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岳陽樓記比較閱讀
《醉翁亭記》跟《岳陽樓記》有很多相似之處。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醉翁亭記岳陽樓記比較閱讀。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比較閱讀原文
(甲)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岳陽樓記》節選)
(乙)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大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醉翁亭記》節選)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比較閱讀譯文
(甲)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乙)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那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比較閱讀題題目
5.請用“/”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奏。(每句劃一處)(2分)
?、倏?唐 賢 今 人 詩 賦 于 其 上 ②得 之 心 而 寓 之 酒 也
6.解釋下面加點的詞。(3分)
?、倌酥匦拊狸枠?,增其舊制 ( ) ②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 )
7.下面加點詞用法或詞意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 云歸而巖穴暝 潭西南而望
B. 釀泉為酒 山巒為晴雪所洗
C. 屬予作文以記之 醒能述以文者
D. 日出而林霏開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翻譯句子。(5分)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3分)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2分)
9.請聯系甲乙兩篇全文,說說“遷客騷人”們的“覽物之情” 與歐陽修的“覽物之情”有什么不同?(3分)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比較閱讀題答案
5.(2分,每處1分)①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②得 之 心 /而 寓 之 酒 也
6. (3分)① 規模 ②像鳥張開的翅膀一樣 ③ 情趣
7.(3分)D
8.(5分)(1)(3分)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則”、“備”各0.5分 )
(2)(2分)野花開放而散發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葉茂盛,形成濃密的綠陰。(“發”、“秀”各0.5分)
9.(3分)“遷客騷人”們的“覽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1分)而歐陽修的“覽物之情”是與民同樂。(1分)前者立足于個人的得失與榮辱,后者則把百姓的樂當作自己的樂,這就是他們的根本區別。(1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