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關于元宵節的作文
今天早晨,當我睜開朦朧的睡眼,便意識到今天的重要性,對于每個人來說,元宵節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節日。
中午吃過飯,我們便忙忙的回到了奶奶家,按照家里的傳統,今天的下午飯吃的是格外的早。到四點半的時候,我們便結束了晚飯。
一切都是那么單調。但是,如此單調的方式卻沒有讓我的熱情有絲毫受損。因為我知道,今天的“重頭戲”才剛剛開始。漸漸的,藍色的天空已經落下帷幕。天際邊的太陽已漸漸落下,天色逐漸暗了下來。
我和家里人都走到樓下。此時,遠處已經有人在點放煙花,一個個煙花旋轉向上、騰空,爆炸……一切的一切,都展示在我的眼前,依舊是那么熟悉。隨著稀疏的煙花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這個行列。
盛宴現在開始……
在八點左右的時候,放煙花的人已經不計其數,一個一個的煙花在空中舞動,綻放。爆炸聲在耳邊此起彼伏,當我每看到一個煙花在空中綻放,心中的壓力也便疏減一分。此時的天際,已經被煙花所點亮。
我仰望著星空,看著一個個煙花的精彩表演,自然會愉悅一些。可是漸漸的,我聞到了刺鼻的火藥味,這讓我失落了許多。
我明白:環境問題已經不容小視,一些大城市已經明令不許放煙花,但是,對于一向傳統的我們來說,這可是一個艱難的抉擇。想到這里,我已無心觀賞煙花,默默的走回了房間。
坐在書桌前,我思考了良久,但仍糾結。
我們究竟該怎樣做,這仍是一個問題……
高一關于元宵節的作文篇2
今天是元宵節,我給自己放了一天假。上午空閑時,匆匆一瞥鏡子里的人,不由得有些訝異。
過完元宵節,年也就過完了。窗外偶爾有幾聲鞭炮炸響的聲音,汽車飛馳而過的聲音,三三兩兩的人們說話的聲音。元宵節永遠都是這樣,早上永遠不如晚上熱鬧。
天逐漸明朗起來,到達了一天中陽光最刺眼的時間,隨后又逐漸黯淡了下去。直到最后一抹陽光都消失不見,天空才慢慢的變黑,一直到大地,不遠處的街上,燈像一條沉睡著的火龍一般蜿蜒著,元宵節的才開始。
吃過了晚飯,媽媽又煮了元宵。光線打在它們光滑的皮上,折出好看的暈。媽媽拿起一張桌子,放在地上,又拿出一些帶花紋的瓷杯,在瓷杯中盛上元宵,把瓷杯一字排在桌子上。又點了一把香,點上了蠟。因為有風的緣故,使得火光搖曳不定。
這時候,窗外有煙花開始綻放。它們從炮筒里出世,躍上了它們一生的最高點,拼盡的力,只為綻放出最絢麗的色彩,待到燈枯油盡之時,那飄落下的“嘩啦”聲,便是它們自己給自己的鼓掌聲,隨后便消散在空氣中。它們的一生也就這么短短幾秒,卻得到了人們的喝彩,所以它們,也不怨。
下了樓,我望著正在焚燒紙的火焰呆呆地出神,直到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才把我拉回現實。
放完鞭炮,我便開始放孔。將蠟點燃,看著紅色的燈壁慢慢膨脹。我好像感到手中有一股生命在成長,它想要我給它的,它渴求,它向往藍天于是,我松開了手,看著它慢慢的向上升起,看著它越來越小,最后,和眾多孔一起飛走了,化作群星點點。
許了愿,愿望就能成真嗎?現實不是童話,沒有心想事成的奇跡,沒有如愿以償的夢想。它無情地把你的撕碎,留你一臉的虛冷。
長大是一瞬間的事,當你想長大時,你就已經長大了;而成長是一輩子的事,你永遠都在成長。
高一關于元宵節的作文篇3
在舅舅家的村子里,元宵節的時候,有個習俗就是舞龍燈。他們的龍燈稱為板凳龍,是由很多很多的花燈固定在一塊塊寬寬的板上面,然后一塊連接一塊,作為龍身子,加上龍頭和龍尾,就組成了一條長長的美麗的板凳龍。
每年的元宵節前,家家戶戶都在家里設計制作花燈。長的板凳龍,有好幾百節組成呢,各種各樣美麗的花燈,浩浩蕩蕩的,場面可壯觀了。
以前外公在世的時候就自己制作過龍燈。首先挑選很粗的木頭鋸成一塊塊寬寬的木板,在木板的兩頭打上用于串聯其他龍燈的孔。然后設計花燈的形狀,用竹篾制作花燈的模型,買來各種彩紙糊在模型上,一盞美麗的龍燈就這么做成了。再把這美麗的龍燈固定在這塊寬寬的木板上,然后等除夕一過,在大家商定好的某個日子,各家各戶把制作好的龍燈從家里抗出來,在操場上集中排隊,比比誰家的龍燈設計最奇特,看看誰家的龍燈糊得最漂亮,把所有的龍燈首尾相連,一條美麗的板凳龍就這么誕生了。當然,一條板凳龍最重要的是龍頭,龍頭的形狀也是不同的,有仰龍,有臥龍。舅舅村子里的板凳龍的龍頭是仰頭式的,一般會由好幾戶人家一起合作制作而成的,而且擺放在固定的位置,龍頭前會供奉一些水果啥的,看上去比較神圣的。
媽媽說,以前舞龍燈,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讓農民伯伯們在新的一年里有個好收成。現在舞龍燈,是為了豐富大家的業余生活,活躍元宵的喜慶氣氛,圖的就是開心快樂。
高一關于元宵節的作文篇4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高一關于元宵節的作文篇5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快要到了,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那天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人們會在那一天吃湯圓、賞花燈和猜燈謎。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的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正月十五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我們學校也要慶祝元宵,你們知道慶祝什么嗎?包湯圓?不對。舉辦主題活動?只猜對了一半,我們每個同學還要在元宵節前夕做好一個花燈。我剛聽到這個消息,我又喜又愁,不知道做什么才好。回家后,我問媽媽:“媽媽,媽媽!學校讓我們每個同學做一個紙花燈。”媽媽笑了笑,說:“幼兒園不是教過你做花燈嗎?你做好之后,再美化一下,不就行了!”
