,那天平一頭的盤子極其巨大,另一頭卻很小。
“這天平怎么用?”閻羅王問。
張衡對閻羅王說:“凡有做官的來到地府,你只把他的烏紗帽作為砝碼往小盤子上一放,他所管轄范圍的老百姓就立即被攝入了另一頭的大盤子里。如果放烏紗帽的一頭比裝百姓的那頭重,那官一定是個壞官;反之如果百姓那頭比烏紗帽這邊重些,那官就比較好。”
但是張衡叮囑閻羅王:“在有官需要考核之前,請你自己千萬別去動它!”
天平在閻羅王那里放了一晚。
第二天,閻羅王告訴張衡:“你的天平不怎么好,我已經下令拆掉了。”
寓言寓意
“非常可惜!”張衡說,“我叫陛下不要去動它是有原因的。陛下認為它不好,肯定是你把自己的烏紗帽在上面試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