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寓言故事內容
簡短寓言故事內容篇1:愚蠢的爭辯
甲和乙總愛在一起爭論,為了一點小事情他們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加上這兩個人都喜歡擺一點小聰明死鉆午角尖,總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一天,甲問乙:“用銅鑄成鐘,用木頭做成棒捶來敲打銅鐘,鐘就會發出洪亮的聲音。你說這聲響是由木頭引起的呢,還是由銅引起的呢?”
乙想了想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由銅引起的。”
甲說:“何以見得是銅引起的呢?”
乙說:“如果用木棰去敲打墻壁,就不會有這鏗鏘的聲響。敲打銅鐘就發出這洪亮的聲響,可見這聲響是由銅發出的。”
甲不同意乙的看法,他說:“我看不是銅引起的聲響。”
乙問道:“那你又憑什么說不是銅引起的呢?”
甲說:“你看,如果用這木棰去敲堆積著的銅錢,就聽不到什么聲響。這銅錢不也是銅嗎?它怎么就不發出聲響呢?”
乙反駁說:“那些銅錢堆積在一起,是實心的,當然沒有聲響。鐘是空的,這聲音是從空心的器具中發出的。”
甲又不同意乙的說法,甲說:“如果用泥或木頭做成鐘,就不會發出聲音來。你還能說聲音是從空心的器具中發出來的嗎?”
……
甲和乙就這樣沒完沒了地爭個不休,到底聲音是從哪里發出來的,他們終究也沒理出個頭緒來。
其實各種事物的屬性,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如果我們只抓住一點,孤立地片面地看問題,并進行簡單類比,那只能引出荒唐可笑的結論來。
簡短寓言故事內容篇2:戴甕帽的傻子
梁朝時候有一家人家,一屋都是癡傻。有一天,父親把兒子叫來說:
“你給我到集市上去買一頂帽子回來。我聽別人說,帽子是套在頭上的,要能裝得下腦袋才行。你上集市去一定要找那樣的帽子才能買。”
兒子按父親的吩咐到集市上買帽子,他到處找,找到一個別人說是賣帽子的地方。掌柜拿出一頂黑色的綢帽給他,那帽子是疊著的沒有打開,這個傻兒子看了半天也沒找到能套下腦袋的地方,他放下綢帽就走了。接著,他又走了好多店鋪,找了一整天也沒見到他所想要的帽子。在他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忽然看到一個賣甕的小店,里面擺放著一個個大口的甕子,甕子是空的,正好可以容得下人的腦袋。他想,這大概就是帽子了,于是他把甕買回了家。
他的父親也以為這就是帽子,將甕拿起來往頭上一戴,便連臉和脖子都套進去了,結果什么也看不見。這個傻父親每次戴著“甕帽”外出,鼻子在里面就被磨得生疼,而且被堵得氣都很難出,憋得心里慌。然而,他以為帽子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他還是常常忍痛戴著它出去。久而久之,鼻子磨破了皮,生了瘡,脖頸處也被磨得長了厚厚的繭。到這種地步,他還是不愿意把這“帽子”摘下來。只不過,從此以后,他每次戴上帽子就疼痛難忍,于是只好戴著帽子坐在家里,而不敢出外行走了。
戴帽子本來是為了使人更舒服一些,連這樣起碼的、簡單的道理都想不到,寧肯吃虧、忍痛也不肯向他人請教一下,當然只有吃虧到底。這也是那些既無頭腦又執迷不悟的傻瓜的必然結果。
簡短寓言故事內容篇3:吃肉與智慧
有兩個蠢人,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智慧,對那些有智慧的人又總是不服氣。
這一天,這兩個人碰到一起了。其中一個對另一個說:“哎,我說老兄,我們同那些公卿大夫一樣,都是人,都稟承了天、地、人三才的賜予,為什么他們就該有智慧,而我們就沒有呢?”
另一個人說:“我發現了一個訣竅,那些公卿大夫,他們天天吃肉,所以有智慧;而我們呢,每天盡吃些糙米粗糠,所以我們就缺少智慧呀!”
聽他這么一說,第一個人高興起來,他說:“照你說的,我們也吃肉看看。正好我把米賣了得了幾千錢,我們把錢拿去買肉來天天吃,不就也可以有智慧了嗎?”
于是這兩個人回家吃了半個月的肉,幾乎把可以吃一年的糧食全換成肉吃了。
這次,這兩個人又碰到一起了。一見面,其中一個對另一個說:“老兄,自從吃肉以后,我忽然感覺我心竅都開了,心志清醒,頭腦聰明開通,想什么問題都清楚明白,看什么事情都有智慧。”
另一個人說,“老弟說的對極了,我吃了肉以后,明白了許多道理。比方說,我原來總想不通,為什么人的腳板要向前伸出而不往后伸出呢?現在我才懂了,人的腳板向前伸出,走起路來甚是方便;如果往后伸出,走在路上,豈不要被跟上來的人踩著嗎?”
第一個人聽后滿口稱是,他說:“老兄高見,誰說不是這樣呢?我也發現了一個深奧的學問。你看,人的鼻孔向下長而不向上長,這里就有學問。向下長很安全,如果向上長,遇到下雨,那雨水不是都灌進鼻孔里去了嗎?”
兩個人洋洋得意地互相談論、贊頌著各自的“新發現”和吃肉后的智慧。
其實,與其說這兩個人吃肉后變得聰明了,還不如說他們變得越來越愚蠢了,因為原本智慧與吃肉就不存在什么因果關系。智慧只有從學習和實踐中才能獲得。
看過“簡短寓言故事內容”的人還看:
1.簡短寓言故事
2.簡短的寓言故事大全
3.簡短勵志寓言故事
4.簡短哲理寓言故事
5.短小寓言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