我聽了,連忙跑到書桌前用一張白紙和一把剪刀做了起來。我先拿起白紙橫著對折;又拿起剪刀在不能分開的那一面,剪成一樣粗細、像面條似的條;剪完后,把這張紙從對折變成分開;再朝另一個方向做成筒狀,先不要粘,看一下大概的樣子;接著把兩邊分開,一個花燈大概的樣子已經出現啦!接下來就差美化了。我先拿起水彩筆,在花燈的頂上,畫了幾串鞭炮;又拿起五支不同顏色的水彩筆,寫上了“元宵節快樂”這幾個字;接著,我拿出“紅橙黃綠青藍紫”這幾支水彩筆,把面條似的條涂上了彩虹的顏色,并粘上;然后,我用針扎了兩個孔;我又找來了一根毛線穿進了孔里,打好結;最后,一個漂亮的花燈就完成了。但愿明天的元宵節主題活動能夠成功舉辦。
也祝元宵節那天每家人家圍坐在一起吃湯圓都團團圓圓。
高一關于元宵節的作文篇6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我們最高興的事是看社火和煙花。
早晨,我們一家早早的來到街上看社火,街上已經人山人海。
遠遠的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個五彩繽紛的隊伍。前面有一輛車上面坐著敲鑼和打鼓的,車后面是三條彩龍,中間一條長的,兩邊各有一條小龍。不一會我們就趕到了社火隊的最前面了,從前往后遠遠的望著社火隊,就像五顏六色的火苗一樣熊熊燃燒,真好看,望著望著,社火隊走到了我們的跟前,我們連忙給社火隊讓路。我們站在社火隊的旁邊,熱情的看著表演,過了一會三條龍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最喜歡看舞龍了,我喜歡看龍是困為龍是中龍民族的代表,而且龍看起來很威風。它們的隊形是旁邊兩條小的,中間一條大的,大的足有六十米長,小的足有二十米。還有金黃色的獅子,獅子是有兩個人來舞的,一個做獅頭,一個做獅尾。獅子在鼓點的變換中時而龍騰虎躍,時而扭扭屁股,時而搖搖頭。爸爸說摸摸獅子會沾上喜氣,一年里我會變得更聰明。在表演的間歇,我悄悄地摸了摸獅子的黃毛,棉棉的像頭發。最精彩的要數大頭娃娃的出場,引來人們陣陣掌聲。大頭娃娃搖著可愛的大頭,總是一副笑臉。真不知他遇到啥好事,可能是收了很多的壓歲錢吧,高興地合不攏嘴。騎毛驢、跑旱船、扭秧歌,讓人目不暇接。后面的表演還有扭秧歌隊、耍獅子的……每個都很精彩,我都很喜歡,就這樣我們跟著社火隊轉了一大圈。
到了下午,我們在姑姑家吃了晚飯又去看煙花。在路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有城里的、有農村里來的,有開小車的,有騎三輪車的等等,我們一家邊說邊聊。到了政府巷,人們是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禮花和燈會的,其中有拄著拐棍的老人,還有咿咿呀呀不會說話的孩子,熱鬧極了。時間到了,瞬間禮炮齊鳴,百花綻放,美麗的禮花姿態不一,變化多端,有的是半圓形、有的是扇面形、還有的是圓形、還有說不出來的一些形狀;有的像小燈籠、有的像瀑布,有的像向日葵,還有的像垂柳,最可愛的是像那一群群得小蜜蜂在百花叢中辛勤的采蜜,漂亮極了!真是五彩繽紛,火樹銀花,美麗極啦!真可以用一句詩來形容:“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禮)花開”。
當我們往回走的時候,看見一群人在文化館里面猜謎語,我們走了進去,猜了一會兒,我們就回家了。
啊,今年的元宵節真是快樂啊!