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怨女讀后感(2)
張愛玲怨女讀后感篇5
《怨女》是張愛玲的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講述了主人公銀娣的一輩子。故事中的女人銀娣因為出生卑微,讓人瞧不起,無法自己自由的選擇中意的對象,于是無奈的“麻油西施”銀娣嫁給了一個得了身有重病的的富家子。也因為如此,在大院里人們并不喜歡她,大家也都笑話,還要忍受妯娌們的冷嘲熱諷。銀娣就在這是是非非中從一個質樸的鄉下少女成為一個暴戾的貴婦。
這中間她生過一個男孩,也因此有了抬頭之日;銀娣還與婆家三弟發生了曖昧關系,也因此想自但沒有成功遂;加上丈夫的病逝,分家打鬧,轉眼間銀娣成為一個住在城市中的中年女人,并且自己開始吸上了大煙。后來給兒子娶了媳婦,折磨兒媳婦成為她的樂趣,甚至她還主動給兒子選妾,對女人的那種不屑態度讓人不禁想起當時社會的輪回。不過好像她已經什么都忘記了,只知道現在她只是一個貴夫人。最后兒媳婦不堪婆婆的辱罵自殺而死,但銀娣自己卻日復一日地麻木著……
閱讀中,感覺在銀娣的身邊,妯娌的刻薄,婆婆的專橫是那么真實,而她卻是一個得了重病男人的女人,就那樣的默默承受著。其實銀娣不是一個逆來順受的人,說話直又傷人,但卻很精明。
故事圍繞著最麻煩的妯娌關系打轉,與婆家三弟那段感情是銀娣理想中自由的情感,但這卻威脅著自己一輩子,生怕壞了下半輩子的生活。直到她自己當了婆婆,因為媳婦沒生孩子又長的丑,竟然用自己的罵聲逼死了自己的兒媳婦,為了把兒子拴在家里卻鼓動兒子抽鴉片。最后盼著是別人遭遇不幸,好讓自己不被取笑,但那樣的一輩子讓人感覺很狼狽不堪。在張愛玲的筆下,我彷佛能理解張愛玲那份孤獨的感覺,不愿意成為銀娣一樣的女人,雖然無法擁有一份完美的愛,但不完美的愛也不如不要。
張愛玲怨女讀后感篇6
有些夢就像半空中浮動著的肥皂泡,斑駁絢爛得讓人心醉,尤其是在破碎之前更是如此。然而夢就是夢,再美好的夢境在睜開雙眼的那一剎那都會劇終。現實幸福也好、殘酷也罷,那終究是現實,誰也不會拿夢中的情景來衡量現實的好壞優劣,除非是個傻子或是癡人。但是有些夢會在腦海中沉淀、定格,甚至會在心里打上深深的烙印。
有些人就像枝頭待放的粉紅花苞,充滿生機、充滿活動又充滿誘惑。遠遠的欣賞就好了,靜靜地看著她披霞、看著她沾露,看著她慢慢的一點一點開放。看她俊麗的姿容、聞她幽幽的清香,然后再默默的看著她一步一步走向調零。其實凋零也是一種美,一種無聲的絕唱。
有些感情就像手中超薄的玻璃球,握緊了會碎,松開手掉在地上也會碎。于是只能用手擎著、用目光暖著、用心靈體會著,不敢握緊亦不忍放手了。時間久了,擎著的雙手會累、睜著的雙眼也會累、心靈更會疲憊不堪,于是松手、放逐、流逝……
假如一切真的能隨水放逐、隨風流逝,那放手就好了,將積於許久的郁悶、孤獨、迷茫、酸澀,都一并放逐了才好。
看過“張愛玲怨女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